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之美读书心得3篇("数之美:我读数学的感悟")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数学之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学到高科技的信息学,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读完本书,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精美和智慧,进一步提高了对数学的认知水平。

数学之美读书心得3篇

第1篇

这本书一共3章,主要介绍了这些数学方法:统计方法、统计语言模型、中文信息处理、隐含马尔科夫模型、布尔代数、图论、网页排名技术、信息论、动态规划、余弦定理、矩阵运算、信息指纹、密码学、搜索技术、数学模型、最大熵模型、拼音输入法、贝叶斯网络、句法分析、维特比算法、各个击破算法等。从第一章开始其明了幽默的语言就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觉得如果早一点看这本书,也许数学之于我就是另一番天地。

第一章里作者从原始人类的通信方式开始入手,人类最早利用声音进行的通信依赖于开篇给出的"编码—传输—解码"的基本原理,指出原始人的通信方式和今天的通信方式没什么不同,这世界上近现代最普遍的原理大部分都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被无意识的使用着。

第六章信息论给出了信息的度量,它是基于概率的,概率越小,其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就越大。引入信息量就可以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同理自然语言处理的大量问题就是找相关的信息。信息熵的物理含义是对一个信息系统不确定性的度量,这一点与热力学中的熵概念相同,看似不同的学科之间也会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事务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要学会借鉴其他知识。

这本书里也能找到不少在学的课程知识,如大学专业课里,数电总是要比模电简单不少,而自然界里大部分的信号都属于模拟信号。所谓模拟信号,是指从时间和数值两种维度上看来都是连续变化的信号。在实际电路中,模数转换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将预处理的模拟信号经过模数变换为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而数字化处理有很多优点,比如功能强大、抗干扰能力强、易于传输等。

简而言之,如果没有数学,就没有数字信号处理和传输的概念,而数字信号传输在当下大规模的集成电路里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通信成功的基本要求。

作者把生活中遇到的复杂的问题,以简单清晰,直观的模型或者公式展现出来。我们可能过于注意生活中的种种奇妙现象,往往忽略了追求其理论逻辑的演绎,而这,也是大部分问题的主要根源。

罗素曾经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纯数学使我们能够发现概念和联系这些概念的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给了我们理解自然现象的钥匙。"数学在所有科学领域起着基础和根本的作用。"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这里,我也想把《数学之美》真诚推荐给每一位对自然、科学、生活有兴趣有热情的朋友,不管你是从事职业,读一读它,会让你受益良多。

吴军老师在《数学之美》中提到:"这本书的目的是讲道而不是讲术。很多具体的搜索技术很快会从独门绝技到普及,再到落伍,追求术的人一辈子工作很辛苦。只有掌握了搜索的本质和精髓才能永远游刃有余"。回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学习的东西、技术太多太多,如果一味地只为去追技术的脚步,那么我们也会很累很累。然而基本的原理却是没有怎么变化的。只见森林,不见树木,难免迷失;站在高处向下看,也许我们一直看不到底,但是站在底处却是可以看见底的。

数学之美读书心得4篇

第2篇

数学用在模型上而不是现实世界中,需要抽象思考出模型,即数学对象是其所做。数系扩充中,复数i并没有比无理数根号2更特殊的地方,因为它们作为抽象的数学构造,如果充分自然,则必能作为模型找到它们的用途。实际上正是如此。

数学中有个根本性的重要事实:数学论证中的每一步都可以不断地分解成更小更清晰有据的子步骤,但是这样的过程最终会终止。原则上,最终会得到一条非常长的论证,它以普遍接受的公理开始,仅通过最基本的逻辑原则一步步推进,最终得到想要求证的结论。所以,任何关于数学证明有效性的争论总是能够解决的。争论在原则上必然能够解决这一事实使数学作为一个学科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公理系统的主要问题不是真实性,而是自洽性和有用性,即数学证明就是由特定前提能够得出特定结论,而不考虑该前提是否正确。

我不清楚这一“根本性的重要事实”在现实中的使用范围有多大,但由此可以聊一点别的问题。现实中,如果甲对事情有a观点(或说价值观),乙有b观点,并为此争执。有下面几种情况:

2、有定论,但是双方都没有给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和反驳。

3、有定论,一方给出了足够的证据(或者反驳理由),因为表达能力导致表述不清晰而没有说服对方。

4、有定论,一方给出了足够的'证据(或者反驳理由),因为对方理解不够或理解偏差导致没有被说服。第234条与这几项有关:知识量,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对外界的认知和自我认知。其中语言本身的局限性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表达和理解,认知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要求很高的能力。“评论”这件事就是个很合适的例子。如果说创造更需要的是才气,那么评论更需要的就是能力。但是,无论双方是否知道有无定论,很多情况下需要陈述不少或很多证据或反驳理由,由第234条可知人与人交流的效率很低,并且可能伴随一些冲突。若考虑到一些人的利益因素等,交流会更复杂。

第3篇

近来,我通过中国大学mooc的慕课《数学建模》获悉一部叫《牛津通识读本》的新出版科普系列。同时购入的有六本——《数学》《法律》《佛学概论》等。由于告知该书的慕课是数学课,我首先阅读的是《数学》。

令我意外的是,本系列的书每本篇幅都短小精悍得让人愉悦(英文类书系列名就叫a very shortintroduction)。就这本16开大小的《数学》中,有实际内容的只100页左右,剩下的有数十多页附注/答疑,与及100多页的英文原稿(原书作者高尔斯是英国学者)。本书内容质量非常高,并未使『西方当代学科科普』这个标签失色。再考虑到其篇幅如此短小,看来,以后为非理工科班出身的青年们推荐数学科普书,就不必只记得伊恩·斯图尔特与马丁·加德纳了。

虽然这是数学科普,但作者可深知读者心。西方作者所著的数学科普,一向都很能熟练地脱公式脱符号讲问题。与同类书籍比较之下,本书还有个小小的特点:其章节叙述顺序,既不硬从数学史(人类认知史)的流程,也不完全顺应个体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的顺序。开篇破题他选的'议题是『数学模型』,非数学专业学生最能适应的一种破题点;然后第二章紧紧承接主题『模型化』,开谈『抽象化』。这个过程的叙述行云流水。我感觉作者很懂怎样说该说的、省去不必说的、跳过不能说的。

第二章《数与抽象》中,作者在引入复数时,首先不能免俗地做了其他科普书差不多的工作:-1的开平方根是复数的定义blabla;然后,他将议题转入更接近上游本质的、但也许常人可能也会想过的问题:形式与实在的关系。

不是说『-1的开平方根』是复数单位i吗?但似乎有两个数的平方等于-1啊(也即i与-i),到底哪个才是正宗的『复数单位』?如果说i是嘛,那么凭什么-i不是?给我讲清楚啊——对吧?我猜,每个人在其漫长的人生中,都曾经想问过这类问题吧:『为嘛数变量用abc、角变量用αβγ』『为嘛求导符用的是一个点』『为嘛积分符像条蛇』『为嘛积分式里有个d』诸如此类。这些问题并不无聊也不白痴,只是常人很难给出有意义的回答而已;它们中的每个往往都蕴含着16世纪数学大师们的智慧精华。当然,本书没有解答所有这类奇离古怪的问题(这不是《十万个为什么》)。在本书里,作者做的是教授课间做的那种事——随便跟好奇的学生聊聊天,证明过程少说了个『在这个条件下』待会再补上。上面提到的『i与-i哪个才是复数单位』这个议题,这段简短的讨论,同时也扮演了下一章《证明》的引子这个角色。

进度到第三章《证明》结束之后,对读者而言,或许就只剩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而已了。后面的章节,议题越来越抽象(空间、维度、距离、无穷等),正要抵达最有趣的部分(集合论)时,突然话锋一转,谈起了与抽象几乎相对的另一端:计算理论与数论;然后,本书的主体竟在此突然收官。看来,作者多多少少还保持了清醒,未过度狂热,未打算将每个有趣的命题都灌到读者脑里。在我看来,那种『x猫x气三千问』的大杂烩式科普其实是很不人道的。大家和我一样都读过一遍又一遍的七桥问题与雪花曲线,没必要再来一次了。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本书里各只占了一页的篇幅。太好了。

★其他类似内容

1测试经理年终总结3篇

测试经理年终总结3篇

这篇文章是一位测试经理的年终总结,总结了他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分享了他对职业发展和团队管理的见解,为广大测试工程师...

查看剩余 78% 测试经理年终总结3篇

2体育教师实习总结3篇

体育教师实习总结3篇

本文是一篇关于体育教师实习总结的文章,通过对实习过程的回顾与总结,探讨体育教师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分享实习心得与...

查看剩余 77% 体育教师实习总结3篇

3暑假旅游小学作文3篇

暑假旅游小学作文3篇

暑假是小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光之一,无论是家庭旅游还是参加夏令营,孩子们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美好的假期。本文搜集了一些...

查看剩余 72% 暑假旅游小学作文3篇

4学校食堂年终总结3篇

学校食堂年终总结3篇

学校食堂是每个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师生提供着健康、营养的餐饮服务。一年一度的食堂年终总结,对于评估食堂工作、优化服务...

查看剩余 77% 学校食堂年终总结3篇

5建筑企业年度培训方案3篇

建筑企业年度培训方案3篇

建筑企业年度培训方案是提高企业业务水平和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通过周密计划和有针对性的...

查看剩余 82% 建筑企业年度培训方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