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解一元一次方程4篇(轻松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基础的内容之一,也是理解数学模型的重要工具。通过简单的代数方法,可以求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等式,从而解决诸如“米娜的年龄比弟弟大3岁,现在米娜18岁,请问弟弟多少岁?”这类问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篇
──去括号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至第10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行程问题中顺流速度、逆流速度、水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的关系,以及零件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会解方程. 2.难点: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关键: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 可变形为:速度= . 2.相遇问题或追及问题中所走路程的关系? 相遇问题:双方所走的路程之和=全部路程+原来两者间的距离.(原来两者间的距离) 追及问题:快速行进路程=慢速行进路程+原来两者间的距离 或快速行进路程-慢速行进路程=原路程(原来两者间的距离). 二、新授 例2: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1)顺流行驶的速度、逆流行驶的速度、水流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顺流行驶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行驶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2)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由此填空(课本第97页). (3)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解:一般情况下,船返回是按原路线行驶的,因此可以认为这船的往返路程相等,由此,列方程: 2(x+3)=2.5(x-3) 去括号,得2x+6=2.5x-7.5 移项及合并,得-0.5x=-13.5 系数化为1,得x=27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7千米/时. 说明:课本中,移项及合并,得0.5x=13.5是把含x的项移到方程右边,常数项移到左边后合并,得13.5=0.5x,再根据a=b就是b=a,即把方程两边同时对调,这不是移项. 例3: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xx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分析: 已知条件:(1)分配生产螺钉和生产螺母人数共22名. (2)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xx个. (3)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 (4)为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数量与螺钉数量之间有什么样关系? 螺母的数量应是螺钉数量的两倍,这正是相等关系. 解:设分配x人生产螺钉,则(22-x)人生产螺母,由已知条件(2)得,每天共生产螺钉1200x个,生产螺母(22-x)个,由相等关系,列方程 2×1200x=(22-x) 去括号,得2400x=44000- 移项,合并,得4400x=44000 x=10 所以生产螺母的人数为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本题的关键是要使每天生产的螺钉、螺母配套,弄清螺钉与螺母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02页第7题. 解法1:本题求两个问题,若设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千米/时,那么与例1类似,可得顺风飞行的速度为(x+24)千米/时,逆风飞行的速度为(x-24)千米/时,根据顺风飞行路程=逆风飞行路程,列方程: 2 (x+24)=3(x-24) 去括号,得 x+68=3x-72 移项,合并,得- x=-140 系数化为1,得x=840 两城之间的航程为3(x-24)=2448 答: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840千米/时,两城间的航程为2448千米. 解法2:如果设两城之间的航程为x千米,你会列方程吗?这时相等关系是什么? 分析:由两城间的航程x千米和顺风飞行需2 小时,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可得顺风飞行的速度为 千米/时,逆风飞行的速度为 千米/时. 在这个问题中,飞机在无风时的速度是不变的,即飞机在顺风飞行和逆风飞行中,无风时的速度相等,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 -24= +24 化简,得 x-24= +24 移项,合并,得 x=48 系数化为1,得x=2448即两城之间航程为2448千米. 无风时飞机的速度为 =840(千米/时) 比较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容易列方程,所以正确设元也很关键.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另外在求出x值后,一定要检验它是否合理,虽然不必写出检验过程,但这一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03页习题3.3第11、1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行程问题有三个基本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走60千米,一列快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65千米.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x小时相遇,则列方程为________. (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x小时之后,两车相距620千米,则列方程为_______. (3)慢车先开出1小时,相背而行,慢车开出x小时后,两车相距620千米,则列方程为________. 二、解答题. 3.一架飞机在两城市之间飞行,无风时飞机每小时飞行552千米,在一次往返飞行中,飞机顺风飞行用去5 小时,逆风飞行用了6小时,求这次飞行时的风速? 4.xx年对甲、乙两所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评,结果两校学生达标人数共1500人,xx年甲校达标人数增加10%,乙校学生达标人数增加15%,两校达标总人数比xx年增加12%,问xx年两校学生达标人数各多少? 答案: 一、1.略 2.(1)60x+65x=480 (2)65x+60x+480=620 (3)60x+65(x-1)=620-480二、3.24千米/时,设这次飞行风速为x千米/时,5 (552+x)=6(552-x) 4.900人,600人,设甲校xx年学生达标x人,(1500-x)·15%+10%x=12%×1500.
第2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含有以常数为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去分母.(一) 情境创设: 与书同(二) 探索活动 由情景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审清题意,根据等量关系:学生总数的 +学生总数的 +学生总数的 +3=学生总数列出方程.即设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x名,想一想由题意得 + + +3=x.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方程,交流自己的解法,相互加以比较.思考: (1)怎样才能将它化成上节课中所学的方程的类型?(去分母)(2)如何去分母?(方程的每一项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三)自学例题1、解方程 - = -1解:(本题应如何去分母?学生答)去分母,得4(2x-1)-(10x+1)=3(2x+1)-12,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8x=-4,系数化1,得 x= (1)为了去分母,方程两边应乘以什么数? .(2)去分母应注意什么? .例2、解方程 = +1 例 3、 (2x-5)= (x-3)- 去分母时须注意:(1) (2)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3)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若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视多项式为一整体.建议进行专项训练,如 ,- 乘以6,8……例4、 - =3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四)、教学小结: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1.形式上比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是怎样求解的?2.它的解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3.它的解法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在计算或变形时,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避免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易犯的错误.
第3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概念,并能利用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移项的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二):探索新知解方程:(1)3x-5=4. (2)7x=5x-4在分析本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怎样才能将此方程化为ax=b的形式?2.上述变形的根据是什么?解:3x-5=4,方程两边都加上 ,得3x-5+5=4+5,(本题的解答过程应找多名学生分别口述,教师严格、规范板书,并请学生口算检验)解方程7x=5x-4.针对(1),(2)题的分析与解答,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将方程3x-5=4,变形为3x=4+5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2)将方程7x=5x-4,变形为7x-5x=-4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我们将方程中某一项改变 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利用移项,我们可以将(2)题按以下步骤来书写.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未知数x的系数化1,得 (至此,应让学生总结出解诸如例1、例2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调移项要变号).(三)自学例题: 解方程:x-3=4- x解:移项, 得 和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 练习:1 (a)组(1)方程3x+6=2x-8移项后,得 (2)方程2x-0.3=1.2+3x移项,得 (3)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a若3x+2=1 , 则3x=3b若-x+1=0, 则-x=1 c若 x-1=3x, 则-1=3x- xd若- =o, 则x=4(4)用移项法解下列方程: (a)10y+7=12y-5-3y (b)0.5x+ =x+2 (c) = +x (d)9+x=2x+12-4x(四):教学小结:
第4篇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页至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x- )=2.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x- = 两边都加 ,得x= .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 =2 两边同加 ,得4x= 两边同除以4,得x= .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为: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4x表示4,x表示1.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例:某班学生共60分,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求各小组人数. 分析: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3: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10份,甲组人数占2份,乙组人数占3份,丙组人数占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问: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答:甲组人数+乙组人数+丙组人数=60. 解: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2x人,乙组人数为3x人,丙组为5x人,列方程: 2x+3x+5x=60 合并,得10x=60 系数化为1,得x=6 所以2x=12,3x=18,5x=30 答:甲组12人,乙组18人,丙组30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3: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1)x=3. (2)可以先合并,也可以先把方程两边同乘以2. 具体解法如下: 解法1:合并,得( + )x=7 即 2x=7 系数化为1,得x= 解法2:两边同乘以2,得x+3x=14 合并,得 4x=14 系数化为1,得 x= (3)合并,得-2.5x=10 系数化为1,得x=-4 2.补充练习.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 解:(1)设每份为x个,则黑色皮块有3x个,白色皮块有5x个. 列方程 3x+2x=32 合并,得 8x=32 系数化为1,得 x=4 黑色皮块为4×3=12(个),白色皮块有5×4=20(个). (2)设全书共有x页,那么第一天读了( x+2)页,第二天读了( x-1)页. 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第一天读的量+第二天读的量+还剩23页=全书页数. 列方程: x+2+ x-1+23=x. 四、课堂小结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其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3(1)、(2)、4、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解方程. 1.(1)3x+3-2x=7; (2) x+ x=3; (3)5x-2-7x=8; (4) y-3-5y= ; (5) - =5; (6)0.6x- x-3=0. 二、解答题. 2.育红小学现有学生320人,比1995年学生人数的 少150人,问育红小学1995年学生人数是多少? 3.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a、b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开出,a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b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 (1)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2)两车相向而行,a车提前半小时出发,则在b车出发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地点距离甲地多远? 4.甲、乙二人从a地去b地,甲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乙骑车每小时比甲多走8千米,甲出发半小时后乙出发,恰好二人同时到达b地,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5.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驶550米;乙练习长跑,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两人首次相遇? 答案: 一、1.(1)x=4 (2)x=4 (3)x=-5 (4)x=- (5)x=30 (6)x=11 二、2.705人,设育红小学1995年学生人数为x人,列方程320= x-150.3.(1)4 小时,设出发后x小时相遇,列方程60x+48x=460. (2)3 小时,设b车开出后x小时两车相遇,列方程60× +60x+48x=460. 4.3千米,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x千米, - = . 5.1 分钟,设经过x分钟两人首次相遇,列方程550x-250x=400.
1成长小学生作文4篇
“成长小学生作文”是一个展示小学生文学创作成果的平台,旨在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展...
查看剩余 85% 成长小学生作文4篇
2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4篇
在假期里,许多人都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锻炼个人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
查看剩余 81%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4篇
3放射科年度工作总结4篇
放射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该科室以探查和治疗各种疾病为主要职责。在这一年里,放射科的工作得以全面展开,通过医学影...
查看剩余 88% 放射科年度工作总结4篇
4幼儿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4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有关幼儿园亲子互动的一些好点子。通过灵活的组合和巧妙的设计,幼儿园可以为...
查看剩余 76% 幼儿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4篇
5励志演讲稿4篇
励志演讲稿是指通过演讲来传递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正能量。该类型的演讲常涉及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心灵抚慰等方面,能...
查看剩余 89% 励志演讲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