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调查报告7篇(《探寻家庭秘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本文将介绍家庭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旨在确保家庭成员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指导和借鉴。家庭调查报告是一项重要的文书格式,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调查方式,专业性较强。
第1篇
为了掌握我县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情况,以及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联社安排,我们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对信用社信货包扶的镇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农户贷款摸底调查。通过对信用社、乡、村统计资料的对比以及到贷户家中实地调查、与村组干部座谈,基本上了解了信用社在支持该村农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达到了信用社的扶持目的,使村发展现状较好。
一、村位于乡南方一公里处,辖、马家坪、大湾三个村民小组,共有户名农业人口。
年底,该村贷户共欠信用社各项贷款百元,占全社贷款的19%,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其中46户141人,马家坪户人,大湾户人),信用社共向该村投入了支农资金百元,截止年四月底,贷款余额已达百元,占信用社贷款余额的50%以上,支持了该村94%的农户发展农业、种养业及工商业等项目。截止九九年末,该村已发展成为人均拥有耕地亩,有食用菌、天麻等主导产业、畜牧养殖业及个体工商服务于一体的小康村,全村总收入达百元,人均纯收入达百元以上。在信用社存款达百元户,占总农户的85%,人均存款额元。年,该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二、信用社信贷支农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效
九六年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农行两河营业所归并到信用社,虽然独此一家经营,但也有很多的困难摆在了信用社面前。山大人稀,无支撑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信用社如何在国家银行都没能发展下去的地方再发展、再生存呢?该社员工在思索。当时正值信合系统"工程"实施及政府发展"主导产业"的'提出,信用社就抓住了这一机遇,以"工程"实施为东风,以发展地方主导产业为契机,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壮大自我,确定了村为信贷包扶村。村耕地较多,但多年的习惯形成了广种薄收。如何使农户投入少而收入高,科学的耕种方法和新技术的引进无疑是唯一途径:种地膜玉米、脱毒洋芋、优质小麦,信用社人员经常出现在了村的田间地头,充当义务技术员,并及时积极的投入了资金支持他们的生产。三年来,共投入了近万元资金支持了农户籽种、化肥、农膜的购买,现在地膜玉米、洋芋套种、优质小麦的种植已成为该村发展基础农业的保障。
解决了吃饭问题,对有富裕的时间及劳动力,信用社就引导农民搞起了副业。有山有树有资源,气温适中,非常适合食用菌及天麻栽培,于是被定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信用社也做好了包扶配套工作,及时做了贷前调查,掌握了资源、人员、菌种、销路等方面的情况,在贷户自筹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发放了专项扶持贷款,而且经常深入到贷户家中教技术、传信息,解决实际困难,并在收获季节上门服务,使贷户及时还贷,减轻贷户负担。如的,在自筹资金后,信用社又向其投入了信贷资金元,支持他生产菌种袋,发展椴木香菇余架,袋料香菇袋,当年实现收入元,被誉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如马家坪的要发展天麻,信用社到其家做贷前调查得知,其家的承包山多,向北背阴,且属沙质土,是栽种天麻的好地方,于是为其解决了天麻种贷款元,该户现已发展天麻窝,仅此一项年收入已达到元,现已还清原陈欠贷款元,年又给他投入信贷资金元。目前,该村天麻种植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胡宝才已成为天麻种植的带头人。
三年来,信用社对主导产业投入信贷资金达多万元,共发展食用菌架、天麻窝,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同时也对该村的养殖业、个体工商户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信用社的支持和引导下,村的农民已摆脱了发展经济"一窝蜂"的现象,而是根据本户、本村的实际,自发、自觉的搞起了特色经济。
三、支农中总结的经验、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几年的设想
短短的三年,信用社的业务已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是在这短短的三年里,使社的职工们清醒的认识了一个道理:农村是信用社发展的天地,农业是信用社生存的土壤,而发展地方农村特色经济又是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新起点。支持地方特色经济,推出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信息服务,进而才能促进信用社的自身业务的发展。
支农有特色,发展有后劲,但也暴露了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信用社底子薄,资金不足,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不够;二是信用社放贷管贷力度不断加大,但在放贷时,"社员优先"的政策没有体现出来;三是信贷支持多是"短、平、快"项目,有发展后劲的项目较少;四是世行小额信贷和政府行为的误导对信用社的信贷投入有一定的冲击。
有经验成绩不骄傲,对存在的不足也不气馁。信用社已调整好思路,积极做好了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前期准备。一是高速公路将横贯中心社全境,会拉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信用社可对个体、工商、服务等行业加大信贷投入;二是继续支持高产畜牧农业;三是对养殖业进行信贷投入,使信用社的支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2篇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一半中国人来说,城市,理应能让生活更美好。迁入城市,仍然是一个值得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的“中国梦”。我国城镇化率目前已经超过50%,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其中包括长期处于“半城市化”状态的农民工群体,而这一群体向市民化迈进的过程,仍处于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状态。 仅半数农民工家庭希望落户城镇
在对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进行调查中发现,42.9%的被访者对“落户城镇意愿”问题表示“说不准”“不清楚”,而明确表达了希望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家庭所占比例仅为50.5%,另有6.6%的农村家庭明确表示“不会到任何城镇落户”。
农民工“农转非”的进度远低于群众意愿,并存在部分违背农民意愿的“被转非”现象。调查显示,85%的在外务工人员仍没转为城镇户口。而在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15%的'受访者中,存在一定的强制现象。
承担调查的民情观察员在海南省某村调查时了解到,由于所在农场规划和管理的要求,这一村庄中大部分人的户口都转成了城镇户口,但在访谈中,几乎每户人家都表示不愿意转成城镇户口。
一旦决定举家迁出农村,在本县的县城生活成为不少农民工家庭的发展愿景。反映在本次调查中,农民
工家庭对落户城镇类型的意愿最高的是县城(42.9%),其次是50万以上人口设区市(较大城市)(41.7%)、50万以下人口设区市(较小城市)(31.6%)和乡镇(28.3%)。
“转非”三大焦虑:怕吃亏、高成本、难融入
农民工群体对落户城镇有哪些担忧?本次调查显示,对“置换”城镇户口的政策,现实操作方式与农民工群体的愿望存在较大落差。
调查显示,对“愿意以何种方式落户”这一问题上,选择“无条件落户,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均保持不变”的占了受访者的四成以上;选择“以土地换社保”占了受访者的两成以上;选择“补齐三年社会保障的”的比例只占到了受访者的10%左右。这说明,对于用农村户口换得城镇户口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还是希望保持承包地等权利。
事实上,农民对城镇化必然带来的“农转非”,一直有隐忧。20xx年11月,
在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我心中的城镇化”全国问卷调查中,有关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利益的变动现状,受访的民众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猜测和不确定性。
50.2%的被访者认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成为市民只是有了身份,可是目前社会保障过低,缺乏就业培训,新市民能不能在城市过得好很难说”。更有31.6%的被访者表示,“农民吃亏了,他们被迫放弃土地保障进了城,可又没有在城市发展的能力,可能成为城市贫民”。
城镇生活的高成本、难以融入的现实,阻滞了农村家庭向城镇迁徙的步伐。在本次调查走访的农民工当中,有超过五成的人是在城镇租房居住,三成农民工居无定所,只有不到两成的农民工是自购住房。
在社保方面,有超过四成(45.19%)的农民工在务工城镇未参加任何社保。在教育方面,农民工随迁子女中有两成不能进入务工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 “接不住”的落户政策
事实上,为给农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一些旨在放宽落户限制的政策已经出台。然而,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的民情调查员在云南省调查完后总结道:“在目前政策已经放宽的情况下,选择转户口的农民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很难在城市立足。就业问题是首要问题,没有就业什么都是空谈;其次,住房也是很大阻碍,城市房价高、房租贵,不是一般的农户可以接受的;再次,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也造成了城市生活的诸多不便。”
对于农民家庭对“农转非”的谨慎、犹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在接受本调查中心专访时表示,在目前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下,出现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理解。
虽然农民工申请落户的政策在许多地方已经放开,但由于打工族达到“有稳定职业且工作满三年”要求并不容易,而在不断高涨的房价、房租面前,“有合法稳定住所”无疑也是一道门槛,因此一些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并不强。更有少数地方推行的落户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农民的真实意愿,农民进城的愿望自然不高。
第3篇
从20xx、7月份至20xx年5月份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次实践。让我第一次与幼儿亲密接触,这次真枪实弹的练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逐渐爱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亲自尝到了在一线奋战的幼儿教师们的辛苦。
能了解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特点,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工作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
观察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班的半日教学活动内容,初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性质与过程。 2、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与建设,了解幼儿园环境布置的特点及环境对幼儿园教学的作用。 3、观摩幼儿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初步了解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工作状况。 4、观察保育员是如何进行保教工作的,初步了解保教工作的重要性。 5、了解当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特点与努力的方向。 6、写出观察日记、见习报告、自己的感想和实践专题总结。
(1)、本次实践达到了实践目的,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实践的各项任务,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幼儿园的工作性质、特点与过程,也了解了自己未来的去向与专业定位。
(2)、学生能够遵守实践时间和实践纪律,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幼儿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地、打扫卫生和环境布置等。
(3)、观摩了幼儿园最好的、最具有超前意识的活动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4)、每个实践学生都写出了见习报告和实践专题总结,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想。
因为我们所在的专业是数学教育,因而被分到大班担任班主任,指导教师王老师,40左右言谈爽利,是个非常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她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分析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她精益求精甚至每个细节都会给我更好的意见,如何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容易的发现老师的意图,接受新的知识等等。我是从第一周的星期五开始上课的,王老师说这是练习课,她不打算去听,只是给个机会你去和学生接触,感受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为下周一的新老师上课做准备。
上课,除了传授新知识,让学生学得更好,不应是一节课得全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感受学习的快乐,是更加重要的方面。
好动爱闹是幼儿的天性,集中教育活动时间不仅要有好的备课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课堂纪律,否则就是含破喉咙也无济于事,所以能让小朋友在比亚时候安静的听讲,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第一个集中教育活动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很累。之后的每个集中教育活动我都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精心准备各式各样的教具,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让她们能快乐的学习知识。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也穿插一些小游戏,以让达到幼儿在玩中学。
实践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许许多多不足,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本次认识实践达到了预先的实践目的,完成了实践任务,使学生对幼儿园和幼儿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对专业教育的开展和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认识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认真组织和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办学特色和需要。只有抓好各教学阶段的实践,才能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为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实践让我第一次置身于社会活动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让她们对你又爱又怕。所谓爱就是让小朋友都喜欢你,喜欢你组织的活动,怕呢,就是让小朋友听你的要求,和你一起活动。这次我也掌握了一些与幼儿相处的方法,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实践让我的思想逐渐成熟,行为收敛了许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技能水平。这对我将来学习和就业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第4篇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无废卷。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大专学历占,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
2、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条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为1000——20xx元)为主,贫富两极也占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在3000元以上的占
(1)经济投入:家庭订阅杂志、报纸一份以上占;每月给子女购买课外书3本以上占。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1)家庭教育的理念:的家长认为对子女严厉,要求严格,孩子听话;的家长认为谁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不听谁的话。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课外书的.方法:鼓励的占,采用物质奖励的占,引导的占,进行陪读的占。
(4)在家进行英语、家庭辅导的占,在家进行钢琴、电子琴辅导的占。由母亲承担的占68%,由父母一起承担的为24%,父亲单独承担的占,祖父母承担的占。
(5)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东西)占58%。
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方法越来越多。但仍表现出对孩子智力学习重视的倾向。
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活动中心的乐器、书法、英语、绘画辅导班。
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专长较为重视,兴趣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投入较多。
第5篇
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都讲究“低碳”,而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是指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是我们家的低碳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决定用暑假来做一次调查。
2、询问家长,了解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使用情况。
3、上网浏览,了解低碳生活的好处,掌握低碳生活的小窍门。
(教师) 电视、电脑、空调、热水方面 1、八月以来,空调一天开12小时。
3、家庭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
1、平均每天开二次,不到三公里,这样反而费油。奶奶 冰箱、煤气灶的使用 1、冰箱内物品满满的。
2、烧菜熟时用小火,有时不用煤气,用自制的灶头烧菜。
2、不仅节省了家庭开支,也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国家减排做贡献。
4、在冰箱内存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
1、我们的家庭虽然在加快低碳目标的步伐,但是要完成这个目标靠的是勤俭节约和恒心跟毅力。
3、每天晚上坚持去公园快步走1个小时,节省开空调时间。
5、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只在睡前开1个小时电热毯,其余的时候我们少使用它,睡觉时关掉。
6、及时拔掉各种充电器。家里的手机、mp3、电子词典等充电结束后,及时将充电器拔出。
7、冬天不用冰箱。每年11月以后把家里的冰箱关掉,到春节前后在开一个月的冰箱。来年3个月以后在开冰箱,节约用电。
8、种树就是“碳中和”的一种方式,需种植的树木数(棵)等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10、我本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大家和地球。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细节上注重节能减耗。我希望“低碳家庭”会做得更好,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好。
第6篇
随着现在社会闪婚一族的出现,加上人们对婚姻的认识的改变,离婚已数见不鲜,导致单亲家庭的出现也直线上升,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得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一位心理学家曾说:父母离婚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的离异导致有的孩子谁也不相信了,甚至也不自信了;有的孩子远离人群,成为一只孤雁,;有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归宿,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据有关专家统计,父母离异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0%以上。一些专家指出:单亲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对此,我们对我校单亲家庭的孩子做了详细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对之进行了教育规划如下: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他们认为父母离异是他们极大的耻辱。有些父母离婚后,各自重新成了家,此时的孩子正如歌里唱的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这种多余人的角色和被抛弃的感觉,对孩子心灵的摧残是严重的,因此造成了他们自卑,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胆小怕事,多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把自己同外界事物隔离起来,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学生性格多疑、内向,逆反心理严重。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还有的过早踏入早恋的的行列。
有相当多的人认为离婚是不光彩的事,社会舆论对单亲孩子的态度两极分化,或歧视、或过度关怀,这两种态度极易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自大自负情绪,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不善于交流,他们做事一意孤行,看待事物观点偏激、冷漠、敏感、集体生活能力差。所以,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更有一些单亲孩子被托养在祖辈家庭,祖辈们的溺爱,使他们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刁钻任性,自私自利。这些孩子更是与集体生活格格不入,人际交往能力极差。
他们对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当然也有的是为了替父或母出气,他们对于学习只凭一时的兴趣,且属于被动学习,成绩不稳定。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上进心,在学习上容易有畏难情绪,这样就时常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成绩下降失去信心成绩再下降,最终导致厌学心理。
每学期开学初,针对学生情况,由招生老师提供信息及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以便于对他们进行有效教育。因为这对这些孩子而言是个人隐私,我们根据他们的信息与学生交流,取得他们的同意,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和他们的个人爱好,并做好记录。
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尽可能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或其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要用显微镜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做充分的肯定,而且不能太过偏待他们,因为通过调查,这些孩子100%不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特殊对待,我们只能稍有关注而已,当然我们可以在搞活动时多让他们参加,特别是一些需要互助合作的项目,刺激他们的参与意识。
3、用爱架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桥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师。离异家庭的学生与家长之间都会有一道鸿沟,而且这些学生性格上都较内向,针对这些我们在研究中注重沟通,传达他们双方的爱,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对对方的在乎,让他们都学会表达爱,让爱改变一切。
这一届学生对明星的崇拜不亚于我们那个时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谈心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喜好及其喜欢的.明星,之后我们就着手于生活在单亲家庭仍有所建树的明星,如当红明星孙俪、周杰伦、张柏芝、周星弛、刘若英、张靓颖、梁朝伟、陈坤、刘奕非等,用他们如何在单亲家庭成长,如何面对父母离异,如何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用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正视父母的离异。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面对那些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完整家庭之爱的无辜的孩子们,老师要做的工作是细碎和烦琐的。虽然,他们只占学生总数的一小部分。但是,具体统计起来是一个绝不能忽视的数字。只要我们投入自己的爱心,真心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撑一片温馨的天空,这些孩子都会走出心灵的阴影,沐浴在世界上温暖自由的阳光中。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爱是帮助彼此的最大力量。不让单亲家庭的子女成为迷失方向的孤雁,这是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更是我们这些直接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的职责。
第7篇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启蒙教育所,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家长与子女关系密切,接触多,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家庭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家庭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防线。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和经济急剧转变,家庭也面对相应的压力和考验,在角色和功能方面也起了重大的变化。除了结构的转变及功能的削弱外,问题家庭也日益增加,极易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本文拟从家庭问题的变化、问题家庭的负面影响等方面,作一些探讨,突出家庭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
所谓“问题家庭”,主要是指在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家长本人修养与作风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的家庭。
过去,我们一般将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描述为溺爱型、粗暴型、贫困型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归类并不能涵盖或解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如许多家庭收入状况良好、父母文化程度较高而孩子最终却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与以往论述并不相符。当前,问题家庭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来,我国呈现出一派城乡劳动力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经商务工的生气勃勃的社会景象,许多家庭摆脱了贫困,开始走上了富裕道路。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下岗多、就业难冲击着不少家庭,家庭的趋利行为、谋生要求得到加强,这就带来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家长们一门心思扑在生产创收上,必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照顾、教育孩子。其二,许多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甚至年龄更小的小孩本应坐在教室里接受学校教育,却由于一些家长的短视行为而让他们混杂于劳动大军之中,或跟着做工经商的父母四处迁徒流动。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增多,莫不与一些家庭过于追求实现生产功能,弱化对子女的教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由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生活的更好一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不甘平庸”的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近乎“疯狂”的财力和精力投放,使现在家庭教育往往容易走入两个误区: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要啥给啥,既使是“天上的星星”,父母也会给他摘,具有放任、溺爱的一面;而在心理上将孩子视作可以任意处置的私有财产,从不将孩子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主体,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重视智力知识的学习掌握,而忽视孩子性格品性、道德情操的培养、教育,具有专制独裁的一面。
目前,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在城镇,三口之家已非常普遍,传统家庭的帮助、保护和监督功能正在弱化。现代生活的冲击,离婚现象较为普遍,单身家庭数量上升。而城市人群是由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利益的人迁徙聚合的,人际关系比较淡薄,社区控制力十分微弱。家庭破裂对个人行为约束极少限制。这对于生长于家庭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必然使他们不能得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由于社会发展极快,传统家庭生活、道德观念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这种挑战和冲击,既有来自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也有来自家长的个人素质。如在物质生活上,有的家长无休止地满足孩子超常的物质欲求;有的家长甚至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与人攀比,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虚荣心。凡此种种,容易使孩子形成放弃奋斗、贪图享受,不知节俭的不良性格,给他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埋下隐患。在文化生活方面,有的家长终日坐在麻将桌前,有的甚至麈战通宵,有的则是参与聚众赌博;有的家长则出没于歌厅舞厅,沉湎于三步四步;有的家长外出忙于酒肉朋友聚会,陶醉于推杯换盏之中。还有的家长甚至领着孩子一道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这些不良家庭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青少年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研究证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整个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要素中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将是深远的,极易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据深圳市调查,在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有30.5%的家庭结构不全;19%的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和不良嗜好;近90%的外来家庭居住条件较差。这表明,问题家庭与青少年违法犯罪有着极甚密切的关系。
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组织。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缔结婚姻的结果,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失去夫妻的一方或双方时,便意味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形成残缺家庭。残缺家庭表现形式为:
(2)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等问题形成的“隐性”的残缺家庭。
(3)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由祖父母、外祖母抚养的“隔代”家庭。残缺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父母离异致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感情受到严重创伤,导致性格变异,心理压抑,甚至离家出走,过早进入社会,加之发育尚未成熟,认识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近朱近墨皆易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1)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冷漠、疏远、互不关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漠、自私。一旦受外界刺激,易产生偏激行为而导致违法犯罪。(2)娇纵溺爱型。父母以孩子为中心,视如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精神、生活的任何需求,造成“亲情过剩”。久而久之,则养成子女的娇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的诱因,便导致违法犯罪。
(3)粗暴生硬型。这种教育方式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式。当子女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方法对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才”。这种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到创伤,产生变态心理。如震惊全国的浙江金华17岁的高二学生徐力杀死母亲惨案,就是徐力母亲亲子关系的扭曲。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提高学习成绩,徐母对孩子打骂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从小学就开始进行这种“鞭策”。徐力是在对长期处在“精神窒息”的家庭进行突发性、报复性的`歇斯底里的挣扎。
家庭环境一般包括生活条件、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行为等因素。家庭环境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子女健全的人格,给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必要的良好的条件。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向变态的方向发展,往往是造成子女违法犯罪的主要客观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主要表现为:
(1)家庭关系的对抗性。家庭关系的对抗性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指责、相互攻击的对立情绪。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父母离婚前或父母脾气暴躁、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这种家庭经常充斥着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孩子没有欢乐、享受不到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馨,子女为逃避这种不祥和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长行为有失风范。主要指家长文化素质、道德水准低下,行为不检点、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违法犯罪记录。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思想水平、道德水准、生活作风,都在其子女的注视之中,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如果父母本身不过硬,道德素质败坏,常常会诱发子女产生不良行为,形成不健康心理,而且年龄越小,其个性受父母的影响越大。
(3)不良的家居环境。家居环境主要指家庭居住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周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社会环境。如当前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多且来自比较贫困的农村,这些人文化水平低,找工作难度大,即使找到工作也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生存的压力和自身较差的素质,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这些人一般都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临时住所,其子女也跟随居住于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学坏。
新颁布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中的主要责任有9条,以及不履行这些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已不只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每个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笔者认为,改善问题家庭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教之不善,是父母的罪过。马克思曾经有言: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子女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不良行为的教育和纠正。第一,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第二,要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学法、守法、遵法的人。第三,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感,在家庭,懂得孝顺父母,关心他人;在社会,懂得对工作负责,敬岗爱业,乐于奉献;成立家庭,懂得爱护配偶与子女,做一个健全人格的人。第四,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健康的人格,进行情感、奉献、责任、关心、宽容等优秀品德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家庭教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不高、自身行为不端,都会为未成年人提供错误的行为参照模式,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家庭里,父母应当努力完成“三大主体角色”,即成为合格父母、合格教师和合格主人。为了子女而无私地生活的父母,这就是合格父母。父母还应当同时是合格老师,不仅能够教导子女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且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子女的第一道德榜样。父母同时也应当是合格主人,对整个国家及家庭所有成员的生活与未来持有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未成年人优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的培养,不仅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教育,更需要家长严格、科学的管理。大量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缺乏家庭管理,特别是缺乏正确家庭管理的情况下形成的。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角度讲,家庭管理应当采取多种管教方式;常见的有:
(1)鼓励。当自己的未成年子女表现好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必要时送一些小礼物以奖励他们发扬长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
(2)交谈。父母应与自己的子女“打成一片”,做子女的朋友,而不能人为地制造地位不平等的障碍。
(3)权威。恩威并施对子女奉行的价值观念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够回答和解决子女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正确地管理自己的家庭,要有使子女信服的能力。
(4)限制。对子女的不良行为要进行管制约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5)纠正和制止。对子女的任何越轨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有效地进行纠正,不能姑息迁就,包庇护短,更不能纵容,不让批评,不让处理。应采取批评、教育、训斥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害。
提倡平等、民主、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注重家庭的亲密度。未成年人父母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父母与长辈之间要互相尊重,与邻里之间要和平共处,互相帮助。父母对子女要平等对待,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份爱护,少一些冷漠;多一点理解,少一些专横,做子女的良师益友。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社会安宁稳定的桥头堡。因此,必须重视问题家庭,注意从各个方面积极改善问题家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幸福的港湾。
1励志人生演讲稿7篇
本文将为您提供多篇励志人生演讲稿,涵盖了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希望这些演讲稿能够激励您自我突破,摆脱烦...
查看剩余 87% 励志人生演讲稿7篇
2年度考核个人总结7篇
本篇文章将会给大家分享“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的撰写方法和技巧,从不同层面为大家解析如何写出一份精彩的个人总结。无论是对于企...
查看剩余 80% 年度考核个人总结7篇
3人力资源年终总结7篇
本文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年度总结进行分析,梳理人才储备、员工福利、绩效考评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企业全面评估自身的人力资源管...
查看剩余 86% 人力资源年终总结7篇
4手指点画教案7篇
“手指点画教案”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手指点画、模仿画法等方式,让幼儿通过触摸...
查看剩余 79% 手指点画教案7篇
5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7篇
本文收集了多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个人总结,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和意义,旨在启发更多有志于参与社会实践的...
查看剩余 74% 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