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5篇("经典诗韵,妙趣横生")

“古诗三首”汇集了三首诗歌,分别是《登高》、《将进酒》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李白所作,以其雄浑豪放、清新自然的风格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阅读这三首诗,可以体味到唐诗的魅力和文化底蕴,也可以领略到李白的诗歌天赋和精湛技艺。

古诗三首5篇

第1篇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1.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

?钱塘湖春行》一、导入。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诗人是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问: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按:这是总问,以下再逐句问。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亏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莺不多;如多,当为“处处”。)为什么“争暖树”。(余寒犹在,鸟儿也想晒太阳。)莺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谁家”犹言某家,“衔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见也不多。)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莺燕不多,故为早春。这两句专写鸟儿。

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四、拓展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的印象。

五、当堂背诵六、作业: 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登飞来峰》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写作背景。2.教师范读,学生轻吟。3.全体学生齐读。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在教师的点拨下理解诗意。

(1)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2)一、二两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5.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怀,登高顿悟

古诗三首5篇

第2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我们学校响应我的“号召”,全面减负,我这篇教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大家看是不是更简而更精。多多指教!!

第3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共同交流。在理解诗句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汪伦和李白是好朋友。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干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教师出示教学软件或课文插图,学生看图练说,可以发挥想象。)

(出示与古诗配套的音乐光盘或配乐录音让学生进入情境,在读中想象朋友相送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情厚谊。)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补充介绍黄鹤楼,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重点解释“西辞”。可结合地图,让学生先找到武昌,再找扬州,看两个地方所处的位置,也可画出长江流向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重点抓“烟花”。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学习时采取边读边画边思考的方法,先让学生准确生动地描述情景,在头脑中或在纸上形成画面,犹如亲眼看见李白送别好友后呆立江边,久久不肯离去,若有所失的神情,使学生在展开想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谊。

④教师: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⑤用多媒体软件或投影显示画面: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土,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9.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第4篇

课题:1、课时:三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能力目标能结合插图,讲解古诗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指导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课程资源插图、音乐、搜集描写山水的古诗教学流程一、学习《独坐敬亭山》(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你喜欢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特,你们一定会喜欢。(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李白写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检查自学。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四)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二、学习《望洞庭》(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三、学习《忆江南》1、背诵前两首诗。这一首描写怎样的景致呢?怎样的心情呢?2、带着问题读诗、看图理解意思。3、指读正音,借助注解理解意思。4、说诗意,并诵读。5、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收获。6、作业:背诵《忆江南》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李白] [唐]刘禹锡 [唐]白居易鸟高飞 湖光秋月 绿出江花红胜火云独去 潭水无风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不厌 山水翠江南山水美课后反思利用情境法教学古诗,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引导学生入境,读诗文捕捉画面。利用画面景物描写,揣摩诗人心里及当时的思想感情,较好地理解古诗,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利用此法,还学习了宋朝徐俯写的《春游湖》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但学生表述诗意时,依赖参考资料,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相关链接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县),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古诗推荐欣赏:题君山(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游于洞庭之上。相关网站:教学流程二、学习《望洞庭》(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三、学习《忆江南》1、背诵前两首诗。这一首描写怎样的景致呢?怎样的心情呢?2、带着问题读诗、看图理解意思。3、指读正音,借助注解理解意思。4、说诗意,并诵读。5、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收获。6、作业:背诵《忆江南》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李白] [唐]刘禹锡 [唐]白居易鸟高飞 湖光秋月 绿出江花红胜火云独去 潭水无风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不厌 山水翠江南山水美课后反思利用情境法教学古诗,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引导学生入境,读诗文捕捉画面。利用画面景物描写,揣摩诗人心里及当时的思想感情,较好地理解古诗,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利用此法,还学习了宋朝徐俯写的《春游湖》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但学生表述诗意时,依赖参考资料,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还需要加强。相关链接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县),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古诗推荐欣赏:题君山(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游于洞庭之上。相关网站:

第5篇

5、通过朗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题西林壁》这首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上中。”的意思。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背诵第一首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学习读诗句的押韵。

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古诗的方法,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基本达到目的。

教学目标:通过读古诗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看注释自学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也可小组合作学习两首。师及时到各组点拨。

4、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其他类似内容

1学校食堂采购部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5篇

学校食堂采购部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5篇

该文主要介绍学校食堂采购部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采购流程等具体内容,为广大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提供经...

查看剩余 79% 学校食堂采购部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5篇

2房地产经理述职报告5篇

房地产经理述职报告5篇

本文将从房地产经理的角度,详细阐述过去一年工作的收获和成就,同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为更好地推动公司的发...

查看剩余 79% 房地产经理述职报告5篇

3库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库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库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是由库房管理人员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收获以及改进方案等内容,以期推...

查看剩余 82% 库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4中医护理年度工作总结5篇

中医护理年度工作总结5篇

本文主题为“中医护理年度工作总结”,围绕中医护理领域进行总结,展现了中医护理工作的拓展和进步。经过近一年的工作,中医护理...

查看剩余 78% 中医护理年度工作总结5篇

5理想演讲稿5篇

理想演讲稿5篇

“理想演讲稿”是指一个演讲者在公众场合下,运用语言、逻辑、情感,传达自己的想法、见解、价值观的文稿。一篇优秀的理想演讲稿...

查看剩余 90% 理想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