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集合8篇("5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全面提升数学能力")
本篇文章主要收集整理了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覆盖了数学下册全部内容,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计量、数据处理三个方面。教案详细、全面、易于理解,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便利,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更扎实的数学知识。
第1篇
1崩斫夥质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蓖ü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
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师:把12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6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10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有2根小棒,这2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1/5。2份有4根小棒,这4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2/5……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生:这个分数表示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这个图形的35。
师: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1/5)其中的3份呢?(3/5)35是由多少个15组成的?(3个)所以,35的分数单位是1/5,35/里面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说一说:3/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6,9/10呢?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3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第2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108-109页。
1.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师:就是0-9,用这简单的十个数字可以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例: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呢?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
生:举个例子吧,221不行,因为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2重复了。
师:看来“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就是指百位、十位、个位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相同。下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咱比一比,谁写的又准确,速度又快。
师:同学们写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答案?
生:第二种更好,因为第一种有遗漏,少了231,而第二名同学是有规律地写的,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看来按规律写是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老师把这种写法记录下来。
第3篇
教学目标:使同学了解"分数"发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使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假如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假如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假如是100;1000枝呢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方: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同学,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 把它叫做单位 "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第4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辩证思想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完因数和倍数这章知识,老师这有两个问题想考考你们,看谁的反应快,你们愿不愿意?
(4是自然数,合数、偶数,是8的因数,4是2的倍数)
小结:同学们很聪明!不过,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整理复习这些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
先自己想一想,要怎么做这些题,如何回答?怎样举例?考虑之后就可以在组内交流。
2、师适时点拔,补充(老师也做了相应的整理,我们一起看看板书)
1、按要求填数,在1—10的自然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入圈内。
3、我的手机号码是:a b c d e f g h i j k ,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愿不愿意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这几个方面的知识,如果说有哪些地方弄不清楚,那么你们刚才破译出了老师的手机号码,下来可以拨打我的号码,老师随叫随到,可以帮助你,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2、求一个数的因数,要一对一对地找,看哪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这个数,那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 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5、3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 的和是3倍数,这样的数就是2、5、3的倍数
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第5篇
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物体的简单行程问题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有关两个物体运行的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其中体现了“运动方向”“出发时间”“运动结果”等新的运动要素,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以一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为基础,让学生认识“相遇及追及”的特征,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初步理解两个物体在一定距离中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所涉及到的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知道“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一般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两者相距的路程;知道“追击问题”的等量关系,一般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
教学重点:寻找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得出应用题的解。
教学难点:认识相遇的过程中理解运用等量关系的解决问题。
1、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列车从a开出驶往b地,2小时后,乙列车从b地开出驶往a地,经过4小时与甲列车相遇,已知,甲列车比乙列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甲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候相遇,这时甲车比乙车多行99千米,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4倍,求甲乙两车各自的速度。
3、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75千米,一列客车同时从乙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60千米,两列火车在距离两城中点3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4、小巧和小胖同时从学校出发去少年宫,小巧每分钟走80米,小胖每分钟走60米,小巧到达少年宫后立即返回,且在距少年宫400米处与小胖相遇,求相遇的时间。
5、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客车由于上下车停靠几站后耽误了半小时,结果货车行了2小时后与客车相遇,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一辆摩托车以90千米/时的速度去追赶先出发的汽车,已知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摩托车4小时后追上汽车,汽车比摩托车早出发几小时?
7、有甲乙两个人,甲每分钟走83米,乙每分钟走49米,如果乙先走6分钟后,甲从后面追乙,甲要追多少时间刚刚追到离乙40米?
8、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行了60千米后,一辆摩托车也从甲地开出,3小时后与汽车同时到达乙地,已知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5倍,求两车各自的速度。
9、甲乙两人相隔若干米,若相向而行,1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甲5分钟能追上乙,乙的速度是60米/分,求甲的速度。
五、总结评价路程,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3个最关键的量,所以在新知学习前先搞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遇问题”的概念较多,如“同时出发”、“相距”、“相遇”、“相对而行”、“相向而行”等。怎样把这些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感性地接触并且深刻地理解呢?我借助肢体语言让学生弄明白这些概念,通过生动有趣肢体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通过画线段图理解了两车行的路程与总路程的关系,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例题,这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检验求证学生的做法,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行程问题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直以来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节课学习内容是行程问题复习,包含了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教学重点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课前的准备,上课的反思,我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深的理解。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很多收获:
首先复习“速度×时间=路程”这一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必要的准备,然后用动作语言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中经常出现的几个要素,这样学生观察起来直观、易懂,兴趣容易调动起来,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再通过例题让学生读题,说等量关系,画线段图等手段理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都属于行程问题,追及问题比相遇问题较难理解,避免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我在引入环节是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背景引入的。基础练习1,由学生画图独立完成,达到复习相遇问题的特征及相等关系;练习2的出现是对比追及的特征,引出本节课所复习的第二个内容,相遇和追击形成对比,区别不同。由于例题及变式练习是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内容又处在同一背景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几个问题间的联系和差异,使学生明白此类应用题的特征,进一步提炼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2、运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审题,理解题意,找到相等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借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线段图中各量间的关系找到题目中隐含的相等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在讲解例1时,安排学生读题画关键词语,动手演示理解题意,教师教给学生画线段图,运用线段图找到相等关系。在变式练习及例2教学中,由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寻找相等关系,学生能很快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运用线段图分析比较数量关系,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繁为简,使等量关系更明确,为学生理解题意加起桥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课的过程中虽然有学生合作学习,动手画图找相等关系,但时间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会线段图的作用。学生认真画图后,我感到纯是模仿较多,不会借助线段图找相等关系。应该好好分析线段图的用途,是解决较复杂问题常见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使我深刻体会到:课前备课时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设计好教学内容外,一定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真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在练习中组织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运用变式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题意,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理解题变意不变,方法也不变。拓展题的设计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思考,以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总之,让学生经过多层次的练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总之,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清题意,寻找各量的关系。我感到学生的困惑是读不懂题意,找不到各量间的关系,不会列方程。通过反思,我再讲应用题时,不要快,题目不要贪多,要精,有典型性,适时变式练习,抓各量之间的关系,尽量列出不同方程求解,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时刻伴随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6篇
1.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变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1.出示“第十届动物车展”情景图,从情悦图中,找出有关信息及问题,并估一估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①统计图,让学生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此第一天增加了1/5” 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二天增加的是第一天的`1/5。
②用线段图来表示第二天和第一天成交的汽车辆数之间的关系。
1.做教材第59页“试一试”第一题。总结: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做教材第59页“试一试”第二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条件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第7篇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的特点: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是否掌握圆的特征
二、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回忆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6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第8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面积公式计算。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公式。关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学生口答:要求扩建后圆形花坛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先求出扩建后花坛直径。关注测量的方法正确。
第8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xx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对,打电话通知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是打电话也是有学问的,那么打电话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里的数学问题。(板书:打电话)
1、假如通知一个队员要1分钟,每个队员都在家,那么15名队员都接到通知要多少时间?(15分钟)
2、15分钟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老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3、总结: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会慢呢?(太慢了,老师一个人在通知,其他人在听候通知,费时,板书:费时)那么有比较快的办法吗?(分组通知)
4、猜猜看,你觉得分为几组通知可能比较快?(学生可能会说三组、四组、五组等)下面大家就在小组合作完成,摆出你们认为比较快的方案。(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6、和逐个通知比,分组通知如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组长在同时打)
7、有没有最优的方案的呢?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最后汇报交流。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1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本文整理了多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供中班教师参考借鉴。...
查看剩余 86%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2大班教案锦集4篇
这是一份集合了大班教学优秀教案的锦集,涵盖了语言、数学、英语、艺术等多个学科。教案结合幼儿认知规律,注重教育教学方法,能...
查看剩余 81% 大班教案锦集4篇
3大班教案集锦4篇
《大班教案集锦》为老师备课提供了优质资源,包含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多个学科的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学等大班级别。其内...
查看剩余 70% 大班教案集锦4篇
4摇篮教案中班7篇
摇篮教案中班是一种针对0-2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理念,通过亲子互动、身体感觉和语言启蒙等方式,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本文将结合...
查看剩余 89% 摇篮教案中班7篇
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3篇
本文汇总了多个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这些教案旨在为幼儿园大班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体验,锻...
查看剩余 75%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