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大会观后感9篇(盛世华章:70周年大会观后感)

近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典圆满落幕。这次庆典以“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主题,回顾了我国过去五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精彩的演出和难忘的场面,我们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不仅是一次激励人心的盛会,也是对70年来的发展历程的深刻回顾。

70周年大会观后感9篇

第1篇

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日,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一精一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能够改变沧海桑田,可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聋的槍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向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电一影一精一心塑造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形象。同时它也把那个时代的一批知识界的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呈此刻今日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精一神历史,这对我们今日是极富启示意义的。电一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一精一神写辛亥革命,同时这部剧的这批演员,确实是在屏幕上为我们供给了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们今日要肯定和发扬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对待历史,尤其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的敬畏态度。这些电一影创作人员能够说是在我们一党一史专家、文献专家的带领下、启发下,认认真真地学一习一历史,细心翼翼地走近历史,感悟创造了贴合历史人物的心灵,一精一益求一精一地塑造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今日的观众供给历史营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地对待历史的传统,跟那种借历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径庭。

以铜为鉴,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鉴,能够明得失;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一党一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一爱一”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70周年大会观后感10篇

第2篇

今年的辛亥革命110周年让我感到既兴奋又更能静下心去了解和感受这一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当然要学习那些革命义士们的为梦想而奋斗,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正如影片中引用的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革命”的“命”所指的并不只是生命,更是命运,全中国全体民众的命运啊。以往,林觉民的一封《与妻书》感动和震撼了多少人,如此年轻的生命舍弃了深爱的妻子,甚至没来得及看一眼自我的孩子,他毅然决然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明白他的梦想、他的信念是什么,他的选择意味着将要失去的,但正如他在影片中用重伤流血的双腿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应对着腐朽的清廷的官吏掷地有声的喊出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坚韧,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被震撼了,被革命党人的这份执着、坚持和信念所折服。

还有一点使我感受很深的。那就是孙文与黄兴之间的情意与信任。早就想明白,传说中的“黄兴打回来的江山为何拱手让给孙文”的答案。看过之后我想我明白了一些。这是“梦想”与“实行”的关系,孙中山先生的梦想需要有人去实践,去拼搏,而这个人又必须是完全信奉孙先生的梦想,又完全相信孙先生为人的一个知己,所以黄兴作为贴合以上条件的不二人选担当了此重任。事实证明,这种配合与情谊到达了最好的效果,历史选择了孙中山与黄克强,他们二人也用事实证明了这项选择的正确性!

此刻我想说,我也会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去履行我的诺言,真正起到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各方面年提升自我的党性修养的!

40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领你千里迢迢选择深圳,从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鸣,支持着你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选择坚守?一个人,从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四十年的时光,在这里沉淀下催人奋进的观念,铸成这座城市的阳光气质。勇立改革潮头的深圳经济特区,忘不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时间”里的拼搏身影和光辉岁月。

“敢为天下先”。1980年,深圳市政府出让土地的使用权,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进行市场化运作,与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除了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这样的“第一次”在深圳还有很多,如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企业产权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没有深圳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勇气,就不会有如今的“深圳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喊出的众多口号中,作为“深圳速度”的前奏,该句最为人所熟知。1981年底,这句口号被竖立在了蛇口工业区门口。1982年11月22日,该句口号出现在《深圳特区报》头版,引起了轰动,从那时起冲出深圳,走向全国。四十年来,深圳人拼搏进取,锐气如初,吸引了着众多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深圳是一座慢不下来的城市,走在深圳街头,深圳人的匆匆步伐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最真实写照。

“来了就是深圳人”。2010年,为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报业集团启动“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来了就是深圳人”因其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成为深圳人感触最深的一句口号。这句简单质朴的口号散发着浓浓的草根味道,表达着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对归属感的深沉呼唤,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这些年来,深圳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市民福祉日益增进。在深圳,都市生活便利舒适、环境整洁美丽、“办事不求人”、有多大努力就有多大回报……每次想离开,每次却又离不开。

宏大的社会变革往往发端于社会基层,最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最直白的语言。时间为生命所承载,塑造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品格,也指引着后来者不断地创造“深圳奇迹”。岁月变迁,深圳敢为天下的精神内核代代传承。我们要不断用新观念引领旧观念,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第3篇

“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经济特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无数创业路上的同行者,让我充满了追逐梦想的勇气。”

见到周剑之前,对这位大名鼎鼎的“机器人爸爸”和他的优必选科技公司,记者已是耳熟能详:2020年央视春晚上,优必选的540台alpha机器人集体起舞;2020年央视春晚开场表演,24只jimu机器狗惊艳亮相;2020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6台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与明星们同台竞技。来到优必选,记者很期待见到更新奇的机器人产品。

“这是优必选的第一个机器人样机,技术上没问题,但在量产前连续开了四次模,都失败了,仅这一项就耗资千万元。”刚见面,周剑向记者展示的却是他创业之初的“痛”。在公司初创期,这样的失败打击几乎让优必选垮掉。“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经济特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无数创业路上的同行者,让我充满了追逐梦想的勇气。”

这次创业前,周剑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他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期间就获得首届德国迈克威力最高奖学金赴德国留学,学业完成后被迈克威力集团收至麾下,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周剑仅用四年就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大区经理。2002年,周剑与另外两位合伙人开设工厂,为迈克威力等厂商定制生产设备,利润非常可观,他开始在深圳购置房产。

2008年,一次参加国外机器人展会的经历,给周剑的人生带来转折。这次展会上,一台可以模拟各种动作的人形机器人引起周剑的好奇心。他想买,但外商非但不卖,甚至都不让靠近看。这让周剑心中格外难受,他暗下决心,在深圳开始机器人项目创业历程,“看都不让看,那我就一定要做得比你好!”

研发人形机器人一直是机器人学者和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梦想。凭着一腔热情闯入机器人行业的周剑发现,这次创业的难度超乎想象。很快,2000万元被周剑全部花完。

“当时不懂融资,都是靠自己借钱、押房子去筹措资金,走着走着,发现钱根本不够用,只能卖房子。”从2010年到2012年,周剑靠借钱和卖房子支撑机器人项目运转,投入大却不见任何收益。

卖掉第一套房子时,周剑没有多心疼,但父母觉得不对劲了。“爸妈当了一辈子老师,现在靠退休工资生活,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么折腾就是不务正业,现在居然还要卖房子,更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来自父母和工厂合伙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纷纷劝说周剑放弃机器人项目,但周剑仍然坚持,作出了一个几乎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把工厂的股份卖掉,并将自己在深圳购置的房产和轿车全部卖掉,筹措资金投入机器人项目。年迈的父母见儿子不听劝,一气之下离开深圳回了上海。

“2012年卖掉最后一套房子时,感觉非常糟糕,资金上陷入困境,还要面对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周剑说。

“还好,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周剑说,“深圳的机器人项目创业团队非常支持我,大家一致认为项目已经有眉目了,这时停下来太可惜了。于是我们坚持了下来。”

2012年3月31日,优必选科技公司在深圳南山区的香港理工大学产学研大楼成立,周剑重整行装再出发。当年秋天,为了筹集资金,周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创投活动,出乎他意料的是,凭借开模才开到一半的样机,优必选就陆续拿到了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当时听到投资人说了一句温暖的话,‘你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我还怕什么呢?’”周剑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托举着他飞向梦想。

2015年,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周剑想把公司搬到南山智园,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租金优惠,但当时处于创业期的优必选,在纳税额等方面还不满足园区入驻条件。园区负责人对公司进行了全面“摸底”后,认为智能机器人正是深圳积极布局的“未来产业”,破格让优必选入驻。“在深圳,政府高度重视创新,不是靠发文件开大会,而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行动。”周剑说。

在深圳经济特区这个成就梦想的舞台上,优必选一直在加速奔跑:自主研发的伺服驱动器诞生了,成本降到进口产品的几十分之一;第一台机器人alpha诞生了,教育机器人jimurobot、悟空、商用服务机器人cruzr(克鲁泽)、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等接踵而至……

每当工作累了的时候,周剑喜欢透过办公室窗户向外远眺。几年前还是一片旧工业区的南山智园,如今已成为高科技产业园,有众多创新企业进驻。周剑真切地感受到,一路走来,怀揣创新梦想的同行者正越来越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让中国流动人口逐渐庞大起来。春节期间,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迁徙,被称为“春运”。

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比近七成,春运压力相当大。火车票一票难求,回家过年对深圳人来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上世纪八到九十年代,许多深圳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买火车票通宵排队。因为买票人太多,只能出动武警来维持秩序。数千排队买票的人被分成若干个100人左右的方队缓缓前行,以避免拥挤造成踩踏事故的发生。夜晚气温较低,排队的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带着小塑料凳,还要准备一些食物以免挨饿。因为出入不方便,上厕所都成问题。好不容易排队到售票窗口,可票卖完了,只能等第二天排队继续“战斗”。

买票难,乘车也不容易。那时,没有座位的站票比较多,绿皮车车厢内非常拥挤,走廊上、厕所里都挤得满满当当的。那时,物资还比较紧缺,旅客都是大包小包,肩挑背扛地将大彩电、电脑、美食、服装和当时很受欢迎的港货往家乡搬。

如今,深圳“春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回家过年的交通方式有高铁、飞机、长途大巴、私家车等多种选择;在家坐着,用手机就可以网上购票,刷脸就可以上车、上飞机,不再熬夜排队买票了;快递、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网上购物应有尽有,非常方便,再也不用大包小包往家背东西了。你完全可以穿着时装,优雅地坐高铁或坐飞机回家过年,尽情享受轻松返乡的感觉。

从“春运”的变化可看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正式施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在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这一事件,也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从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眼间,改革开放的的春风已经吹了四十年,在这四十年中,神州大地,在改革的浪潮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普通人,自己也很幸运,能够生活在这个国家,成长在这个年代。

改革开放的成就对于我来说,可能在大的方面,不能说的特别具体跟全面,但是我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跟你述说,我身边的变化。

如果说改革开放对国家的改变是经济体制上的,那么对个人来说,尤其是我们这些年青一代,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冲击。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导致我们的上一辈,无论是做事上还是自我的生活哲学上都趋近于保守,这一点我们能理解,毕竟是自然,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但是纵观今天的年轻人,以及我身边的同龄人的状况来说,情况已经大不一样,时代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撞击,使我们日常接触的东西,其一是多了很多选择,其二是有了更多的精彩。近几年,创业在年轻人中间的火热程度愈演愈烈。自己觉得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大的环境和政策的改变,四十年来的开放交流,使国家看到了年轻人发展的更多的可能性及其可塑性,借鉴国外大学,国外社会鼓励年轻人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内心的想法的做法,我们国家也倡导年轻人,多去尝试尝试不同的路,也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二是,我们这一代,是成长在改革浪潮中的,自己从小耳目渲染,对一些事情,也很有自己的主见,换言之,会在成长的路上,去不断询问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在理清了心里最渴切的呼唤后,会勇敢的去追寻。就如创业一般,这个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对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状态的一种反抗,年轻人想要自己掌控生活,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太过于传统。这种改变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一种改变,一种思想上的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思想来指导的,他在日常中的所作所为,其核心指导就是脑海所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国家在国际交往上,更加开明,而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则有了更多的选择,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想法。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也是一种莫大的进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我们虽然处在平凡的高速收费单位上,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心怀目标,那么我们会有更出色的成绩。

今天,深圳经济特区40岁了。我们与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建设者一起,由衷地道一声:“我‘圳’生快!”

古语云,“四十不惑”。对人来说,40岁意味着经过生活的磨砺和积淀,开始进入自信成熟的新阶段;对一座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快速崛起的城市来说,四十不惑,意味着经历一次次爬坡过坎后所达到的高度和收获的丰盛,以及踏上新征程时的从容不迫。

40年来,一代又一代拓荒者披荆斩棘,踏平坎坷,终于将深圳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沿海渔村,建设成为千万级人口的充满生机的国内一线城市和创新动力十足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体量从1979年的不到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7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一。深圳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缩影之一。

深圳的发展繁荣,起初得益于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中央“允许试、大胆闯”的政策支持下,深圳率先突破了诸多禁区,市场化措施首先在深圳进行尝试,商品市场和资金、劳动力、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纷纷在深圳建立,加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境内外资金和人才纷纷涌向深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打通,改革与开放相得益彰,深圳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商贸、金融等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展现出了蓬勃活力。

在当时的发展战略中,经济特区被赋予了以局部增量带动全国存量改革开放的意图,深圳的成功也确实充当了示范作用,有效地刺激和带动了内地的改革开放。深圳还一度充当“黄埔军校”的角色,向内地输送了大量的市场经济各类人才。以经济特区搅动全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深圳可谓不负使命。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市场化改革热潮在全国掀起,社会上一度出现“特区不特”的担忧。21世纪初,东南亚金融危机余波未了,一些地区因独特的政经地位在城际竞争中长袖善舞,民间亦曾出现“深圳,你被谁抛弃?”的议论。然而,深圳的改革并未因此停步,这些关于深圳衰落的担忧最终都未成为现实。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不论是明星企业的崛起、整体产业的升级,还是整个城市功能的提升,深圳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出现新产业浪潮,深圳又一次踏准节奏,在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领域迸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在全球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年以来,面临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冲击,深圳在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实现了gdp正增长,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回望过去40年,深圳的发展跨过了一个又一个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城市综合实力不断上台阶,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深圳的城市定位也不断上升。4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深圳成功的因素已从当初依靠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转换为主要依靠体制和文化优势。

深圳经济体制优势体现为市场经济成色高、民营经济活跃、民间创新力强和政府服务型定位。这些要素的组合创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公平的营商环境,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资本和人才构成了持续的吸引力。深圳的文化优势体现为务实、平等、开放的市民文化根基深厚。移民城市的特点和民营经济占比高的经济结构是形成深圳城市文化特质的主要因素。“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些口号背后是流淌在血液中、刻在基因上的平等、包容精神。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一直广受关注,并被寄予厚望。早期阶段,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内地把深圳商品经济的成功喻为“斯芬克斯之谜”,甚至掀起一股探谜解谜的热潮。当市场经济改革在全国推开、市场经济的框架写进教科书之后,深圳在经济运行、公共治理和城市文化方面继续显示出一种特质,优等生的榜样作用继续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仍然是“我们的深圳”。

这些年来,不断有其他一些地方学习深圳,甚至组团到深圳取经,但因为自由平等开放的市民文化土壤达不到深圳那样的厚度,借鉴和移植深圳经济体制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也提醒我们,要学到深圳的精华,要先培育相应的文化土壤。维护深圳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定要维护深圳体制的优势,更要维护深圳独特的市民文化优势。

毋庸讳言,当前深圳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流入与土地资源、人口结构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需要有效解决,房价对创新精神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妥善处理,城市治理中仍然有不少达不到人们期望之处。如何保持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让这座城市“日日新,又日新”,应当引起每一个人的思考。

与40年前设立特区时相比,今天的深圳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深圳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在科技创新、科学发现方面作出新贡献,大力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还要发挥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的领先优势,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独美不如众美,深圳一开始就是全国人民的深圳、世界的深圳、我们的深圳。衡量深圳是否成功,不能只看深圳自身经济发展是否成功,还要看它能否通过全方位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沿海和内地城市进行体制创新、治理创新,释放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力。我们相信深圳将再次不辱使命。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成就辉煌。不惑之年的深圳,正肩负着新的使命,以梦为马,奔向远方。祝福你,我们的深圳!

第4篇

其实,“扩容”对特区来说,并不陌生。从最初的2.14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到最新的11区、2465平方公里。

熟悉深圳历史的人都知道,先有蛇口工业区,后有深圳经济特区!

1979年年初,交通部驻香港的商业机构“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长袁庚向中央提交了一个报告,建议在靠近香港的深圳蛇口建立一个码头,发展招商局与香港的贸易,引进利用香港的资金和技术。

随后,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与谷牧约见了袁庚,听完汇报后,李先念决定给袁庚“一个半岛”去实验。

袁庚先生后来回忆说,他当时“思想不够解放”,不敢要个半岛,而只要了2.14平方公里。

于是,“香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先于深圳特区在1979年年初挂牌成立了。建设蛇口工业区炸响的第一声开山炮,也成为了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标志性事件。

在当时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职务终身制的时代,蛇口工业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闯出了一条“蛇口模式”。下面列举几个改革片段:

在建筑工程方面,蛇口工业区最早尝试引进公开招标制度和承包制,极大地提升了建设效率。高层建筑从原来的25天一层,迅速提高到了3-5天建一层楼。

人事制度改革,最早试验聘任制度,取消职务终身制。蛇口工业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政府部门主管的任命都从过去的直接委派改革成聘任制。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蛇口工业区最先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试验劳动就业制度,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推广到了整个深圳特区。

改革工资决定机制,蛇口工业区最高进行工资体系改革,率先试验基本工资+补贴+岗位工资+浮动工资的体系。

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就是蛇口工业区引入市场经济,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系列改革的集中体现。

尽管2.14平方公里的范围并不是很大,但是蛇口工业区闯出来的“蛇口模式”,极大地影响了深圳经济特区,后来整个中国推进的体制改革,很大程度上都跟“蛇口模式”有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从“蛇口模式”扩散出去的。

随着“蛇口模式”在体制改革和吸引外资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央决定将改革开放的范围扩大。

有这样一座城市,在南海边上,是一位老人在地图上画的一个圈儿,她有着“经济特区”的称号,这是哪里?这就是美丽的深圳。

深圳的景色是最迷人的。早晨,走过林荫小道,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星星点点的,好似金色的花瓣散落在小路上;有的还轻柔地抚过人们的脸庞,滑落到肩上,就像母亲温暖的手。穿过林荫道,登上莲花山,站在山顶上俯看深圳。眼前的市民中心,如大鹏一样正待展翅起飞,翱翔天空;不远处的立交桥,纵横交错,好似给深圳披上了一件白格子衣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平安大厦,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顶立在天地之间,看着深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深圳人是最勤劳尽责的。清晨起来,听见“唰、唰、唰”的声音,就知道是环卫工人已经开始打扫城市的卫生了。可不要小看了他们,在台风过后的那一个夜晚,是他们清除了主干道倒下的树木,散落在路上的垃圾。清理一条路上的树木和垃圾,也许并不困难,可深圳有多少条主干道需要清理啊?是环卫工人们,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奋战一夜,让第二天的的公交系统才可以正常运行,不至于瘫痪。在后续的几天,也是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逐渐把人行道的树木、树叶也清理干净,让上班人们,上学的我们,避免在丛林里穿越。不止是他们,还有很多坚守自己岗位的人,比如水务、电力工作人员,在台风天气仍然抢修临时出现的供水、供电故障,力求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市民提供最好的生活服务。不出半个月,大灾之后的深圳又恢复了元气,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公园景区,又重新变得干净整洁。她像一位年轻时尚的少女,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青春美丽、活力四射的。

深圳人的心灵是最美的。记得深圳新洲路上有一条河,叫新洲河。十多年前,这条河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污水河。在人们发现河水污染十分严重时,政府下令停止对新洲河排放污水,并开始治理新洲河。挖去了河里的淤泥,在河道旁种植了植被,绿树;人们也不再随意往河里倒垃圾。经过几年的努力,新洲河的水不臭了,河道两旁绿树环绕,新洲河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河。现在的深圳,越来越多的市民们主动把垃圾分类后才丢进垃圾筒里,爱护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还有更多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回报,善良友好,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在“u”站为来来往往的人义务咨询,免费服务。每当各地发生灾难时,深圳人民总是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岗厦村民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改革巨变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

筑牢城中村疫情防线,组织复商复市,稳增长保繁荣;推进雨污分流,环境提升,物业增收;组织村民股东到国外考察开眼界,村民福利件件暖心。岗厦老村民文老伯说起岗厦股份合作公司给村民办的实事,连连称好。

搭上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年的列车,岗厦村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变。村民代表纷纷表示,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是全体股民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大平台,公司董事会是改革开拓的好班子,是为股民谋福利办实事的大管家。

one avenue卓越中心是岗厦城中村改造带来的cbd时尚新亮点。

岗厦村地处深圳cbd核心地带,是深港交流的前沿。而在改革开放前,村民长年靠耕种上千亩田地为生。单一的农业收成仅能维持基本温饱,稻田产量不够还要种蕃薯备杂粮。正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岗厦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这片土地上,昔日的低矮村屋变成了白领出入的摩天大楼,昔日的农桑田地变成了中央商务区。岗厦村如今整体融入到中心区板块,是深港河套片区科技合作的前沿片区,是深圳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的新引擎。

岗厦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文晓阳表示,1992年深圳农村城市化全面铺开,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挂牌成立,岗厦村民从洗脚上田变为洗脑进城。岗厦股份合作公司团结带领股民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抓住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机遇,集体经济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创富到创新的历史性转变。

2020年年底,深圳cbd沉浸式街区购物中心——oneavenue卓悦中心盛大开业,成为深圳新商业和大湾区时尚打卡地。该商业中心正是岗厦河园片区城市更新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之一。

该中心位于福田中心区,会展中心站等四个地铁站的直达区,形成4个mall(时尚商场)+1条大街+2个独栋的开放式商业组团模式,一条800米长、90米宽的漫步式“中央大街”将其串联。整个mall从建筑到陈设呈现出5g时代的时尚感。来自海外的岗厦宗亲代表表示,这个商业综合体就是放到香港、伦敦、纽约都是现代时尚的标杆,展示了新时代深圳建设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气魄。

2020年岗厦河园旧村改造进入物业返回阶段,岗厦项目返回商业面积整体融入到cbd大时尚大品牌。2020年公司董事会会同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全体股东有效推进了岗厦河园旧村改造收官验收工作。返建物业岗厦城04地块于2020年12月通过深圳市规土委审查,签发《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岗厦城04地块返建物业包括住宅,商业以及相关配套等顺利通过了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竣工验收,全部合格。.tz365_cn

岗厦村由河园片区和楼园片区两大重点组成,河园片区树起了城市更新标杆,楼园片区更新也将启航。2020年6月,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根据《福田区股份合作公司城市更新项目引入合作开发主体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推进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通过深圳市联合交易所平台的竞争性谈判,引入深圳市京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的合作开发主体。2020年6月10日,该公司召开股东代表大会,表决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同意与深圳市京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深圳市福田区岗厦村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合作开发协议书》补充协议,顺延原协议形成合力。

2020年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顺利推进,基本完成片区内房屋的测量工作。2020年根据岗厦村与开发商的协议和工作计划,将向福田区城市更新局申报计划立项。股东代表纷纷表示,要继续支持楼园片区城市更新,把岗厦建成深港科技合作前沿的宜居社区幸福社区。

80年代,深圳曾赢得过“深圳速度”的美誉。在即将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时候,这里又以另一种“深圳速度”引起世人的瞩目,那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群在深圳的迅速崛起。

90年代以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平均61.46%的速度递增。1998年,深圳工业总产值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达184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5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5.4%。而在199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才只有22.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1%。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后,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一轮浪潮。当人们在为深圳将失去政策优势而担心的时候,深圳人却以增创高新技术产业新优势的辉煌业绩,再次走在中国经济发展潮流的前列。

产业优势是一切优势中的最大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继续当好“排头兵”的最恰当的抉择。

“春江水暖鸭先知”。深圳人敏锐地看到,当今世界,知识的信息量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一些国家和个人的财富 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

国际经济专业化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具生命力的产业。1992年后,一股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巨浪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浦东崛起,珠江三角洲“四小虎”咄咄逼人,环渤海、中西部加快了奋起直追的步伐,许多地方吸引外资的政策比深圳还要优惠,一些“三来一补”的外资企业开始离开深圳北上。深圳感到了一 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1995年,一向关心深圳特区事业的江泽民总书记给深圳人提出了一个大课题:“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

时隔不久,新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视察深圳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后,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明确要求深圳要探索 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路子。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历史任务。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在思考:“增创新优势”的突破点该选在哪里?

90年代初期的深圳,不仅面临着众多强手在人才、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激烈竞争,而且自身内部出现的一些因素,也在制约着深圳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深圳要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站稳“排头兵”的位置,就必须扬长避短,搞别人不能 搞、不合适搞或没想到要搞的产业。

产业优势是一切优势中的最大优势。这已经成为深圳人的共识。

在冷静地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趋势和深圳自身条件的前提下,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层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增创新优势的一个最佳切入口和突破口,是深圳在跨入新世纪门槛时继续当好“排头兵”的最恰当的抉择。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1990年,深圳市党代会作出了“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决定。之后,相继于1991年8月,发布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1993年6月,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民办科技企业管理规定》。到去年2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即22条),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性政策,以加快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1998年6月,在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的意义作了精辟、高度的概括。他说:“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深圳要在产业升级上走在全国的前面,就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深圳的特色经济和第一经济增长点。”

后来发展的一系列事实证明,深圳作出的这一抉择是及时和正确的。

发展高科技所需要的三个要素:智力资源,金融资源,生活发展环境, 深圳全都有。

1997年11月,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吉本斯率领美国政府科技代表团来到深圳进行实地考察。离开时,他说:“发展高科技要有三个要素:要有好的想法,即智力资源;要有相应的财力和金融资源;还要有良好的生活发展环境。而这三个方面我在深圳都看到了。”吉本斯对深圳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深圳目前已跻身于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成为我国唯一的海陆空口岸俱全的城市,并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天蓝,水清,草绿,花红,城美,使初来深圳的游客都会产生一种惊喜,深圳成了海内外人才最喜欢居住和工作的城市之一。开发科技公司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科技人员满意地说:“这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一点不比我们国家差。”科兴公司几位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太太说:“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看不出与美国有什么两样。”

美国纽约赛博投资基金在深圳筹建了一座中国内地最大的软件产业园。“因为深圳有市场,有资金,有人才,在政府政策和领导战略观念方面,深圳具有国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产业园区总经理陈衡六这样解释他的选择。 深圳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高级经理人才市场、科技人才市场和激励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利益机制。全国各地每天都有近万名各类人才在深圳的人才市场流动,为深圳各个高新技术企业补充新鲜血液。

深圳的华为、中兴通讯等高新技术企业,每年都要招聘名牌大学毕业的一两千名大学生、研究生。他们不愁找不到人才,也不愁落户指标不够。深圳市政府为他们招聘人才一路大开绿灯。

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了总人口的90%以上。不同地区的人才,带着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来到深圳,使深圳成了一座孕育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机制的大熔炉。深圳人特别易于接受新事物,这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深圳能够迅速崛起的良好人文环境背景。

几乎任何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圳恰恰具有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以计算机为例,深圳约有1500多家配套工厂,生产除芯片以外从机箱、板卡、接插件、显示器到磁头、硬盘驱动器等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部件,年配套能力在2000万台左右。深圳的产业配套优势,已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深圳的重要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但更是一种风险高、投入高的产业。深圳具有良好的融资条件,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外汇存贷款余额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资金拆借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发达。比较齐全的金融工具,使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能源源不断地注入资金进行技术开发。

深圳还在国内最早建立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制订了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能受到有效保护 和尊重。他们的后顾之忧比较少。

此外,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使深圳又能借助香港的资金市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圳的长城公司、开发科技公司等都不同程度地从香港筹集资金用于发展自己的企业。

香港的国际信息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也可以使深圳获得各种科技研究与开发所需的信息、原材料、原器件和技术资料,大大缩短了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时间,降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成本,并保证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通过香港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这一切,都为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形成一个共识:一切工作都要为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开路。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这几年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发展,与这些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勇于开拓,努力创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机制和体系是分不开的。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的挑战,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形成了一个共识:一切工作都要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路。在这种共识下,一些重大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迅速提上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并得到解决。

深圳目前已建立起了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是建立制定前瞻性的专家决策咨询系统,通过制定规划、投资导向或扶持政策,及时引导产业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对未来的发展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能力。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深圳立即作出反应,于当年10月推出《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生物工程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决定》,以推动生物工程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随后又出台了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22条》,起到了及时预防和有效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作用。二是改革、简化政策审批制度,审批项目由723项减为305项,从而能快速处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深圳还建立了市领导现场办公制度,政府职能部门也建立了相关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

针对深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较少、本地科技资源相对贫乏的状况,深圳扬长避短,通过大胆创新,初步建立起了适合深圳特点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国外研究开发机构为补充的技术开发体系。深圳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的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培育科技资源,将科技资源向企业倾斜,大力扶持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推动了科技资源与经济资源更紧密、更有效的结合。二是积极推动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圳的企业已与国内的200多所大学、几百家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近年来进一步提高了与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层次,将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向内地延伸,在内地设研究开发机构,迄今这样的机构已达几十家;而像康佳、华为、中兴通讯和开发科技等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则把研究开发机构设到美国硅谷去。深圳通过“借脑子”的办法,使国内外几千名科技人员在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工作 。

多年来,深圳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向企业倾斜。目前在深圳的521家研究开发机构中,属于企业创办的有477家,占91.7%,全市的研究开发人员中,有90%集中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投入主体,1997年全市研究开发经费的81.86%来自于企业,1998年129家高新技术企业共投入研究开发经费18.68亿元,占全市研究开发投入的90%以上;1998年,全市申请专利2093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是全国第一个以企业专利为主的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多个门类,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不可能也没必要贪大求全。深圳的选择是:优势优先,扶持重点产品、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在制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时,明确了“九五”期间重点发展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机电一体、新材料、生物工程、激光大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深圳依据自 身发展情况作出的正确选择。1996年,深圳推出了“高新技术产业三个一批战略”(一批重点产业、一批大型企业、一批名牌产品)。根据这个战略,深圳将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扶持华为、中兴等26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及19个创名牌高新技术产品,并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政策扶持等方面向进入“三个一批”计划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倾斜。计划实施以来,每年科技三项经费的60%以上投入到相应产品、企业、产业,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化、产权多元化,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知识资本价值实现途径的一项大胆创新,也是深圳推进高新技术企业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1995年开始,深圳就在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行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科技开发奖励制度等,在实践中找到了合乎科技与经济发展规律的知识资本价值的实现途径。目前,全市已有几十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推行员工持股经营而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300多家民科企业推行了员工持股经营,出现了一大批以技术作价入股的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符合高科技产业特点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 管理制度。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深圳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连锁反应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给深圳带来了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对深圳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城市建设、企业管理、传统工业等等,都带来了潜移默化而又影响深远的连锁反应。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深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说1992年前深圳是以改革开放、敢闯敢试而引起举世瞩目的话,那么,从那以后,深圳是以一大批响当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叫人刮目相看。华为、科兴、希捷、开发科技、安科、比亚迪、澳沃、中兴通讯、赛格以及它们生产的sdh传输系统、磁共振、生物工程乙肝疫苗等产品以及08程控交换机、10程控交换机等一批名牌产品,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和世界市场上,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 的气势。

高新技术企业在深圳的崛起,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吸引了全球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到深圳寻求合作伙伴,安家落户。到目前为止,全球500强及大型跨国公司已有50家在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的设立,带动了深圳的产品出口,促进了深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也给深圳培养了人才、带来了信息,加快了深圳走向世界市场、成为国际性城市 的进程。

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加快了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与国际著名企业管理模式接轨的步伐。一些参观过华为、科兴、开发科技等公司的客人们说:“这里的厂容厂貌、管理方式与国外的现代企业没有什么两样。”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明显地提高了深圳人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加快了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步伐。在深圳,学英语学电脑已蔚然成风,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5万户。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在一个无形的层面上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型,带来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推动了整个城 市社会文明的进步。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喊了多年,可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深圳的经验表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形成的压力,能够有效地改变人们对知识与人才的传统看法,迫使人们自觉地去追求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主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已经成为众多深圳人的共识。

在深圳,几乎每一个对技术工人有需求的行业,都有长期或短期培训班在面向社会招生。一家规模较大的劳动技能培训中心负责人说,他们开设的培训项目多达90多个,经常性项目也有30多个。据劳动部门统计,去年,深圳约有10万人参加过劳动技能培训,两万多人参加了技能考核。

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的正确战略抉择

我们认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成功,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值得人们认真借鉴和思考的:

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是领导必须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千万不能丧失发展机遇。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短短10年间便成为深圳充满活力的支柱产业,关键是市委、市政府领导正确地估计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前景和走势,正确地分析了深圳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适时作出了转变产业发展战略方向的抉择,有计划地收缩了在当时发展势头很好的“三来一补”企业,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抓住历史机遇,作出的一个适当的战略选择,显示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班子的眼光和魄力,显示了他们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把握经济发展机遇的领导能力。

第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切忌“赶潮流”,搞“一窝蜂”。深圳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班子之所以能一直明确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不动摇,是因为充分分析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并且正确地利用了这些条件。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虽然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新潮流,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但并非哪里都可以上这样的项目。深圳之所以能发展这些产业,是因为它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就难免重蹈过去我们一窝蜂搞“经济开发区”,上“汽车工业”、“家电工业”的覆辙。

第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证明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的英明正确。深圳近10年来,尽管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换了几届,但每一届班子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要占一席之地等论断都有坚定的共识和统一的行动,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始终未变,决心始终未动摇,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十年辛苦不寻常,终于迎来了丰硕的收获期。

第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要让企业成为主角,政府不要当“婆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有一个明确认识,政府的职能就是服务。政府在与企业打交道时,要淡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意识。

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情况看,企业已的的确确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和主体,科研成果在企业、人才集中在企业、筹措资金为企业,选择产品由企业,开拓市场帮企业。政府逐渐由计划经济中的主角演变成为市场和企业服务的配角。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中,深圳的政府和企业的角色意识都很到位。这就是深圳为什么能冒出一大批在全国都有影响的高新技 术企业和产品的重要原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深圳市的一系列新举措也将陆续出台:今年10月,与外经贸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在境内、境外设立的两个高科技风险基金将在年内正式运作;市政府与国家名牌大学或重点科研机构合办的数家研究开发机构正在深圳加紧建设……

我们相信,一个崭新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高新技术商品出口基地、高新技术成果 交易中心将会迅速出现在祖国的南疆!

第5篇

纵观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可以说著名的战役数不胜数,但是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几场战役确实能够一一赘述的。世界战争损害巨大,那次朝鲜战争更是一雪前耻,中国在其中体现了重要的作用,也让其他国家对我们刮目相看。这场战争是一次转折点,这一战打破了屡败西方列强的记录,新中国的力量从此展现给全世界。

对于历史,经历过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们没有机会经历的人只能够通过他们的传达去了解。其实历史没有客观的,只要是人写出来的就一定会参杂主观因素,这本《决战朝鲜》李峰用文字写出了它的气势,这个版本尽量接近史料,可以说全景展示了当时的过程。

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历史书,作者用小说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原貌,从很多对话中能够感受出那些人物的内心。书中记录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对话,不论是语气还是用词,都能够体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战争年代人们对于问题的敏锐性很强,这毕竟是命运攸关的大事,与国家兴亡有着巨大关系,所以那些决策者对于自己所做的判断都有着深思熟虑的思考。

对于那段历史,作者揭露了很多幕后的秘密,他直接把这段历史本身对我们的影响改变了。这本书之所以值得信任,因为作者参考了大量的资料,还把一些珍贵的现场照片加在书中。作者更是把这次战争的前因后果都做了全面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了一段完整的历史。

第6篇

左手摆个朝鲜地图,右手攥着《决战朝鲜》,每次大小战役所涉及到地名几乎查遍,一口气三天看完此书,可以说荡气回肠,依然神往。因为抗美援朝的故事从小就耳濡目染,听革命先烈讲过的各种抗美援朝经历,学课本里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看书本中杨根思、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赏电影里《英雄儿女》王成向我开炮的英模故事,等等各种英雄为新中国建设而勇于奉献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过去我对这些了解只是片面的,各种琳琅满目的书让我眼花缭乱,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深入的了解。当我有幸阅读此书后,使我全面地诠释了抗美援朝整个过程的始末。 全文分为八个部分:(1)新中国建立后国内外局势以及大战的背景;(2)朝鲜战争的爆发,金老胖初期连战连捷的战况描写;(3)金老胖的战略失误导致连连败退和我国准备援朝的准备;(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第一、二次战役战略反攻,狠狠打麦克阿瑟的脸;(5)第三、四、五战役运动反攻迅速收复失地,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6)转向战略防御阶段后,漫长的边打边谈过程;(7)最后阶段的我军全方位反击,最终实现停战促和;(8)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敌我情况全方位分析与讲解。 作者不仅对战争细节进行全方位的披露,穿插这各种小故事,语言大气恢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在紧张的气氛中又充斥着作者的诙谐幽默,在和平的年代重温我军的辉煌,体会革命先贤的大智大慧,对想了解朝鲜战争的人有莫大帮助。虽然,书中有细微时间上的笔误,但瑕不掩瑜,是本好书,强烈推荐。

第7篇

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在最黑暗的时期,皇太后和皇上被不到两万人的八国联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赶得团团乱转,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以后的整整五十年间被世界称为“东亚病夫”,这个国家被全世界蔑视。而在一场伟大的战争中,这个民族在邻国的土地上粉碎了为数上百万人的十六国现代化联军,全世界都开始对她肃然起敬,都开始重新衡量这个民族的分量和价值。

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她被其近代的死敌日本蔑称为“支那”。而在一场战争之后,“支那”这个词迅速从日本的口语中消失。连满手血腥的日本战犯也在这场战争后开始真心接受改造。

曾经有一场伟大的战争,一个百年积弱、饱受殖民凌辱的大国,在三年的激战之后,使“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语)。

这就是堪称新中国“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的意义。

每一场重要战争,除了物质上的损失与收获外,都会给当事国的人民留下一点什么。这种留下来的东西往往会渗透进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乃至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思想基因之中。新中国刚成立就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这样一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的伟大战争。

历史是不应被遗忘的,文学作品就是传载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值得无数作品去描述、去反思的战争,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太重要的意义。据说,在西方有三万多种著作从不同的角度记叙朝鲜战争和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令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颤的壮举。我们中国人应该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及后人去铭记那场战争,因为,我们才是那场战争真正的主角和胜利者。

如果说这本书与国内其他同题材作品有什么区别,我想有两点:一是这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令人信服地再现了志愿军越强的真实面貌,揭示了中国军队各军兵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现代化奠基的全过程,场面比较宏大,而其他几本有影响的同类书多是摘取这场战争的一些片段。我想,这是《决战朝鲜》的第一个特点。

二是我自信写出了前辈们真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我想这和我的家庭背景有关系。我出生在湖北红安,那个小小的县城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二十多万烈士,我家里的直系亲属从红军、新四军一直当到解放军,而这种情况在红安大大小小的山村里比比皆是,所以我了解那一代人,因为我是在一个崇敬英雄、盛产英雄的环境里长大的。中国很多关于这场战争的作品,都从武器和物质的角度把中国人写得有点凄凄惨惨切切,可我知道,那场战争中的中国人不是那样的,那一代人并不像有些书写得那么惨,他们活得非常充实,他们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他们的幸福感不比我们当代人差,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活得非常短暂。不理解这一点,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一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一代人为何能做出邱少云、黄继光那样的壮举;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乃至根本无法理解我们这个国家是怎样打下来的。他们牺牲的时候,懂得为之牺牲的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的意义,他们知道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所以他们敢于牺牲。虽然沧海桑田,虽然当代人不能理解,但他们确实曾经那样真实而崇高地战斗和生活过,当代人或者沉迷于物质的享受,或者为物质的缺乏所困,和他们谁活得更有意义、谁更充实,很难说。

或许,在我们中的某些人嘲笑那些历史硝烟里的伟岸身影时,他们也在云端冷冷地鄙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浅薄和低劣。正因为我深深地理解那些云空中的英灵,所以我能写好他们,这也就是《决战朝鲜》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根本原因吧。

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要想被人看得起,总还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第8篇

今天我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美国的统帅克拉克想要占领朝鲜,而后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以为首的中国政府看透了美帝国主义的野心,因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愿,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以难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正如“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们上体育课,老师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用一根绳子同时绑住两个人的一条腿,然后围着操场跑一圈,看哪组用的时间最短。”老师让我们用抽签的方式来分组,结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赵子晗,我高兴地几乎要喊出声来。我想这还不简单,凭我俩的默契,我们一定会取胜的。比赛开始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赶紧向前冲,可看事容易做事难,还没走出几米,我们就摔倒了好几次,摔得灰头土脸的,我们挣扎着爬起来,这可怎么办?突然我灵机一动对着子晗轻声说:“现在听我口令,我喊一的时候我们一起迈绑着的腿,我喊二的时候迈另一腿。”子晗会意的点点头。我们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来的路程中我们跑的很流畅,最终我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第一名。

这件小事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能战胜困难。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个国,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没有震垮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心;无情的洪水、泥石流没有冲走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情。在灾难面前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用高超的智慧,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把困难踩在了脚下。

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点评:本文小作者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故事中感到“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这个主题思想,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感悟。文章内容丰满充实,条理清楚,详略得当,结尾深化了主题,立意深刻。

第9篇

坐在宽敞舒适的本田吉普车里,我的心情格外激动,不停地催问着爸爸:“到了吗?快到了吗?”突然,一辆辆威猛帅气的陆战式坦克展现在我的眼前。紧接着,一架架排列整齐的火炮、米格式战斗机也依次闪亮登场。“哦,抗美援朝纪念馆到了!”我兴奋地大喊起来。车刚一停下,

展厅中央,两座青铜雕像高高地矗立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彭德怀总司令临危受命时的场景。彭司令身穿呢子大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朝鲜的方向,好像正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会辜负主席的期望。在雕像的后方,刻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厅里一直回荡着“打败美帝野心狼”的雄壮歌曲。

在第一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军用水壶和美式卡宾枪。我兴奋极了,在一个个展台前穿梭、观看。听导游阿姨说:

“抗美援朝战役共分为五次大战,每次战争都相当地激烈。第一次大战志愿军就将联合国军打了个大败,直接把他们赶到了三八线以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缝补衣物,运送粮食。曾有一群朝鲜妇女顶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们送饭菜。这浓浓的中朝两国友谊,怎能让人忘怀?在一次次战役中,也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拉响手__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孙占元;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第一个将敌军战机击落的王海……这些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走过超级通道,一个巨型战斗模拟沙盘就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这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沙盘旁的介绍中,我得知上甘岭战役打得极为惨烈,历时43天。美军共投入6万余人,重型武器不计其数。在攻打597。5高地时,志愿军遭到了密集的炮火阻拦。通讯员黄继光在弹尽粮绝之时,挺身而出,冲向了敌军的火力点。在探照灯的指引下,他艰难地爬行着。最终,用自己的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杀呀!为黄继光报仇。”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战士们向潮水一般涌了过去,一举攻下了高地,为以后的大小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看到这里,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志愿军一起痛打美国佬。

走出展厅,我感慨万千。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穿越历史,领略了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事迹。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们新世纪的少年,一定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保家卫国!

★其他类似内容

1月度工作总结范文21篇

月度工作总结范文21篇

本文为月度工作总结范文,旨在为就职者提供参考。总结包含了本月工作的目标、完成情况、问题分析以及下月计划等内容,有助于个人...

查看剩余 73% 月度工作总结范文21篇

2学校财务工作计划10篇

学校财务工作计划10篇

本文介绍学校财务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主要包括财务目标的设定、预算编制、资金管理、审计监督等方面,旨在加强学校财务管...

查看剩余 76% 学校财务工作计划10篇

3演讲比赛活动方案3篇

演讲比赛活动方案3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精心准备的演讲比赛活动方案,该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参赛要求、评分标准等内容,旨在促进大家的演讲技能和表...

查看剩余 83% 演讲比赛活动方案3篇

4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本文整理了多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供中班教师参考借鉴。...

查看剩余 89%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5大班教案锦集4篇

大班教案锦集4篇

这是一份集合了大班教学优秀教案的锦集,涵盖了语言、数学、英语、艺术等多个学科。教案结合幼儿认知规律,注重教育教学方法,能...

查看剩余 70% 大班教案锦集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