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6篇("深入剖析数学二年级教学的成败:反思与探索")

本文旨在分享作者作为数学二年级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的观察,作者深刻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

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6篇

第1篇

在上“加法估算”这节课前,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估算对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也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二年级学生虽有近似意识,能把一个两位数,三位数估成跟它近似的整百,整十数,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但还未形成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不理解估算的多种策略和方法。所以我大胆的挖掘、开发教材资源,设计了一节典型的“加法估算课”,整个设计流程科学,结构安排合理,学习思维灵活,积极性高,兴趣浓。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设计了“笑笑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小鬼当家”等情景,将估算教学置于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从而感受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三)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四)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

把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促进精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在运用估算时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如果长时间坚持在计算前估算,学生肯定会偿到估算的“甜头”,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五)估算是一节很难上的内容,灵活度强,学生思维开阔,从本节课的学生表现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不是太好把握,教师点拨、总结不到位。

1、例题的数字给得较多,较难,让学生算起来不太容易,不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2、在设计的“二次反思,提升认识”,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我点拨和总结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场。没能让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3、四舍五入到哪一位等细节性的问题?讲的不够明晰,清楚。

总之,通过这节估算课教学,给自己、给学生,都很多的收获、很大的启发,是个大胆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重视估算教学,以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数学涵养。

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6篇

第2篇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1、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3、但是这节课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课后的一些习题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

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向改进:

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

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

教学时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充分地感知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教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从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5.在教学过程中,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能更加有效。

6、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第3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快乐的快乐。

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第4篇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两朵小黄花,又在第二行画了四朵小红花,我问学生:从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积极发言,还提出了很问题。我说: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倍”,从而揭示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尤其要体现概念形成的精致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上要特别尽心。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尽心尽量详细的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的界定,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对概念的细节把握的更加准确。我让学生经历圈一圈,画一画的过程,明白谁是谁的几倍,谁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形成,借助学生圈、画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谁是谁的倍数,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如:我在第一行画了10朵黄花,在第二行花了2朵红花,我让学生先圈一圈,然后告诉我自己圈了什么?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要那样圈?最后在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这个图表示出什么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多的数是少的数的几倍,而不能说少的数是多的数的几倍,图上,黄花是红花的5倍,因为每2个一圈,黄花圈了5次,说明10里面有5个2,所以10是2的5倍,而不是2是5的10倍。

最后,通过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知道,不能再大脑里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只能是第一行是第二行的几倍,也可以是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概念的精致形成过程提高到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第5篇

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年级认识的只是整时和半时,在本期认识的是几时几分,特别是“几时几十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对于5的倍数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特别是指到7、10等数字时,学生难度较大。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整时和半时,学生学得比较好,在教学时,我教给他们先看时针过几不过几,再判断是几时多,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对于5的倍数的分针我先教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出现的错误有分不清时针

和分针,造成混淆较多;还有就是分钟计算错误,几十分钟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时针和分针的方向弄反,造成时刻认错。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入手,先教学几时几十分,让学生背熟记牢5的倍数之后,再教学几时几分,告诉学生在几时几十分的基础上数出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十几分,这样逐步教学,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效果很好。在练习这一部分,我采取老师拨钟学生说时刻,学生拨钟老师说时刻,看钟面连线,听老师报时刻学生写时刻的方法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学习兴趣也很浓。但是个别学生的几十分还有点算不清楚,有待改进。

第6篇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

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借助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观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征,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是6根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过程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其次是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接着动手摆正方形,创造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研究发现:在除法算式中余数小于除数,突破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

★其他类似内容

1酒店客房年终工作总结6篇

酒店客房年终工作总结6篇

随着一年的来去,各大酒店客房也迎来了年终的总结。客房部门作为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沟通、服务和管理等多方面的职责。本...

查看剩余 87% 酒店客房年终工作总结6篇

2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6篇

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6篇

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是对参与者在实践活动中的所得与感悟的总结和回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启示意义。本文将分析总结参与者的...

查看剩余 81% 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6篇

3销售经理年终总结6篇

销售经理年终总结6篇

本次年终总结旨在总结2019年度公司销售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对2020年度的销售策略和目标进行规划,总结内容主要包括团队运营、市场...

查看剩余 90% 销售经理年终总结6篇

42023乡镇年度质量工作计划6篇

2023乡镇年度质量工作计划6篇

该乡镇的年度质量工作计划旨在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加强各类服务的效能和满意度,达到更加优秀的发展目标。在计划中,将重点...

查看剩余 85% 2023乡镇年度质量工作计划6篇

5社区上半年综治工作总结6篇

社区上半年综治工作总结6篇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位,综治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直接牵涉到社区稳定和居民安宁。上半年,各地社区综治工作紧扣中心,注重解决...

查看剩余 70% 社区上半年综治工作总结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