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观后感手写6篇("工业时代的交响曲:《美国工厂》观后感")

本文将以“美国工厂观后感手写”为主题,探讨对纪录片《美国工厂》的观后感想。该纪录片深入记录了美国一家传统工厂被中国企业收购后的重组运营情况,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人们的生活与求职困境,引发了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竞争与文化冲突的思考。通过观看这一纪录片,我们或许能对世界工业发展与人情味产生深思。

美国工厂观后感手写6篇

第1篇

从这个纪录片中,能看到来至于两个国家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冲突,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在一个团队中的自我认知的差异,由于各自的立场不同,所观看事物的角度就会改变,在不断的冲突与改变中摸索前行。

从纪录片的前一部分中可以看到,美国工人对于福耀工厂的未来,还是拥有者强烈的期待心理的。在那一位副总经理问道要不要在墙上挂上两幅画,一副中国的、一副美国的,曹德旺说:挂美国的,我们还是不要刺激他们了。在曹德旺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曹德旺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格局与胸襟。还有一幕就是说要去砍了议员脑袋的那位经理。从这两个点能看到双方起初的克制,还是希望能够良好的合作的。

影片中在美国工人来中国工厂学习的那一段,有两位员工的对白给人的印象十分的深刻,很是直白地讲出了问题冲突的矛盾点。就是中国的那句古话:拿了钱,就得办事。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工人没有那种对于一个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美国工人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只为拿工资的员工,他们是为了拿到工资从而使自己回到“中产阶级”,使自己的生活更好,而不能在团队中担任自己应有的角色。而中国工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团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思考的更多的是能为团队做什么,有种以团队为家的感觉,只有相互间的配合,才能像齿轮一样,一个连接一个推动着公司这艘巨轮向前远航。

冲突最为激烈的莫过于工会的差点介入那一段了,工会组织人员发传单、刷口号,做员工的思想工作,而福耀管理层,也是层层推手去控制着事件的恶化。最终,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于工厂建立工会。福耀拿到了满意的结果,而因为劳工冲突导致失业的人,只能在落寞中反思着自己的得失。

影片的结尾部分,工厂的管理者在向曹德旺介绍着,将会用机器人一步步地取代人工。这种机器取代重复劳动力的模式,必定会在以后的社会上,特别是制造业中发展壮大。

正如一位美国工人所说的那些话,重复的劳动是困乏的,更是对于人的一种精神上的一种巨大的考验。在重复的劳动中,你可能会丢失你对于世界的热爱,生活的热忱。在中国福耀工厂,一位大姐的回答,说这工作还可以把。一天十二个小时,一年回家一两次,这个节奏估计放到美国很多人是要崩溃的。人们对于事情的认知与判断,大概率的来源于你所接触的世界和人,它决定着你思维的维度和深度。

人活着,就是要干活的。这句话大概没人会反对。工作占据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通过工作,人们获取生存的价值,推动经济的发展,收获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片理想的王国。没点理想,拿什么支撑着你不断的前行。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员工唱歌的那一幕,为了每一片的透明。对福耀公司的理念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怎么讲,就是员工得有这么一个心态和同企业一起奋斗的目标与理想,还有就是一个团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一同为了更好地明天。只有企业做好了做大了,有利润了,员工才会有更好地待遇,不是么?

世界正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加速了科技革新的迭代,对于现有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迫使着制造业向着智能化机械化、物联网的方向迈进,像是汽车的智能驾驶,5g的建设。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地接触新的知识体系,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不然只能被埋进时代的浪潮之中。

美国工厂观后感手写6篇

第2篇

?美国工厂》以2008年金融危机,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代顿工厂倒闭,整个社区陷入萧条为背景。讲述了中国福耀玻璃集团,接手美国俄亥俄州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将其改为玻璃制作工厂并雇请上千位蓝领美国员工的故事。

该片于2020年2月10日,获得第92界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今天二刷了《美国工厂》,或许很多人会问,这样一个纪录片,你还二刷?对,第一次看完后心里有些痒痒的,有一些萌芽一样的感触,所以,特意在周末,再看了一次,这一次后,心里的感触就是这三个词:机会,碰撞,趋势。

机会,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历程,任何年代都有令人振奋的机会,或者称之为时机更加准确。就以影片中的代顿市为例,它地处美国北部,濒临五大湖区域,因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在19世纪后半页和20世纪初,发展了大量的工业,冰箱、空调器、计算机等,这些都是当地人的机会,后来随着美国的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加之代顿及周边区域的气候(冬季较长,且降雪较多),导致大量产业外移。进而,慢慢丧失了一些竞争优势。影片里用了一个词:铁锈带,来形容这一片区。

具体到每一个个人或家庭而言,时代的变迁是无法改变的,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以更加适应这个环境。可以在影片里看到,在福耀召开一次招聘的说明会后,有很多的人前来应聘,其中不乏在上一份工作中有过丰富经验,或职位较高的人。影片没有交代最终成功上班的人和前来求职的人的比例,但是就以当地报纸的报道来看,当地人是认为福耀为他们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就业机会的。有些失去工作数年的人,可以重新来上班,重新获得收入,大家都很开心。而这一阶段是福耀刚刚开始在代顿投资,还处于双方的蜜月期,但是此时的甜蜜并没有让后面的碰撞与冲突减少或降低。

工厂落成投产后,也有对劳资双方都很重要的一次“机会”或一次契机。那就是一次投票,一次关于是否要在工厂里设置工会的投票。此次投票的原因是美国的工人认为劳动强度大、得不到尊重、劳动报酬低,他们渴望在工厂里设置共会,为他们争取更多权益。而福耀的态度是,如果有工会,工厂就不开了,态度十分的坚决。这次投票是劳资双方矛盾的一次正面较量。为了这次投票,劳资双方都开展了很多工作,最后投票结果是不同意设置工会的人占据了大多数,工会无法成立。而福耀也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在投票前后安排了一些福利的提升,例如小时薪资,例如安排部分工人前来中国旅游,同时陆陆续续的让一些人离开了,从总经理到一线的员工,这些人离开的时间不同,原因也并不都是因为工会,但是这些活生生的人,丧失了这个工作机会和对应的收入。

话题扯开的远一点,福耀投资所在地,代顿市,是莱特兄弟的故乡,弟弟的后半生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逝世。他们发明的飞机,带给世界非常多的改变,也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但是谁也想不到,这样一座充满英雄色彩,传奇色彩的城市,有一天会需要一家中国企业来投资,来挽救,帮助当地人……而这也是世界给于我们中国的机会,这一次我们牢牢地抓住了。

文化的碰撞是最明显的,文化的融合与相互的理解也是最深刻的。

中国人民是不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是影片里的对比非常明显,中国工人的劳动纪律,劳动效率比美国的工人强很多,也好很多。当福耀美国的一们些主管来到中国的工厂后,对一些景象都叹为观止”,例如我们的班前会,半军事化的管理,向右看齐,报数……这些都给了他们非常大的震撼与刺激。但是,当他们回到美国想效仿的时候,却开了一个松松垮垮的班前会,效果几乎没有。还有,中方一直培训和教育员工要鼓励美国员工,要顺着美国员工。与此同时,美国员工却在抱怨得不到帮助,经常被斥责。

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结尾部分,播放了中美两家工厂下班时的情景,此时的影片进入结尾,导演也许已经不想再表达什么更加深刻的意义了,但是恰恰是这样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的工人下班,有很多人满心欢喜,他们神采飞扬地走出工厂,甚至有人一路小跑;中国的员工下班,基本上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大都木木讷讷的,鱼贯走出。这真的是非常鲜明的对比,我在想,这就是不一样的文化之下的结果,我们的服从、勤奋,我们的严肃,紧张,团结,活泼,我们的以厂为家,对比美国的个性,自我,张扬,直接;对比美国的上班就是收工资。一旦下班,就赶紧跑。

第3篇

这是一个看完让人倍感悲伤的纪录片,我们感伤的不再是一厂一地的兴衰,而是人类的命运走向。这应该是最后一场血汗工厂和快乐(福利)工厂的竞争了,因为掘墓“人”已经诞生,那就是机器人及ai。

改开以前,我们在吃大锅饭,典型工作场景是:一人拧螺丝,一人递扳手,一人端茶杯,其它人围着看,那时的美国工人在我们眼中那可是高技能、高效率、高敬业的象征,有那么几个美国工人来安装调试设备都能引起大家的惊叹。没想到40年过去了,我们成了基建狂魔、制造业狂魔,美国工人却发了富,成了低效、低敬业度的典型,我们成功地扳回一城。而且片尾字幕显示2015年建立的福耀美国代顿工厂在3年后的2018年盈利了,我们成功地输出了技术、理念和效率,改造了一部分美国工人老爷,这也是了不得的成就。但在片尾的一幕中,一个美国福耀中方高管在陪同曹总参观时,不能地指点工厂,说这里可以减两人,那里可以减两人,在机械手的威逼下,资方谈到减两个人的口气就像是在扔两个麻袋的垃圾,真让人好生悲凉。

片子总体来说还算公允,既能正视美国制造业的老迈和落后,也能揭示中国制造业的残酷。美国工人高头大马,腰粗脖子粗手指也粗,动作缓慢,生产效率远低于福耀福清本部的中方员工,可他们住着带可以养马,可以手枪试射的大庭院的宅子,骑着哈雷摩托,而福清的中国工人住着宿舍,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美国工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人人生而平等,中国工人也不是天生劳碌命,他们不是工作狂魔,虽然在喊口号,在鼓掌打气,给人激情四射的感觉,可她们还是在镜头前也承认了上班很辛苦,长时间没法和家人团聚的思念!

美国工人也是可以很强大的,二战时的他们,包括很多家庭妇女临时上阵的女工,在下饺子般生产航母和战斗机时爆发出的惊人效率,直接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他们开始快乐工作了,边聊天边干活,药药切克闹,可惜烟花易冷好景不长,更有忍耐力的中日韩工人崛起了,美国工人要么跟上,要么出局,这就是他们主张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后果。

血汗工厂是要不得的,福利工厂是活不成的。问题就出在贪:工人贪就大搞工会,要待遇,要尊严,要快乐,可就是工作效率上不去,最后活活把工厂搞垮了,片中美国工人喊口号曰美国汽车工会uaw使他们强大,这是表象,垮台是迟早的;资本家贪就不断地压榨工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不停地扩大生产规模,四处建厂,追求垄断。可惜,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一条道也走不通了。

现在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凡是可以标准化的,可以编程的作业都可以由机器人从事,再勤劳拼命的人类也不是机器人的对手,血汗工厂和福利工厂这对冤家终于可以携手消失了,崛起的将会是智能工厂,机器人干活,机器人维修,机器人设计制造机器人。那时的普通劳力将毫无价值,根本不会有人来剥削了。这是一条多么黯淡的人类前景。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我很难想象脱离了广大弱势人群的,成天和机器人打交道的高级人类会产生真正有温度的幸福感!

第4篇

?美国工厂》以2008年金融危机,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代顿工厂倒闭,整个社区陷入萧条为背景。讲述了中国福耀玻璃集团,接手美国俄亥俄州一座废弃的通用汽车工厂,将其改为玻璃制作工厂并雇请上千位蓝领美国员工的故事。

该片于2020年2月10日,获得第92界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今天二刷了《美国工厂》,或许很多人会问,这样一个纪录片,你还二刷?对,第一次看完后心里有些痒痒的,有一些萌芽一样的感触,所以,特意在周末,再看了一次,这一次后,心里的感触就是这三个词:机会,碰撞,趋势。

机会,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历程,任何年代都有令人振奋的机会,或者称之为时机更加准确。就以影片中的代顿市为例,它地处美国北部,濒临五大湖区域,因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在19世纪后半页和20世纪初,发展了大量的工业,冰箱、空调器、计算机等,这些都是当地人的机会,后来随着美国的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加之代顿及周边区域的气候(冬季较长,且降雪较多),导致大量产业外移。进而,慢慢丧失了一些竞争优势。影片里用了一个词:铁锈带,来形容这一片区。

具体到每一个个人或家庭而言,时代的变迁是无法改变的,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以更加适应这个环境。可以在影片里看到,在福耀召开一次招聘的说明会后,有很多的人前来应聘,其中不乏在上一份工作中有过丰富经验,或职位较高的人。影片没有交代最终成功上班的人和前来求职的人的比例,但是就以当地报纸的报道来看,当地人是认为福耀为他们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就业机会的。有些失去工作数年的人,可以重新来上班,重新获得收入,大家都很开心。而这一阶段是福耀刚刚开始在代顿投资,还处于双方的蜜月期,但是此时的甜蜜并没有让后面的碰撞与冲突减少或降低。

工厂落成投产后,也有对劳资双方都很重要的一次“机会”或一次契机。那就是一次投票,一次关于是否要在工厂里设置工会的投票。此次投票的原因是美国的工人认为劳动强度大、得不到尊重、劳动报酬低,他们渴望在工厂里设置共会,为他们争取更多权益。而福耀的态度是,如果有工会,工厂就不开了,态度十分的坚决。这次投票是劳资双方矛盾的一次正面较量。为了这次投票,劳资双方都开展了很多工作,最后投票结果是不同意设置工会的人占据了大多数,工会无法成立。而福耀也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在投票前后安排了一些福利的提升,例如小时薪资,例如安排部分工人前来中国旅游,同时陆陆续续的让一些人离开了,从总经理到一线的员工,这些人离开的时间不同,原因也并不都是因为工会,但是这些活生生的人,丧失了这个工作机会和对应的收入。

话题扯开的远一点,福耀投资所在地,代顿市,是莱特兄弟的故乡,弟弟的后半生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逝世。他们发明的飞机,带给世界非常多的改变,也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但是谁也想不到,这样一座充满英雄色彩,传奇色彩的城市,有一天会需要一家中国企业来投资,来挽救,帮助当地人……而这也是世界给于我们中国的机会,这一次我们牢牢地抓住了。

文化的碰撞是最明显的,文化的融合与相互的理解也是最深刻的。

中国人民是不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我不敢妄下结论,但是影片里的对比非常明显,中国工人的劳动纪律,劳动效率比美国的工人强很多,也好很多。当福耀美国的一们些主管来到中国的工厂后,对一些景象都叹为观止”,例如我们的班前会,半军事化的管理,向右看齐,报数……这些都给了他们非常大的震撼与刺激。但是,当他们回到美国想效仿的时候,却开了一个松松垮垮的班前会,效果几乎没有。还有,中方一直培训和教育员工要鼓励美国员工,要顺着美国员工。与此同时,美国员工却在抱怨得不到帮助,经常被斥责。

同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结尾部分,播放了中美两家工厂下班时的情景,此时的影片进入结尾,导演也许已经不想再表达什么更加深刻的意义了,但是恰恰是这样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国的工人下班,有很多人满心欢喜,他们神采飞扬地走出工厂,甚至有人一路小跑;中国的员工下班,基本上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大都木木讷讷的,鱼贯走出。这真的是非常鲜明的对比,我在想,这就是不一样的文化之下的结果,我们的服从、勤奋,我们的严肃,紧张,团结,活泼,我们的以厂为家,对比美国的个性,自我,张扬,直接;对比美国的上班就是收工资。一旦下班,就赶紧跑。

第5篇

这是一个看完让人倍感悲伤的纪录片,我们感伤的不再是一厂一地的兴衰,而是人类的命运走向。这应该是最后一场血汗工厂和快乐(福利)工厂的竞争了,因为掘墓“人”已经诞生,那就是机器人及ai。

改开以前,我们在吃大锅饭,典型工作场景是:一人拧螺丝,一人递扳手,一人端茶杯,其它人围着看,那时的美国工人在我们眼中那可是高技能、高效率、高敬业的象征,有那么几个美国工人来安装调试设备都能引起大家的惊叹。没想到40年过去了,我们成了基建狂魔、制造业狂魔,美国工人却发了富,成了低效、低敬业度的典型,我们成功地扳回一城。而且片尾字幕显示2015年建立的福耀美国代顿工厂在3年后的2018年盈利了,我们成功地输出了技术、理念和效率,改造了一部分美国工人老爷,这也是了不得的成就。但在片尾的一幕中,一个美国福耀中方高管在陪同曹总参观时,不能地指点工厂,说这里可以减两人,那里可以减两人,在机械手的威逼下,资方谈到减两个人的口气就像是在扔两个麻袋的垃圾,真让人好生悲凉。

片子总体来说还算公允,既能正视美国制造业的老迈和落后,也能揭示中国制造业的残酷。美国工人高头大马,腰粗脖子粗手指也粗,动作缓慢,生产效率远低于福耀福清本部的中方员工,可他们住着带可以养马,可以手枪试射的大庭院的宅子,骑着哈雷摩托,而福清的中国工人住着宿舍,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美国工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人人生而平等,中国工人也不是天生劳碌命,他们不是工作狂魔,虽然在喊口号,在鼓掌打气,给人激情四射的感觉,可她们还是在镜头前也承认了上班很辛苦,长时间没法和家人团聚的思念!

美国工人也是可以很强大的,二战时的他们,包括很多家庭妇女临时上阵的女工,在下饺子般生产航母和战斗机时爆发出的惊人效率,直接保证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他们开始快乐工作了,边聊天边干活,药药切克闹,可惜烟花易冷好景不长,更有忍耐力的中日韩工人崛起了,美国工人要么跟上,要么出局,这就是他们主张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后果。

血汗工厂是要不得的,福利工厂是活不成的。问题就出在贪:工人贪就大搞工会,要待遇,要尊严,要快乐,可就是工作效率上不去,最后活活把工厂搞垮了,片中美国工人喊口号曰美国汽车工会uaw使他们强大,这是表象,垮台是迟早的;资本家贪就不断地压榨工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不停地扩大生产规模,四处建厂,追求垄断。可惜,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一条道也走不通了。

现在人工智能在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凡是可以标准化的,可以编程的作业都可以由机器人从事,再勤劳拼命的人类也不是机器人的对手,血汗工厂和福利工厂这对冤家终于可以携手消失了,崛起的将会是智能工厂,机器人干活,机器人维修,机器人设计制造机器人。那时的普通劳力将毫无价值,根本不会有人来剥削了。这是一条多么黯淡的人类前景。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我很难想象脱离了广大弱势人群的,成天和机器人打交道的高级人类会产生真正有温度的幸福感!

第6篇

最近,一部纪录片的横空出世引发了不少争议,它就是由netflix出品的《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与以往不同的是,它讲述了中国企业家到美国投资建厂的故事。因为奥巴马执政时期的一个政策,中国企业家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曹德旺先生于2016年在美国代顿投资办厂,招收了通用公司破产之后的下岗职工们,一家特殊的企业就开始营业了,纪录片由此开始。

本片的结构非常清晰,就是按照时间线索客观的展现这家特殊的企业是基于什么样的前提下开始的。在失业两年的阴影下,这些美国工人重新获得了工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色彩,纪录片中欢快的音乐也让观众对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但是短暂的蜜月期之后,海平面下的波涛也逐渐浮上水面。第一个矛盾很快就来了,在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之前,美方负责人要求在会场上面加装顶棚,但是曹德旺并不同意,在短短的争执之后,美方负责人妥协了,但是可以通过一个特写镜头我们可以看出美方负责人只是口服心不服而已。

在后面的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作的过程中,中美双方的工人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了许多矛盾。从最开始的语言不通,工作起来十分不方便,然后是美国工人认为在通用公司和福耀玻璃的工资相差较大,生活档次都因此而改变了。但是这些都只是小矛盾,最大的矛盾在于中方为了效益,给美国工人提了很多要求,比如加班之类的。这些都引起了美国工人的反对,中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甚至要求美国工人的管理层去中国工厂考察。刚开始来的时候,美方管理层非常羡慕中国工厂的效率,但是当他们看到中国工厂效率的背后是工人十二个小时的工作,一个月只休息几天,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的情况下,他们沉默了。

矛盾重重之下,美国工人甚至要求工会介入来满足他们的诉求,但是中方面对美国工人的反对只有一个对策,就是加薪,他们根本不关心工人真正的诉求是什么。工人的诉求并不仅仅是要求工厂不加班,工人看到了他们面对的安全问题,工人看到的是工厂不守规矩的将有化学制品的污水倒入水源。工厂决定投票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人为了中方的利益也在积极和美国工人对抗。因为种种原因,工厂一方胜利了。之后,工厂很快运用各种方式将这些参与工会罢工的美国工人开除了,工厂的抗议游行罢工就此结束。这一段落的最后是一个中景镜头,里面的中国工人兴奋的用电脑视频告诉他的家人,中方胜利了。但是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曹德旺在最后视察美国工厂时问到这个可以代替两个工人的机械臂什么时候全部到位,他的下属回答他最快到七八月份就全部到位了,到时候会裁掉百分之四十的工人。

全部的纪录片到这里就结束了,作为一个中国的观众最先开始看的时候真的感到很愤怒,明明是中国公司的到来让你们得到了工作机会,你们还挑三拣四的,事情这么多,应该多穷几年就好了。我相信影片中的中国工人也和我想的一样,所以才和管理层一起去对付美国工人。但是看到结尾,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这场投票之中,到底谁赢了?毛主席说斗争的过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可是我看结尾我感觉这是一个双输的结局,要是硬说赢家只有一个就是资本家,因为到了最后,中国工人也没有获胜,美国工人也没有获胜,唯一获胜的是运用机械代替工人的资本家。这一场投票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决,而是机器与人的对决。看完整部纪录片我能感觉只有作为人的存在对未来的焦虑,我们的对手究竟是比我们更优秀的“人”,还是比我们更听话的机器?

★其他类似内容

1消防演讲稿中学生6篇

消防演讲稿中学生6篇

消防安全教育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而消防演讲稿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在学生们中间,开展消防演讲活动...

查看剩余 86% 消防演讲稿中学生6篇

2成长励志演讲稿6篇

成长励志演讲稿6篇

成长励志演讲稿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激励和启迪人们的内心,帮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无论...

查看剩余 83% 成长励志演讲稿6篇

3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6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6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还能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个人总结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

查看剩余 84% 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6篇

4中班下教案7篇

中班下教案7篇

本篇文章介绍了中班下教案的相关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等。这些教案将帮助中班教师们更好地教学,提高幼儿的...

查看剩余 89% 中班下教案7篇

5实习个人总结14篇

实习个人总结14篇

本文主题为实习个人总结,探讨实习期间所获得的经验和收获,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通过总结与反思,希望对读者有所启...

查看剩余 70% 实习个人总结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