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总结3篇(《完美搭档:班主任与家长的默契之道》)
本文主要讨论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将重点关注班主任在沟通、互信和共同合作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家长的需求,实现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良性互动。
第1篇
成为名师是每一个教师的梦想,成为优秀的知名班主任当然也是班主任的理想追求。而成为名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除去体制以外的因素(比如被某个领导看中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一名有志于在班主任领域里有所建树的老师必须有着长期的积累和思考,拥有一些特质,也需要在关键的时刻把握机遇促成飞跃。我们可以大致地将其总结为——成就名班主任的七种武器。
如果拥有了这七种武器,即使你没有背景,也完全可能成功。即使你不能成为名班主任或不想当名班主任,了解这些武器对你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也一定是有帮助或启发的。
人人都能当班主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更是如凤毛麟角。很多班主任的能力很强,但距离名班主任的要求甚远。成为名班主任,是需要有天赋的,我认为除了教学方法、技能之外,一些素质、气质都可以归入到这种“天赋”的行列。
在这些素质中,亲和力是相当重要的。与人相处让人觉得很温暖,如沐春风,这一点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而一个人的亲和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地自我教育习得。
很多人认为外向型的老师更容易成为优秀班主任,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肤浅地从“学生喜欢”的角度观察,可能确实如此,但真正往深处走,能否成为优秀班主任与内向还是外向并无多少关系,这两种性格各有长短,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认识自己的情绪。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4.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这五个方面都与知识总量和知识结构无关,却与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班主任应该有一颗悲悯之心,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容人的雅量,有乐天的个性和幽默的谈吐,其实这些都是决定你人格魅力的关键。
知识渊博、气质儒雅又不失阳刚、道德素养良好、情商高,这些都将为你的人格魅力加分。教育就是一种影响,在教育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年级段越高的学生受其影响也越大。
人格魅力是每一个想成为名班主任的老师都必须刻意修炼的,我把它排在七种武器的第一位。
什么样的人能成大器?首先要有做大事的志向,又要有从小事做起的耐心。带着远大的志向做小事,是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工作,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繁琐的工作,只有疲劳感、倦怠感而鲜有成就感。很多人认定在这个岗位干是没有多少前途的,教师的发展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升迁,另一条是在教学上钻研,成为名师。(班主任论文)大浪淘沙,正因为大部分人从班主任这个流水般的队伍中像跑龙套似的不断地进进出出,才留下了少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固分子”显山露水,而最终杀出重围成为名班主任。
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格,但仅仅坚持是不够的,很多老师做了一辈子班主任仍然很平庸,这些人沉寂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班主任工作当回事或妄自菲薄。不要看不起任何小事或平凡的工作,有志成为名班主任的老师一定会怀着高远的志向做最细小的事,他们的奋斗往往不被人理解,他们会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慨,但感慨归感慨,感慨之后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很多人都相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说法,但真正能坚持这样做的人有几个?当年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发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最终成为一代西楚霸王,这既是一种气势,也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最好。经过理性的自我评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你觉得可以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妨怀着远大的理想用心去做,试试看自己能走多远。我的想法是有多远就争取走多远。
我从1990年工作到2008年,作教师当班主任,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常会有一些选择题,事先我们不知道哪种选择是正确的,只有选择了、走过了一段路才能有所察觉。但是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其实都无所谓对错,只要认真走好,就会发现其实条条大路都是通罗马的。我做班主任只是多种选择之一,此前,我有离开的机会,但因为种种原因,留了下来。既然留了下来,那就好好努力。回想一下,激励我坚持下去并坚信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的是一种不甘平庸的精神。
2007年底,我从教十七年后才有了第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去北京参加骨干班主任培训。我一个人寂寞地来到了北京,我是一个狂热的旅游爱好者,但是在三天的培训中,我足不出户,除了认真听讲座就是在房间整理笔记心得。每次台上的专家名师讲完课,都有大量的粉丝上台和主讲老师合影或要求签字,气氛很是热闹。当时我就在想,总有一天这个舞台会有我的一席之地。当时的我只是一名忠实的听众,没有什么业绩,也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做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到了绝大多数人退出的年龄还默默无闻,这时候才开始努力来得及吗?我没有想过。我只是觉得我如果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看看周围的那些同行,他们大多比我年轻,也比我优秀,或至少我们处在同一个高度上,我的起步本来已经很晚,按照通常的观点,我早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我白手起家开始打拼,两年之后,凭着多年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点成绩,我坚持以培养高尚的人性为主旋律的情感教育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从一名草根班主任成长为全国各类班主任培训的主讲教师。
现在,每每有培训的老师找我要求合影或签名时,我一边为每一位教师写下我真诚的祝福:“做最好的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边在想,要求签名、合影表明了老师们对成功者的仰慕和尊敬,但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出成绩,谁也不比谁差,应该有“彼将取而代之”的想法。听名师报告,一些老师只是想着学一点方法,拿回去用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上,耕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好好耕地是对的,但如果只想着做一个简单的农夫,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在培训中我们能感受到名师风采,既要清醒地看到自己与名师的距离,又不要妄自菲薄,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甚至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人各有所长,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你已经在向成功迈进了。
不久前在和朋友的一次闲聊中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我不坚持做班主任会怎样?因为我人生的道路完全可以不这么走。我回答,历史不容假设,但是,以我不甘平庸的性格,即使不作班主任,做其他任何事我都会追求成功的。
坚信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就算是扫马路,也能扫出一条人生的康庄大道,这就是志存高远,我把它排在七种武器的第二位。
我们不能否认在这样一个膜拜成功的特殊时代,一夜暴富的心理已经扩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受其害的是教育,因为教育是最不能速成的,不仅于儿童而言如此,对教师的成长和教育观念的形成同样如此。与此相应的,各地“打造”名师之风甚嚣尘上,似乎在一日之间可以建成罗马。
我们不可否认少数幸运儿天赋异禀加之有贵人相助,能够快速从基层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但就人成长的一般规律而言,名师是绝不可能速成的。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做到名班主任,经历了所谓的适应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走过了人生的完整历程,潜心于教育研究,专注于学生成长,方能最终修成正果。这条路极其艰苦难行,唯有尝遍了人间的冷暖,体味了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方能羽化成蝶,凤凰涅盘。如果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是真理,那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状元”的不二法门只有四个字——做到极致,班主任工作尤其如此。
正因为班主任工作过于琐碎平凡,所以长期以来价值被低估,难以出头。近年来的境况虽有所好转,但仍然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主流,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无奈的被动之举。但智者总是善于人弃我取的,人人都不看好的行业其实也蕴藏着诸多的发展机遇,但我们如何能把握住机遇呢?
以我自己为例,我做的那些凡人小事几乎每一位班主任都做过或正在做着并将继续做下去,因此听我报告的一线班主任很有共鸣。即使做小事,我也会把事情做到极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把同样一件事做到了同样的程度并认为这样就可以了,只有多走一步、再深入一点、再多干一点的人才能真正成功。
比如班主任工作中一件最普通的事——大扫除。以地面清洁为例,清扫地面,清除地上的污渍,这个大家都做,如果仅限于此,当然没有任何亮点。我曾经接手的一个班,地面肮脏不堪,满是油污和一块块的口香糖污渍,根本看不见地砖的本来颜色。学生习惯了在这样肮脏的环境中上课,浑然不觉。如此环境,怎能育人?我誓言改变,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我把教室的地砖用坐标编上号给每个同学分配一块,自己也拿一块,这就有点意思了。我们带来了劳动工具:洗衣粉、钢丝球、铲刀……我和学生一起,蹲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擦洗,场面令人动容。大扫除之后,孩子们擦去脸上的汗水,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教室原来如此清洁美丽。我对孩子们说:铲除了地上的污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这句话掷地有声,给大扫除这件小事赋予了极高的德育内涵,把一件累人烦人的工作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这就是班主任的价值引领。这是不是已经做到了极致呢?从事情本身来说,已经算是做到位了,但有谁会想到把清洗之前的地面和清洗的过程以及清洗之后的面貌用相机完整地记录下来呢?唯有这样强烈的对比,造成极大的视觉上的冲击才能让一件细小的事具备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相信大多数班主任做大扫除的经验和成果比我丰富得多,但是,我把大扫除写成了精美的日志,配上了照片,图文并茂,既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也折射出了教育的艰难。唯有如此,才算是做到了极致。我懂得珍惜人生中的那些难忘的片段,并且善于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最终成为我讲座中的精彩案例——从一个脏乱不堪的教室到被前来参观的校长誉为“最美丽的教室”——一个差乱班的孩子们书写了一段关于找到尊严的传奇。
听过我报告的老师们常常感到震撼,其实回想一下,确实没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都是很普通的,但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总是更深入了一点。就那么一点——别人晚自习我们也晚自习,别人晚自习不讲话我们也不讲话,但我更要让他们做到即使无人守望纪律也照样很好,多了这四个字“无人守望”。
撰写教育叙事也是如此,很多老师都做过,但绝大多数人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我坚持写日志,数年来从不间断,每一年都在百万字以上,我的日志完整地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和自己的教育心得——每日笔耕不断,而且每一篇文章都尽量写好,现在我的博客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教育博客之一。精心撰写教育叙事让一个普通班主任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极致了,就必然产生特色和形成品牌,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做到极致,和“志存高远”有着密切的联系。做到极致是一个人追求完美的体现,我觉得,把任何事做到极致都能获得成功,我把它排在成就名班主任之七种武器的第三位。
要想做成功的班主任,就必须给自己平凡而琐碎的工作赋予较高的意义,即我们经常说的“高起点、低落点”。班主任做的事情都是小事,但教育无小事,孩子的成长这一件大事就是由许许多多小事组成的。平常的班主任首先是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深远意义,也不善于学习,不善于反思总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一来,就算是撞一辈子钟,也撞不出一点火花来。
如何能让班主任的工作出色起来?从技术层面上讲,要“技高一筹”,从教育的影响力来讲,需要“高屋建瓴”。再知名的教育家也都是从教育人的小事做起的,但和常人不同的是,他总是能将自己做的那些小事总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做小事的时候心中就想着培养人的远大目标,让人感觉到同样的事他做出来就出手不凡。
显然,要使班主任工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局限,就必须小中见大,用做教育家的情怀和气度对待那些凡人琐事。“高屋建瓴”是普通班主任走向卓越的基本前提,否则,就只能流于平庸了。
第一是“专注”,又叫“用心”——把心思放在教育上,把事情当作事情来做。
别人不把班主任工作当回事,如果自己也不当回事,自然不会有任何进步。只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才会产生奇思妙想,才会有所感悟,为进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我的教育故事中不乏充满智慧的神来之笔,这些智慧来自于何处?智慧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只是很多人没有去开发而已。用心去想,总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总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干这一行最需要的是动脑筋而不是卖体力。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动脑筋,认为把心思用在这些小事上很可笑,这恰恰给有心人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机会既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又是留给智者的。我在向北京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老师们介绍我的教育经历时,曾经讲了一个小案例:为了排出班级同学的最佳座位,我动足了脑筋,把所有人写的意向做成卡片放在桌子上反复研究,排兵布阵,大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风采,结果还被家人嘲笑了一番,说我这么大人了为这点小事忙得不亦乐乎。但如此用心于一件小事,最终却成为经典的教育故事,我撰写的《座位的学问》被很多人研读、转载,帮助很多班主任解决了这个细小而麻烦的问题。小小一个座位的编排,就需要如此精心,它能发挥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极大智慧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专注于小事能小中见大,小中见大方显高屋建瓴的气度。
第2篇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特别像现在很多独身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犹如一个“小皇帝”,几个大人宠着,到了幼儿园以后,许多父母就会担心这,担心那的。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注意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因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们都会非常的留意,说不定还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因为在座的老师都是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突然让你们面对这么多的家长,你们可能会束手无策,更不知与家长怎么说话,今天,我将如何与家长沟通总结了一下7点,希望能稍微帮助到各位新老师。
首先第一点就是要注意与家长说话的态度与语气,之所以把态度和语气拿在第一点来说顾名思义就是在于家长沟通中最重要的一点。总结成一个字就是笑,不管遇到多么难缠的家长都要以微笑面对他,早上孩子来园的时候要主动与孩子打招呼,并找些话题来与家长交流(比如在孩子头饰方面,服饰方面、或者其他稍有变化的地方来夸奖孩子),这样家长会认为老师对孩子十分关注,连孩子身上的一点变化都能看出来,家长离开时,主动要求孩子与家长再见。下午家长来接孩子时可以少交流,眼神要盯在每个孩子身上,这时候不与家长交流家长也能理解,因为那么多人一拥而上还是以孩子安全为主。来接孩子迟肯定会有点歉意,这时候可以大方的说没事,还早呢!这时候可以把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讲给家长听,尽量报喜不报忧。
第二点要多途径与家长交流,多途径可以分为电话交流,面对面交流,家长与老师的共同的话题就是孩子,当家长把话题扯到其他地方时,老师只能一笑带过,不要发表任何言论,说太多失的太多,家长会认为老师心根本不对在孩子身上,只有这样家长会认为老师很稳重,一心就是在孩子身上,以后他就不会再说与孩子无关的话题了,久而久之,家长会越来越信任你,以后的工作就能很顺利的进行了。
第三点多征求家长的愿望、需求、意见。也不要完全听从家长的,淘友自己的主见。这也正是考验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当家长提出要求时,老师如果不能接受,老师不能完全拒绝家长,这时候就得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说服家长放弃这样的想法。举例:天气冷了,家长要求出去玩时让宝宝留在教室里,这是就可以说宝宝在大集体里生活,打大家都出去把她一个人丢在教室里,宝宝会认为老师和小朋友冷落她了,再说天冷出去正好锻炼孩子不怕冷的精神,我们正要孩子这种精神,而你却要剥夺这个锻炼的机会。家长听了一般都能理解的。
第四点恰当方式谈幼儿行为问题与家长沟通。说话中要流露真诚感。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与对方沟通,使其感动的方法。以诚感人要求诚与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动情,唤起人的真情;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真结合;以诚感人还必须伴之以虚心,否则难以取得对方的信任。
评论孩子要客观如实。注意谈话形式与方式。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式语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领悟当家长的应做些什么,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语言务求得体和有分寸。在与家长谈话时也应该为人师表。得体的称呼,使对方一听称呼就有一种相知感,从而产生亲切感,缩短交流双方间的心理距离,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础。教师得体的语言,可以赢得家长的尊敬,增加家长的可信度,形成和谐的沟通氛围。所谓语言得体,最主要的是与职业身份、与场合、与交流的对象,与解决的问题得体。谦虚、中肯、客观,掌握好分寸、语气,不夸大,不缩小,不说过火的话、不说力所不能及的话;还要讲话要温和,不用过激词语,不摆逼人气势,语气诚恳等等。
谈话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和家长谈话时,一般应先讲宝宝的优点,后讲缺点,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惟如此家长才会愿意接受建议,愉快地与老师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第五点特殊事件主动坦诚与家长沟通。遇到特殊事件老师要冷静处理。孩子遇到小伤时等家长来接是要主动迎上去说明事件原委。大的事件就要及时与园长联系进行善后处理,处理后主动打电话和家伙在那个说明情况,这个时候当老师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会认为肯定伤的很重,这时候老师必须先安抚好家长激动的情绪,告诉家长不要着急,园方已经将事情处理好了,如果家长不放心赶来幼儿园,这时不忘说声“路上注意安全”。即使事情圆满结束了,老师也要打电话给家长问问幼儿情况,并标明自己非常牵挂孩子的情况,如果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及时通知老师,工作要主动,不能被动了。(介绍几种常用的处理小事故的方法:肿、摔破了。)
第六点保持家庭隐私,有的家庭过的并不幸福,即使老师知道也不要去问。第七点冷静处理与家长、幼儿的关系。如果工作中有家长对你的工作不满意,老师千万不要以报复的心理来对待,反而要用双倍的热情去对待这类家长,要有你的人热情去感化他,让他慢慢喜欢你并接受你。
1、孩子在园打闹现象,要搜集资料向家长说明孩子在一起打闹难免,如抢玩具,孩子不懂如何表达,只能以各种攻击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希望在大人的世界多包容孩子的解决方式。
3、有什么事直接与老师进行沟通解决,没有必要通过园方处理的话就不要找园方,因为事情最后还是需要本班老师解决的。
4、在幼儿园老师要管理好孩子们就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家长回家不要凡是听信孩子。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家长要有一定的判断力。
5、家园配合。家长和老师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好孩子,所以家园配合十分重要。以上是我自己管理班级的方法,希望能切实帮助到各位老师一点点,在工作中我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失,因为家长工作是一门难以摸索的学问,没有谁能做到尽善尽美,只求做到让自己不遗憾,家长工作也是工作中不断摸索中发现的。
第3篇
内容提要:当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考不上普通高中,再加上其他原因才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为综合素质低、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对现实认知半知半解、对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对这样的学生进入职校,他们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最终导致的是在职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整天在学校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有的半途辍学,有的即使呆在学校,也没有学到真正的真才实学,毕业后也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本文简单分析了作为一个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该怎样从各个方面去做好这种问题学生的工作,让他们在学校找到切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去努力、去奋斗。
当前,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社会上需要的劳动力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需要劳动密集型的普通工人向掌握一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过度,社会对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剧增,职业教育的就业率连年攀升,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为此,我们国家这几年来又加大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向职业教育倾斜的优惠政策,这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迄今为止,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从基础建设到教学模式和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都在为培养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而努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当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表现出共同的一些特点:(1)文化基础较差。由于当前大学扩大招生,成绩较好的初中生都想走考大学的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成绩整体较差。此外,招生市场竞争激烈、迫于办学压力、中职学校均采取免试入学的方式,客观上造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参差不齐的现象。(2)心理问题多多。中职学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的关键时期,他们将面临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这就为中职学生的教育提出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这首要的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现代的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孤傲、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或交际圈极小、对外十分抵触、言行过激、争风吃醋、不能面对现实、早恋、沉迷于虚拟世界等等。(3)厌学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学校方面看(a)理论课太多,实操课少。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们都是成绩较差的这种情况,导致了进入职校后的学习与初中阶段的“不合理”衔接,因为毕竟中职学校的理论课专业性较强,没有打下好的基础的学生是很难再理论课上听得懂的,进一步看,在没有掌握好理论的前提下进行实际操作,也是茫然的,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只知道“要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b)老师上课太枯燥,没有吸引力。现在还是有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没有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根据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去积极探索一套适合当代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而是保留当年的那一套,而导致了学生对听这样的老师上课感到没兴趣;学生本身来看(a)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意志力薄弱;(b)茫然的、没有什么明确的学习目标;(c)从学习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不爱学习。我作为一位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师,又是一位班主任,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当前的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做好工作:
首先,对新进校的新生先进行一次筛选。其中包括文化课的筛选、各个专业技能能力初步筛选,最后在对各个新生进行沟通了解,根据结合筛选的结果,建议学生学习其具有特长或兴趣爱好的那门专业。对新生进行筛选的课题内容要精心设计,目的在于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而不是用一些简单的或复杂的内容去“考”学生,比如对想读理工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察些逻辑思维方面的问题,对想读服装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察他们的美术功底和审美观,对想读汽修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察他们的协调与反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等。通过这样的一道筛
选后,再加以专业教师的耐心引导,让新同学去发现自己的特长或爱好,进而选择自己真正喜欢或感兴趣的专业就读,这就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好的开头。
针对中学刚毕业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个懵懂的时期,他们总是把自己看做是成人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但方式方法却稚嫩,表现出世界观的不成熟,绝大多数的中职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有些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生活贫困家庭,缺乏真诚的关爱,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然后又通过反抗和叛逆来掩饰自己的自卑。我们班的学生里有好几个都是单亲家庭的,父母早起晚归在奔波,孩子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的时间多,经常跑出来,在家庭关爱薄弱的环境下,同时外界社会的强大诱惑,使得这些孩子过早接触社会,而且没有合理的得到引导,最终导致的是对家庭的叛逆,对学习的厌恶。我觉得对待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基本情况,并且和家长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方式,共同为了教育好孩子而努力;其次,和学生做好长期的心理沟通,开始的时候肯定较困难,但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工作,通过长期和学生的接触,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社会,正确的去接触社会,正确的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去努力,把学生的心收到学校和家庭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县城里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但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长出来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孤傲,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等,一旦成绩不好,考不上普通高中,家长只得送到中职学校就读,目的是把孩子送到一个有人管的地方,不跑到社会上去干坏事就行,等长大毕业后,再为其找个工作。对这部分学生的工作,我觉得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如果这部分学生没有教育开导好的话,他们将变成本班甚至是全校的隐患,他们在学校整天不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就知道家长送来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地方管,只要能熬过三年拿到毕业证就ok了。对这样的学生,应该首先和家长做好沟通,达成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标,家长要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一个努力目标,要安慰和鼓励孩子,不要因为成绩差了考不上普高,来到职校就整萎靡不正,应该教育孩子不能只从单方面思考问题,从自身的经历等各个方面告诉孩子:在社会上的生活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多么的重要,进而鼓励学生在学校要有一个学习目的;作为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在学校也要多多关心这部分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逐渐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避免盲目的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这部分学生的问题解决了,班上的其他问题也就相对好解决些了。
1、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当务之急。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处于一定的心理激发水平或情绪状态,而情绪激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温和的情绪能使人的学习增加兴趣和提高注意稳定性。只要有了主动学习的动机,就会有一定的奋斗目标。有目标,就会订计划,就会为实现计划而付诸行动。
2、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重要的是学会接纳自己。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固然会有缺点或短处,但也有优点和长处,即使是缺点或短处也总有一定的限度,作为一个学生决不能因为自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便否定自己,断定自己一无是处。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短处不外乎两种:一是可以改进的,如不良的习惯等,对此要随时发现随时承认它、改正它。二是无法改进的,如身材矮小,相貌不扬等,对此也要鼓足勇气正视它、接受它,并以后天的努力来“弥补”。
3、培养学生正常交往的能力,正确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中职生处在性成熟的过程中,因此,对于男女学生的正常交往,我们绝不能大惊小怪、恶意猜测并当众指责。既允许他们的友好相处和正常交往,又要防止男女之间毫无界限的过于亲昵,或放纵情感。要多从正面引导,促使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4、帮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保持和发展健康的情绪。无数事实证明,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健康良好的情绪体验,对工作和学习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为了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就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面对火热的生活,永远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
5、根据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年龄特点,尽可能开展一些课外集体活动,这样会使他们觉得心情舒畅、充实、有趣。
6、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如有些家长或教师常以成人的权威对学生发号施令,结果使学生表面上顺从,内心并不服,一旦背着家长与教师,便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反常行为。为此,学校和家长密切合作,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沟通与疏导,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7、教师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分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力求师生之间“零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8、家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不能急躁,不能放弃,更不能歧视。要敢于正视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经常与孩子谈心交心,多给孩子一些亲情,关爱和体贴。
总之,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应拿出切实可行的良策,帮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稳健康地走下去。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
红尘”的感觉。国外心理者指出:在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又是次要的。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2、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不少职校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2、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职校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灌水”、网恋或多角恋等比比皆是。沉溺于网络交往容易导致职校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1、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2、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职校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现在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是,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教育,科学实施,积极探索,整体推进,狠抓落实,提升水平,创建特色,努力开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职业学校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又以在初中时所谓“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所构成,作为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职校生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也就成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等几个方面。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对学习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
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觉得自己活得真累。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睦的职校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体验。
主要表现在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发展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在目前又是次要的。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解惑,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帮助和疏导。
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对于这些人们眼中的“差生”更要付出爱心和诚意。爱是医治冷漠的良药,也是滋润干涸心灵的细雨。有些学生听不进去教师讲的道理,讲多少次他都我行我素,不加理睬,甚至对老师总有一种对抗情绪,表扬和批评都不见效。其实这样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大多有其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作为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关心他的生活,在学生生病或是家里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使他能把老师当做亲人,他有了困惑的事情也会找老师来谈心,有了错误你给他指出时也就不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而是感觉到老师的用心良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实践证明只有用爱作为基础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也不是靠一两次的关心和谈心就能见效的,问题往往会反复,有些老师更是不能容忍学生顶撞自己,声色俱厉的批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甚至会引起激烈的冲突。为后期教育工作开展留下了隐患。而宽容和尊重是平衡师生双方心态的最好方法,宽容不是纵容,而是在坚持指出错误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信任和鼓励,就事论事地讲问题不给学生扣帽子。尊重和宽容能建立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面对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学生更容易理智思考,认真反省,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敞开心扉,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成绩优秀听话的学生很容易做到,而对于那些人们眼中的“差生”要赏识他们就不容易了。那些“难看”的孩子就像遭受
了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和呵护。给他们鼓励、赏识,让他们在心灵舒展中成长,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多么的重要。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就好像未开采的金矿,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并将其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这就要求老师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时机去赏识,对他的能力进行肯定和激励。如果我们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学生,你一定会发现原来他们并不缺乏能力和热情,只是缺乏善意的引导。如果我们能在他们的人生中扮演这样一个赏识和发掘他们潜在能力的角色,那就没有白白地渡过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总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也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心理教育,科学实施,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把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 要:现代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入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在学习方面属于同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大多缺乏自信。近年来,我国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突现出一些新问题,诸如:意志薄弱、行为、情感偏离常态;他们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耐挫折力弱;他们打架不计后果,他们说谎、厌学、逃学……表现出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这一切令家长越来越感到头疼,老师越来越感到棘手。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为此加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职校学生大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职校生大多来自“中考落第”者,学习成绩差,他们自认为是经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多道关口筛选下来的“末等品”,不是读书的料,低人一等,无脸见人,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之世俗的偏见,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学校教育中对他们的偏见或歧视,使得部分职校生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严重者在学习上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由于自卑心理,使他们思想处于苦闷境地,学习缺乏信心,对其他的能力也信心不足,严重地阻碍着自己的进步、成长。
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以反其道而行之来显示自己的独立不羁,表现自己的个性价值。逆反心理在部分中学生身上尤其是职校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究其原因是由于进入职校感到现实并非理想,认为父母、家庭、老师、学校甚至社会有负于他,于是产生“负我感”,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也由于学校某些教学设施条件不足,或一些教师教育方法、言行举止的失当及社会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也导致部分职校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职校生大多从小学时就不喜欢阅读,贪玩,在班上恶作剧,不守纪律,对于父母批评反而有时大骂父母,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组织纪律观念比普高学生要差,部分学生在初中时被列为“双差生”,常常因为成绩不好而受到歧视,因为对学好文化课缺乏信心,并有厌恶感。他们刚开始对学习专业课虽然兴趣较浓,但常常虎头蛇尾,几天后就冷了下来。长此以往,他们就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结 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特别关注。针对以上的消极心理,班主任应不断变化角色,点燃学生的希望火花,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论文摘要]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心态不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而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习惯的培养,能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才读中职的,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甚至被歧视的弱势群体,他们当中学习差、品德差、行为差的不在少数。将这一群体成功转变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笔者在对某中等职业学校的7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及观察了解基础上,分析了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学习动机是唤起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对此种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历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调查表明,有%的学生感到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有%的学生忽略老师授课过程中所提出的具体教学要求或教学目标,学习没有目标,就会失去动力。此外,不少中职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和“短平快”,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认为学了没有用,结果学习缺乏动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愿意学习。
调查显示,65%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二门以上不想学的课程,90%左右的学生有讨厌理论课程的倾向,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公共理论课。中职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因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失去学习兴趣。进入中职后,各专业都有系列的专业课,专业课中抽象的理论多,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由于原来基础差,开始时没有足够的重视,学习跟不上进度了,学习中的问题也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也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其次,因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差,不适应课程难度失去兴趣。一些专业理论课的课程难度比较大,不容易理解,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学生缺乏,加之在学习中见效慢,时间长,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再次,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在报读时不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该专业,结果不喜欢所学专业,从而失去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种种情感称为学习情感。不少中职生对学习不热情,缺乏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调查表明,%的学生常有学习焦虑紧张,怕测试考核,情绪惶恐多思、抑郁沉闷等不良学习情绪体验;%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情绪紧张,常担心被教师喊到回答问题。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体验到消极的情绪,如有的教师上课习惯于“注入式”、“满堂灌”,使许多学生雾里看花,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影响学习效果。长时间消极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行为,不乐意学习。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表现在学习活动中的种种意志就是学习意志。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近70%的学生缺乏恒心,学习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就退缩,屈服于面临的困难,以致学习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总体来说,由于意志力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是失败多于成功,造成恶性循环,越学不好越没毅力去学,对某些知识的学习不能坚持到底,结果学习效果不佳。
性格是人对现实性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并对之发生影响的性格称为学习性格。在这方面,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据调查,当问到“你是否善于质疑或多发问”时,有%作了否定回答,遇见问题不问,不懂装懂,不求甚解,无学习责任,把学习当成休闲;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表现为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总结;%的学生不善于安排和调整学习时间,整个学习过程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不关注老师平时授课时强化的内容与例释,课内不做笔记,或根木不知如何听课;有%的学生不会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等等。这些说明他们学不得法,不善于学习。
中职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严重阻碍了其学习潜能和创造潜能的发挥,影响其就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如何帮助他们超越学习心理障碍,促进健康学习心理形成呢?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一是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目标,并将他们的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确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就可以避免无目的、无方向的生活,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比如: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时可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目标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确定个人目标的意义,然后以班集体或小组活动的形式确定学生的个人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达到个人目标的途径,将个人目标与学习目标结合起来。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在激发学生动机中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但教师应担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掘学生潜能的责任。教师首先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需要与目标,掌握学生的认知基础,设置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教育目标和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教师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掌握自己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个人的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上,而不要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突出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而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再次,教师要树立有进步就是成功的新理念。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即使有点滴进步也要自我奖励,这样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最后,帮助中职生实现角色转换。初中阶段,在有些师生的眼里,他们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的角色,影响着他们的自尊、自信,对课堂学习反感、敌对。进入中职学校后,让他们改变过去的处于不利地位的角色,如担任班团干,学生会干部等,让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等实现积极改变。
教师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在传授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时,教师要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变为津津有味的学习。二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意深浅得当。要求学校在抓理论教学的同时,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用型的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三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要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产生学习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就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此外,培养学习兴趣,要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项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与爱好的机会,激活他们的成功欲望。
在不少中职生当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教师要帮助他们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还要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中职生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阻碍学习,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手段设法克服学生的焦虑与恐惧情绪,还要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尽量防止和消除对抗或抑郁情绪的产生。
在塑造良好个性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教师、长辈要特别注意关心、鼓励他们,要善于发现中职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们有成就感。二是增强意志品质。要鼓励他们积极地迎接困难,鼓起克服障碍的勇气,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要经常为他们创造问题情境,不断克服困难,以培养其意志品质。三是提高适应能力。不少中职生在个性及性格上有问题,如内向、孤僻,行为幼稚、不成熟,不愿意与同伴和教师接触、交往,在学校活动中退缩等,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学习效果差。教师要帮助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适应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鼓励他们与同学交往,为他们提供独立办事的机会,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温暖等。四是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服务精神。“中职生就业难”是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要消除这种悲观消极的心理,就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工作,及时向学生公布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导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鼓励学生树立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雄心。
当然,中职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并非只有上述的表现,其解决对策也有其多样性,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正确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自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坚信,只要立足实际,齐抓共管,就一定能够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双赢局面。
1物业小区主任年末工作总结9篇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位物业小区主任的年末工作总结,包括管理小区业务、维护业主利益、治理小区环境等多方面的工作。他们的努力让小...
查看剩余 79% 物业小区主任年末工作总结9篇
2幼儿教师的工作总结3篇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幼儿的日常护理、游戏引导、教育培养等方面。他们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
查看剩余 85% 幼儿教师的工作总结3篇
3软件测试工作总结范文3篇
软件测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软件质量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在软件测试工作中,测试人员需要仔细分析需求文档,设计测试用例...
查看剩余 75% 软件测试工作总结范文3篇
4入职转正工作总结3篇
入职转正是每位员工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次全面评估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入职以来...
查看剩余 86% 入职转正工作总结3篇
5教师下半年个人工作总结3篇
下半年快要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一次全面总结,也要对自己的个人工作进行一次反思和总结。下半年的...
查看剩余 85% 教师下半年个人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