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5篇(《小猴子下山》教案:以趣味让一年级学生爱上阅读)
本教案以小猴子下山为素材,适用于一年级语文下册。通过生动的情景描述,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猴子奋力攀爬的顽强精神,同时,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第1篇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上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同学讲得很好,她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跑,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不仅能具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瞭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张玉兰老师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不失时机地在低年级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语言的发展,成为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张老师的这节课(片断),就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1.借助看图,指导说话,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形象性
例如《小猴子下山》共有五幅图,画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张老师通过放映幻灯片,先指导看图,再引导说话,使学生在口述时,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图画。这样,既有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如张老师在学生口述训练前,首先明确提出了“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的要求。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这样,学生在说话时思路明确,条理清楚,这不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段说话训练的要求,而且通过口语训练,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指导学生说话“灵活”,展开想象,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例如,一位同学口述小猴子把大桃子扔掉,“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张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都用上了。”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指导学生运用补充的词语创造性地复述,体现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4.指导学生先分述,再综合复述,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如张老师在指导看图说话的训练中,先分别出现四幅图(幻灯片),启发学生分述,然后再要求学生连贯地把四幅图口述一遍。这样,先分述,再总述,由易到难,体现了口语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总之,张老师在低年级的说话训练中,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2篇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第3篇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t;br>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第4篇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5篇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1自我保护教案锦集4篇
本篇文章为公文网站推出的“自我保护教案锦集”,收集了多种自我保护案例并整理成教案,旨在提高读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
查看剩余 78% 自我保护教案锦集4篇
2小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4篇
本篇文章为大家带来了小班美术教案范文的精选,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教案示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小班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提升...
查看剩余 80% 小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4篇
3手指点画教案7篇
“手指点画教案”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手指点画、模仿画法等方式,让幼儿通过触摸...
查看剩余 89% 手指点画教案7篇
4幼儿园教案范文汇总4篇
本文汇总了多篇幼儿园教案范文,为幼教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这些教案内容详尽,方案实用,涵盖了多个年龄段的幼儿教学...
查看剩余 90% 幼儿园教案范文汇总4篇
5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7篇
本文是关于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的集锦,详细介绍了小班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借助教案集锦,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
查看剩余 77%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