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暑假实践报告4篇("炙热暑期实践:报社挖掘无限潜能")
本文主要介绍了报社暑假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通过实际实习和采访,我们了解了新闻行业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流程,深入了解了新闻报道的原则与技巧。通过此次实践,我们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篇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今日××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今日××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第2篇
7月 3日至8月 4日,我有幸在《今日xx》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xx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 3日,我来到《今日xx》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 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 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一篇新闻。
7月29日xx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xx》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今日xx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一篇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今日xx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第3篇
放学第三天,为了不再帮姐姐“奶孩子”,开着粉色的电瓶车出门找工作。到了市区随眼一瞟,有个台州市报业集团。奇怪的是正值周五,大门却紧闭(最显眼的南门),好找一番才东边还有个门。后来听老师说,因为东门,对门是税务所,背后是一座山。上头觉得有“招财进宝,后有靠山”的意思,于是将大门搬到了东边。干媒体的果然不一样,讲究真不少。
找到了门,还没进去就被保安给拦住。说明来意后保安就直接告诉我,我们这不招实习生,来的都是熟人介绍的。还有这操作?差点直接打道回府。好说歹说,保安大叔开始给领导打电话,免提音才次给我暴击。
既然来了,进都进不去,那多没面子。给了身份证,进电梯也不知道去哪楼,随手按了4楼,直接进了410。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整层就这一个门开着。
一个大约30多,穿着白衬衫花裙子的女人,坐在办公室桌子前玩手机。看我进来,对我一笑,有戏。说明来历后,问了点基本情况,一切看起来很顺利。但接下来的话,直接将我打入冷宫,“有介绍信吗”。突然想起来学校好像有发介绍信吗,哎关系社会。
回家,拿介绍信,给她。嫌介绍信太短,(所以希望以后学校介绍信做的,看起来高大尚点)之后问我需要实习多久,太短不收。。。脑子一抽筋,2个月,哎暑假又交代了。最后简单的给她看了点作品,告诉我需要和领导讨论下,周一等消息。。。
周一0点手机受到信息,xx早上8点半,请来晚报报道。还真准时,说周一就周一,于是我就进台州晚报了。
做了报道应该做的事情后,高波老师(指导老师)领着我去开晚报编前会。编前会顾名思义,采编前的会议,记者上报今天采编的选题。会后高老师领着我去另一个记者处,让他带我一天。
“我不带实习生,给他看看报纸得了”这是那记者和高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结束谈话,找了张报纸,抛下一句话,下午2点到台州市服务中心。我当然不会傻得去看报纸,在高老师那边询问到,可以帮他找下题材。就是这个做法帮助我摆脱了今后看报纸的日常。
下午2点,好找一番,终于到达地点,过了一会记者开着车过来。经过一下午的了解,是关于宣传政府办事效率的报道。采访过程百无聊赖,发现与学校实践没什么区别,也没有和记者交流。回家后写了篇消息,次日交给了高老师,高老师遗憾的告诉我,昨天那记者写的报道没有上报。
到单位第一件事情,找题材,找完再看昨天的报纸。这一看发现昨天找的题材竟有3篇上报,我知道这可能会让我有点不一样。编前会上,高老师开始报选题,其中一个,还提到是我找的题材。会后林副总编留我下来和我谈话,我知道这算初步引起了领导的注意。
高老师找上我,让独自去采写我给他的题材。是有关于7月5日是日军撤离台州的日子的报道,让我去市政府大楼访问下相关学者。当时我就懵逼了才第二天。。。结果当然失败
采访结束后,我突然发现给的信息太宽泛,想找附近抗战老兵了解,老兵又差不多全过世了。后来高老师告诉我,他5年前做的第一篇报道就是关于抗战老兵的,当时情况和我差不多,也是独自被老师喊去采写的,写了一个版。那时候老兵还健在,采了好几个老兵,期间困难不断,他用非常恶心来形容那次采写。最后他还发了一份采写那份报道时的心得给我,后来的日子,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老师找题材,渐渐的摆脱了看报纸的日常,不过报纸还是要天天看的。
如果我一开始跟的是那个记者,我相信在我写这篇报告前,我还在和有些实习生一样,还在看报纸,遇到一个好老师很重要。
领导认识你后,很多事情就比较好办了。一周之后,有次陈副总突然来新闻部说热线部那边今天缺少版面,让我去帮帮忙。
到了热线部,徐姐给我个任务,让我去附近看看有没有送凉茶的点,采个报道回来。经历过几次采访,我知道实习生最怕的就是不自信,很多事情不能拖,当即我就写了采访提纲出发了。已经下午3点,转了大半个椒江市区,只发现一个凉茶点,而且该凉茶点只有几个罐头孤零零的躺在地上。我知道这次报道又要黄了,告诉老师后,老师说你先回来吧。
我心想这次采写如果成功,那大不一样这是个机会,因为是领导让我去帮忙的肯定知道稿子是我写的。于是先在附近打听,一看凉茶点旁边有2个环卫工人。一问才知道,原来凉茶供应时间早过了,早上10点就没。
难道真的问不出来了?不!经过交谈我发现这个凉茶点就是旁边大悲寺供应的,去问问没准能问出点什么。到了大悲寺,一群大爷大妈在扫地,说明来意后,大爷大妈就不吭声了。哎他们拒绝采访,他们表示这些都是做好事,没必要上报纸。濒临奔溃边缘,我突然想到,直接找负责人啊,旁边人这么多,还在工作能问出来才怪。好说歹说,终于领着我去了一个房间,虽然不是负责人,但也送过凉茶。大妈还是不告诉我,但是既然进来了那就有戏,开好录音,开始瞎聊。我也不提采访的事情,就说大妈你们这凉茶看起来挺好喝的,这么快就没了。见我夸他们,大妈也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最后比较圆满的完成了采访任务。
回到单位,陈副总在办公室,我向他说明了情况后。他对徐姐说这样报道做出来可能没有什么亮点,本来是想让你们找找椒黄路三区的凉茶点,现在时间不到凉茶点也没有办,要不找找其他可以写的?听到这话,我觉得哎难道又要黄了?不管了先写这再说,稿子一写就是2小时。拿给徐姐改过后,把有人拿凉茶去泡脚作为了一个新闻点交了上去,第二天上报了。陈副总编前会上说了下这事情,还是比较兴奋的。
有了作品在报社就比较好混起来,有次坐在前面看报纸,突然王晓峰老师让我和他去三门采访个人,写创业故事。我立马答应了下来,去三门采访了制造葛根的人物,回来后马上写稿,晚上9点就交给了老师。从这以后每周一报纸的新经济版块都是我写的,20xx多字,已经写了3期了,虽然每次都要熬夜,但非常值得。最惨的一次就是早上去玉环采访人物,中午去路桥暗访已经3年都没有装好设施的小区,下午会椒江观察路边行人不文明现象,从哪之后我觉的在办公室看看报纸也挺好。。。
做记者有时候比生孩子还要痛苦,因为生孩子能生出东西,但做记者有时候肚子里没货,文章写不出来,压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作为一个新记者,当然实习生是偶尔有压力的。
报社上班看似很自由,早上9点来11点半,下午2点来4点走。但是记者从不在单位上班,有时一采访就是一天,晚上还要交稿,明天就见报。就是那个说不带实习生的记者,听说他曾经是晚报写稿最积极的,无论多困难的稿子都会去完成,有时候半夜有消息也立马起来,每月考勤都是排在前几个,和现在完全两样。自从结婚后,工作压力变大,在家没地方发泄,人一压这就天天抱怨,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段时间我也这样,跟着师父专访人物,回来写稿,20xx多字,晚上就交稿。一回家我姐的孩子咿咿呀呀的叫个不停,还不时烦我拿东西,我写稿又特别慢。一写人物专访,我就要熬夜,最迟一次写到凌晨2点,真是爆炸。
晚报工作,总体来说比较有趣,老师领导对实习生还算不错。林副总编竟然还要求各个领导,老师每天下午2点半,讲讲自己做记者的心得。一老师开玩笑的和我说,你们实习生中是不是有领导的私生子什么的,怎么对你们这次的实习生这么好,还讲课以前都没有。通过讲课我才明白,这些记者很多都是从实习生开始,都是从打扫卫生端茶送水开始的,一周讲课感悟颇深,这就不一一写出。
在报社实习的日子,我初步感受到了记者是怎么样子的。记者是个上能和领导高层谈话,下能和黎民百姓说笑的职业。期间跟着采访过俞敏洪,各种创业人才,暗访过街边百姓。总的说记者这个职业很辛苦,但很有意义,虽然我真正想去的是特稿部,专门去暗访揭发一些无良企业和反映社会问题的部门,如果以后有幸成为记者,我一定要求去这样的部门工作。(陈鹏)
第4篇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今日××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今日××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1岗位实习报告范文集锦2篇
岗位实习报告是每位实习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它不仅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所在企业或机构的一份贡献。在此,我们为大家整...
查看剩余 88% 岗位实习报告范文集锦2篇
2建筑公司年度总结报告5篇
该建筑公司年度总结报告详细介绍了公司在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和成果,包括营业收入、利润、生产情况等指标的分析与总结,并总结了...
查看剩余 77% 建筑公司年度总结报告5篇
3销售经理的述职报告3篇
此篇文章将为大家呈现一份销售经理的述职报告,报告总结了这位经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包括销售计划制定、执行情况、客户满意度...
查看剩余 87% 销售经理的述职报告3篇
4酒店员工个人述职报告3篇
本文是一份酒店员工个人述职报告,报告包括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成果、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等。员工在报告中详细陈述了自...
查看剩余 79% 酒店员工个人述职报告3篇
5人力资源实习报告5篇
本文是一份人力资源实习报告,涵盖了实习期间所接触的各种工作和项目,展现了实习生在人力资源部门中的职责和实习成果。通过此报...
查看剩余 88% 人力资源实习报告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