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演讲10篇(金陵十三钗:纷繁情感下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本次演讲的主题是“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影片,根据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部作品以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家族故事。在观影后,许多观众深受其情节和形象的感染,激发了对家庭、传统价值观和人性的思考。接下来,我们将听听演讲者对于《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第1篇
整部片子由很多“比较”组成。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比较;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职责有担当的比较;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比较;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比较;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之后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人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职责,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终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之后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比较,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比较,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比较。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今日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异常有冲击力,最终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可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可是异常有男子汉的味道。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墙进来,之后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我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因为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我。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我的女儿。影片的这些细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浦生送进教堂,不仅仅表现了军人的柔情,更造成了之后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让墨玉为素昧平生的女学生送命准备了感情基础。女孩子关键时候从地窖边跑开,避免了十三钗被日本人发现——这让开始还不准学生进去的十三钗们自责,感动。墨玉大姐大气场的渲染,为后面姐妹们为她所动同意一齐代替孩子们送死做了铺垫。一个个小细节,为影片最终荡气回肠的高潮情节打好了基础,让人觉得十三钗们的决定自然,不会太突兀,不做作。
在横尸遍野的南京,这些社会下层的不够光鲜体面让人鄙夷的社会底层人们,以人性的光辉带来观众们的温暖和期望。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也许奥斯卡因为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固有的偏见,不会给我们颁奖。可是,在我心中,这是足以胜过任何奥斯卡电影的好作品。当然,如果音乐方面能更精致一点就更好了。
第2篇
昨天晚上了广州妇幼保健那边一个电影院看完了金陵十三钗,真是关注太久了,一种长期压抑的期待总算得到彻底的释放。
总是太多的情愫让我无法平静,直到现在,脑海里还全是电影的某一个片段,某一句台词、甚至某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天衣无缝,而今天看到该电影拍摄的记录片,才知道我们看到的是电影是经过演员无数的努力和枯燥无味的反复提炼,才能看到如此美妙电影,真心为他们叫好,感谢他们的付出。
整个故事在两大华语世界最优秀的剧作家的打磨下,圆润通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灾难面前的人类的救赎与爱也是无数的文学艺术多表达的主体,包括很多的电影已经成为经典,比如反应卢旺达大屠杀的《卢旺达饭店》、以及反应二战的诸多电影,都在电影史里画下浓彩重墨,让人们在直面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记得曾经看过黑泽明的《大海的女儿》,则是从侧面讲述战后,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和人性的光芒的佳作。
而对比之前看过的诸多的经典电影,金陵十三钗依然通过另辟蹊径,用一群本来素不相识的人,在面对战争的硝烟中,走到一起。于是让故事充满张力。而用女性视角来审视战争,从而突显战争中人与人由开始的的脆弱、自私、不信任,偏见、贪欲、傲慢、逐步随着事件的推进,人性最本真的善良,积极、和对生命的渴求,对爱情的向往,这些人类最本源的美好,没有因为战争而泯灭,反而更加的无限的放大,让每一个观者无不动容,这里面没一个是英雄,却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毅然而然的走在一起,人性在十三钗别送上开往死亡的汽车的时候,变得那么神圣而不可侵犯!
不想一一描述里面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带给我的感动,里面每一刻都在触碰你心灵的最柔软的部分,忽然想起小悦悦的事件,不禁觉得张艺谋并没有把背景设定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其实人性,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的年代,都时刻在拷问我们的良知。我们是否还保留那种最基本的真善美?
如果问我最让我动容的情节,我到想那个日本军官在教堂里弹唱的那首美妙的童谣,忽然觉得真的很动容,似乎在战争之下,每一个都是受害者!是谁让他们泯灭自己的善良与纯真,拿起屠刀?也许一个人不是天生都是恶魔,也不是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是天使!
老婆说这电影比《让子弹飞》好看,我想她说的是对的。
这是一部不刻意炫技的电影,故事的布局踏实而不投机取巧。感情深藏在电影之外,余音绕梁!
老谋子说好的电影是在很多年后,你只是别故事的某中情感打动,或者你甚至都忘了这个电影是谁演的,我想这部将能够做到,而且做的足够的好。
第一次写对电影的观感,献给金陵十三钗!因为我深信这将是为中国式大-片正名,为中国电影带来荣光的电影,更多惊喜,将见证他的荣耀!
第3篇
这惨痛的记忆,永远也无法让我们苦难深重的民族忘却。
隔着历史的风云,越过岁月的尘埃,导演们一次次在银幕上重现这一幕,《南京南京》让所有观众泪奔;雕塑家们用血泪雕成凝固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树立的一尊尊雕像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作家们压抑着悲痛将残酷的战争浓缩为文字,字里行间流淌着回忆的苦痛……而小说《金陵十三钗》,被改编为电影,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书中以一个十四岁少女的视角来写,她的见闻、她的感受、她的恐惧……,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让我们再次感受遭受异族侵略和杀戮时的无助。
令人唯一欣慰的是,在这冰冷的枪声中还有一丝余存的人性善意的温情:明知庇护伤兵可能会给教堂带来灭顶之灾,英格曼神父还是收留了无助的他们;五个死里逃生的战士,为了保护教堂里的人不受连累,甘愿挺身受死;……异常是文章最终,那十三个秦淮河上卖笑的女子、被自视为纯洁的女学生瞧不起、认为她们无耻下流的十三个女子,却在生死关头毅然决然地选择替女学生进入虎口受难……这滴着血的温情,一次次进入我的心灵,让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齐,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同胞所遭受的苦头而悲愤!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三四岁的豆蔻年华,无忧无虑,像我们,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成长,不会有生命危险,更不会被任何肮脏的东西玷污……可是,战争这个魔鬼却会破坏这完美的一切,让人性泯灭、兽性大发。他不仅仅断送女孩无忧无虑的生活,并且会将她们送到人间地狱甚至是死亡。那个十五岁的少女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安妮日记》中的“我期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让所有读过的人心酸。而《金陵十三钗》中的金陵女子学院的女孩被心怀叵测的日本鬼子在圣诞之夜要求去为他们唱赞美歌,手无寸铁的她们面临的是被蹂躏被残杀的命运!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有一面关于外国人保护中国难民的纪念墙,其中一段文字印证了十三钗的命运:每一天晚上,日本人都会来到金陵女子学院,带走20多位十几岁的女孩,而这些被带走的女孩,很少被送回来……
掩上书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日的讲话又一次如黄钟大吕般在耳边响起:“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仅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仅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期望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是的,这段历史永远不能被忘记!同样十四五岁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运!但我们更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祖国完美的明天,我们该启程了……
第4篇
看完《金陵十三钗》,我很难不被这十三钗触动,我甚至会忘记了她们的职业——妓女。她们第一次来到教堂的时候,眉目艳丽,穿着旗袍披着貂皮,嬉笑怒骂,走起路来腰肢一扭一扭,满是风尘女子的味道。一来就占领了地下室,在里面肆无忌惮地打牌,换衣服,衣衫不整地和外国人调情。
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会为了一根琴弦而用生命犯险,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愿意用命去护着一群抗拒她们的孩子。人性——这是我在她们身上最为触动的一点,也是贯穿了整部电影的一点。我不想谈诸如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纠结这种宏大的主题,我只想说一说电影里的这群人体现出来的人性和感情。
张艺谋在电影里,用了很多反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将这份人性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得那么动人。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们都有缺点。那个来教堂收殓教父的外国人约翰,贪财,好色,怕事儿,应对男孩的免费修车请求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在日军闯进教堂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躲起来,把那群无力的女学生丢在外面。但就是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用还在颤抖的手撑起了教堂的红十字旗,大声控诉日军的罪过和教堂的不可侵犯,将那群女学生护在身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同伴告知自我仅有唯一一个机会离开南京时说“我不能抛下那群学生”。当然还有那群女人,我还记得她们因为怕死把全身是伤的军人赶出教堂时的气愤,所以我能更清楚得感受到看到她们代替女学生赴死时的难过。
这样先抑后扬的手法,让这份人性更加动人。电影中的每一个正面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个特征,都有着一份生命的鲜活。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电影背景便免不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痛。电影的开场就是女学生在战争的狼藉中逃命,身后是狰狞的日军。导演在电影开头就不遗余力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残忍。其中中国军人排成队,用身体挡住坦克,让爆破手尽力接近坦克的画面狠狠地刺痛了我。落后的祖国啊,付出那么多条生命才炸掉了一辆坦克,而敌人后面还有很多辆坦克。张艺谋是细节处理的高手,他让紧接补上的那辆坦克只在镜头里出现一小部分,但已经足够刺痛人心。
那十几个女人的出现让我们短暂地忘了这份残酷,将欢笑和生机带进了教堂。敌人是野蛮的,军人是冷酷的,女学生是惊恐而苍白的,仅有这十几个女人是鲜活的,笑嘻嘻的。她们来的时候是笑的,包括最终决定代替女学生赴死的时候也是笑嘻嘻的,爽朗甚至有点泼辣地叫喊要改一改自古以来“婊子无情”“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骂名。她们在笑,约翰教父在强装地笑,女学生因为逃过一劫在笑,她们都在笑,笑得让我们差一点就相信了这次赴宴不是必死,那些女人还有机会回来,直到小蚊子上车前突然爆发的哭喊,我们才突然醒悟。
导演一向没把主角刻画成完美无缺的英雄,人性的第一个字是人。他用小蚊子的哭告诉观众,这些女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会怕死,但即使这样她们仍然选择赴死。最终她们离开教堂时,镜头从空中往下俯拍——十三钗们穿过地上大大的红十字架一个个走出去,红十字架是救赎、生命的体现,这样的镜头让这一次离别充满杯具和讽刺色彩。
第5篇
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被震撼到了。我感觉自我就生活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南京。我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为日本军卑鄙、下流的行为而愤怒;我为放弃离开已沦陷的南京的勇敢战士们而感动。我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质而流泪。此刻,电影里的画面还在我脑海里轮回。
故事发生在1937的南京。那时的南京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那里被日本军害的满目苍夷,已经是一片黑暗,统统笼罩在战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尸体纵横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声、枪声随处可闻。在这战火之中有十二个女学生和一个孤儿陈乔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们的脸上有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痛苦,有着难以倾诉的苦楚。她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最亲最亲的家人。与此同时,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难。那些日本军到处搜捕女学生,对女学生如牲畜般的蹂躏。更可恶的是,日本人竟然还要这些女学生在他们的庆功大典上唱歌,为他们助兴。就在这火烧眉毛之时。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个女学生。在南京的教堂,那个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为了肩上的一份职责,为了保护那些教堂的女孩子们,能安全离开那个可怕的南京,不惜自我冒着生命危险,修好了卡车,把她们带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终没有交代那些女人最终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们如何,仅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说他们无情,但她们做的的事情却有情有义。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情义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时,正是这种身份卑微的人,献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时,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泪,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么的沉重,脆弱。一个个场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望着那日本军残害中国人的场面,想起那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尸体,我就想哭。我真为那些日本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一向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我还为中国的腐败而哭,如果那时的中国强大,日本人敢来欺负我们吗?只要强大了,我们谁也不怕。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决于自我的国家,看你坚不坚强,强不强大。此刻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的屈辱。
我们今日的幸福是勇敢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革命流过鲜血的革命烈士们……
第6篇
?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是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片战乱,到处都是尸体,民众扶老携幼仓皇出逃。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先进,损失惨重。
看到这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残忍了,杀死了那么多中国人,简直惨无人道。镜头转向教堂内,管理这个教堂的是一个外国人,他细心地照顾着中国伤兵,这一幕与日本人的残暴行为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同时藏在教堂里的还有十三个女学生和一群风尘女子。
有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杀时,躲在一个草堆中的人发出了一些声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我原以为他们会把那几个人找出来,谁知,他们竟然用刺刀狠狠扎进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来的刺刀上已经染上了殷红的鲜血,我的心颤抖了一下。
虽然我早在历史书上了解到日本鬼子无恶不作,但当我看到这一幕时,我还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恶了。而另一场戏,是日本军队到教堂搜查,女学生和风尘女子都在四处逃窜,当十四个风尘女子躲进地窖后,地窖里发生了一场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紧紧顶住,只有一个叫墨玉的,一直说着:“让学生进来。”而当女学生逃到地窖口时,日本人也已追到门口,其中一位学生毅然决然地带着同学们离开了地窖,朝楼上逃去,这一刻,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自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安危的态度,一种是无私的态度,处处为别人考虑,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后想了很多,其实这两种态度也就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两种人啊,看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心都是一样的,有善良就会有自私啊。
第7篇
纪伯伦的《先知》里面有段话:“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最近看了《金陵十三钗》,收获很大,我也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一部电影,一段时光,就是一段人生经历,里面有很多元素,战争,爱情,亲情,友情,仇恨,委屈等等,但这里面最重要、最感人的是有爱。
先说电影里面的父亲,被女儿冤枉是汉奸,但是血缘关系的爱,就是这样,即使牺牲自己,也要让子女能活的更好,父爱,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
关于弹钢琴的日本军官,从他的眼神和音乐里面可以看到他有多么的厌倦战争,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童年的那种幸福快乐。但是自己却又身不由己,因为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扮演了很多个角色,他是一个军人,只能服从,即使是错误的,除非他能为了真理抛弃尊严甚至生命。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们有多少人被生活绑架了,有多少人能做你自己?
关于陈乔治,我认为他是演的最好的,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到的最多,可以说他是真正神父的化身。他没有逃离教堂,他一直在保护女学生,他一直在尽忠职守,他一直很听神父的话,他是为了信仰而活的。他用“youcan!youcan!”的期待,让一个贪财贪酒贪色的人,变成一个闪烁着人性光辉、智慧光芒的新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我们的亲人,朋友,都是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无私,我想世界一定会变的更美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关于李教官,我觉得他做了所有他能做到的事,保护自己的下属,保护女学生,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可能觉得后者更弱小,后者更有希望。战争的残酷在他身上也体现出来了,死也要一起死。
关于玉墨,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从小经历波折,职业被人看不起,但是往往这部分人在关键时候最能挺身而出,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而价值只有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大体现。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女性的妩媚、温柔、善良和勇敢。尊重你身边的每个人,即使他的职业你感觉很卑微,但是也许有一天,是他用牺牲来换取了你的性命。
关于约翰,我想起了以前一个学哲学的领导说的,不是好人先装好人,装久了你就是好人了。不成功先装成功,装久了你就成功了。
其实还有很多有爱的人,这些人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更加努力的去爱这个世界,而我们应该抓紧现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从其中发现美,发现人性的优点,发现自己的意义。
第8篇
这惨痛的记忆,永远也无法让我们苦难深重的民族忘却。
隔着历史的风云,越过岁月的尘埃,导演们一次次在银幕上重现这一幕,《南京南京》让所有观众泪奔;雕塑家们用血泪雕成凝固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树立的一尊尊雕像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作家们压抑着悲痛将残酷的战争浓缩为文字,字里行间流淌着回忆的苦痛……而小说《金陵十三钗》,被改编为电影,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书中以一个十四岁少女的视角来写,她的见闻、她的感受、她的恐惧……,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让我们再次感受遭受异族侵略和杀戮时的无助。
令人唯一欣慰的是,在这冰冷的枪声中还有一丝余存的人性善意的温情:明知庇护伤兵可能会给教堂带来灭顶之灾,英格曼神父还是收留了无助的他们;五个死里逃生的战士,为了保护教堂里的人不受连累,甘愿挺身受死;……异常是文章最终,那十三个秦淮河上卖笑的女子、被自视为纯洁的女学生瞧不起、认为她们无耻下流的十三个女子,却在生死关头毅然决然地选择替女学生进入虎口受难……这滴着血的温情,一次次进入我的心灵,让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齐,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同胞所遭受的苦头而悲愤!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三四岁的豆蔻年华,无忧无虑,像我们,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成长,不会有生命危险,更不会被任何肮脏的东西玷污……可是,战争这个魔鬼却会破坏这完美的一切,让人性泯灭、兽性大发。他不仅仅断送女孩无忧无虑的生活,并且会将她们送到人间地狱甚至是死亡。那个十五岁的少女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安妮日记》中的“我期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让所有读过的人心酸。而《金陵十三钗》中的金陵女子学院的女孩被心怀叵测的日本鬼子在圣诞之夜要求去为他们唱赞美歌,手无寸铁的她们面临的是被蹂躏被残杀的命运!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有一面关于外国人保护中国难民的纪念墙,其中一段文字印证了十三钗的命运:每一天晚上,日本人都会来到金陵女子学院,带走20多位十几岁的女孩,而这些被带走的女孩,很少被送回来……
掩上书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日的讲话又一次如黄钟大吕般在耳边响起:“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仅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仅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期望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是的,这段历史永远不能被忘记!同样十四五岁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运!但我们更要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祖国完美的明天,我们该启程了……
第9篇
看完《金陵十三钗》,我很难不被这十三钗触动,我甚至会忘记了她们的职业——妓女。她们第一次来到教堂的时候,眉目艳丽,穿着旗袍披着貂皮,嬉笑怒骂,走起路来腰肢一扭一扭,满是风尘女子的味道。一来就占领了地下室,在里面肆无忌惮地打牌,换衣服,衣衫不整地和外国人调情。
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会为了一根琴弦而用生命犯险,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愿意用命去护着一群抗拒她们的孩子。人性——这是我在她们身上最为触动的一点,也是贯穿了整部电影的一点。我不想谈诸如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纠结这种宏大的主题,我只想说一说电影里的这群人体现出来的人性和感情。
张艺谋在电影里,用了很多反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将这份人性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得那么动人。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们都有缺点。那个来教堂收殓教父的外国人约翰,贪财,好色,怕事儿,应对男孩的免费修车请求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在日军闯进教堂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躲起来,把那群无力的女学生丢在外面。但就是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用还在颤抖的手撑起了教堂的红十字旗,大声控诉日军的罪过和教堂的不可侵犯,将那群女学生护在身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同伴告知自我仅有唯一一个机会离开南京时说“我不能抛下那群学生”。当然还有那群女人,我还记得她们因为怕死把全身是伤的军人赶出教堂时的气愤,所以我能更清楚得感受到看到她们代替女学生赴死时的难过。
这样先抑后扬的手法,让这份人性更加动人。电影中的每一个正面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个特征,都有着一份生命的鲜活。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电影背景便免不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痛。电影的开场就是女学生在战争的狼藉中逃命,身后是狰狞的日军。导演在电影开头就不遗余力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残忍。其中中国军人排成队,用身体挡住坦克,让爆破手尽力接近坦克的画面狠狠地刺痛了我。落后的祖国啊,付出那么多条生命才炸掉了一辆坦克,而敌人后面还有很多辆坦克。张艺谋是细节处理的高手,他让紧接补上的那辆坦克只在镜头里出现一小部分,但已经足够刺痛人心。
那十几个女人的出现让我们短暂地忘了这份残酷,将欢笑和生机带进了教堂。敌人是野蛮的,军人是冷酷的,女学生是惊恐而苍白的,仅有这十几个女人是鲜活的,笑嘻嘻的。她们来的时候是笑的,包括最终决定代替女学生赴死的时候也是笑嘻嘻的,爽朗甚至有点泼辣地叫喊要改一改自古以来“婊子无情”“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骂名。她们在笑,约翰教父在强装地笑,女学生因为逃过一劫在笑,她们都在笑,笑得让我们差一点就相信了这次赴宴不是必死,那些女人还有机会回来,直到小蚊子上车前突然爆发的哭喊,我们才突然醒悟。
导演一向没把主角刻画成完美无缺的英雄,人性的第一个字是人。他用小蚊子的哭告诉观众,这些女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会怕死,但即使这样她们仍然选择赴死。最终她们离开教堂时,镜头从空中往下俯拍——十三钗们穿过地上大大的红十字架一个个走出去,红十字架是救赎、生命的体现,这样的镜头让这一次离别充满杯具和讽刺色彩。
第10篇
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被震撼到了。我感觉自我就生活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南京。我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为日本军卑鄙、下流的行为而愤怒;我为放弃离开已沦陷的南京的勇敢战士们而感动。我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质而流泪。此刻,电影里的画面还在我脑海里轮回。
故事发生在1937的南京。那时的南京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那里被日本军害的满目苍夷,已经是一片黑暗,统统笼罩在战火之中。血肉模糊的尸体纵横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声、枪声随处可闻。在这战火之中有十二个女学生和一个孤儿陈乔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们的脸上有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痛苦,有着难以倾诉的苦楚。她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最亲最亲的家人。与此同时,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难。那些日本军到处搜捕女学生,对女学生如牲畜般的蹂躏。更可恶的是,日本人竟然还要这些女学生在他们的庆功大典上唱歌,为他们助兴。就在这火烧眉毛之时。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个女学生。在南京的教堂,那个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为了肩上的一份职责,为了保护那些教堂的女孩子们,能安全离开那个可怕的南京,不惜自我冒着生命危险,修好了卡车,把她们带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终没有交代那些女人最终如何。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们如何,仅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说他们无情,但她们做的的事情却有情有义。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情义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时,正是这种身份卑微的人,献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时,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泪,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么的沉重,脆弱。一个个场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望着那日本军残害中国人的场面,想起那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尸体,我就想哭。我真为那些日本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一向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我还为中国的腐败而哭,如果那时的中国强大,日本人敢来欺负我们吗?只要强大了,我们谁也不怕。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决于自我的国家,看你坚不坚强,强不强大。此刻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的屈辱。
我们今日的幸福是勇敢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革命流过鲜血的革命烈士们……
1励志演讲稿4篇
励志演讲稿是指通过演讲来传递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正能量。该类型的演讲常涉及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心灵抚慰等方面,能...
查看剩余 82% 励志演讲稿4篇
2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7篇
本篇文章提供了多篇优秀的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内容丰富、观点独特,适合作为班主任竞聘者的参考和借鉴。对于即将面临班主任竞聘的...
查看剩余 75% 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7篇
3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8篇
本文是收集的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不同年级的竞聘者们的演讲稿。这些演讲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自我介...
查看剩余 80% 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8篇
4梦想青春的演讲稿8篇
这篇文章为大家带来一个梦想青春的主题:演讲稿。作为一个公文网站的编辑,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这...
查看剩余 86% 梦想青春的演讲稿8篇
5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演讲稿8篇
本文主要探讨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和应对当今环境问题的方法。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我们有...
查看剩余 89% 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