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8篇(优秀三年级数学课教案:简易易懂、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介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包含了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简单的几何形状等内容。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引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8篇

第1篇

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1、猜体重?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水果市场逛一逛。看,这里到处可见一箱箱的水果,真热闹啊!让我们拿一个大苹果看看能有多重吧![出示:一个苹果重200(克)]

[出示:一卡车苹果重3()]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3克,还是3千克?都不恰当,是吧?因此,人们就又规定了一个新的,比克和千克都大的重量单位——吨。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1个同学的体重约是25千克,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约100千克)

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约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的重量。

(3)你能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吗?请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小结:我们在计量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吨作单位。

刚才我们认识了吨,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大家把这些学过的质量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理一理。

反馈后,提问:“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千克和克呢?”

4吨=4000千克,因为1吨=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就是4000千克。?3000千克=3吨,因为1000千克就是1吨,3000千克有3个1000千克,也就是3个1吨,就是3吨。

2、在一辆载重是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在学习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了1千克=1000克。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或者是两袋盐的重量来建立感性的认识。所以,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要想建立吨的观念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我是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首先课堂上利用10袋100千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让学生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再利用班上孩子们的体重,从数量上体会。

我找了班上体重正好是25千克的一个同学,这样学生可以想象大约四十个学生的体重就是1吨。然后告诉孩子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同时课本上也提供了两头牛的体重也大约是1吨。让学生在对比的数字中感受1吨之大。

但在教学时发现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由于吨是用来计量较大的物体质量,所以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少出错。但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个单位的掌握还不是很好。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案8篇

第2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第3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2)笔算。哪类题目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我们指的是一般的情况,不包括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第4篇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第5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第6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1.故事激趣:熊老弟、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走到一座小桥前发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这是什么意思?它们能过桥吗?该怎样过?

a、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举例)用地秤来称。

2.感知1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激趣:1吨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吗?

推算: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体重大约是25千克,多少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观察感知,形成表象:请40个同学站在讲台上,这些同学的体重合起来就大约是1吨。

1.这4个动物能过桥吗?他们该怎么过?你还要知道那些条件才能知道?

2.老师们也想去运动场看看,你能告诉他们该怎样过桥吗?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d、张大伯开着一辆限载4吨的卡车装载着10头牛,每头大约重500千克。

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告诉学生:在陕西省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肠,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约重1克的出租车,来到了动物园。我们先看了大约重80吨的熊猫,又看了大约重8千克的大象。我说:“这么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吧?”爸爸说:“不对,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蓝鲸,一头蓝鲸的重量大约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头蓝鲸的重量就相当于二十几头大象的重量,二十几头大象挤在一块该有多大呀?蓝鲸可真大﹗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练习、巩固提高(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

第7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就连火车上都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用乘法的知识解决乘火车中的数学问题。想试一试吗?(板书课题:乘火车)

①、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自学要求:围绕思考问题进行自学,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出示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得数360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总结方法: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关键是不要忘记加低位进上来的数。

第8篇

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

2、有没有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啊?什么时候有?对,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妈妈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想不想再回顾一下那时的情景?

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0点钟声敲响,猴年第一天开始了!)

③也就是说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板书:半夜12时 0时

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么事情觉得很有意义,到现在还记得的?跟大家讲讲,好吗?

4、过渡:可能有些同学那天过得不是特别有意义,或者已经忘记了,想在明年春节的时候给自己计划一下吗?你可以把最想干的两三件事情写下来。

①一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讲边拨钟,师口述:从0时起一天开始了。

②师:一整天结束了吗?(把时针拨到0时)旧的一天结束的同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③从这位同学拨钟的过程中,你发现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一共有几小时?(板书:两圈 24个小时)

随机揭题: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像上午7时,下午3时(板书)等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板贴:普通计时法),另外一种叫24时计时法(板贴:24时计时法),它们都是记录一整天中某个时刻的方法。

这是普通计时法,你能用24时计时法把它改写一下吗?

现在你能从图上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了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②从普通计时法换到24时计时法,第一圈,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第二圈,时针所指的时刻还要分别加上12小时;从24时计时法换到普通计时法,第二圈时时针所指时刻减去12小时。

过渡:下面我们来个对口令,我说一个时刻,你能判断它用的是哪种计时法并把它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

题目:上午9时 凌晨3时 晚上9时 14时 7时 半夜12时 下午5时 22时

1、我们的手表上都有时针和分针,可是这些钟面上却少了时针,你能根据下面这些时刻给钟面画上时针吗?

师:对,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瞧——多媒体随机出示

3、看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24时计时法,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境说说钟面上的时间吗?(可以用24时计时法,也可以用普通计时法。)

4、现在的人们离不开钟表,可是很早以前并没有钟表,那时的人们又是怎样计时的呢?让我们跟随电脑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

师介绍: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利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这是日晷,由 “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刻有24个等分的刻度,晷针垂直在晷盘中央。当太阳照着晷针,针影随太阳的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指示出刻度来,便知道了时间,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应用,阴雨天和夜间就不行了。因此,人们又发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这就是铜壶滴漏,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而且应用也很普遍。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计时就越来越准确了,也就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想知道其它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到网上或书上去查一查。

★其他类似内容

1成长小学生作文4篇

成长小学生作文4篇

“成长小学生作文”是一个展示小学生文学创作成果的平台,旨在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展...

查看剩余 78% 成长小学生作文4篇

2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8篇

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8篇

“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年度考核的一项制度化工作。通过教师的个人总结,旨在...

查看剩余 82% 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8篇

3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7篇

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7篇

《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是一份重要的评估文件,旨在对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查看剩余 78% 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7篇

4暑假旅游小学作文4篇

暑假旅游小学作文4篇

暑假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时节,伴随着高温和阳光的到来,他们也可以享受一年中最长的假期。这个暑假,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努力地安排了...

查看剩余 76% 暑假旅游小学作文4篇

5小学生励志演讲稿3篇

小学生励志演讲稿3篇

小学生励志演讲稿,是小学生们在校园或社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演讲,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鼓舞他人,激励自...

查看剩余 78% 小学生励志演讲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