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体会7篇("探究教师人文素养:从经验与洞见中汲取智慧")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人情味和人文关怀的素养。这种素养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更是教师应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人文素养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1篇
“人文素养”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无法用标准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体会。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养人文素养无疑是一道难题。在说不清、道不明状况之下,“空对空”、“虚对虚”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学校管理者大喊“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人人都要读书;”研究者在xx中大谈人文素养包括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层层划分,最后得出空洞的理论和无法实施的策略。实际上,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靠晦涩而高深莫测的理论才能解决,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径,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是什么知识,却是在知识的积淀中提炼出来的,“它”不是可以触摸的,却时时体现于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中小学时期,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通过对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接触,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匮乏让人咂舌。
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欲高度膨胀的当代社会,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欲横流的淫威之下动力渐弱。即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未能幸免,教师的目光一致向能产生最大经济收益的学科看齐,向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和晋升机会的升学率看齐。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学生的升学率成为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好学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师眼里,人文素养是虚的东西,根本无法纳入评价标准之内。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带来现实效益的读书上面,是在教师的潜在价值观中不被认同的做法。因此。时间紧张成为众多教师无暇发展人文素质的借口,进而导致教师原来满怀的教育理想和审美情趣,甚至于兴趣爱好都在逐渐的褪色和消失。
自从实行学科专业化以来,教育行业里便出现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局面,自然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自然教学的娴熟,不去关注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普通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去关注艺术学科领域的状况。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自然学科的教师不懂得写xx。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自然现象的规律;普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达芬奇和莫札特,艺术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老舍和莎士比亚。在这种教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的状况下,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似乎成为一个悖论,语文教师不懂得音乐,如何用学生的音乐智能强项去开发语言智能;数学教师不懂得美术,如何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强项去挖掘数理逻辑智能。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之后,正面临失落的危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责任感、团结、奉献等已成为迂腐过时的思想。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两汉的`史学、魏晋南北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道哲学、炙烩人口的唐诗、宋词和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彰显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寻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无人问津的陈词旧典。处在文化断裂中的教师正紧跟时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规则,学校不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而是生存的名利场。
从人文素养本身的内涵来看,“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就其现实基础来说,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从人文素养的核心价值体系和现实基础来看,人文素养只有经过全方面的发展,历经现实的锤炼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体实施起来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由于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滞后性,效果好坏一时也是无法检验出来的,正如通过要求教师读书来提高人文素养,但教师读多读少,读好读坏,一时是无法评价的。所以。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学校管理者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上。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语文教师成为人文素养的代表,因为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责任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文采飞扬、超凡脱俗、博古通今;有审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热情,有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除了语文教师,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放在这两类人身上。研究者在论文中大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对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物理教师等学科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却相当匮乏。由于这些偏见的存在,导致其它学科的教师和普通的教师也觉得人文素养不是自己必须具备的方面,对其听之任之。
中小学的科研状况一直是中小学校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科的教师不愿做科研,也不具备做科研的能力,而学校也只是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进行教学研究。笔者通过数次深入中小学发现,很多学科的教师比如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的教师科研动力特别不足,即使逼着写出的xx,竟会出现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关的情况。由做科研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人文修养已经降低到了什么程度。究其原因,学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教师不用做科研,便不愿去读书思考,更不愿动笔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成文字。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素养匮乏的现状,学校管理者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现的结果是学校管理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形式化。校长不时的强调让教师读书,却不给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教育研究者从理论到理论的谈论教师应有爱心、责任心、人格魅力。他们似乎从未考虑过教师的感受,教师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看待人文素养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标不治本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人文素养虽然是比较虚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策略和措施。最终使教师从内心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追求自身内涵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到实处。
学校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与教师的发展分不开的,关注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成绩,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不只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教师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是提升一个学校教师素养和教育竞争力的良好途径。”因此,从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角度,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以下条件和机会。
1、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当作自己成长的乐园。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节日给老师送一份关怀,来让教师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创造书香校园的人文氛围。学校可以设立:“读书角”来鼓励教师读书,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来为教师提供分享读书乐趣和交流心得的机会。从而让读书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任务。
3、给教师发挥专长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各样的作品展,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给教师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课程改革脚步的加快,教师仅仅依靠注入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地增强,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学生需要的是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及学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独立完成课程任务的。种种的变化都要求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教师之间必须组成能力和特长互补性较强的关系或组织,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施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的协同教学,根本改变教师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构建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议值得尝试。
1、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在以往的听课习惯中,总是语文教师听语文课,数学教师听数学课,在这种习惯模式下,教师的知识面只局限于本学科之内,无法得到新的教学灵感来改革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水平。因此,学校应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听课,提高教学水平。
2、不同学科教师互相推荐读物。不同学科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经典书籍都比较了解。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推荐经典书籍,可以让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它学科的状况,拓宽视野,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还可以和专业教师切磋,这样也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教师之间的协作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小学的科研通常只是专门人员来参与,而其他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科研的机会,久而久之,对于科研便毫无热情。其实,科研是全体教师的权利,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都会产生自己的教学心得。如果学校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鼓励教师动笔去写,比如,把优秀论文编成论文集。那么,教师能够见到自己的论文变成科研成果,将是很大的精神鼓励。由此。也会带动教师读书的热情。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学校可以把教师分成各个科研小组,每个科研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心得体会,最终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出来。对于科研能力层次不一的状况,可以采取结对互助的方式来进行。
总之,通过各种不同方向和层面的具体活动的开展,教师的人文素养会随着活动的过程而逐步得到升华和提炼。最终成为散发在每个教师身上的博学与宽容、理想与激情、合作与关爱等等人文气息。这些人文气息虽无形无影,却是每位教师都能从他人和自身真真切切感觉到的修养和魅力。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4
人文精神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要提高人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远离盲目和低俗,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文精神,它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人的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因此,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现代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细菌微生物,无所不有,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关怀,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是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好的教育资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担负起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xx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内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越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xx所写事物的美。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其次,尽可能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做这样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高尚的品格,诚挚的感情,渊博的学识,整洁的外表,生动形象,文明礼貌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等等具有美育因素的诸多方面,无不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教育。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第2篇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
,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请你关注)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第3篇
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第4篇
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表达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典范。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开展,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开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荣耀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答复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剧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表达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第5篇
说到作为一名当教师的价值,可能有许多人会有不同的思考。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必须受到社会生活变化的冲击,会出现困惑和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的功利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我们万万不能简单的把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与教师的崇高追求等同起来。徐院士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不能把追求自身利益放在崇高的职责感之上。一个学校千万不能为追求收入而淡化了它最根本的职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还是要多看大局,放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要时刻意识到,我们担负着“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作为教师,永远都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与恶习的最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入。因此,最终衡量一个教师的价值,绝不是可能是当年的升学率,而是看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我们到底培养了多少对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本着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本着对这一职业的高度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我们就一定能把目光放得更远。
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可以这么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入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
没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通过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里要内涵。教师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超也十分重要,这不仅有益于自身素养的提高,表现出人格美和教学艺术美,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公正,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已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软和创造欲。
第6篇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懂得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开展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是一个社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积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局部,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余老师在这学期讲座当中谈到,经济的高速开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消灭。余老师还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来自儒、释、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长生不死,重养生。儒家重修身,讲修齐治平,其思想对于提升道德水准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调适心理、培养人生智慧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思想资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对于提升当下人们的人文素养多有助益。对于传统儒家的思想,张岱年先生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这个概括大体上说是对的,但我觉得还可以把它系统化或体系化。因为儒家思想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其逻辑演进可以归结为:一,何为人;二,怎样做人;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记得余老师讲过佛家的“智慧〞,在这节课中拓宽了我们对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佛教特别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传到中国,逐渐被中国化,这种中国化的特点就是儒学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假设智慧逐渐转变为中国佛教的“心法智慧〞。而这种心法智慧对于调整心态、化解心结、提升心境,培养一种健康的心理,从而实现一种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禅宗思想是这种心法智慧的表达者。禅宗典籍里有许多故事和诗偈,句句直指人心,颇能启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假设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般人经常会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里,压的自己喘不过气,偈中说的就是让我们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扰,要有平常心。
我们要学习和体悟人文知识,养成“清风亮节〞和“超然物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仅是只有中国几大家的思想及体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是以语言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开展的人〞必备之条件,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根底。古往今来,真正称得上“大家〞或“大师〞的人,无不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这些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丰富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领悟中,人们会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价值表达在何处〞等无确定答案但却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类的幸福、什么是人类的痛苦,怎么样化痛苦为幸福;才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表达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风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创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浓厚的人文气氛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报社、表演团等形式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广阔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学习互动,通过一定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挖掘环境育人资源,如建设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觉中升华精神,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随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影响,其他国家与我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多样,必须与时俱进,完善我们大学生的心智、培养我们高尚情操、塑造我们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会,健康地开展自己,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成为有信仰有灵魂的人,这是时代在新时期对我们的要求,更使我们的使命。
第7篇
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
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1法院社会实践心得4篇
“法院社会实践心得”是一份由实践者总结和分享的经验性文章,旨在揭示法院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带来的启示。这篇文章将通过实...
查看剩余 76% 法院社会实践心得4篇
2大一暑假社会实践心得8篇
大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中一次重要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会真正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磨炼自己的品格和能力。接下...
查看剩余 82%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心得8篇
3老教师教师节发言稿4篇
教师节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作为老教师,他们无疑是这个职业群体中的佼佼者,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
查看剩余 74% 老教师教师节发言稿4篇
4老教师教师节发言稿3篇
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这一天是我们向教师致敬的日子。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常常会邀请一些老教师来发表演讲,分享他们的教...
查看剩余 76% 老教师教师节发言稿3篇
5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8篇
近日,本站收到了来自不同大学学生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他们来自不同地区,有的是认识到了酒店房态管理的重要性,有的是体验到...
查看剩余 77% 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