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心得8篇(掌握内心自由:心灵的自在与成长)

自由的心得,是指拥有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选择自由的个人或团体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它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思想独立和勇敢表达,也是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在言论交流、创作表达还是意见反馈上,自由的心得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力。

自由的心得8篇

第1篇

在我怀孕初期,就和老公商量好了,生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小名一律叫“天天”,意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我们就有了一个粉嫩粉嫩的大千金,自然叫“天天”。

在我和老公崇尚培养自由个性的教育下,天天快乐地成长着。在女儿长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女儿对学习好像不太感兴趣,可想像力那绝对是“不同凡响”。

女儿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帮她做手工制品,依她要求,改来改去,她始终不满意,终于我忍不住了:“行了,别老是吹毛求疵的”,说完,我一想:“哎,你知道什么叫吹毛求疵吗?”“知道呀”,女儿毫不含糊地说:“不就是一根毛,吹起来变成一个球,球上还扎着个刺嘛。”“啊?”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女儿又说:“你乱用什么成语呀,我又没叫你做扎刺的球。”顿时,全家被雷翻。

有段时间,老公看跟女儿同龄的小孩都会讲英文,就说:“要不,咱也教女儿几句。”说教就教。从“a、b、c”就教到了数数,可老公数到“十二”时,卡壳了,在那儿想得是抓耳挠腮。这时,女儿不慌不忙问道:“老爸这十一咋念的?”“eleven(一来问)呗,”“噢,这十一念一来问,那十二不就是二来问,十三是三来问……”女儿就这样顺溜地一直念到“二十来问”。把我和她爸是乐得半天都直不起腰。

现在,女儿已经上小学了,她的想像力在作文和绘画上也充分得到了发挥,多次获过奖。我之前对她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担忧也一扫而光,就像女儿说的:“只要有创新,一样天天向上”。

自由的心得8篇

第2篇

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叫做《爱和自由》,让我感触颇多。这本书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的最新版本,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在这里,希望推荐给广大家长朋友们,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启迪。

?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然后,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又困扰着他们,学校学习压力的增大,各种兴趣爱好班的层出不穷,使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呢?还是应该让他们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

作者的真知来自于实践。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幸福很远。让我们用书中的一首诗来形容所有家长们的心声:

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你没有给予,你当然得不到回报,你会说:哪有父母不爱孩子的呢?我给他吃、穿、养他,我心里爱他。是的,不顶用。你每天在埋怨他、责备他、训斥他,百分之七十的语言都是否定的语言。你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你甚至在大街踢了他一脚。家里来人时,你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客人你所认为的孩子的某些缺点。你不断地以一个成人的角度误解孩子等等,这些都不是爱。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我常想,一个成人如果用有宾行为和态度来对待和理解孩子,这个孩子定会快乐、自信、勇敢和充满爱意。更重要的是儿童能依据这种爱在未来去创造一人新的世界和生活人相互平等,人与人相互理解;听不到吐痰声,看不到苍蝇和垃圾,人们带着孩子在门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哲人们在窗前的沙发上低声交谈,花丛里少女们静坐在木椅上手捧诗集,少年们奔跑在网球场上,诗人们在附近的茶馆里高谈阔论这一切并不遥远。如果你爱孩子,让他的精神愉快,你给了他们美好,儿童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金色的未来。这个希望寄托在儿童身上要比寄托在任何成人身上更为可靠。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儿童兴趣的动机来自于内在,而奖励的刺激可能是暂时的。我们可以相信,没有一个科学家和任何一个专家的成就来自于奖惩,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他们学而有成。作为成人,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是如何保护儿童的这种内在的动机不受干扰和破坏。

蒙特梭利有一句话:对人的惩罚莫过于两种,剥夺他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内心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自尊。我们暂且把内心力量放在一边,因为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了。我只提一下人格自尊,我想我们成人训斥孩子,或者说成人给孩子脸色看,这是家常便饭。父母认为儿童无自尊可言,儿童也果真丧失了自尊。长久下去,父母骂孩子、打孩子也无所谓了。有些人因童年的原因在用其一生的精力维护自尊,并在矛盾中苦苦挣扎,一方面在不断地维护自己的自尊,一方面却又不断伤害别人。所以我要告诉有些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自尊的话,你最好先问问自己,你是否给予过他这样的财富。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惩罚多于奖励。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误时,总是要说:看看,我早给你说过,你怎么这么笨等等。但大多数成人不知道,错误本身对儿童就是一种激励。如果我们学会站在一旁观察而不急于插手的话,很快就会发现错误或失败会促使儿童一遍一遍反复进行,直到儿童完全掌握并顺利做完为止。儿童从来都不太重视他是否一次成功,儿童非常喜欢重复,他会专注地反复进行,恰恰是成人的态度使儿童有挫败感。

学会观察、学会等待。改变一个观念:允许孩子犯错误,错误和失败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东西和成功。

第3篇

初春,又一个初春,我仍被禁锢在这个小小房子里,禁锢在两点一线的家与学校之间。

我坐在窗前,面前铺着的是那枯燥无味的各种练习题。我的心烦闷异常,再无意做下去了。窗外,树枝刚发芽,迎春花却开得热烈奔放,白玉兰的枝丫上也长出了花苞,麻雀停在枝头正叫得欢,阳光慷慨地撒下,衬得清晨露珠熠熠生辉。

我想逃,逃到那桃花源,逃到那南山,逃到那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去,逃离这个禁锢我的地方。

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让我做全班同学的表率,对我给予了很高的厚望;母亲的叮嘱也在耳边回响,好好学习呀,成绩不能下降,要给弟弟做个好榜样……所以,我就必须扮演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姐姐盒一个好女儿的形象。

真的有点累,有点力不从心。刚结束的月考,我就像打了一场兵荒马乱的败仗。我虽仍是全班的第一名,可在年级的排名却下降了不少。

我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窗户,尽管它不染灰尘,而我固执地擦了又擦,似乎通过这样我便能从这里离开这儿。

终于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在父母无尽的责问和叹息之后,我悄悄的离开了家门。漫无目的地走,一直走,我发现了一片草地,那里有我渴望的自由:没有各种聒噪,只有鸟语花香;没有任何课业,只有蓝天白云,美好而静谧,活泼而富有生机。我坐在树下的草地上休息,正当我享受着美妙的一切时,一场雨毫无预兆的打了下来,越下越大,而我却避无可避。终于,我还是狼狈地回到了原本那个“禁锢”我的家。不见了风雨,不见了恐惧,我躺在床上,喝着母亲为我熬制的姜汤,我才发现,母亲的眼睛里满是担心和恋爱,其原来,这个被我称之为“牢笼”地方是这样温暖安适。

如今,我依然渴望自由和美好,但我知道,我会用我青春的汗水去打造。

第4篇

一大摞书中,我首先挑中这本,就冲自由二字。我喜欢自由,虽然说自由的人是孤独的。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一书告诉我们:生活是可以选择的,自由在高处。

自由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可以借助工具穿梭于地球任何地方,甚至探索到了太空,但人类更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因自由而任意驰骋、跳出时代桎梏的超前思想。“我始终坚持一个看法,如果这个环境已经在给你做减法,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给自己做加法,要相信时代每一天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相信我们的国家要比我们想象的自由。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而这个完全在于你的觉悟,在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只要你足够独立和自由,你可以创造一个属于你的美好世界。”作者的这番话可给在现实中困惑的青年人一点启示。不要为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苦恼,让自己去适应、去提高。或者给自己的人生其它选择,跳出功利,跳出比较,自由的选择生活,选择让内心安宁、幸福的道路。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经济上的自由,但人们要想要更多的自由。他们要表达自己对大环境的意见,希望推动民主社会的建立。这或许是博客和微博在中国能这么火的原因吧。人民渴望言论自由,渴望让世界听见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声音改变世界,而网络让这个梦想不那么遥远。当一件大的公共事件时发生时,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媒体,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民众如撼树的蚍蜉,因网络的自由而变得强大,这是科技时代赋予我们的礼物。

自由就在高处,等着你我去摘取,咱们这辈不行,就让下一辈继续攀登。

第5篇

自由,感性来讲,即简简单单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阅读《论自由》前,我似乎从未深刻地思考自由的意义,只是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见到了解到古今中外各阶级人民追求自由的运动与观点——孔子、孟子、伏尔泰、华盛顿、甘地、严复等,他们的事迹及观点都曾烂熟于心。是的,自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无数的人们追求它,无数的思想家关注它,并试图为它找到理论支撑的基础。

在阅读《论自由》过程中,我不得我承认以我尚浅的经历与学识实在无法逐字逐句地领会到其深刻而博大的内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在书中最感兴趣且触发感受的是书中所言第二部分——关于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首先,在思想自由方面,密尔具体讲述了人们对于意见的分歧,密尔认为不能强迫异议的人沉默。他在书中提到,“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权力的话)要使人类沉默较可算为正当。”我曾在高中政治课的哲学课堂上遇见这句话,印象颇深,时至今日才知是出自密尔先生的《论自由》。当对于自己思想或意见与他人的意见冲突时,密尔认为“对不同意于那个意见的人比对抱持那个意见的人甚至更甚。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这几句话令我深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和他人发生分歧,但重要的是要有宽容的心,我们应承认分歧的存在。每人都深知自己是可能错误的,可是很少有人想着有必要对自己的可能错误性采取什么预防办法,所以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多多听他人意见并尊重他人,要宽容地给予人们充分的思想自由。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说便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谦逊地做到这一点,这不失为一个追求理性和真理的人的做法。

其次,在讨论自由方面,密尔认为真理只能来源于讨论,来源于不同意见的争辩。他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认定某些意见为正确,“正是以有反对它和批驳它的完全自由为条件;而且也别无其他条件能使一个象具有人类精神能力的东西享有令他成为正确的理性保证。”人类之所以能够得到正确观念,根源在于人的错误认识不断被改正。而改正错误,凭借的正是经验和讨论。并且密尔认为允许讨论的.主题是不应当受到限制的,不应存在某些不许讨论的禁区,不能说某些信条对于社会福祉是这样有用,以至于禁止讨论。这使我设身处地想到了我们当今所处的网络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开放性,我们除了看到互联网平台成为中国民众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难免产生激进言论、煽动言论、反动言论等弊端。然而依据密尔先生在《论自由》一书中所言,我们的并不能因此禁止在互联网中的讨论自由,剥夺中国网民浏览部分网站的权利,这不仅限制了我们的娱乐活动,也阻挡了我们听见来自世界范围内讨论意见的声音。

?论自由》一书写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我们知道在此时期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一触即发,社会民众也亟需关于自由的讨论。然而即使在不同年代、不同社会中,自由的尺度是不同的,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我相信《论自由》中的理论推及至今,也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仍对于人们自对由的理解有着极强的启迪作用。因为自由并不会因为时代、社会的进步而淘汰,自由是我们永远值得思考和追求的。

第6篇

以往我们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往往是老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现在在环境创设中,我们老师动脑多,孩子动手多,让孩子们参与收集材料、参与环境布置,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把自己的创造大胆地表现出来。新《纲要》也要求我们,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为主题活动提供了丰富、适宜而开放的支持性环境,能为每个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提供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能有效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在环境布置中,孩子们不仅动手操作,更是动脑思考,当自己的作品、成果展现到环境中,给大家欣赏时,体验到了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提高了幼儿和同伴合作的能力。我们还将老师、孩子、家长共同收集是自然物和废旧材料放置于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由摆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老师不多加干涉,只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与指导,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自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放开孩子的手,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第7篇

泰国是一个非常受中国人喜欢的旅游目的地,这里拥有非常炫酷的海滩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备受男人喜爱的人妖表演节目,带给你不一样的激情和酸爽,下面给大家分享泰国自由行攻略心得。

或许只是我自己的错觉,在省内的时候,去一个地方,走了几百公里,目的地也就到了。反而会觉得这么远的一段距离。后来出了省,到了一个地方,去看一看,然后去下一个景点,又是几百公里,但因为空间的延展,反而觉得再走这么远已不是问题。

三个早晨。三个地点。离我们要去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生活之中所接触的习惯是异国的。没有油条,没有胡辣汤,有的是面包片、牛奶、热带水果、麦片、果酱。我站在餐厅里面,挑选能让我中意的食物。后来我打开冰箱喝里面的牛奶,吃原味的面包,餐厅墙上的电视内正播着我们喝的牛奶的广告。也是从这个早晨开始,我慢慢的适应异乡的早餐。开始的时候,我还对故乡的某一个小吃想念。想念它们的味道,而后来,泰国饮食慢慢化去了我味蕾的渴望,我忘了我真正喜欢什么。牛奶、不放盐的煎蛋成了我早餐的必需品。

接我们上岛的车子准时来了。我甚至都来不及去看普吉是什么样子。就像很多次去旅行的时候,路上有太多的风景,只是我们无暇看的更仔细。这一个“行”字,注定我们要穿过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不论以何种交通方式。有时候,甚至是梦了半场,睁开了眼,山河岁月便也变了模样。

从普吉到皮皮岛。两个小时的航程。我因为吃了晕船药的缘故,整个过程中我浑浑沉沉,几乎睁不开眼。我不知道晕船药是不是要以麻醉你的神经来达到治疗晕船的目的,我度过的,是轻飘飘的虚幻的一段空间。直到目的地的到来,让我惊醒。

确切的说,我们去的是皮皮岛北部。早就一直念着,想象着,当真的到眼前时,反倒是有些恍惚,以及要放松下来的疲惫。酒店离海边太近了,从轮渡上望去的时候,海水几乎要漫到了酒店里面,椰树、灌丛是有些局促拥挤在沙滩上面,我曾以为度假的岛是要有开阔的一段路,或是大面积的人造建筑。

浅滩有些长,所以要靠长尾船来回的摆渡,我在长尾船行驶的间隙中,匆匆的看了一眼皮皮岛的水,碧绿碧绿的,下船的时候,水波晃动间,清晰的看到了水底白色的沙子。

有人在搬行理,酒店的工作人员穿着紫色的裙子,端着毛巾向我们说萨瓦迪卡,用简单的汉语让我们拿毛巾擦脸。我在那个时候犹豫了,或许是更多关于国内景区的负面新闻让我心存介蒂,我不知道是不是要收费的。我只能勉强微笑,以看行理为借口走到一边,避开了她。直到现在,我仍为自己此举而感到羞愧。

就这样的,上了皮皮岛。海水,沙滩,冰镇的果汁一点一点影响着我们的视觉与味觉,仿佛打开了一个想象过却没有看到过的盒子,每一层里面都有着让我们难以掩饰的惊喜。直到回来以后,我与妻子谈起皮皮岛时,我们仍为在那儿的步履匆匆而遗憾,初次出国,心内总是有些惦念,象是绷了一根弦,不敢轻易的放松。如果再有机会,我们肯定会再去皮皮岛,甚至会再住这一家酒店,只因那些温暖的回忆从不会因时间而疏远。

还是因为晕船药的原故,下午有一段时间我睡着了。屋子的门就是落地窗,所以显得屋内空荡荡的,原来点着的熏香因为不习惯,我们早早给吹灭了,海水的潮气蔓延到屋内,我仿佛到了海上,在缓慢的浮动。我们的住处,是最外面的一排,推开门,就能看到海上的云,走十多米就到了海边。一团一团的云,低低的,就那样飘在海面之上。孩子们在泳池内玩,人很少。后来我才知道,这儿只有四家酒店。

海上起风了,云层一团一团的在移动,还没见到更多的游客,或是歇息了,或是去吃饭了。我很少在某一个景点见到这么少的人,退潮的沙滩寂寞无声,偶尔有当地的小孩子从沙滩上跑过去,像是小学生放学的样子,我跟着他们的脚步向远处看,看着他们消失于长尾船的另一边。

天也渐黑了。提供晚餐的左右两家酒店起了音乐,桌椅都摆在了沙难上,或是与沙滩紧邻。许是巧合,我们在岛上的两晚,每次吃饭的地方都有节目的表演。也只有吃饭时,周围是热闹的,从不断飘来的言语之中,听的出,大多都是中国人。沙滩上有几处装饰漂亮的灯与桌椅,是特意为某些预定位置的游客准备的,像极了童话中的场景。

而从远处看的时候,灯光散落于短短的海岸线上,就像夜空中落下了一片星星。音乐也变的飘浮不定了,象我小时候从家走着去村内看电影,远远的,前面光与声音仿佛是另一个空间之内,走近的时候,画面清晰,声音入耳,它才鲜活起来。

只有海水,一直沉默着,黑暗之中,听不到任何声响。

屋内没有网络,我坐在酒店的大厅内更新自己的行程信息,有与我一样的游客也坐在那里,因为有网络的关系,天涯相识的人,似乎再也不需要彼此间的言语。

夜深了,做massage的酒店人员已开始结束当天的工作,远处似乎也安静了,我走回酒店的时候,想着后天就要离开这里,想一想,离开家也三天了。

计划一定要看日出的。可还是起床晚了。开了门,一抬眼,对面已是大大的太阳。周围还很静,工作人员已起来了,在捡海滩上的一些垃圾,在撑开属于自己家酒店的遮阳伞、沙滩椅。至少我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今天一天,我们不必再为转乘而有所担心,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只在这里。

我背着相机。可是很多时候我放下了。除了拍女儿外,我更多的时间是躺在那里,而不是在调快门选角度的一系动作之后,只为了那百分之一秒。并不是我减退了对摄影的热情,我是在这个时候,才慢慢的觉察到,或许,这才是居家旅行的意义,我一度向往的悠闲时光在这里可以有了准确的诠释。

皮皮岛是安静的。它似是裹住了一团时光,化成一个水晶球放在那里。而我们就在水晶球里面,随着光线变化而无彩斑斓。我们听到的任何声响反而因为岛上的安静而变的清脆悦耳。比如,潮声、长尾船的马达声、工作人员的问候声,雨声。

有一刻我回房内拿东西,我穿过一排长尾船的时候,便有人向我招呼,问我出不出海,我只能遗憾的错过了,岛上的梦就像脚下的沙滩一样柔软,我还不愿远离。

客房内有有服务员在打扫屋内卫生。那大约是一名年长的泰国妇人。紫色的裙,赤裸的脚,她工作时,会有一种安静的庄重之气,我站在门口,不敢进去打扰,直到最后,她慢慢的拢起手,点燃一支熏香。烟气也是静止的,如岛上的时光一样慢慢洇染。

晚上是选在酒店下属的一个饭店。就在海滩之上,昨天接船的那个泰国姑娘不再是紫色长裙而是换了利索的衣服在门口招览生意。后来,她又客串主持人去台上做演出的报幕。如她的身份一样,后来跳舞的、打泰拳的人都是店内的服务生。夜色阑珊,灯光旖旎之中,沙滩上挤了好多的当地的孩子。不去看肤色、语言,他们的表情与我们那孩子一模一样。我不知道这儿的演出是不是很少,或是他们每次都对这样的节目持有着许不退却的热情,仿佛是一个节日,他们乐不自禁,在沙滩上闹成一团。

饭后沿着沙滩走回去的时候,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着嬉戏。天空的星光坠落在他们跑动的影子之上,那一刻,我看着星空,忽然发现,或许是我的旅行过程太浅,但在我的眼内,至少这一刻,这里是快乐的天堂。

第8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希贵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老师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市的教育。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李老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无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对待。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这样对孩子不公平,我们要善待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把孩子们当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的在告诉学生真理,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书,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们去品读。

★其他类似内容

1中班下教案8篇

中班下教案8篇

本篇文章提供一份针对中班下学期的教案,包括语言、数学、美术、体育和游戏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细致、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中...

查看剩余 77% 中班下教案8篇

2一周工作总结8篇

一周工作总结8篇

本周工作总结,记录了本部门以及个人的工作情况,包括完成任务和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通过总结,全面评估了本周工作的效果,为...

查看剩余 90% 一周工作总结8篇

3暑假经历作文8篇

暑假经历作文8篇

暑假,是学生们最期待的一个假期。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可以去旅游、参加夏令营、做志愿者等,收获知识同时也丰富了生活经历。本...

查看剩余 80% 暑假经历作文8篇

4手指点画教案8篇

手指点画教案8篇

“手指点画教案”是一种适用于儿童学习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手指点画、模仿绘画、语言描述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学习写字、数学等基...

查看剩余 70% 手指点画教案8篇

5摇篮教案中班8篇

摇篮教案中班8篇

《摇篮教案中班》是一本面向0-3岁儿童的亲子教育指南,旨在帮助父母早期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本书涵盖了情感...

查看剩余 70% 摇篮教案中班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