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央民族大学开学讲话3篇(迎接多元文化 同心共创未来)

2023年中央民族大学开学季,学校领导发表了讲话,重点强调了学校继续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发展的义务,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2023中央民族大学开学讲话3篇

第1篇

我是__大学的__,此刻我很荣幸代表全院20__级新生在这儿发言。

再回首,一个叫做大学的地方是我们拼搏奋斗的源泉,一个有大师的校园是我们无限的向往。x日下午,当我疲惫的望向车站的出口时,粉色的__大学四个字瞬间给了我无限的力量,迎新学长学姐身上的浓浓的气质深深的吸引了我,乘坐上校车,竟给我要到家了的错觉。走进x大,早已耳闻这里曲水流觞,生态校园,但百闻不如一见,青柳傍石桥,绿水映美人,x大美的让我叹为观止,驻足神游。

再回首,在我拖着笨重的皮箱,斜跨着母亲为我一遍又一遍检查准备的挎包,走过__机场的安检时,在我身后我感受到的是父母希望又担忧的泪光,那一刻,我不敢回头。在我下了飞机,打开手机,躺在信箱里的是父母一条又一条的叮咛和嘱咐,那一刻,我不敢仔细阅读。我想说,同学们,在我们奔赴自己的方向时候,同时也承担了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啊,来自于父母的一份深深的期待和不舍。大学,才是青春的伊始,而青春一旦被赋予责任,就会庄严起来,就会伟大。

同学们,为了这份伟大而庄严的青春,为了x大__学院这块我们期待已久的沃土,让我们发扬x大“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一如既往的勤学善问,持之以恒,天道酬勤,深刻领会老师的教诲,积极上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同时让我们诚实守信,尊敬老师,礼貌待人,遵规守纪,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道德无小事,学做品德高尚的人,共同营造文明优雅的家园。

新篇章,新起点,__大学__学院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正勃发青春生机,作为全国第x个__学院立足优势承担重任,面向未来。在学院悉心培养下,我们定会知识面广、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我们无悔我们的选择,我们将捍卫x大的尊严,我们要为__学院的腾飞贡献微薄的力量。

2023中央民族大学开学讲话4篇

第2篇

金色九月,又一个开学季。同学们带着成功的喜悦和家人朋友的祝福,走进了东华园,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今天开始,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东华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东华大学,向在座的所有新东华人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欢迎!

东华是一所拥有着光荣和梦想的大学。“日月辉映,孕育灿烂人类文明;经天纬地,织就绚丽锦绣中华”,校歌展现了我们东华人的志向与抱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曾欣然题辞:“从旧中国人民衣不蔽体,到新中国的丰衣足食和成为世界纺织大国,东华大学作为纺织业的人才摇篮,功不可没,业绩辉煌。”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立足于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定位,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秉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服务社会的栋梁之才,创造了一大批服务国家“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享有了办学的良好社会声誉。

今天,面对5600多位风华正茂、英气勃发的东华大学新学子,我们由衷地感到事业的神圣崇高和沉甸甸的责任。同学们接受了高考和考研的洗礼,大家都以自身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是曾经的佼佼者。但是,曾经的辉煌已属于过去。今天,学校为大家划出了人生新的起跑线,搭建了成就梦想的新平台。新的平台意味着大家将面临无限可能的新选择、新机遇、新挑战、新希望!

我由衷地希望,今后几年的东华生涯,将会为同学们的未来打下深厚扎实的根基。站在今天的讲台上,给同学们讲些什么?我想到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话:“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在此,我想就用我们通用的话语方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希望以此启发同学们思考人生,明晰方向,矢志不渝,成就幸福美满人生。

一是希望同学们积极向上,坚定信念。“积极向上、爱校荣校、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敬业奉献”是我们倡导的东华精神。积极向上就是希望大家用光明的眼睛和阳光的心态看社会、看世界。光明的眼睛和阳光的心态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或许同学们最近也在收看《历史转折中的》,电视剧勾起了我们这代人对历史的回顾。30年前国门刚刚开启,我有幸赴美留学,飞机从上海起飞,降落在纽约是夜晚,从机场到市区,一路看到高楼林立,灯火通明,小汽车的尾灯在高速公路上展现成蜿蜒曲折的红色连线,在夜色中颇为壮观,接下来冲击视觉感受的是四通八达的国内航线、高速公路、繁华都市、琳琅满目的超市,等等。或许同学们说这也值得描述吗?是的,要说,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是短缺经济,买什么都需要凭票供应,我们既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超市,更没有繁华的都市。资本主义的繁华,巨大的落差,给我的心灵冲击难以言表。转眼30年过去了,今天,许多当年留在那里的同学再回国看看,他们经历了新的心灵震撼,今天的中国和上海,其繁荣和繁华已毫不逊色,她的勃勃生机竟然使太平洋彼岸的人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真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用少于西方国家数倍的时间赶超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我们国家的硬实力已经为世界所赞叹,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并为之自豪!

诚然,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软实力亟待提高,现实社会中还有各种不尽人意乃至丑陋的现象。为此,党和政府正在领导人民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惩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信念如心中之灯塔,照亮同学们一生前行的道路。有国才有家,国家繁荣昌盛才会有我们每个人的幸福和尊严,热爱祖国和建设祖国应该成为我们扎根于心的首要信念。年轻人看社会,对现实社会取得的成就容易觉得理所当然,难以理解其背后艰苦卓绝的谋划和奋斗,而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则容易产生疾世愤俗,难以理解治理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3亿人口大国的艰难和复杂。希望同学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用光明的眼睛和阳光的心态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理解社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志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希望同学们爱校荣校,学做真人。同学们来到东华,东华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同学们将在这个精神家园中受到熏陶和洗礼,也将以自身的品味和行为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学习是人生一辈子的事,人类乃至我们每个人都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希望同学们在东华努力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纷繁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义利观、得失观和幸福观,坚守人格底线,努力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和文化品位。

希望同学们在积极进取中,树立以诚实和勤劳追求人生价值及幸福的理念,远离浮躁和功利,学会执着和淡定,励志尚实,宁静而致远,懂得祸福相依的哲理,荣辱不惊,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好一切都会好。

希望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学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学会沟通倾听、换位思考,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诚信友善,言行合一、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助人、团结合作。

希望同学们树立公民意识,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时,懂得倾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学会求得“最大公约数”,坚守法律底线,在尊重绝大多数公民相应诉求和权利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的诉求。

在努力学做真人的实践中,我们共同弘扬先进文化,积累更多的校园文化正能量,建设好我们东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三是希望同学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崇德博学,砺志尚实”是我们的校训,崇尚学术是我们校园文化的追求,我们希望东华的校园弥漫着厚重的学术氛围,教师有着执着的学术追求,学生有着浓厚的学术兴趣。

倡导勤奋学习、研究和工作,说教或许是苍白无力的,利益也只是基于本能的诱惑和鞭子,兴趣和使命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生动力。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专业及学术兴趣启动的对真理的追求,可以使同学们获得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职业底蕴,也将使同学们变得更为纯粹、充实和上品,成为终身受益的幸福源泉。

追求卓越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追求卓越不仅是对学业的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相信这种信念、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将使同学们在未来的学界和职场出类拔萃。我们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要做精致的人生和事业的追求者。

大学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希望同学们学会自律,珍惜光阴。书海浩瀚,学海无涯,愿同学们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博览群书,贯通文理,在“思”和“悟”中求得真知,夯实学业基础,让以奋斗作为底色的青春终将成为无悔的岁月!

亲爱的同学们,最后,衷心祝愿满怀憧憬和理想的东华新学子从今天的典礼起航,开启筑梦追梦的新征程,预祝同学们在东华校园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第3篇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欢迎同学们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中诞生,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成长,在-的艰苦岁月中磨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获得第二次生命,在新世纪创造新的辉煌。你们的到来为中国人民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我们学校合唱团百名同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高校学生代表参与了阅兵当晚的文艺晚会的演出。这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在“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的使命之中开创了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这为中国人民大学赢得了独特的荣誉和地位。祝贺你们加入到这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大学!祝贺你们进入到这所国家重点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名校!祝贺你们来到以培育“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使命的高等学府!祝贺你们成为一名光荣的“人大人”!值此第31个教师节之际,也向全校老师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乐事。在同学们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作为一名师长,在表达祝贺之意的同时,我想与同学们分享对一个老话题——“大学与读书”的感悟。

作为读书人,这个话题属于“老生常谈”,但也是“常谈常新”。中国教育学会朱永新会长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民族,影响到国家和社会。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读书大国。但近些年来,情况发生了令人担忧的一些变化。据有关统计,中国人的平均阅读量与一些国家比较,显得差距比较大。

大学校园中,提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提倡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沟通。人文学科要有科学态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要有人文精神。从学业有成、全面成长这个意义上讲,同学们要尽责读书这个本分。人民大学的同学要把读书当作一种责任。从哲学意义上看,读书能够让我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具有更深刻的感悟。从现实生活出发,当前社会正处在重大转型当中,各种思想、价值观交织碰撞,各种矛盾冲突频发,怎样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帮助我们静下来,系统起来,形成对历史和现实、国家和民族、个人和社会的深刻认识,成为具有厚重底蕴的优秀人才,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使读书成为我们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成为我们未来职业发展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重点与同学们交流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以及作为人大学生应该重点读哪些书。

1、启迪新知与情操,体悟读书之功用。这是关于为什么读书的问题。

读书的首要作用体现在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知识是梦想的载体,读书是实现梦想的阶梯,是求知最基本的路径,也是大学学习最基本的要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最近《光明日报》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教师”公益活动中,位列榜首的是我们学校一级教授、著名哲学家陈先达老师。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爱好:“永远与书为伍,增加知识,更新脑袋”。尽管现在大学学习的方式、途径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有了很多创新,但普遍认为读书仍然是最重要的“更新脑袋”、增加知识的基本方式。世界上有一些国家是国土意义上的小国,资源禀赋也不甚好,却因国民爱读书而获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使国土面积意义上的小国变成了世人认为的“大国”。

其次,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放大格局。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畅游其间,与大师对话,与思想同行,开阔眼界,滋润灵魂,放大你的人生格局。每个人的生命有限,所能达到的时空范围有限,书籍为我们提供了在有限的生命和时空里尽情延展才能的可能。我们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建军教授说过,读书对同学们拥有宏观思维、战略眼光,形成开阔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具有重要的作用。前辈大师们往往将自己在治学上的成功谦虚地归结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与同时代的巨匠们同行固然是一种幸运,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站在浩瀚的典籍上来支撑我们看待世界的高度。书籍如同脚下的台阶,所读的书越多,所能看到的世界就越远。中国人民大学以及首都高校聚集所带来的浓厚学术氛围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读书平台,同学们可以尽情感悟、拓展。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优雅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一个喜爱读书的人,会变得精神丰富、意志坚强、心胸宽广、气质优雅。我校一级教授、已故的方立天老先生被誉为“新中国培育的能够矗立在学术史上的学者”,他曾说过,人文学科的取向是精神层面的怡情追求,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升精神境界。读书应该成为大学最美好的画面,书香应该成为大学最熟悉的味道。同学们在最美好的年华来到人民大学,多读经典,把读书变成伴随人生旅途的习惯,便能够让这份美好更加炫目,能够让内心情感更加丰富,能够让你的生命更加完整,让你的气质更加优雅。

2、处理好五大关系,寻求读书之路径。这是关于怎样读书的问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勤是读书的基础,要使读书取得好效果,不仅要勤,还要掌握好方法。

一是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读书破万卷”是博览群书的形象表达,在这个信息和知识爆炸的社会之中,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都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装满一个图书馆。不仅本专业的知识在不停地向前沿突破,而且微博微信等大众化的阅读更是在占据着我们的分分秒秒。现代科技所带来的阅读的确更为便利,但先博学而后守约是读书治学必守的程序。提高读书的效率、效益,更要处理好专和博的关系。我们学校历史学院年轻的教授、也是学校“读史读经典”活动主要组织者之一的刘后滨老师用“读书破一卷”来形容读书应该具有的专注精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于本专业的知识以及经典典籍,似应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聚集注意力,把心带到书里去。

二是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书籍的载体很多,有纸质的,有电子版的,更有网络上传播的大量文字。我们学校最受同学欢迎的“明星老师”之一、曾荣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一名的文学院朱子辉老师,在谈及汉语与阅读的时候说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轻易地获取,除去支撑一个人认知水平体系的基本知识外,更多的信息是不需要被强制地记下来的”。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浅尝辄止”未必不是阅读中的一种战术,它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信息而又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刚才提到的当前充斥我们日常生活的微信和微博,带给我们的更多的也是快阅读与浅阅读的习惯。但在专业领域,面对资讯快餐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取舍,一定要读得精、读得彻底,慢下身心体会书香。有学者认为应该倡导“坚硬阅读”,尽可能集中注意力,沉下心去慢慢品味思考。我们学校一级教授、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清史大家戴逸先生,在学校学习工作68个年头,他从20多岁起就开始从事中国近代史包括晚清史的研究,成果累累、著作等身,他以“板凳须坐十年冷”的精神毕其生于清史研究,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是处理好读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诲是我们今天谈到读书治学时仍不能绕开的话语,在今天也愈发显出它的价值。读书和思考不是两个分开、对立的环节,而是融会贯通的整体。在一次“90与90”的对话中,学校荣誉一级教授、90岁高龄的卫兴华先生在与90后的首都大学生分享他研读《资本论》的感悟时说:“学习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并重点学习其中所体现出的方法,受益无穷”。这是卫老一生读书研究的心得。他告诉我们,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书中与前人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现实对话,与未来对话,形成有独到见地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

四是处理好独与众的关系。读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孤独的体验。无论是清晨阳光下的晨读或是深夜台灯下的夜读,形式上本就是孤单;即使是通宵自习室满屋学子挑灯夜读,本质上也是一群人各自的孤单。阅读过程中与作者或与自我的心灵对话,注定了阅读的特色是一个人在思想的道路上前行。尽管如此,也并不妨碍与他人的对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人大读书,同学们可以在不同时空中得到来自各方面的众多相助,有资深教授对“读史读经典”书目的推荐,也有每个专业老师对经典书目的导读;有高年级学长担任读史辅导员的指导,也有红色经典“个人研读——集体研讨”模式的讨论。人大众多的读书互助活动将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让同学们在思想的道路上相扶前行。

五是处理好理与实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与躬行历来是读书人必定绕不开的辩证关系。概括地说,一个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要读好读透两本书,一本是有字的书,即书本,一本是无字的书,即社会。书本和理论非常重要,社会和实践同样重要。资政育人,理论创新,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建言献策。中国人民大学有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有着“实事求是”的校训,我们的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特色要求同学们要同时读好、读透这两本书。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我们学校的1106名同学,深入到29个省市、自治区的162个村庄,开展“千人百村”大型社会调研活动。我们学校的老师指导同学们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同学们带着在老师们悉心指导下设计的问卷,在大江南北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学校每一位校领导都有分工,分别到调研点的村庄,与同学们分享调研体会。新闻学院的同学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1天,亲身感受并了解丝路沿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带回了8万余字的考察报告。实践证明,只有让自己的眼界开阔起来,让自己的双脚踏实地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立学为民,才会具体起来,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才能更真切;读书做学问的成果转化为治学报国的本领越大,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才会更大,才能在实现国家民族利益的同时更好地展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

3、精读经典与元典,把握读书之关键。这是关于读什么书的问题。

进入大学,尽管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的专业方向,但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除了专业学习,还有大量的非专业知识需要学习,即使是本专业,要学习的相关专业的知识也极其丰富。历史越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就越丰富,书籍越浩繁,读书越不易。有限的时间面对无限的书籍,经典与元典似应是最有效率和效益的选择。一是要精读经典书籍。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的最有价值、最权威的文献,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瑰宝。----说,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学习历史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人类经验累积在历史中,提炼经验和升华经验的最佳文献是谓经典,读史、读经典,可以更加明白人何以为人,以及如何更好地为人;可以更加明确一个国家何以走向兴盛富强,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何以得到传承,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面旗帜,学校素有读经典、读原著的优良传统,众多老先生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为了引导同学们回归经典、亲近名著,学校开展了“读史读经典”的活动,希望同学们对历史怀抱温情与敬意,通过阅读经典增添人文底蕴和生命厚度,在观察、分析问题的时候具有历史的视角,以更好地体会20--年6月19日----在视察学校时指出的,人民大学是一所“厚重”大学的内涵。

二是要精读元典书籍。元典如同学科的根,是学科专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或文献,具有恒久的价值。比如,历史专业似应精读《史记》《资治通鉴》,经济学专业似应精读《资本论》等等。关于每个专业的必读书目同学们可以请教本专业的教授。

读书是一种大雅兴,一种真性情,一种硬修炼,一种高境界。好读书、读好书可以促使我们实现对事功的追求与圆满,达致对人性的洞察与同情,达成个人人格的多彩与从容。在这里,借用我校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老师的一句读书感悟作为读书这个话题的结语:“对好书具有一种阅读冲动,可能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作为开学典礼的交流,在这里还希望同学们以归零的心态开启大学这个人生新征程,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为行动指引,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成长目标,发奋读书,增长本领,砥砺品格,早日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厚望,社会的期待;不辜负“人大人”的光荣称号,不辜负国家民族的期待。祝同学们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有所获,度过愉快的大学时光!

★其他类似内容

1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3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3篇

本文汇总了多个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这些教案旨在为幼儿园大班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体验,锻...

查看剩余 7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3篇

2测试经理年终总结3篇

测试经理年终总结3篇

这篇文章是一位测试经理的年终总结,总结了他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分享了他对职业发展和团队管理的见解,为广大测试工程师...

查看剩余 78% 测试经理年终总结3篇

3体育教师实习总结3篇

体育教师实习总结3篇

本文是一篇关于体育教师实习总结的文章,通过对实习过程的回顾与总结,探讨体育教师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分享实习心得与...

查看剩余 88% 体育教师实习总结3篇

4暑假旅游小学作文3篇

暑假旅游小学作文3篇

暑假是小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光之一,无论是家庭旅游还是参加夏令营,孩子们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美好的假期。本文搜集了一些...

查看剩余 76% 暑假旅游小学作文3篇

5学校食堂年终总结3篇

学校食堂年终总结3篇

学校食堂是每个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师生提供着健康、营养的餐饮服务。一年一度的食堂年终总结,对于评估食堂工作、优化服务...

查看剩余 79% 学校食堂年终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