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调查报告6篇("探究数学的魅力:数学调查报告")

本文是关于数学调查的报告,旨在探索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各类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应用方法,并探讨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及应用。

数学调查报告6篇

第1篇

提要:围绕课程改革的落实情况,我于20xx年3月起深入部分小学进行了持续半年的教学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不理想,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更多的是忧虑。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的落实在我市、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任重而道远。课改的需要与现实的差距还很大。

我市于20xx年下学期开始试行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教育局组织了四轮培训,二年多来,新的理念贯彻和落实得怎么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于20xx年3月起深入学校进行了持续半年的教学调查。共走了25所学校,听课86节,走访教师百余人。总的感觉是有喜也有忧。

在课改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教学行为在变;学生的思想在变、学习方式在变。这是可喜的一面。体现在课堂上有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过去我们的数学教学通常是由复习引入新课,学生感觉每节数学课只与数字和运算符号打交道。时间长了,对数学就产生一种厌倦感,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更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现在不同了,许多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入新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变得爱学数学,想学数学了。

几十年来,我们的在校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不知他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存在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这是因为我所教的数学远离学生活。而现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所看到的数学课是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气息非常浓。我感觉到数学课已经走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教学,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离他们那么遥远;就会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走进课堂就叽叽喳喳讲个不停、写个不停,学生只是静静地在听数学。这是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教学方法。现在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学生在做数学了。这正是新的课程理念所要求的。

成绩是喜人的,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感到更多的是忧虑。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教师之间差异很大。总的情况是年轻的教师比年老的教师好;城区、厂矿比农村好;参加过培训的比没培训的好;低年级教师比高年级教师好。总之,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问题。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年级第八册有一个内容是“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这个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掌握统计知识,教材上用到了“和平一街、东大街”等地名,这只是给学生一个背景材料而已,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时,应该、也完全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居住地所分布的情况编一个例题,数据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由然而生。象这样的倒子教材上很多。然而,我们在调查中感觉到,教师大多是死搬教材,没有一点灵活性。过多地受制于教材,书上怎样写,他就怎样教,一成不变,缺乏生活气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实际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真正要义,老师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展开讨论。往往是学生还没开始学习,教师就叫停下。完全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给听课者看,使得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给人以做秀的感觉。

我们不应将“新”与“旧”看成区分教学方法的“好”与“坏”的主要标准,不能采取极端主义态度,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某些教学方法。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更为明确地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方法有它的优点,时髦的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深入地去认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才能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合作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它不是万能的。不要动不动就合作,动不动就讨论。

3、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认知领域,评价语言贫乏枯燥。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一理念老师们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课堂上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不分年级,不管问题的难与易,都用表扬他,顶呱呱;你真棒;你真行;奖励五角星和大红花等予以表扬。过多的、廉价的表扬无异于捧杀。教师的表扬不要随意和漫不经心;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否定学生的结论,则要让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使其体面地坐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但这离新课程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调查中发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超过40%的课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只看见教师不断地在说,看不见学生在动口、动手。课堂上静悄悄的,看上去课堂纪律很好,有序,可是学生并没有积极在思维,是被动在学习,有一种被教师牵着走的感觉。这种安静严重却制约了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是与新的课程理念相违背的。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必要的;但更应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事实上,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几人做到这点。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似乎惧怕学生出错,尤其是公开课,一旦学生出错,教师就马上捂盖子。唯恐因此而打乱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课堂是出错的地方,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就不正常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学生都会了,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学生出错了,教师应该让学生把问题说完,然后分析其错误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这才是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所应具备的态度。

课改在我市实施已有二年多时间,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没能真正得到落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上的, 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改了几十年,改来改去还是这个样;还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上面的领导为了推销教材而作的宣传,是糊弄人的。因此从思想上就没有把课改当回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课程培训虽然进行了四轮,但对每个教师而言,也许就一次,回到学校后就再没有学习,据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见过《课标》,仅凭几天的大课学习,怎能透彻地理解《课标》所蕴藏的真正理念呢。自然就更谈不上在课堂上如何去实践了。

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这是多年来的老问题,可真是爷爷奶奶教小学。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学区几乎找不出年轻的数学教师,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这些教师教了几十年书,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同时,思想也已成定势,很难接受新鲜事物;还有些老教师认为,几十年都这样过来了,改不改都是教书。改革那是年轻人的事。大年龄的教师在我市小学数学讲台上算得上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青年教师本应是“课改”的生力军。在农村,由于大部分学校老年教师居多,进取心不强,学校很难形成一种教学研究的氛围。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的年轻教师由于长期处在这样一个不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之中,使得她们在思想上过早地老化,惰性,不思进取。自然影响到她们的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中,缺乏优秀的年轻数学教师也就成为必然。课改的落实也就势必受到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以为小学教师要什么都会教,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样样都会,势必样样都不会,更谈不上精。系统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就小学数学而言,几加几,我相信人人都会,收废品的也会,可是要教好数学却不是人人都行的了,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师来教小学数学也不一定能胜任,何况其它学科的呢。不专就不便于教师钻研业务,自然就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今年教语文,明年教数学,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怎么去专啊,教师也不适应。不用说精通,就连小学六年中系统的数学知识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数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师参过数学培训后,回到学校却改教语文,而参加过其它的培训的老师却来教数学,有的根本就没参加过任何培训,手中又没有《课标》可学,这又如何去理解新课程理念,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新的理念呢?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不有说新理念的贯彻,就是常规教学都已很成问题。

切实加强以学区和学校为单位的教学研究。要实实在在地坐下来研究问题,不要形而上学,重形式,走过场。那种只听课,不讨论的研究活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理论源于实践,对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教师连新的教育理念就不懂,《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都不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呢?因此,在现阶段,教师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理论学习。学区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理念要靠教师去落实,相对而言年轻人在这方面有热情、有开拓精神,接受新鲜事物快。而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已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作宏观控制,尽快充实小学数学师资力量。

要使新课程得到很好的落实,切实稳定教师队伍这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师今年教这科,明年教那科的现象必需得到根植。只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才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才有利于新课程的落实;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调查报告7篇

第2篇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为了配合《新课标》,我们课题组想就本校初一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为了解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的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分别从学生的预习认识、预习的必要性、预习内容、预习的有效性、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设计。

从本校初一两个班选了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5张,收回率100%。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我们自编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调查问卷,有10道选择题组成。我对我校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完成,以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回答的内容大概有:认真阅读、静静地去思考、做一些练习、完成老师的问题、不会的勾出来……

回答的内容大概有:预习对学习会有帮助的、预习要坚持下去……

第10题对比课前预习与课前不预习,那种情况学习更有效?

2、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喜欢预习数学。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无所谓,因为他们没有在课前预习上查到甜头。

3、有一半的学生预习数学是在老师与家长的要求下,是被动学习。可见,课前预习数学的习惯还有待培养。

4、有一半的学生都认为预习对自己学习新课有所帮助,部分学生认为帮助很大,个别学生说没有帮助,可见,课前预习的习惯急需培养。

5、学生对预习还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画、做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少,看来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6、对于预习作业有一半的学生还没重视起来,尽量少做。

7、众多的学生认为预习一般用30分钟的时间来 完成,这个时间有点长,要给学生预习给予正确的指导方法,这样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有用功。

8、很多的学生知道阅读、思考、练习是基本的方法。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 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采用看看书、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同学间相互合作、交流较少,这说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因此课堂上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积极思考问题,所以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学生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依赖别人,要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第3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养成深思善问、勇于探究的学习品质,我做了以下尝试: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又使他们不敢提问。那么,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孩子们之间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的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我们都不可以轻易否定,应耐心的提示孩子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多一些等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大胆的主动提问。

教学中,我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信息或是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较有挑战性时,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我或是借助挂图,或是讲个故事,或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只为他们提供数据信息,让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等形式,经历搜集信息、感受信息的过程,引导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问题呢?”或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老师有鼓动性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都会提出有各自特点的问题的。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所选择,灵活处理:对于比较简单的或是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的老问题,可以让学生自问自答或相互问答,一点即过;对于突出本节课重点、要点、难点的新问题,要把它板书出来,重点讨论解决;对于那种也是新问题,然而与本节内容无关,或是比较复杂然而目前又不学习的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旁边,鼓励孩子们课下研究。这样处理层次清楚,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而且既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同时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心理上获得满足。

在教学中,学生问题的提出有时是在他们计算或是操作中产生的。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方法和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例如: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这节课时,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432÷4,并对算式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用竖式验证,看看估算的结果怎么样。学生在计算时提出“十位上3除以4不够除,怎么办?”“十位上不够商1,怎么写商?”“商该是几?”的问题,这其实正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的求知欲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协调”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问题”,学习时心中有目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随问题油然而生。又如:在“面积单位”的练习课中,学生通过用单位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大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过程中,提出并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问题,进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的计算方法。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学会了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方法。

要想让孩子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本质的东西,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善于从多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善于从同伴的提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要善于向同伴学习,学习同伴优秀的思维品质,学习同伴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使孩子们之间互相受到启发,一同进步,共同发展。这些离不开教师的“两个意识”和“四个策略”。

1、两个意识。如果说在培养学生“会问”的过程中,老师的“民主意识”和“问题意识”很重要的话,在培养学生“善问”的过程中,这两个意识同样重要:只有尊重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的和学生交流,心理处于安全状态下的学生才“敢问”、“会问”、“善问”;同样的,老师要有了“问题意识”,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起重视,并能灵活地做出处理,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走向“善思善问”。

2、四个策略。这里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善问”的目的。

(1)、投石问路,确定教学目标的质疑――质疑课题。例如:教学《年月日》时,由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进而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字来揭题,针对课题指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加强知识联系,学会研读教材的质疑――质疑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进行质疑,也是一个培养“善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简洁文字表述,诱发新邃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着问题的火花,从而提高对教材的研读兴趣,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探究兴趣。例如:从观察年历卡2月份的天数发现了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后,请学生研读教材结语:“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结合教材注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引导学生提问“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结果有学生提问“‘通常’和‘一般’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说‘通常’?”“为什么公历年份是整百,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来判断那一年是不是闰年呢?”……一个个问题既激起了学生精读教材、读透教材的欲望,又激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以极大的热情投如到接下来的科普知识介绍中。

(3)、训练思维能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质疑――质疑解法(或算法)。教学中,注意更新观念,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更多的关注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对解法或算法进行反思和质疑,促使学生优化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时,根据场景列出算式:28×1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结果“336”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算法:①估算。因为28×10=280,所以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②口算。结合情境有先算半年的28×6=168,168×2=336;有先算一季度的28×3=84,84×4=336;有先算10个月,再加2个月的28×10=280,28×2=56,280+56=336;还有按一份奶30元算,然后再减去多算的30×12=360,2×12=24,360-24=336,③笔算。不同的学生能够列出三种竖式,而且自主探索的结果还都对,只是过程有简有繁。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质疑、反思:为什么这样算(或写)?这样算(写)的每一步解决的是什么?那种更简便、更清楚?更易于理解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流畅性得以体现和。

(4)、学用结合,落实应用意识的质疑――质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和事,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少,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产生认知冲突,这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要适时引导。例如:结合平均数的知识,让学生判断下列说法哪些不合理,为什么?①身高145 cm的小明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池塘游泳,不会有危险。②小力8步走了520cm,平均每步走65cm。③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赛,结果是4比0,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了2球。④电梯里有8人,他们体重的和是430kg,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54kg。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而且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也得以落实。

总之,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决定了他们好问的天性,这正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在数学课堂上把时空让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的提出一些喜欢研究的问题共同探索。那么,“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的现状将会改观。通过这一年多的实验,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意识浓了,在部分学生身上还显现了不唯书,不唯师,只唯理的学习品质。

第4篇

调研目的:了解掌握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为今后我校提出的《构建有效课堂》提供第一手材料。

调研方式:全员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座谈了解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即:对数学任课教师进行全员调查,主要采用座谈了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取座谈了解、访问家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调研对象:蔚县西合营初级中学初中数学教师11名,蔚县西合营初级中学初一级学生100人,初二班学生100人。

调研内容: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认知与控制情况,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情况。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我们重点了解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态度,教师对教材体系和结构的认识情况,教师对教学进度难度的控制把握情况,教师角色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调查的基本结论是:

⒈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态度比较积极。通过座谈和查阅教学资料,我们认为,由于学校领导对新课程教学非常重视,教育到位,数

学教师对实施新课程教学认识态度普遍较好,积极参与。一是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两年来,数学教师全部参加或参与了区、县、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二是教师主动去听观摩课。三是围绕新课程教学组织和参与本校的数学教研活动。数学课程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教学大纲,分析新的教材体系和结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各年级组经常研究讨论教学进度的控制、难度的把握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⒉新课程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得到充分认同。通过座谈和查阅教学资料,我们认为,多数教师熟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研究透彻,做到了“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教师普遍认为,教材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上能够反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了较好的综合。特别是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容,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形式分散编排于各章中,受到了学生欢迎。在结构上,课程在一开始多采用情景引入的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⒊新课程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不易把握控制。在座谈中,很多老师提出,新课程教材中例题类型明显偏少,难度偏小,但在后面的练习和作业中题型较多、难度较大,很多中等程度的学生都难以做出,长此下去,容易使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们普遍认为教材上讲到的技巧与方法明显不足。应当说,新课程教材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是比较重视的,但从考试中涉

及的技能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来权衡,仍需要大量补充。目前,技巧与方法的掌握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大量练习,然后总结一些套路让学生熟记,极大的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大了对教师经验的依赖性。结果,既降低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违背了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衷。另外,教材中部分内容编排顺序不尽合理,教学中需要运用的知识前面还没有讲到,学生无法参与。如在《勾股定理》中,直角三角形求边长的化简过程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运算,学生根本不理解,影响了对结论的认可程度。

⒋教师课堂施教的模式与角色得到不断改善。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适合时代需要的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几乎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充分认识到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许多教师(如易新民、张国欣、祝永强、杨建华等)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是由现实生活情境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目前,多数教师已经转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正逐渐转变成一个主动交流探索的过程。同时,大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我了解了初二年级、初三年级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风气和班级纪律分别处于优秀、中等和一般三个层次。学生把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喜悦与收获、苦恼与挫折真实地予以告知,客观反映自己的想法。总体来看,调查气氛活跃,学生配合比较好。

⒈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不容乐观。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感觉,有信心成绩好20%;有困难愿意学56%;不愿意学14%;厌烦数学10%

从上述数字看出,真正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有信心、且自己感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是全体学生的五分之一,而一多半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有学生写道:“碰到难题,自己想办法做出来,很使人高兴。”然而,遗憾的是,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处于无可奈何的厌烦状态,他们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信心,更无兴趣可言。

2.考试恐惧症扼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努力程度,与其对该学科特点、作用的认识,对教材的喜好密切相关。由于调查对象一半是初三学生,平常的考试自然要多一些。学生大都已经习惯于考试,但仍有62%的学生讨厌考试,31%的学生考前紧张,经常睡不好觉。“我对数学有恐惧感,每次考试我都怕不及格。” 因为老师总想平常考得难一点,升学考试就有把握些,却不知其副作用很大,36%的学生反映“考试的题目比书上的例题和练习难”,有位学生写道:“我比较喜欢数学,原来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可有两次考试太难,我没及格,老师虽然没有责怪我,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此数学成绩一落再落。”

⒊教师素质对数学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数学教师能培养出大批的数学爱好者,数学爱好者大都喜欢上数学课,数学成绩就优秀一些。调查中,28%的学生盼望上数学课,29%的学生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课内可以随时提问的比例为34%,课后有机会与教师交流有趣话题的学生有35%。也有学生因为老师教学得法而喜欢数学的。一位学生说:“我的成绩一直差,但最近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数学课,因为老师边讲课还边讲一些数学故事,也讲他自己的事情,还开玩笑,老师很关心我们,挺好的,我一定要学好数学,不然对不起老师。”可见并非成绩差的学生就没有转变的希望。

⒋学生的数学负担超重的现象仍然严重。仅有4%的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的负担不重。作业多是学生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学生要做的题目超出所能承受的负荷,“教材上的题要规范解答,训练书上的许多题用到的方法教材上又没有,根本做不完”。学生中36%的学生想做有公式套的题,以便尽快完成作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只好抄别人的作业以便完成任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放不开,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这实际上是教育观念问题。中学数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的知识和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跳出来,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数学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新教材,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努力学习先进的思想。

第5篇

20xx年2月21日,我来到漳州市东山第三中学为期4个月的支教实习,在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华丽转身。我实习支教的内容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专业课的教育实习和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既是学生,也是教师。作为学生,我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作为人师,我兢兢业业,倍感骄傲。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很大。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数学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东山是漳州市的课改区,而新课改的课堂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基本原则:

“三讲”讲易错、易漏、易混;讲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讲理解不了的问题。

“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五必备”备学习目标;备学生怎么学;备学生自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备学习重点,备学生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习内容和例题习题。

“五坚持”坚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坚持让学生合作学习,坚持先学后教,坚持让学生展示。

我所在的学校是东山第三中学。东山地势是临海的半岛,岛上相对而言自然物资丰富,尤其是海产品丰富。是漳州市的后花园,极具代表的旅游景区之一。东山没有大城市的繁华,更多的是乡土的淳朴气息。岛上的人民靠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当地学生的学习观带来很大的影响。

这边的长期的乡土的影响下,他们认识读书无用论特别的显著,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他们的追求容易满足。靠海生活便可,成家,捕鱼,生活便可以是美滋滋的。而读书耗时耗钱,到时候也不一定高工资,不一定会有好工作。看到当前的利益,简单的精神富足即可。长辈的读书可有可无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影响下一代。个别学生热爱读书,可是对于家长的决定却也无可奈何。于是各个学校的辍学率是一个头疼的大问题。据调查结果,九年级毕业的学生百分之二十左右选择走出社会,直接就业。想想还未成年的他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在这百分二十左右的学生中,百分十五左右的学生是继承家里的海产品事业。

学校的主要教学目的便是育人,在这里,“育人”更是特别的显著,主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学校把德育放第一位。加强课外活动的开展,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喜欢,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巩固率。此外也不断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时前者工作更为突出。教师通过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来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数学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数学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对难度大的'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得分提高不是很明显,所以信心不断减少,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数学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在难度上适当减小,不过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顾上每一位同学,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数学的教学课堂很关键。因为许多同学在课后根本是知难而退,所以老师提倡他们课堂动起来,留下问题,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所以对于课后不练习的同学,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巩固知识,而且达到练习的效果作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数学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可以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数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数学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多多少少会用到数学知识。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总之,以上是我这次在实习支教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是我实际调查取得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我想只要我以积极地姿态和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成为现实。

第6篇

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收集并呈现有趣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将动画片中的有关数学的内容剪辑下来,在课前或者课间播放,既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又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套构的方式与类比的方法类同,是根据两类或两个对象的相似或相同点,推断他们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利用类比思想可发现新问题,所得结论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可为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为思维指明方向这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极为有利放而类比是数学发现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结构特征上、数量关系上、算理思路与思想内容上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教学。例如,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类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这个题的解法有很多种,可以将各个加数依次相加,最终得出结构。也可以用加法交换率将算式进行加数上的调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构加法交换率在连加算式中的应用,能够使得计算更加简便。套构既定数学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养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后续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逆向思维是发散式思维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其优点在于首先有利于克服惯常思维的保守性,开拓新的数学领域其次有利于纠正惯常思维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开辟数学新方向最后有利于排除惯常思维过程中。逆向思维的方法多用于应用题的解答。例如,张兰在暑假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在第一周,他阅读了一本书的一半少40页,在第二周,他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他阅读了30页,至此全部看完。问题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共多少页?利用逆向思维来解答,第二周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阅读了30页看完,即30页加10页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页;剩下的书页数是80页;第一周阅读了书的一半少40页,即比80页少40页,也就是第一周阅读了40页。所以这本书总共是80页加上40页,等于120页。逆向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问题和题中已知的部分条件来还原出潜在的条件,运用还原出的条件可以继续向前堆。如此这般环环相扣,最终就能解决问题。

人们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时,其最大的动力是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识到如果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其生活带来益处,所以要努力学生,最终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相反,在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情景,能够让孩子们利用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去理解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个磁扣将挂图固定在黑板上,为了配合教学活动,可以增加挂图的重量,这样可以使得三个磁扣平行放置无法稳定住挂图。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三个磁扣组成三角形时才能够稳定挂图。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用三个钉子来固定一个镜框,钉子的位置怎么安排最合理。

★其他类似内容

1教师的年度总结6篇

教师的年度总结6篇

教师的年度总结是评估教师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经历了挑战和收获,年度总结能够帮助他们全面地回顾...

查看剩余 74% 教师的年度总结6篇

2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6篇

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6篇

以下是大学社会实践参与者的个人总结集合,他们通过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深入社区、企业、乡村,为当地的发...

查看剩余 73% 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6篇

3酒店员工工作总结6篇

酒店员工工作总结6篇

本文主要围绕酒店员工的工作总结展开讨论,旨在总结酒店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经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提供一些启示...

查看剩余 86% 酒店员工工作总结6篇

4主治中医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6篇

主治中医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6篇

本文是一篇关于“主治中医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的文章。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年度考核总结的信息和经验,帮助主治中医师更...

查看剩余 86% 主治中医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6篇

5干部年度考核个人总结6篇

干部年度考核个人总结6篇

干部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是干部们对自己在上一年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回顾的重要文书,是对干部管理和工作能力的一次全面评估。在...

查看剩余 72% 干部年度考核个人总结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