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后感8篇(财富的真正密码)

金融观后感是对金融领域的相关观点和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总结,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金融行业的独特见解和经验分享。本文将对一些重要金融事件和趋势进行分析和评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变化趋势。

金融观后感8篇

第1篇

星期四下午,我们三至四年级去影剧院观赏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光听名字就觉得激动人心了!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十八大(2012至2021)以来这五年的进步。从脱贫致富,到科技改变未来,都值得中国人骄傲。中国桥(港珠澳大桥)、中国路(高速公路)、中国车(高铁)和中国港(上海港),这四个“中国造”都在世界上鼎鼎有名。天眼、火箭、战斗机等都逐渐面向“中国造”。使国家脱贫致富的,是一批批优秀的人员:工程师、村委书记、设计师……中国正前面向小康社会前进,我不由得为此感到骄傲。

看着看着,心里油然而生一股爱国热情。让我举几个例满分子来说说吧:港珠澳大桥,建造了12年,是世界上最长的桥;g919飞机在最近几年里首次起飞,这代表了中国首创的飞机也能上天;中国制造的复兴号列车,时速可达每小时300多千米;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经覆盖全国近80万平方千米;中国的村委书记,已经帮87万人脱穷致富;习近平主席带动的“一带一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这些事例,都在证明祖国的伟大昌盛。因此外国才愿意与中国人合作。此刻全世界有超过100个国家和中国合作着。中国不正用事实证明自己的繁荣昌盛吗?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要对祖国大声呐喊:“厉害了,我的国!我为您骄傲!”

金融观后感8篇

第2篇

大而不倒是一部以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为背景的纪实电影,讲述了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和华尔街的精英为挽救岌岌可危的金融系统,进行多方斡旋决策、力挽狂澜的故事。在描绘这样一个精彩故事、刻画生动人物形象的同时,影片也提供了一个考察金融危机的独特视角,对金融危机的起因、发生、发展路径做了一番探究。这对于在创新中求发展的中国证券行业如何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有着很强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1、“大而不倒”政策的困境:救不了缺乏危机意识的企业

危机意识缺乏是企业的“致命伤”。华尔街的精英们自认为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和无限的手段,可以操纵资本市场,但他们没有发现或者不愿意接受资本市场的一个最糟糕时刻的来临。华尔街的情形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大而不倒”政策的困境,那就是再完善的政策也救不了缺乏危机意识的企业。

因为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会产生巨大的外部效应,所以政府和监管当局从稳定金融业和经济发展,保护广大的存款人和投资人广泛利益的角度,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带来的一系列效应持有非常审慎的态度,从而促成了“大而不倒”的救助策略。然而,这种策略,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后果。一方面,一旦对一家金融机构实施了救助,那么救助更大规模的机构顺理成章,于是政府无形中鼓励了更多的风险经营行为,因为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据此获得巨额收益,而且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大,可以博取更多获得救助的筹码。另一方面,政府的救助行为也给普通投资者释放了强烈的信号,隐形的政府信用担保可能会刺激对于这些金融机构及其产品的投资,危机再次出现时,政府面临的救助压力就会更大,否则将带来更加覆灭性的后果。

但是从影片中雷曼兄弟破产的案例来看,在真正最糟糕时刻来临的时候,金融机构最终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政府和监管当局的救助力量是有限的,有选择性的,也是有诸多条件的,自己的股东深陷其中只想着脱身,外部的投资集团只想着用一个低廉的收购价格趁火打劫,竞争者则是在通过做空谋利。所以,提高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永远把合规风控放在经营理念的首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财长保尔森在最初设定救市政策时制定了三个主要原则,流动性可救,政府不可直接购买而只能帮助交易,公司持有者不能从救助中获益。但最终雷曼兄弟被保尔森所放弃,而英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制止了巴克莱银行对雷曼的收购,根源都在于雷曼的资本金不足,不符合流动性可救的原则。虽然,随着事态发展大大超越了保尔森和其他美国金融决策者所能预见和控制的范围,他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些原则变身为“大而不倒”的践行者,进行了干预救市。

流动性危机最终导致了雷曼的破产,我们作为金融机构的高管,也必须时刻关注自身机构的稳健运营,特别是资本金的充沛,这样才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面前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尤其是不能为追求规模而盲目扩张,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必须与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相适应。在经历了“8·16”事件后,流动性风险之于光大证券如同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在“8.16”事件后,光大证券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避免事件重演,首先应该牢固树立流动性风险防控理念,丢掉过去“净资本充足即可防范风险”的错误认识。其次,要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进行了改进,包括:第一,积极构建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两个指标为核心的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第二,制定科学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根据各项业务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压力测试,制订应急预案,做好极端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应对;第三,建立全面覆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流动性风险量化监测和预警,及时捕捉问题,迅速有效应对,并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

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雷曼之所以被众人抛弃,其实与它的掌门人富而德的个人性格以及工作作风也有很大关系。毫无疑问,富而德在业务发展上有其过人之处,但其工作风格过于咄咄逼人。这种性格在竞争残酷的金融领域有其优势的一面,但这种性格也成为了雷曼在危急时刻难以获得外界支持的一种障碍。一方面,这提示我们作为金融机构的高管,加强修炼自身,厚德载物,以获取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合伙伙伴等各方面的支持,为自身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在危机出现时有效获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告诉了我们中国的金融机构,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要做的不是“报时”,而是“造钟”,要懂得“沉默领导力”的重要性,要更加着力于企业的制度建设,不偏不倚,才能基业长青。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对于自己创造的cdo债务抵押债券的创新性“杠杆”融资方式洋洋自得,既让房主拥有了自己的家,又让投资者获得了投资收益,同时这些投资银行家赚取了高额收益,一切看上去很美好,击鼓传花开始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低信用和低收入者凭贷款买了房,房主还不起房贷了,房价开始下跌,最后危机爆发。

一个原先基于市场需求的创新理念,因为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逐渐忽视风险,忽视其本源基础资产的质量,让越来越多的不合格的低信用和低收入者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最终酿成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点非常值得我们警醒。当前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品工具不断丰富,互联网金融大潮奔腾而来,在不断挖掘客户需求、以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历史的教训让我们警惕,在创新业务领域打开一片蓝海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将目光收回来聚焦到风控与合规这条“大动脉”上,莫让风控的不到位而成为券商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创新必须建立在高度重视合规风控的基础之上,而且在创新的推进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基础资产的质量,严格把控参与者的资质要求,要基业长青必须警惕风险隐患,如此才能保证在创新的路上健康稳步推进。

第3篇

个别金融集团的庞大已经达到可以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程度。因为把自己的企业和整个行业绑在了一起,所以让整个国家的纳税人来为这样的企业承担。整个电影其实都是在描写这样的困境。拯救这样的企业会让决策者面对道德风险,即让无辜的纳税人为贪婪的人性和失败的商业模式承担后果,并且也潜在地鼓励了创造冒巨大风险去赚取巨额收益的衍生工具,因为如果赌输了,也会有政府出来收摊。一开始,为了避免这样的处境,保尔森选择牺牲掉雷曼,向华尔街泼一盘冷水,让那些大佬们清醒下来,让他们意识到政府会选择让他们自生自灭。但后面的事态发展让保尔森也无法再旁观下去了。如果不选择政府干预,那么也许整个金融产业包括那些已经有一二百年的美国公司都将面临面顶之灾。最危急的关头,市场上已经没有了流动性,这意味着市场已经接近瘫痪。而一旦金融行业瘫痪,由于它的行业属性,瘫痪将会影响到所有行业,失业率将会上升到历史上罕见的高度。这样的风险,没有任何一个人付得起责任。所以政府选择了直接干预企业的兼并,维护市场的稳定。这样的选择很难判断是对是错。就像这本书最后一段讲的那样:“他们的功过将留给历史来评判。”因为根本无法去模拟和想象另一种选择和结果,所以也许永远也无法给出公允的判断。

经济与政治两者不可分离。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财政部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纽联储主席盖特纳都曾经直接命令企业(高盛、摩根史坦利、雷曼、花旗、美联等等)并购另一企业,以此来缓和金融危机的萧瑟市场气氛和悲观情绪。这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简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政治高管直接参与甚至决定企业的决策,而他并不是企业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他所关注的并不是企业的未来和股东的利益,而是纳税人的利益和国家的未来。但当财政部长保尔森命令高盛或者是摩根史坦利的时候,这些拥有私人飞机,豪华别墅的华尔街的大佬们都选择了顺从。许多议员都直接把这称为“社会主义化”。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大的层面上来说,经济是大家按着一定的游戏规则来玩的游戏,而政治是制定规则的游戏。当经济游戏玩不转时候,最后出来收拾局面的一定是政治。

从电影中可以得出结论,华尔街大部分的投行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信心之上。金融企业不像制造业企业,即使市场形势不好,那么至少还有实物存在。而金融企业,只要市场上出现大规模的恐慌,那么这样隔夜拆借融资的商业模式也就土崩瓦解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华尔街的脆弱。连处在链条最高层的财政部长和华尔街的ceo也无法逃脱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慌。

在市场经济中,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看重的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的预期。而预期的形成除了建立在经济局势和公司基本面,很大程度还建立在人们的信心上。在书里,你可以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抵挡得住那种恐慌。人们疯狂地出清股票,根本不管自己的成本是多少,只是害怕自己成为最后逃不掉的那一个。所以几十块的股票也可以瞬间跌倒一文不值。它的存在价值在某些时刻完全与它的公司经营情况无关,只关乎投资者的信心而已。

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谨慎。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因为当银行不断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里是底。即使你判断对了长期趋势,你也很有可能在价值回归那一天之前早就亏光了本。

谣言的威力。因为市场的信息可以轻易地影响一个公司的股价。因为人们的信心往往十分脆弱,所以也往往容易受到谣言的中伤。在资本市场,谣言的威力更加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所以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人去挣。最近最火的muddywaters(浑水公司),是一家调查机构兼对冲基金。它因为发布对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中概企业的调查报告而出名,在揭露那些作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同时,它靠做空这些公司来赚钱。类似muddywaters的调查公司会是一个趋势。当然,在a股,现在连直接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双汇)都没有什么事,所以对于a股,这样的公司还暂时生不逢时。但只要未来法制健全和透明起来,那么迟早大家会看到那些裸泳者。

谣言加上做空者,简直就像航空母舰加上核弹头,它们的威力可以轻易地从地球上抹去一家已经存在几百年,有几万名雇员公司。连华尔街的投行都对此无能为力。总有一天,这些也会在a股市场上出现。

在雷曼推出光鲜的业绩报告和自救计划的时候,德意志的着名分析师迈克尔梅奥可以一眼看穿业绩报告背后,雷曼对于自身资产的估值难以置信的乐观的问题。这证实了尽管市场上存在财务报告和会计处理操纵的现像,但是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仍然将是好企业的一块试金石,也是有分量的角色。

第4篇

我看了一些关于评价白银资本的看法,许多都是挑剔或者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经济史学家的学术心态。当非专业经济史学家写出了名噪学坛的经济史著作时, 经济史学家的前后反应往往是矛盾的: 第一反应就是充当评委,从自己视阂所能及的范围内作是非评判, 挑一挑论著中的史料错误, 然后把它当作罪证进行批判, 最后以专家的身份说: 不懂就不要写历史! 第二反应是照搬套用,经济史学家在做完史实挑剔之后, 发现非专业经济史学家所构建的理论体系确实胜过自己, 于是又被它所折服, 折服之后, 不分青红皂白, 拿来套用。由此看来,经济史学家在经济史学的最高舞台上首先是评判者然后是粉丝,但就不是表演者。要知道, 只有一线的演员才能演出一台真正的好戏,经济史学家不以主动积极的学术心态去谋取经济史学舞台上一流演员席位, 又怎能演出一台高水平的经济史好戏!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一书总的来说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它能够在许多方面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突出地使用了长时段的研究方法,他用这种长时段的分析来架构他的整体主义研究,并据此预言了亚洲将再次兴起。我认为, 不论弗兰克所使用的周期理周期理论与长时段论是否科学和准确,单是这种长时段的研究视角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启发。从这种视角出发我们不难发现, 世界历史中最繁荣和发达的文明重心实际上也一直是在不断转移的。因此,未来发生西方再次衰落和东方 或其他地区 再次崛起的情况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否定对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进行的研究,对各种生产方式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所谓过渡.提出了质疑, 这是《白银资本》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论点。弗兰克指明,正如我们指出的, 不仅根本不存在从一种生产方式. 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直线进步. ,而且在任何一个社会里, 更不用说整个世界社会, 过去和现在都混合着各种生产关系。许多不同的生产关

系-提供. 了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产品。但是, 从来不是哪一种生产关系, 更不是哪一种-生产方式.决定了某种生产者的成功与失败。相反,世界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变动一直是更重要的因素, 决定着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适。我认为弗兰克这一论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近代西欧再版农奴制的出现,以及奴隶制种植园在美国早期的长期存在等历史现象, 我认为都能够在弗兰克的这一视角下得到解释。

总之, 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不仅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方面颇富启示性, 它提出的许多观点也是发人深思的。

第5篇

首先,在开篇我不得不说我在没有读过白银资本之前,从没有真正的支持过欧洲中心论的观点,但是在我读过白银资本之后,我发现我脑海中很多根深蒂固的思想皆以欧洲中心论为基础以此发展成的各种事件的结论和意义。白银资本对于我的触动还是非常大的,首先它使我认识到中国甚至是亚洲在全球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了解到欧洲并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说的那样从很久以前就主宰了亚洲甚至是世界。

作者一上来就是以十分鲜明的观点批判了传统的欧洲中心论思想,并对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学家或思想家的思想和言论进行反驳。弗兰克认为即使那些声称反对欧洲中心论的人们在论述其思想时也无法逃出这个桎梏,弗兰克接下来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驳斥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学说,并从新分析有关史料,找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观点。

弗兰克通过重新对史料进行分析,为读者描述在亚洲的地域里,有海上贸易和陆地贸易,并且这种贸易活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货物的成交量大。通过这些海上与陆上的贸易促进并带动了一个个的港口城市和内陆中转地区的兴旺繁荣。在此基础上弗兰克又统计了所要论证地区的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发现即使在三个世纪以前的印度某地的城市化水平也依然比欧洲18世纪初的水平要高。

弗兰克在文章中接着论述道在亚洲,各地的商人自有其活动的范围和经营的种类。而且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过程中一直处于逆差,实际上是欧洲更需要与亚洲进行贸易合作,欧洲需要大量亚洲的货物,但是欧洲本身能出口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而且,在亚洲的范围内都是由亚洲人来操控的,欧洲人根本无法进入到这一贸易活动中。欧洲人仅仅是靠在欧、亚、美洲之间来回倒手转卖一些物能够在全球的经济贸易中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经济额。如果不是依靠欧洲在美洲所得到的重金属产品,或许欧洲连一席之地都无法占据,但事实显示就是如此,长期以来有欧洲主宰世界经济的说法在此观点下不禁显得有些可笑了。

以上是我在读白银资本时最为深刻的一些印象,在此写出我的一些感想。通过弗兰克的论证打破了原有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他将亚洲、美洲拉入到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来,这样“全球贸易”才更具有全球的意味。但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到作者有时会使用一些较为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几个世纪以前的一些数据,如城市化。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具有合理性。

第6篇

“在这部著作中,我用一种“全球学的”视野(这个术语出自阿尔伯特·伯格森1982年的那篇文章)来颠覆欧洲中心论的历史学和社会理论。我将从一种涵盖世界的全球视野来考察近代早期的经济史。我试图分析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结构与运动,而不是仅仅分析欧洲的世界经济体系。这是因为,在我看来,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如果我们要分析任何部分(包括欧洲)的发展,我们都必须分析整体。”(前言,第1页)

欧洲中心主义并不仅仅体现在世界体系理论中,他弥漫在西方乃至东方世界的学术领域,高高盘踞在人们的意识中。这本书就是要对欧洲中心主义——包括现代社会理论和世界历史研究中的——做一次总的清算。在清算行列的学者,也许我们不熟悉波兰尼、沃勒斯坦,但马克思、韦伯和亚当斯密都在其中。

在我们的观念中,现代性、资本主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具有毋庸置疑的地位;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展开、世界开始以欧洲为中心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体系,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历史常识;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和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理论更加处于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但是这些“不用质疑”的理论观念都需要一个假设前提:资本主义标志着世界历史的断裂和质变。

对此弗兰克作出了革命性的观念的质疑:他质疑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资本主义从来不是欧洲人发明的,资本积累过程原本就是历史推动力;他质疑“现代性”说法的合理性,我们所谓的欧美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并没有和五百年前生活在一个截然不同的体系里,这也同时是说,新航路开辟以来才逐渐建立的世界体系实际上早就存在着,世界体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等于世界历史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他质疑欧洲在创造“现代世界”中的地位,是否向我们平常所说的的那么关键那么主导一切、颐指气使,他指出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之间的时段,虽然欧洲人繁忙的出没于大洲大洋之间,但仍然是亚洲时代,也就是说亚洲仍旧是全球的经济中心。

然而,我们看到这部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欧洲中心论”的无情的全面批判,那么这种批判是否过于极端,其将众多西方的经典社会理论统统视为欧洲中心主义的产物(如否定“资本主义”的存在),在我看来,是过于偏颇的;而其在论述以亚洲(主要是中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时,是否犯了持有“欧洲中心论”学者相似的错误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呢,即过分关注亚洲而忽视了欧洲,同样我认为,他过分抬高了中国(或者是亚洲)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过分夸张了欧洲的边缘性地位。另外,我们看到其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所做的相关论述来证明其新的世界经济体系时,我们同样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各地之间存在一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就能够成一种世界经济体系,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体系与其论述的世界体系是否有区别,区别在哪里,而书中并没有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任何的界定,那么作者论证的严密性就很值得我们怀疑。同样,在贸易往来中,外贸盈余或贸易顺差是否就能证明经济发达,而其在论述中国作为当时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时,采取的即是此证据,如此看来,现今中国每年都有很大的贸易顺差而美国每年都有着巨大的贸易逆差,如果采取弗兰克的观点,那么中国要远远发达于美国,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所以我认为,贸易顺差的作用远没有作者弗兰克所想象的那般巨大,而以此为论证进而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更是不稳固和值得怀疑的。

总之,《白银资本》是一部标新立异的鸿篇巨制,但同时也有着很多的缺陷和不完备,我们在汲取有益营养或感于作者对中国地位抬高感到激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加以区分对待,而阅读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学术著作时,对于我们最有借鉴意义的,不是西方人如何研究中国的历史,而是西方人用以研究历史的理论和方法。无疑,弗兰克别样的视角和特殊的视野是值得包括我们中国人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地方。

第7篇

阳春三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员工的民族自信与荣誉感。日前,党支部组织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

该纪录电影主要围绕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几条主线,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五年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用影像定格了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如歼20列装部队;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投入使用;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下海;国产航母的建设;“复兴号”高铁再创新速度;生产总值增速稳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网总里程世界第一;全世界最大的其本医疗保障网建成;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这些超级工程纷纷惊艳世界等,体现了中国人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新时代的精神。

?厉害了,我的国》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和成就,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此刻大银幕上,影片生动地记录下来中国各大超级工程的震撼影像及背后发生的感人故事,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埋头苦干的完美情操。

观影结束公司,党支部成员难以掩饰心中的活力和感动,纷纷表示要把这份感触抒发出来,观影结束,大家认为,领导人振奋人心的讲话和影片中恢弘震撼的画面让我澎湃的情绪久难平静。《厉害了,我的国》中一句解说提到,年轻人挑大梁,已经成为中国创造和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利器。身为钧测青年,更要用奋斗的青春和拼搏的汗水来更加丰富中国梦的含义,要用勤奋的双手在新时代拓展幸福空间,播种期望,收获未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同志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自豪,纷纷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点赞,为祖国的强大繁荣感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大家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将影片中传递的中国精神转化为实干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十九大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投入到自身工作中,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八大文化精神、三化管理思想,共同实现2021腾飞。

第8篇

一部影片,让大国雄姿跃然银幕之上。《厉害了,我的国》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等方面,以宏大视角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影片不仅仅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还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等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当一幕幕壮观恢弘的航拍镜头从眼前掠过,中国力量、大国雄姿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扑面而来。

普通人的故事催人奋进。除了展现辉煌成就,《厉害了,我的国》还将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全国人民用心自信、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科学家、工程师、拓荒者们诉说着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守,他们是谱写时代鸿篇的挥毫泼墨者。还有筑起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塞罕坝上三代人,保家卫国的威武之师,挨家挨户探访的基层扶贫干部……不少观众深有感触地表示,《厉害了,我的国》超有正能量,它召唤我们每个人不忘初心,用奋斗书写无悔人生。

?厉害了,我的国》,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厉害了我的国”,也是“厉害了我们的党”“厉害了我们的人民”!

★其他类似内容

1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8篇

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8篇

近日,本站收到了来自不同大学学生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他们来自不同地区,有的是认识到了酒店房态管理的重要性,有的是体验到...

查看剩余 74% 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8篇

2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8篇

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8篇

本文是收集的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不同年级的竞聘者们的演讲稿。这些演讲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自我介...

查看剩余 76% 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8篇

3梦想青春的演讲稿8篇

梦想青春的演讲稿8篇

这篇文章为大家带来一个梦想青春的主题:演讲稿。作为一个公文网站的编辑,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这...

查看剩余 89% 梦想青春的演讲稿8篇

4寒假社会实践打工心得体会集合8篇

寒假社会实践打工心得体会集合8篇

本文集合了多位学生在寒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打工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工作的感悟、与人沟通的技巧、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希望能为...

查看剩余 83% 寒假社会实践打工心得体会集合8篇

5年度考核个人总结8篇

年度考核个人总结8篇

每年的年度考核都是一个对个人工作的梳理和总结,是了解自己所取得成绩的最佳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工作,在寻...

查看剩余 88% 年度考核个人总结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