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集合8篇(数学教案大全:一年级上册精选(不超过40个字))
本文为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集合,包含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和活动内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孩子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一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并快乐地学习成长。
第1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平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习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习内容:位置、比较。】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第2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1、能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2、能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
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
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4、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单元时,主要是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本节课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学生们一开始便情绪高涨。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愿望。在游览动物园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欢的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
在1—5加减法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有能加强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比如5—2=?从数的分成上思考,学生在反复说和记忆中,可脱离图示和手指等形式,学生在头脑中总直接建立算法模式后,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另外,在练习的设计上还要突出生活性。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找“生活中的数”和“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的练习,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通过表述,把知识形象化,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所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摆圆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轻轻松松巩固了1———5的数数,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第3篇
1、帮助学生复习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
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个别学生反馈)
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
(2)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
(利用课件演示,当分针和时针停下来后,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老师也可以再次把整时和半时,快整点和刚过整点做个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1、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4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第5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习,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第6篇
4、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异:第(1)种用的是两个一步算式,第(2)种用的是一个两步算式。
同:(1)最后结果都一样,所以两种算法都对。(2)两种方法都是用5+2的结果7,再加上1,得出8的。
第(2)种,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并建议学生多用连加来解决问题。
(2)订正,说一说计算过程。(要求画出计算步骤。)
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
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指名口答。)
可能出现以下三种计算方法:(1)8-2=66-2=4(2)8-2-2=4(3)8-4=4
对每一种算法都作出分析,重点分析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补充课题。
(1)师说,生摆小棒,再打开书填空。(注意教会学生看图,因为这种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1、先请5个同学站在台上,接着走了2个,又走了1个,最后剩下多少个?(生列式计算,订正。)
2、先请4个同学,再请2个同学,再请0个同学,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生列式计算,订正。)
(1)先出示正在跳绳的5个同学,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又走来4个同学,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分别完成p73第3题左边3道算式和成p74第6题左边3道算式.(都要求画出计算过程。)
同桌间互换小测本,互相各出两道连加、两道连减考同桌,再收小测本批改。
如果回到家,家长问你今天数学学了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
第7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3、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师: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这道题,值得表扬。这节课我们来研究7,6加几。(板书课题:7,6加几)。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9,8加几,帮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起点,便于学生有效地利用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
学生甲:我是这样想的,在6+5中,将5分成4和1,6和4加起来得10,10+1=11。
教师:同学们说的想的这些方法都不错,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
7+4=□ 7+7=□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教师:该怎样计算呢?请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谈谈各自的想法。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学生:7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教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6+6= 6+8= 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集体订正。
教学意图:通过找6加几、7加几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教师:我们学习了7,6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所有7,6加几的式子呢?学生先自己写算式,再把写好的算式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视频展示学生排列好的式子:
教师:请同学计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数。学生回答。(略)教师动态演示各式得数。
教师:请同学们自制7,6加几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教学意图:用学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算式的掌握水平。
第8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请看下面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四人的读书情况。
他们四人读同一本书,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用12天看完了这本书,通过1512=180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页数是180。
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表中的规律,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说出表中规律,教师可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联的量,那在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所用的天数就越多;并且两个量的乘积是180。
生:180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这本书的页数是不变的。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18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师: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师:像这样,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的积一定(书的页数一定),我们就把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关于换零钱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张表格。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换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张,换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张。
生:都换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张;换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张;面值5元的需要2张。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这里钱的张数随着钱的面值的变化而变化,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反比例关系的了解,这里的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刚刚遇到的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师:下面我们就试着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师:现在我们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据我们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桌总结归纳一下,指名汇报交流。
总结:判断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现在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1、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现在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读题并判断。
2、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2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3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4、师:大家知道大齿轮和小齿轮是怎样转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
师: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不仅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
出示知识窗的表格与方格图,让学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1中班下教案7篇
本篇文章介绍了中班下教案的相关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等。这些教案将帮助中班教师们更好地教学,提高幼儿的...
查看剩余 72% 中班下教案7篇
2大班教案集锦5篇
《大班教案集锦》是一份为大班幼儿教师量身定制的教案材料集,内容覆盖语言、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旨在帮助教师轻松备课,提高...
查看剩余 90% 大班教案集锦5篇
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本文整理了多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供中班教师参考借鉴。...
查看剩余 90%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4大班教案锦集4篇
这是一份集合了大班教学优秀教案的锦集,涵盖了语言、数学、英语、艺术等多个学科。教案结合幼儿认知规律,注重教育教学方法,能...
查看剩余 87% 大班教案锦集4篇
5大班教案集锦4篇
《大班教案集锦》为老师备课提供了优质资源,包含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多个学科的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学等大班级别。其内...
查看剩余 77% 大班教案集锦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