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6篇(《雾凇》跨学科环境教育教案)
《雾凇》是一部著名的环保文学作品,通过对大气污染和自然灾害的描写,深刻反思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生命健康的危害。本教案从文学角度出发,融入环境教育元素,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科渗透,助力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
第1篇
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师:孩子们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玩过?这些地方都或多或少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吉林的松花江畔去看一道奇异的风景线——雾凇。
师:(播放视频) 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
师:大家看到雾凇了吗?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师:雾凇这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衣服是怎样穿上去的呢?
师:为了让人们欣赏到这么美丽的衣服,她艰难地穿了一夜,穿得这么慢。下面我们来一起来欣赏一下,她是怎样穿上这件衣服的。
播放动画课件:(课件内容:雾凇形成的过程:“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看清楚了吗?现在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她穿衣服的样子给读出来吗?(“每当夜幕降临,……都是银松雪柳了。”)指名朗读,重点指导读好“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
师:哎呀,我仿佛看到了雾凇像美丽的花仙子一样慢慢地、轻轻地穿上了飘逸的长裙,天多冷呀,谁能读得让她再多穿点吗?
师:这下皮衣都穿上了,真暖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细细品味一番。
师:在我们祖国的辽阔国土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号称祖国的四大奇观吧!(图片欣赏: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师作适当讲解。)
师:希望你能去探索这些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也写出像《雾凇》这么美的文章来。
1、源于生活,用旧知导入新知。新教材内容的切入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很好地体现课标理念。在具体教学与导语内容的设计中,也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上课伊始,问学生“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玩过”这个问题激起他们的生活经历。接着播放雾凇的实物录象,真实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呼出:“真美啊!”“真壮观啊!”的赞叹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对雾凇说一句话。此环节的安排,一方面丰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唤醒学生喜爱雾凇的情感。
2、课件适时再现美。吉林雾凇的壮美景观,学生大多是比较陌生的,教师一开始就出示雾凇的实景图片,把学生代入这个神奇而美丽的风景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雾凇,产生一种想去学习的冲动。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教师就先让学生想象都会是什么样的,然后带着想象观察近景图片,形象真切地再现,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赞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雾凇的形成是本课的难点,适时播放形成过程的一系列画面,并且加上优美的解说词,这对学生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解决了阅读中的一个拦路虎。这样的使用课件,就是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时机,让多媒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3、让学生触摸语言的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文中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不仅需要课件引导,更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思维空间里,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与文本沟通交流,展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学生品读涵咏,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
4、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文中描绘的景色是美的,大自然呈现的景色更美,在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去探索大自然的更多美景,鼓励学习大胆向作者挑战,写出更好的文章,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
第2篇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雾凇的形成过程,突出了雾凇的千姿百态,洁白晶莹的奇特瑰丽,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所以,确定本文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欣赏雾凇静态之美与动态之美。
本文教学应该强调“读”,再读中感悟雾凇景观之美,感知雾凇形成过程。
我先让学生观赏雾凇,谈感受,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雾凇之美的词句,最后让学生理解词意再读,边读边评,感受语言之美,感悟雾凇景观之美。
文章第二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描写里雾凇形成的过程,所以知识点多而碎,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两个能囊括整段内容的问题:1、饱和的水汽哪里来?2、遇冷后怎样凝结成雾凇的?让学生合作学习,要求他们合作时先读,再自己找出答案,最后组内交流。这样每个孩子都能自主学习,也激发他们探究,感悟的兴趣和欲望。孩子都读了,想了,说了,所以每个知识都了解到了,并且把中文的语言无形中转化成自己的话,内化了语言,加深了理解。
重点抓住了“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一段话,引导学生朗读,感知。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苏老师想考考大家,这几个难度意错的字,你还记得吗?
2、“凝”让学生读,组词,造句,并区分“疑”与“凝”。
过度:那就让我们走进吉林,漫步松花江畔,去真切的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雾凇吧!
1、出示课件“雾凇”flash,边看边想:这美丽的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雾凇的相关句子。
4、从句子中找出描写雾凇的词语,相机理解,并朗读课文中这句话。
过度:吉林雾凇独具魅力的风姿,在神州大地上可是景色一绝呀!但令人们感到惊讶,奇怪的是这美丽,神奇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
2、指名回答,并相机追问:从这句话中能看出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吗?
3、理解“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叠词和表示不同时间段的词语。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假如此时此刻的你,正站在松花江畔,将怎样来赞叹这美丽,奇特的雾凇呢?
过度:生活在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齐读最后一段。
洁白晶莹的雾凇多美丽,遇冷凝结的过程多神奇呀!想把它留在脑海里吗?选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读一读,背一背。
我国优美的风景数不胜数,例如前面学过的《九寨沟》还有和雾凇并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苏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也来读一读,看一看其它的自然奇观,我们来交流,讨论。
第3篇
3、天上的白云(慢慢地)飘移着,变幻着,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1、松花江畔的( ),( )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 )下,( ),美丽动人。
2、雾凇,俗称( ),是在( )季节里,空气中( )饱和的( )遇冷( )而成。
3、这( )的雾气,慢慢地,( ),( )给( )、( )镀上了白银。( )像银线,( )变成银条,( )十里长堤上( )是( )了。
(1)、这句中的镀可以换成( 披、染 ),我认为( )更好,因为(雾凇是树挂,是较坚硬的东西附在别的物体上。)
(2)、文中白银指(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冰晶 ),银线、银条是指( 镀上了白银的松针、柳枝 )。这是一种( 打比方 )的方法。
4、清早,寒风( ),雾气( )。人们( )在松花江边,( )着这千姿百态的( ),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squo;( ),( )。squo;呀!文中的诗是( )诗人( )说的,诗的前两句是( ),( )。引用这两句诗是因为(吉林雾凇在一夜之间形成,而且特别壮美。)
漫天雪花 大雪纷飞 雪飘如絮 鹅毛大雪描写雪后美景的:银装素裹 粉妆玉砌 洁白无瑕 玉树琼枝
2、吉林雾凇与( 桂林山水)、(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 )并称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第4篇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天上的白云(慢慢地)飘移着,变幻着,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雾凇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呢?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标记出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品读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后,再作交流,小组长注意组织好。
1.就这样,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最初像( )然后变成( ),最后变成( )了。
3.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是( )、( )、( )、( )。
学习文中描写雾凇形成过程的方法,把你观察到的景观的变化过程写下来。用上这个句式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第5篇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1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气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
3 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
4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
5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为什么会形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
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2、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4、那你认为是怎么形成的?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根据回答,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下加着重号。)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_____,逐渐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观察多细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经过了长时间耐心细致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个奥秘,当他发现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时,他会怎样呢?那么,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
),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
6、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点击“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1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2 多美的雾凇呀!同学们,你想象一下,雾凇还有哪些姿态呢?
3 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4 同学们,再次欣赏了美丽的雾凇,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们会说些什么呢?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吧!生:“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1、自由准备(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雾凇)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老师刚讲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布置大家回去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下周班队课我们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雾凇)
第6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挖掘课文美与奇的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1.说教材。《雾凇》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神奇的景象,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是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欣赏、尝试合作探究的极好凭借。
2.说学情。中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且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针对教材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制订了下列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2)引导自主学习,弄清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培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1)情境教学法。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而且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课文描绘的雾凇奇观很陌生,仅凭想象和抽象的语言文字难以深刻感受、领悟。因此,教学时我将通过精美的课件,将学生带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深刻领会课文的语言美。
(2)质疑讨论法。课文重点部分介绍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我将紧紧扣住雾凇之奇,鼓励学生质疑: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很少出现?然后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全班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说学法。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小旅行家的身份,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反复阅读、请教师长、查找资料等方法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1)复习《九九歌》,揭示课题: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吉林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奇特而美丽的雾凇。它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想欣赏它的美丽吗?
(3)课文是如何将这种美表现出来的?请认真朗读课文,然后交流。由于充分运用了直观教法和阅读期待,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会大为高涨,不但很快学会生字、新词,将课文读准、读通,而且能迅速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4)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感受认识雾凇洁白晶莹的色彩美和银光闪烁的光泽美,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这种美。
(5)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一教学过程是想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色彩、动态画面、美妙音乐为一体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描绘的境界,真切感受雾凇的形象美,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并进入角色,产生疑问,产生迫切要解决问题的欲望。
(1)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教学应首先适应儿童的这种心理需求,巧妙以四人小小旅行团的角色定位,引导进入问题情境,要求小组合作,通过研读课文、查找资料、请教别人等方法多渠道解决前面发现的两个问题。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引导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心句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研读,归纳形成雾凇的两大条件:(1)严寒季节;(2)空气中有过于饱和的水汽。
再解决第二个问题:这是雾凇形成的一般条件。可为何只有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奇观呢?学生通过查找地形图、气象资料以及反复研读课文等小组合作研究,可以明确:雾凇形成的时间是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这个时候的吉林是非常寒冷的;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所以流经市区时使江面弥漫阵阵雾气,这就让空气中有了过于饱和的水汽;雾气遇冷后便渐渐地慢慢地一层又一层地凝结,形成雾凇。
由于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亲历解奇过程,学生不仅很快弄清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解决了课文难点,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明白语言简洁、准确的重要性,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团队意识。
(3)在此基础上,变换角度,提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小小旅行团真了不起,经过合作,把难题都解决了。现在,老师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要求,同座之间一个扮小导游,一个扮小游客,互相问答。先同座练习,然后到讲台前表演。这样,有效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积极内化课文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将语文学习落到了实处。
(1)过渡:小导游也当得不错,吉林雾凇会因为你们这些小导游更加闻名于世的,连老师都禁不住要亲自观赏一番了。
(3)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读将人们对雾凇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4)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松花江畔,面对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吟些什么?假如你是小音乐家,你会唱些什么?……这一环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让学生放飞想象,在创造性的练习中个性表达,在赞美中升华感情。
抓住学生欲罢不能的心理,趁热打铁,以课堂为支点,自然向课外拓展延伸:地球上还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和自然现象,如彩虹、火烧云、溶洞,它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美?它们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并选用小论文、观察日记、摄影、图画、诗歌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介绍探究成果,表现景观独特的美。如此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必然会在综合性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1消防演讲稿中学生6篇
消防安全教育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而消防演讲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在学生们中间,开展消防演讲活动...
查看剩余 75% 消防演讲稿中学生6篇
2成长励志演讲稿6篇
成长励志演讲稿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激励和启迪人们的内心,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
查看剩余 84% 成长励志演讲稿6篇
3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6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还能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个人总结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
查看剩余 80% 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6篇
4中班下教案7篇
本篇文章介绍了中班下教案的相关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等。这些教案将帮助中班教师们更好地教学,提高幼儿的...
查看剩余 78% 中班下教案7篇
5大班教案集锦5篇
《大班教案集锦》是一份为大班幼儿教师量身定制的教案材料集,内容覆盖语言、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旨在帮助教师轻松备课,提高...
查看剩余 84% 大班教案集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