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案4篇("精美教案: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教学指南")

本文为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同时强调实际生活中平均数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案4篇

第1篇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案4篇

第2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0页—92页“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二中部分习题。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本节课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今后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以及其他常见的统计量。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在学习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最基础的数据整理分析,平均数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础,新教材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既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计算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你乘车买票吗?六岁以前买票吗?你对乘车是否买票这方面的常识了解吗?我们把1.2米这条线叫“儿童乘车免票线”。看,就是这条线,经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六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线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吗?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上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队活动,我班成立了三个小分队:快乐队、天使队、阳光队。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表示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用哪个数比较合适呢?

小结:快乐队每人都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12能代表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

出示天使队数据:小红12个,小兰14个,小丽11个,小明15个。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现在,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据代表第二小队每人的收集情况呢?14能代表吗?12呢?(如果每人同样多就好了)怎样把他们的瓶子变成同样多?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具摆一摆。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把它们变的同样多的。

生1: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然后每个人就一样多了。(刚才这些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生2:计算的方法(14+12+11+15)÷4=1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个人的瓶子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吗?4表示什么。括号里的表示什么?关系式:总数量÷份数。板书:先求和再平分)

总结:其实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继续看天使队的收集情况:13是小红收集的数量吗?是小兰收集的数量吗?是小明收集的数量吗?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个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吗?

小结:13是天使队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它代表天使队收集矿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快乐队每人收集12个,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数量;天使队每人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代表呢?学生体会到:都不合适,如果和快乐队一样,每人同样多就好了。通过移多补少或求和平分,用一个虚拟的13来代表。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慢慢体会平均数良好的代表性。在追问中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特征,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出示阳光队收集矿泉水瓶统计表。阳光队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1:快乐队收集了36个,天使队收集了52个,阳光队收集了60个,第三小队收集的多。

生3:人数不同,应该比较平均数。怎么求阳光队的平均数呢?

小结: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

平均数13能代表天使队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乐队、阳光队的一般水平。(板书: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设计意图:人数不等,哪个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清楚:比总数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每队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从而加深对平均数作用的理解。)

如果阳光小队的王林收集的瓶子变多了或变少了,平均数会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均数就是这么敏感!这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发生变化,都能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可以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数在值和最小值之间,相信大家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关部门是怎么确定这个儿童乘车免票线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相关部门就是参照了平均身高确定免票线的。据统计:6岁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岁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来,平均数的`作用真不小,连确定免票线的高度都可以参照它。

生活中在哪儿用到过平均数呢?出示平均数资料。如果学校订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订做可以吗?平均数的用途很广泛,可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吗?

请选择正确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别求的是什么呢?

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较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一说。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着力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

这节课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从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有关平均数的知识,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课的导入用“儿童身高免票线”如何确定的问题串,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怎样才能使四年级的小学生感受到学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及特征的把握,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开头相互呼应,学生梳理思路,明白了相关部门从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求平均身高,最后呈现6岁以下儿童平均身高,因此确定“儿童乘车免票线”为120厘米。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应用价值,为树立应用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有机的结合,体会到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教师起到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但交流者的作用体现不足,如能更好的与学生达到互动,能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相信效果会更好。在这节课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认识了平均数,他们感到平均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学得兴趣盎然。

第3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板书课题:平均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学生交流后反馈: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

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预测: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方法二: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

(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平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教师追问: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2、教学例2。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师生交流后总结:求平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几个数据的总和再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即为平均数。

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调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这个地区这几年城镇和乡村的人数变化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统计图来表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与xx年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那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并列排放来比较,并思考怎样把它们合并起来。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试着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复式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区分两个内容,采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来表示。

小结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同时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1)出示教材第96页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独立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画出的条形是横向的。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即: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统计图,思考: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当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方便。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统计图后的问题。

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请你动手绘制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师生交流后总结:本节课学习并掌握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常识,培养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确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你们平时喜欢吃哪些菜?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营养午餐。

(1)出示教材第101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一份菜谱。

(1)介绍科学的配餐要求: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不应低于”、“不超过”是什么意思?用数学符号应该怎样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情况。出示每份菜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都不超量时才能算是营养的午餐。

如果让你动手搭配菜谱,你会了吗?每人只搭配一组就行。要求:在这十种菜中任选三种搭配一起,营养一定要合理。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各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搭配方案。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营养搭配的要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g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第4篇

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

(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

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

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

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利用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方法。]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其他类似内容

1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7篇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7篇

本文是关于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的集锦,详细介绍了小班儿童心理健康活动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借助教案集锦,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

查看剩余 88%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7篇

2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锦2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锦2篇

本文为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锦,旨在为小班老师提供优秀的教学案例参考。通过案例分享,展示不同主题、不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教案...

查看剩余 86% 幼儿园小班教案范文集锦2篇

3小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5篇

小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5篇

本文为小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收集了多篇小班幼儿美术教案范文,涵盖了手工、画画、拼贴等多种主题和技法。适用于小班教师进行美...

查看剩余 89% 小班美术教案范文锦集5篇

4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5篇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5篇

本站提供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涵盖了中班各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规划教学,并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体...

查看剩余 82%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5篇

5小班游戏教案猫和老鼠3篇

小班游戏教案猫和老鼠3篇

小班游戏教案猫和老鼠,是幼儿园教育中常见的课程之一。通过这个游戏,幼儿能够学会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并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

查看剩余 78% 小班游戏教案猫和老鼠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