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心得体会7篇(探索教学目标:打造高效精准的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明确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同时也能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什么样的成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达成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的。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教学目标的心得体会吧!
第1篇
通过具体的学习了目标导学法,使我对黑河市第五小学的提出的“目标导学法”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对于导学指要个人的体会是:在知识目标的前面加上了“学法指导”,这样能使学生不但明确学习目标,还明确了学习方法,学生知道了该怎样来完成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目标的确立我个人的体会是: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读懂教参。了解教师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会什么,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其次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设计本节课学生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例如,平时我在教《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预设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3、学会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为了完成这三个学习目标。我给每个学习目标预设了学法指导。目标一的学法: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生活用品,体验周长的概念。首先告诉学生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生活用品的方法,体验周长的概念。充分发挥学生身边的素材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这样就给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接着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你是怎样描的?请用手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做起点开始描的,又到哪里做终点结束。让学生充分体验周长;然后又通过课件演示用一只手沿着游泳池的边线摸一周和一只蚂蚁沿着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爬一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感知周长的概念。目标二的学法:教师准确地给出周长的.概念。因为周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把具体看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根据学情准确给出周长的概念.目标三的学法:运用概念准确地测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教师通过运用周长概念测量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亲身体验周长的意义及测量的方法。
目标导学法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法的指导,自主地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生活有数学,使书本知识与生活迁移。迁移的过程实际就是自学训练的过程,学法指导指就在其中。再用这些学法去学习,运用学法的自觉成分就更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概括、分析能力的提高。“目标导学”的学法指导的层次也要提高。迁移式导学就是实施目标导学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教师运用迁移的方法不断的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在观察、实践、思考、交流、反思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发展能力。
第2篇
的10月9号参加了xxxxx的听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这次观摩活动中是我感到我们的课堂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精美的课件制作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数学的教学。
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
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简单数学认识,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本次活动,好多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课堂中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并且能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活动中巡视指导,活动后小组展示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教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总之,本学期的听课学习,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第3篇
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在课程所介绍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流程的五个环节中,您最难理解的是哪个环节,简单谈谈原因?
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在分析 “课标” 要求、教材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诸因素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统筹全局,精心构建和选择具体方案的过程。我学习了李亦菲博士的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的专题讲座懂得了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有关教育原则的指导下,对教学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为了取得有效的信息传递效果,传播者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态度,包括学习者的学科预备知识和技能,已有的经验,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等。故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准备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同时,分析小学科学的有关 “ 课标 ” 要求和现行教学资源条件;从研究新课程总目的出发,明确阶段单元目标,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地位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来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防止教学目标的偏低或超纲,力求恰到好处。 虽然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但仍然可以根据这一结构,将学科能力分为 表达 学科知识的 能力、探究学科现象的'能力、运用学科技能的能力、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设计者要从新课标的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 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从我们教学的实践看,定位比较正确,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在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前,我们教师对 “ 课标 ” 的研读,有助于准确把握课本的教学内容,并与教学要达到的意图或教学目标挂上钩,与学习的对象相一致,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明确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于认知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还是情感领域。不同的学习领域,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行为策略,才能使教学真正恰到好处。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可以在将核心任务按照广义知识分解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具体对应关系如下:陈述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知识部分,以具体事物为对象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技能部分,以头脑内部的符号和心理加工为对象的、支持高水平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对应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元认知知识对应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根据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与三维目标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在一个具体的学科主题中,围绕由核心任务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陈述三维目标,从而实现基于学科能力的课程目标与基于三维目标的课程目标之间的衔接。
教学事件是一个关键概念。如果没有教学事件,学习活动(“事业”)不会得以引发,而“目的”也就没有依附的载体。因此,要想将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由构想变为现实,必须依赖于教学事件。从实质上看,教学事件就是经过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顺序展开的核心任务。这样,围绕核心任务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就转变为围绕教学事件整合起来的三维目标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我们需要注意:
① 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对于知识性较强且抽象的教学目标,可(转载于:教学设计是指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信息传输较大的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或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则可选择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或相应的教学模式;
③ 要考虑到教学条件。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制约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学条件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包括教师的自身条件,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的制约等。总之,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要做到扬长避短、恰到好处。
五、评价三维目标实现程度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
在学校中, 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首先,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这是因为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阶段,有安置性评价;在教学实施阶段,有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有总结性评价。其次,教学评价是“形式多样的” , 这是 因为教师和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如课堂评价、作业展示、作品集评价、学期考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第三,教学评价是“影响深刻的”,这是因为评价对引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激励自己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在这五个环节中我最难理解的是“基于广义知识观的教学内容分析”。正如李亦菲博士所说,在以往的教学内容分析中,通常都是以学科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
第一,将教学内容局限于知识与技能,只涉及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操作型的程序性知识,忽略了元认知知识以及支持高级认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第二,简单罗列教学内容的做法不能反映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而教学内容就是为使学生完成与学科能力相对应的特定活动或任务(核心任务)而精心组织起来的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我对于“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但通过‘“多样的生物”主题中的教学内容分析表’的学习,我对这三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而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宗旨,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要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 “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但是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体现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刃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
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
谢谢“国培”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谢谢教师团队的各位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的业务得到了提升。
第4篇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20xx年xx省第十二届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会议”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起交流。
说真的,两天听下来,感觉意犹未尽,仍沉浸在化学课的魔力中。使初次教化学课的我观看了一场化学盛演。总体的特点有: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
①广告导入:以大家熟知的广告,提炼出——未开酒瓶即闻酒香,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导入《分子和原子》这节课。
②故事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小故事“饭香里面确实存在看不见的‘香饭’嘛”引入《分子和原子》等等。
③图片导入:此次参赛教师展示的图片各具特色,没有重复,图片都带着浓浓的家乡美、对家乡的热爱,这也是对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最好的展示。
④实验导入:用烧不坏的手套、一吹即着的棉花等引入《燃烧与灭火》,用梨花变桃花引入《分子和原子》等。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32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在讲到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爱护水资源》和《水的净化》等,通过视频短片扩宽孩子的视野、加深了印象,使得教学事半功倍,这样的例子每一课都有。
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2节课明显以学生活动为主,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思维空间、思维的范围、思维的时间,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有些教师的语言幽默时尚,有些教师的声音优美动听,在和谐、热烈、亲切、活跃的气氛中一节课就悄悄结束了
在32节课中多数老师做的实验都有一定的创新,让学生的知识尽可能得到增长。例如磷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和课本完全不一样,一个实验引出一个结论,而且还防止了环境污染。
总之,课程设计的严谨;知识过渡和衔接的自然;课题引入的新颖与巧妙;实验探究的深入和有序,等等很多很多,很难用几句话能说清楚。
郑州市教研主任孙红保说,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和研究的视角来观摩课,就如我们去买车,一种是买回来就能开的车,另一种是理念车。理念车虽不能开但它代表今后车的发展方向。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关注:
3、建设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完美的结合,应该通过教师的“教”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教学的归属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这些在平时觉得有些空洞的话,而现在却有切身体会。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在听课过程中,我都在有意无意地冒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课与他们的课相比有多远?”说实在的话,当时真有“时近时远”的感觉,一会儿觉得自已也是这样做的,一会儿觉得“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做呢?”,诚然,优质课大多是通过“智囊团”再三推敲,选出优秀教师反复演练,才拿到赛场上来的,好像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钻研一点、学习一点、改变一点,那么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下来,情况会不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所以,教师时常有一颗学习心是最重要的。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次评比课中以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实验的地位。我们这儿实验设施还不完善,就特别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做好实验。但不管怎样,首先得让学生动起手来。药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实验;仪器不够,可让学生将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装。例如:矿泉水瓶剪开就成漏斗和烧杯;药瓶就变为药剂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变成导管等等。只有做了,学生才会有体会和收获,才会有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这对老师来讲,可能更需要一种精神和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信念。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同仁们讨论、交流。例如: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这些优秀的选手的上课中,我们确实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认识到了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活动的感受,共同思考还存在的疑惑。
第5篇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向生成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因此,评课首先是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
听课前:关注目标制定的合理性,看其是否切合课程标准要求,抓住关键知识或观念,体现知识结构的科学性,是否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从整体考虑三维目标的达成。
听课中:关注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否为学生,落实目标的载体是否与目标匹配;“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是否融合在一起,具有整体性;关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怎样的活动获得落实,三维目标的最后达成度如何。
第6篇
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根据教学内容陈述教学目标;陈述教学事件目标;开展教学目标。等五个环节。
我觉得最难理解的`是教学评价。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进行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持续不断的”、“形式多样的”、“影响深刻的”。教师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科学学习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评价注重近期的、显性的效果,衡量指标是刚性的、偏于理性的,评价方法单一,强调定量分析,大多以笔试题、客观题为主。
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开展教学评价往往会遇到以下问题:
1、如何体现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如何体现“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一方面考试是学科终结性评价的主要手段,通过考试可监控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能加强科学学科地位,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另一方面考试又是一把“双忍剑”,教师的心思只为了应付考试,也让考试“指挥”着科学教学课堂实践,未能更好体现科学教学新理念。
2、如何体现既关注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即从只关注结果“总结性”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只关注传统“双基”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
3、“忙碌”的科学教师如何更好体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4、科学新课程倡导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
第7篇
再论制定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观摩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有感
今天我学习观摩了崇媛和杜毅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例《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感触颇多。
两位老师各展所长,独具匠心,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例如崇媛老师的课,在通过视频解决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时,加入了自己精准的解说词,很好的起到了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史料的作用,也看出了老师背后的精心预设。
通过“日本的船舰与坦克到底会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什么?”这一问题的设置,非常有效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熏陶和教育。
“欧洲人的欧洲、小岛上的大国、腾飞的启迪”这三大板块的设计也看出了老师的独具匠心。
教师课前搜集到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弥补了教材文本的不足,同时也增加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但对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取舍,我认为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这就看出一位好老师的教学功底了。我认为一位好的老师就是依据教学目标怎样将课本知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来学习掌握,在这一点上杜毅老师做的非常好。
首先,杜毅老师由探索“”之旅导入新课,使学生清楚本堂课的预设目标是什么:how—西欧日本经济是怎么发展的?
然后通过情境创设、活动探究、方法指导这三环节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充分做到了教学资源的选择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教学原则。
特别值得学习的是杜毅老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学,不是贴标签、说大话。而是做到了论从史出。例如:老师借用日本人敬重的“皇室三神器”来劝诫日本。剑代表武力,日本的武力不可谓不强大;玉象征财富,日本的财富不可谓不富足;但想成就大国梦想,日本更需要一面铜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武力、对抗不能换来和平与发展。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再例如: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欧洲的联合中体会和谐,从日本的崛起中体会创新,从而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1活动设计方案7篇
该活动设计方案为主题的文章,主要介绍具体活动的策划和设计方案,包括活动目的、目标群体、时间地点、方案策划、布置场景等内容...
查看剩余 73% 活动设计方案7篇
2兼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7篇
以下是一份兼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供广大大学生参考。本文涵盖了实践项目的选择、所学技能、实践体验以及未来规划等内容,希望能...
查看剩余 83% 兼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7篇
3励志人生演讲稿7篇
本文将为您提供多篇励志人生演讲稿,涵盖了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感悟。希望这些演讲稿能够激励您自我突破,摆脱烦...
查看剩余 77% 励志人生演讲稿7篇
4年度考核个人总结7篇
本篇文章将会给大家分享“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的撰写方法和技巧,从不同层面为大家解析如何写出一份精彩的个人总结。无论是对于企...
查看剩余 75% 年度考核个人总结7篇
5人力资源年终总结7篇
本文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年度总结进行分析,梳理人才储备、员工福利、绩效考评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企业全面评估自身的人力资源管...
查看剩余 90% 人力资源年终总结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