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读后感3篇(才子佳人,情殇诗意)
李清照,北宋著名女词人,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才女”,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才华横溢的作品闻名于世。她的词作《如梦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以其深情细腻、婉约动人的风格,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在阅读李清照的作品之后,我们深刻体会到她对人生、爱情、自然的独特理解,为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第1篇
回首中华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专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数,大多只以一篇或几篇作品一露峥嵘,题材也仅限于闺阁之中,难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为女性文学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
沐浴着齐鲁文化的光华,感受着家族书香气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风姿绰约的女郎山和包孕灵秀的百脉泉,跟随着父亲与当世第一流的文学大家吟咏诗文,谈古论今,自小就能写出庸常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辈们的青睐。
京都是无数天子脚下的一方宝地,怀揣着对汴京的无限向往,清照与母亲随后奔赴汴京与父亲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时,她与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夫妇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笃,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画,撰写古书,琴瑟谐美,其乐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习作《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娇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盘托出,可见郎君如意,两情相悦,乐在其中矣!而赵因官职在身,不免常要小别美妻,此时从清照的习作中不难看出新婚女子对夫君的深深思恋之情。如《怨王孙》里“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可见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长,父亲李格非在官场屡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间。母亲更是于这个多事时节病逝。明诚感疾,驾鹤西去,相见直要待来生!此时的清照就像被遗弃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着她的是颠沛流离与世间险恶。
伤之切,悲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诸如“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这类的悼词,任谁目触都不禁催下数行泪。景同人非,物在人亡,焉得不悲?
因此,古代文学史上,清照绝可占据一个席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或许仍不足以阐述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功不可没。
第2篇
读《李清照传》,品宋词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顿觉耳目一新,流连忘返。从平时的“不感兴趣”,到一连几天,脑海里不时萦绕的,都是宋词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静下心来读下一本书,都变得有点困难。没办法,只有停下来理理这纷乱的思绪,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从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出众,成绩卓越的女作家,就“词”这一文学体式来说,她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寥寥数笔,一幅美丽的少女夜游图已跃然而出:一位活泼多情、热爱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丽的风光所吸引,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时间。兴尽而归,泛舟河上,路过一片莲池,想要快点回家而奋力划船的声响,惊扰了池塘边的一滩鸥鹭,扑啦啦展翅而飞;除了词,李清照在诗文上同样有很高的造诣。比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创作心态外,比喻的新鲜贴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击节称道。像《乌江》里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更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项羽那虽死犹荣、傲然孑立的身影,黄钟大吕般慷慨激昂的音响,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无疑对国难当头的人们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时对于苟且偷安、昏庸无能的南宋朝堂也是一种讽刺。还有《感怀》、《春残》、《分得知字》、《偶成》等诗,或感怀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笔;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文章,当首推《金石录后序》,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至夫死乱离34年间的忧患得失,有叙有议,文情并茂。全文叙述线索清晰、叙述顺序井然、细节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今昔迥异、聚散无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金石录后序》之外,她的《词论》一文,更是彪炳千古,开创文学评论之先河,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论词的理论文章。对于词的品评标准与创作原则,建树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词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跻身于男性的世袭领地,并以其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多方面的才华傲视群雄,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史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3篇
“寻寻觅觅”的动作;“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乍暖还寒”的气候;“旧时相识”的感觉;“守着窗儿”的哀叹;“点点滴滴”的声响——随着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笔尖上,与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与李清照相识,是在公元20__年的夏天。因为,那年我来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见到了她在漱玉泉旁边梳头的倩影:修长的纤纤细手在捋着长长的秀发,连她身旁的艳美花钿都失去了几分光彩。那时,我就听老爸说: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就是这首《声声慢》。同时,我也爱上了这位铁骨柔肠的女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称作是《漱玉词》中的压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艰苦背景下写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间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经潸然泪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软弱无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可偏偏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其实,只有艰苦与困难才能开发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这个时期创造了,不,应该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声声慢》这首词,无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词一开头十四个叠字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晚年丧夫、没有儿女、孤苦寂寞、心酸艰难的生活体验表达的大胆、细腻、贴切、震撼人心。
本来心情就差,再赶上乍暖还寒的暮秋时节,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压不过心头浓愁的。从“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到“三杯两盏淡酒”,事隔几十年,竟有如此之大变啊!当初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哪去了?却换到比酒还弄的愁,把烈酒都变成淡酒了!风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抬眼望去,亦真亦幻的大雁,在空中飞荡,看到他们,李清照便泛起了疑问:是为我和明诚之间捎过“锦书”的大雁吗?哎,现如今,已没了“怕郞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李清照《减字木兰花》)的闲情逸致,也没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那还有寄托的深情相思。人约黄昏了,人倍憔悴了,人去楼空了——只有那已经无人理睬、满地堆积的飘零花瓣……
独守窗儿,听帘下细雨声,到黄昏时分,阴雨还在啪啪不停地拍打着心扉,使李清照简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她给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挂恋,都在“点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大起大落。愁,何时才能消失?恐怕,这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无法磨灭。
这首词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难懂。但如果您在仔细去品味,您会发现这词中蕴涵着李清照的含蓄与豪迈,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这首词,字字珠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锤百炼才造就出来的文字,对于才女李清照而言,这叫信手拈来。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时间感觉到被拨动的心弦并在第一时间行云流水般地记在纸上。
一直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却从来没有将她的词连贯起来看。借助《李清照词传》,才发现她的词,仿佛今人流行的公众号一般,忠实地记录着她不同年代的点点滴滴,读来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难免伤感,因为人情终究抵不过光阴薄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的“一代词宗”,与丈夫赵明诚相爱、相敬、情深意浓、志趣相投,创造了令人称羡的爱情佳话。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条欢悦的小溪,充满着粉嫩光阴里的不可思议。估计有一次是疯玩到天黑才往回划船,不知不觉划进了荷花荡里。看着被惊起的满滩水鸟,她充满了好奇、兴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那时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经世事,一尘不染。
贪玩之余,少女的身体和心智在慢慢发生变化。阳春三月,临水照花,花乱了,心也乱了。再看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说“海棠依旧”,没什么变化。李清照发了点小脾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终于等到了她的梦中人赵明诚,有《点绛唇》作证: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院子里荡秋千,恍惚之间听见有人来,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头偷看那少年的风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那一个,但一定是恰好出现的那一个。
结婚之后,赵明诚尚在太学,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离多,缱绻感伤,于是便有了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思念是一种病,两地分居,根本治不好。这首词里最经典的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独守空房,顾影自怜,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反复叹赏,闭门谢客,用尽心力作词回赠。经过几日努力,他将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混入他创作的50首词里,邀请友人陆德夫品赏。岂料陆德夫赏玩再三,认为“众词作里,唯有三句惊人,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生活颠沛流离,夫妻又长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没有生育,赵明诚无奈之下只能蓄养歌姬,再纳侍妾。李清照对爱情始终是苛刻的,对这份感情有了不满,并且猛烈汹涌,因为她不愿看到这一幕。且看她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优柔与决然之间,脆弱与坚硬之间,她只能真诚地重新憧憬。这估计是她唯一能做的。
北宋亡国,南渡之初,李清照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地碾碎了她的豪情。这再次说明:光有雄心是不行的`,更何况一个女流之辈?
南宋疲软,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独处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着她一一数落,然后再次销声匿迹。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需多言,她心中那无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词中喷薄而出……
被誉为古代“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一生都是用濒临爆裂的力量在绽放。纵然人情抵不过光阴薄凉,纵然生命难免有曲折、有跌宕,依然绽放得毫不迟疑。
读完《李清照词传》,我才知道李清照的一生是那么的艰苦,困难。再回想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我们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李清照,青州人,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少女时期的她,写出来的作品都带有灵性,就像《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般。这些词被一个叫赵明诚的男人看见了,很是惊讶。从此,他的心中就住下了她。
很快,赵明诚便娶了她,但安逸的日子保持不了多久。皇帝驾崩,新帝继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朝廷做官,属于新党派的,而李清照的父亲确是旧党的。新帝更宠爱新党,打压旧党。还禁止联姻,于是李清照被迫无奈,离开京城,回到了京城,也回到了无边的相思。
但不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为宰相的迫害,罢官回家,不日去世。赵明诚便也回到青州,两人相见,一起赌书泼茶,其乐融融。不久,朝廷又用起赵明诚,去莱州当太守。便再也没回来,李清照又去莱州找他,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寂寞。
赵明诚51岁时因去朝廷上任而感染风寒,不日病死。听到消息的李清照,悲愤交加,又正值战乱时期,李清照一路逃亡,后又再嫁张汝舟。却遭家暴。李清照又是休夫又是上告朝廷,将张汝舟告进监狱。
后来,战乱平定,举朝欢庆。唯有李清照闷闷不乐,因为赵明诚死了,谁与她欢庆。
李清照,一个女子都有胆识,我们男人又岂能输给女生。
初冬凉风吹来,夹杂着微微细雨,索性打开窗,任凭南来北往之清爽遍布身心。
看窗外黄昏似有风雨要来,又不禁想起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词句。读李清照的词似乎看到这位女词人带着忧伤的微笑慢慢走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绰约轻倩的词句里,女词人正在帘内低吟。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女词人天生聪慧,妙解音律,这些用惯了、用旧了的浅而且俗的文字在女词人的手里极轻巧地便缀成了清新鲜丽的词句,以极寻常语创造出了不寻常的意境。
沉浸在李清照的意境中,禁不住哀叹女词人从早年的幸福生活经历战乱、家亡,历尽生活沧桑,在凄切的`生活旅程中寻寻觅觅吟唱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忧伤绝唱。以独到的功力创作出了南宋词史上别具一格的“易安体”,更令人慨叹的是如此妩媚柔婉的女词人尚有“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如此诗句蕴含着的豪迈之气。今晚雨疏风骤,也定然是绿肥红瘦。究竟谁肥谁瘦, 留给我们自己去思考。
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要知晓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折”。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昏暗的书房里透着几缕斑驳的阳光,悠游在层层的书架中,指尖掠过一排排或光滑或粗糙的书脊,享受着这样奇异的触感。而《李清照诗词》就如一叶小舟,带我恰入藕花深去,去享心灵的清凉。
我国古代文学中,诗是用语言文字的美妙结构,使人们吟咏,词是运用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使人们歌唱,皎皎兮如繁花,飘飘兮似浮萍,瑟瑟兮如秋风,那如泉般柔润的李清照,用细腻的笔触告诉我少女的多愁善感,与丈夫的相思之苦和失去家园的之恨。
她有着青涩而又美好的青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们,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不知是过于留恋周围的美景,还是相互聊天过于尽兴,扁舟慢慢荡入藕花深处,此时的少女们开始不知所措,飘逸的裙摆划起阵阵欢笑和颗颗水珠。可贪玩,游兴未尽的李清照却发出了“争渡,争渡”的号子,又如见“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去把青梅嗅”,正值花季的李清照,见到生男,脸上飞起了一团红晕,慌张离开时连金钗顺着发梢滑下都来不及捡。可出于少女的好奇,她倚在柱后,一边佯装嗅着青梅,一边向客人方向张望,好一个清新秀丽,活泼灵动的李清照。
她有着细腻的感伤,是那《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似,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李清照为怀念初婚不就离家远行的丈夫而作的抒情小令,点点文字渗透着思念和信赖,这首词这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她用了清新的语言,却表达令人无法忘怀的愁绪,好像李清照低着头,眼帘是温良的,好像一个美好的清晨,好像一种幸福的可能。清晨是清净的,她似乎就从这样的清晨中辗转落下,像一朵花的盛开。
又如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对自己青春的烦恼与苦闷,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透过一问一答的方式 轻轻表露出来。“肥“痩”用不形容叶子的繁茂和花的娇态,乍看可能不以为然,可品读后我就会发现这是个很恰当的比喻,就像一朵从白纸上成型的红莲花一样,肆无忌惮,而海棠在经历挫折之后却开得更灿烂,不正如经过大雨洗涤后如镱的天空嘛?
她有着对朝霞的哀叹和对朝廷的不满,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人、朋友。。。。。
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该受到的谴责,默默的走着,但她相信,人格精社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有了“失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来讥讽朝廷的不作为。
我就这样与词携手并进,走过历史的波涛,看穿历史厚厚的雾霭。就像恰入文学的“藕花深处”。我与李清照一起欢喜,一同忧伤,将一个个清晨描绘得如梦如幻,让人如在画中。
她出生于书香家庭,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书,尤其擅长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毫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绪。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事之感慨,心怀国家与天下。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有才有貌又有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仅凭诗词她就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与陶渊明、杜甫、韩愈等时代风格的开创者比肩。
李清照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有彻骨的悲凉,惹人慨叹,惹人怜悯,惹人心疼。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她摇曳生姿地走来,行于汴京,行于青州,行于金华,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来的是璀璨华章,绵瑟流年。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美丽、灿烂的人间。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这支花在宋代萌发,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飘散淡淡花香的诗笺上,有她聪颖与傲骨,柔情与相恩,坚强与悲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两年前的初次相识,这个时而欢快明丽,时而眉间藏着淡淡愁绪的女子就让我魂牵梦绕。所以,这个暑假我买来了《李清照传》,想要了解她,也窥探藏在一首首绝美宋词背后的秘密。
“枕上诗词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从小就对诗词有着异于常人的喜欢和天赋。父亲见女儿意志坚定,即使知道女儿身从文的不易,也不忍心阻拦。此后清照一生与诗词相伴:站亦吟,坐亦吟,酒亦吟,泪亦吟。她的诗词在宋朝的街头巷尾被传唱,也为后世所赞赏。
但,你可别忘了那可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啊!可想而知,纵使有他人看不起的目光,李清照依然坚定的沉溺于诗词曲赋之中。在《李清照传》的结尾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清照想收孙综的女儿为徒,可是那位聪慧的女孩却说“才藻非女子事也。”即便是当今的现代社会,“女子读书不如男”的话也时常耳闻。不难想象,李清照小时耳边也有“女孩子学些什么诗词啊”之类的话,结果是,她依旧不改变初衷。她不仅学了,而且成就非凡,丝毫不逊于男儿!这可不是一种不认命、不服输的劲吗?
漆黑的夜晚,失望的成绩,满心的愧疚。“你可能就是学不过男生吧。”我自言自语。现在,我多么希望回到那个夜晚,拍拍那个时候自己的肩膀,说:“几千年前,那位词人已为你证明了这个蒙骗了许多少女的谎话。不信的话,你也可以试着推翻它。”这个炎热的暑假过去,我就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中考。它不仅考知识,考的也是心态。性别是上天决定的,但努力和获得的成就是我们决定的。如果我都认为自己不能“取胜”,那就一定会“输的彻底”。所以,接下来这一年我也要鼓足了那种不认命、不服输的劲,完成最后的冲刺!
一本《李清照传》读毕,我亦明白了藏于绝妙诗词背后的秘密。这不仅是家庭的熏陶,也不只是热爱,更多的是一种不认命、不服输的坚韧!“才藻非女子事也。”?不然,“才藻”亦为女子之事也!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留。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轰隆隆”,随着一阵阵的雷声,乌云顿时遮住了天空,黑压压的一片,像一张白纸上永远抹不去的污点。随之,雨下。淅淅沥沥,不紧不慢,似一首婉约的歌,唱着;若一首凄凉的诗,在诉说着生离死别;又如一首缠绵的曲,牵动着我的心。
整个世界都笼罩在黑暗之中,仿佛就要被吞噬下去了。我坐在书桌旁,看着他留下的诗,想到从前和他一起吟诗作对的日子,是多么的诗情画意啊!而如今却是天人永隔了。祖国的败亡本是我最大的痛,家乡沦陷无疑在我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本想我女流之辈不能为国效力去打仗杀敌,起码可以和心爱的人相守终老。然而老天却连这样微小的愿望也不满足我,夺走了他,又在我的心上添加了更痛的伤。为什么会这样?相爱却不能相守……
“嘀哒”,雨从屋檐上落下。这一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望着已停的雨,连风似乎也不闹了。窗外的天空已稍变明朗,树枝上还残留着雨水。花朵因雨的击打,已经落下了不少,零零碎碎,躺在潮湿的地上,已和泥土连在一起。从远处传来达达的马蹄声,不久便近了。从那些花儿上踏过,不知是出了什么急事,渐渐只有远去的背影。站在窗前,回望地上的花朵,此时已和泥土合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花,哪是土。只是还能够闻到那幽幽的淡香,沁人心脾。此时太阳已上三竿,可是,仍然无心梳洗打扮。他已不在了,没有人再关注我了。看着自己微白的发丝,已不是当年他手中的青丝了,也懒得碰它。想想昨晚与他在梦中相见,他为自己梳头,恍如今日,又似一场镜花水月。
屋里的那盆花可是他最喜爱的,那张椅子是他写诗时常坐的,他喝茶时,一定要用那只瓷杯,这些都没有变。可是唯独没有了他,那个心中最牵挂着的人啊。想向人倾诉自己的心情,却不知为何,泪水先流了下来,沾湿了衣襟。唉,暂且忘了这些吧。前几天听人说双溪那里的春景还不错,哪天去玩赏一下,在湖上泛舟,也算放松心情。可是,那像舴艋一样的小舟,是否能载得动我心里的这份忧愁呢?
赏析:这首词是李清照五十三岁时所作,此时她已经历了国家的败亡、家乡的沦陷、文物的丧失、丈夫病死等种种不幸遭遇,处境凄惨。“风住尘香“四个字四个字表达了一场小小的灾难的后果:狂风摧花,落红无数,花已沾泥,人践马踏,依然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仅留尘香。“日晚倦梳头”,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反映词人内心的悲戚。“欲雨泪先流”,那夺眶的泪水,是她内心万重忧愁外在的表现。“闻说双溪春尚好”,诗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景象,遂起出游之心。“也拟泛轻舟”,言辞轻松,表现了词人一刹那的喜悦之情。“轻舟”为下文的浓重愁情做了铺垫和烘托。“只恐”又一转,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状。“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乘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所谓“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真是恰到好处。
1物业服务合同3篇
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服务提供者与业主之间的一份重要协议,其中规定了物业服务的内容、标准、价格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事项。对...
查看剩余 88% 物业服务合同3篇
2暑假里作文合集3篇
暑假是每年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最期待的假期。在这个长长的假期里,学生们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查看剩余 82% 暑假里作文合集3篇
3高三冲刺励志演讲稿3篇
近年来,高中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三这个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更是如此。为了激励广大高三学子在冲刺阶段拼尽全力,本...
查看剩余 71% 高三冲刺励志演讲稿3篇
4关于包饺子初中作文汇总3篇
本站收集了一些关于“包饺子”的初中作文,包括亲身体验和观察他人经历的故事、对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思考。这些作文涉及到饺子...
查看剩余 86% 关于包饺子初中作文汇总3篇
5土建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3篇
本文主题为“土建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是一篇对土建质检员工作进行总结的文章。通过对自身工作的反思和总结,本文旨在总结经...
查看剩余 70% 土建质检员个人工作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