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案9篇(登高远望,感悟自然 ——《望岳》教案)
本文介绍了一份针对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望岳》的教案。通过该教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探究杜甫对大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1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自学生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理解诗意,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体会 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祖国的“五岳”名山吗?五岳之首是那座名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杜甫一起去领略泰山的风姿。
1、观看多媒体课件,边听边在文中划出节奏,不认识的字要标音。
3、点名读文,师生点评。(教师适机指导朗读,大体上每句诗的前两个字读缓,第三个字重读,后两个字上扬。)
1、重点理解“夫”的作用,夫在这里是虚词,表示感情强烈。并让学生对比朗读,“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整理诗意。(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样的景象呢?她的峰峦在齐鲁大地绵延,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刻,但一边明亮如清晨;一边却阴暗似黄昏。看着山间升腾的层层云雾,真是令人胸怀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的景象映入眼帘。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
诗的第一句什么意思?(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样的景象呢?)作者又是怎样回答这一疑问的呢?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何特点?
2、诗虽以《望岳》为题,但文中却无一个望字,但又处处不离望,请同学们再读此诗,感受作者都是从哪些角度去望泰山的?(前两句远看,三四句近看,五六句细看。)
3、正因为作者看到了如此美景,才有了怎样的愿望呢?(引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胸怀?
这首诗是诗人科举落榜后游历齐、赵时,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落榜的消极情绪吗?整首诗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泰山自古一来就被文人墨客所青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赞泰山。(课件出示泰山图片)学生结合课下收集的内容汇报描写泰山的语句。其他人可以有选择的记录。
杜甫虽一生坎坷,但却能忧国忧民。这首诗就抒发了他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课下请同学继续收集杜甫的诗句,感受“诗圣”的情怀。
第2篇
2.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
第3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杜甫,字 ,是我国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a、播放录音《望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c、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a、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b、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c、作者当时为什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d、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a、播放录音《春望》,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c、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2)、 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这首诗与《望岳》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
4)、 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
第4篇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1.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教读《春望》,打算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第5篇
以“走近五岳”“走近泰山”“走近杜甫”为题,在介绍某作家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的同时,解说本诗的含义,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
按照“听——读——品——评”的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把握感情,激发想象。
这里的领悟是带领学生悟读诗质。着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诗言志”是历代诗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的言谈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诗作里,作何一首诗歌,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教学古诗,就要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诗的本质所在。本首诗,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了解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树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秀丽、美不胜收,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单就名山大川来说,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大家都喜欢旅游登山吗?到过泰山吗?那么我们就通过视频来神游一下泰山
想象一下,你如果站在泰山脚下,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课前布置学生从图书馆、网络、资料查询所要学习的古诗的作者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写作背景、社会环境、文化常识,然后整理到自己的资料本上)
第6篇
“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市。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xx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看成是神的象征。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开元后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战乱流离时期“三吏”:《石豪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1、文题是《望岳》,在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诗人望到的景色?
3、提问:分组研讨,理解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颈联:诗人的胸怀浩荡、眼界开阔。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细望。
尾联: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想要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第7篇
1、指名简介作者。师补充要点: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重点:“岱宗”、“夫如何”、“夫”、“齐鲁”、“青”、“未了”。
字词:“造化”、“神秀”、“钟”、“阴”、“阳”、“割”。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一览众山小。
讨论后明确: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1、完成填空: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第8篇
了解作者杜甫生平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会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进而体会诗歌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通过诗歌赏析——明义——抓意象——析意境四步骤的方法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通过欣赏诗歌,让学生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体会诗人借物抒发的不同情感,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熟练掌握诗歌赏析四步法,学会通过此方法鉴赏诗歌。
公元七一二年正月,春天的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他的父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幼儿,将会成为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万古璀璨的巨星。
今天,就让我们与杜甫同行,去聆听他笔端流淌的心声。
二十多岁的杜甫,曾壮游齐赵,广交朋友,游历山川。听,泰山脚下,年轻的诗人正浅吟低唱:(出示投影)
策马扬鞭,我徜徉于齐鲁广阔的天地间。看桃吐丹霞,看柳垂金线;看这如黛青山涨满了我的眼帘。强盛的大唐帝国,如日中天,正如我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我不懈的追求和梦想!
如果你就是诗人杜甫,正徜徉于齐鲁广阔的天地间,望见泰山,诗兴大发,不禁脱口而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请同学们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吟诵《望岳》吧。
请一位同学诵读《望岳》,其他同学展开想象,站在杜甫的角度,想一想,杜甫望到了什么?(出示投影)
总结:看来杜甫不但望到了云层、归鸟等景物,还望到了泰山的雄浑高大和神奇秀美。(同时出示幻灯)
那么,望到如此壮阔景象的年轻的诗人,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2—3遍,体会一下吧。(学生自由朗读2)
下面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在朗读时应读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讲解位置二:我们来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
(引导:“凌绝顶”是什么意思?你有“凌绝顶”的经历吗?能想象一下“一览众山小”时的心情吗?诗人到底是否登上了泰山山顶?“会当”是什么意思?试读一下这句好吗?)孔子曾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小”的不仅是众山,“小”的还有天下,可见泰山之高峻。我们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雄伟高峻。杜甫此次并未登上泰山之巅,但这两句诗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表达了诗人定要登上人生顶峰的远大理想。
下面让我们把刚才同学们交流时的提到的情感,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再来放声朗读《望岳》。(学生朗读3)
(指明学生示范朗读4)在这朗读中,你一定望到了泰山的雄浑高大、神奇秀美;你也一定望到了诗人杜甫的身影,那你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投影:2、再读《望岳》,你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学生回答)
(可连续请5-6位同学回答。望到了一个意气风发、充满雄心壮志的杜甫。)
过渡:诗歌学到这里,我们已然被诗人的雄心壮志、意气风发所感染。但是岁月是无情流逝的,曾经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杜甫,已四十多岁。此时的他早已远离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潇洒,他曾身陷囹圄,后流亡长安,经历了一场惊天巨变。(出示投影)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军的铁蹄,踏
破盛唐的美艳,踏碎西市的牡丹。充斥满眼,是胡人的烧杀抢掠;不绝于耳,是官军节节败退的消息。这还是那个我曾经生活了十年的繁花似锦的长安吗?
有了《望岳》的学习,这两个问题就请同学们独立自主完成。反复朗读这首诗,在书上把你的认识批注出来。
我发现同学们都已做出了批注,那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希望呢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学生回答。杜甫在饱经战乱的长安城的春天,望到了什么?
学生会回答:望到了花鸟、国家破败,战争连续不断,亲人分离等。
?望岳》和《春望》同是“望”,但所望之心境有什么不同?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在上面这两首诗的学习中,细心的你是否注意到,老师紧扣两个诗题中的“望”字,提出了四个问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感情。我们可以把这种赏析诗歌的方法称为:解题提问法
将《望岳》与《春望》放在一起比较赏读,我们感受到了杜甫雄健豪迈和沉郁顿挫两种诗风。这种将两首或几首有关联的诗歌放在一起比较赏析的方法,我们可以称其为:比较赏读法。
不知同学们能否掌握这两种赏析诗歌的方法,下面我们用一首杜甫晚年的诗作实践一下。
晚年的杜甫虽然在成都草堂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但大部分时间仍是贫病交加,漂泊于西南,最终病逝于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解题提问法和比较赏读法赏析《旅夜书怀》这首诗,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四、课堂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首诗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表现了诗人自伤飘泊之意,但诗中也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诗句。可见杜甫之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杜甫的一生,是失意的。但他不朽的诗作与其失意的人生共生而长,奏出了盛唐诗坛告别历史舞台之前的最强音。
2、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再来鉴赏杜甫的《石壕吏》。
这篇诗文上完后,总体来讲,学生反映还不错,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份了解,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认为:在注重朗读教学的的同时,抓住“望”字,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这首诗境界壮阔、气势磅礴、抱负远大;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预习诗人的经历、感知诗歌的大意。在上课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感觉很新鲜,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是如何更好地运用重点字词的讲解来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是如何让学生能自我感知、欣赏诗歌,掌握、运用技巧。
总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获益匪浅,同时也得到了同仁们的悉心指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加强合作交流,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第9篇
1、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准确流畅的背诵诗歌。
2、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初步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介绍作者情况。(屏显)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豪放,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沉郁、凝重,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今天我们学习《望岳》,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1、补充作者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念一下。(屏显)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死。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的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欣赏泰山的雄伟景象。(屏显)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它既有秀丽的麓区、静谧的幽区、开阔的旷区,又有虚幻的妙区、深邃的奥区;还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大自然奇观及石坞松涛、对松绝奇景观,宛若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思考题: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首句发问“那泰山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呢?”诗人望见了什么?
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景色之优美,山势之高峻。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1、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角度和内容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和联想,看图说话。
(大屏幕依次展示图片,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准备作答)
明确:首句设问,极写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令人顿生悬念,次句作答,总写泰山地域广阔,以上远望。
三句写泰山的神秀之气,四句写山势之高峻,以上两句近望。
五六句情由景生,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以上细望。
七八句化用“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深化主旨,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以上两句是望中所感。
明确:“钟”字拟人,写泰山独享“神秀”之天赋,也展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割”字,突现南阳北阴的景色,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跃然纸上。
3、七、八句中的“望”并不是实写,而是作者的想象。大家再读一读,结合当时的背景,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哲理呢?
明确:尾联是作者的望中所感,体现出作者勇攀峰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因而成为千古名句。
小结:这首诗歌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一“望”字统摄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精于炼字炼句。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都理解了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景色之优美,山势之高峻。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并流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望岳》写的是诗人游历山川名胜,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同学们通过这首诗,把握诗人早期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诗人思想发展的轨迹打好基础。
望 景色秀美 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山势高俊 表达了早年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
1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5篇
本站提供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涵盖了中班各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规划教学,并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体...
查看剩余 80%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5篇
2小班游戏教案猫和老鼠3篇
小班游戏教案猫和老鼠,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课程之一。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学会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并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
查看剩余 80% 小班游戏教案猫和老鼠3篇
3小班手指游戏教案8篇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是一种针对幼儿手部协调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案。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
查看剩余 85%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8篇
4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8篇
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是一份针对3-4岁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互动游戏和手工活动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圣诞节文化与习俗,提高...
查看剩余 86% 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8篇
5幼儿园教案范文汇总3篇
本文汇集了多篇幼儿园教案范文,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幼儿园各年龄段的教学内容。这些范文旨在为广大老...
查看剩余 89% 幼儿园教案范文汇总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