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人教七上4篇(《论语》学习指南:深入解读十则人教七上,拓展思考视野)
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教科书《论语》中的十则人教七上内容。《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以语录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十则人教七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以及对于教育的重视。通过研读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
第1篇
本学期的课程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主,《先秦诸子散文》的内容编排又以儒、墨、道、法四家思想为主,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当属《论语》最为重要。
上学期末,我们文科三人组便开始研读《论语》选文,感慨于孔子思想的智慧、博大,又基于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以及“国学热”的兴起,我们决定在下学期的教学中,以学习儒家思想为主,将《先秦诸子散文》中13篇儒家选文列入教学计划,其中《论语》七篇、《孟子》六篇,而墨、道、法三家的选文也略有涉及。
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挖掘《论语》中孔子思想的时代意义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这七篇文章中分别涉及了孔子在从政、为人、处世、处事、教学等不同方面的思想,选文均是《论语》中的精华,且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学生在疏通文意方面有一定难度,在理解文本内容、挖掘思想价值方面更是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一直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课堂效果也未达到理想中“探究文本、挖掘内涵”的程度。伴随着新学期的教学改革,课堂进入了学生“发问、提问、释疑、质疑”的新阶段,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有问有答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论语》的教学工作。
经过七节课的打磨、交流,学生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向在朝着我们引导的方向在转变。学习的方向逐渐从探究字词翻译转向探究文本大意、思想内容以及联系当下的现实意义。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当下的课堂侧重的是对《论语》思想的解读,文言字词积累放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中完成,若在这两个环节还有解决不掉的疑难字词,这则是妨碍学生理解文本的重点字词,则可以放到“展”环节展示,以待其他同学解答,对有些字词我们甚至大胆放过,不去过分探究。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论语》选文,所有的译文及关键字的释义都在教材的课下注释有所标注,因而不必字字落实地去翻译,否则会让自己陷入简单重复教材的境地。反思自己之前的古文讲解,过多的解释字词,解读文本思想成为了课堂的鸡肋,可有可无,或匆匆略过,点到为止,使语文课成为了功利化的得分场,而失去了学习语文、品味经典的意义。
学生对文本分析越来越深入,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探讨的价值,促使我们在备课时更为充分。为了能用精妙的语言点拨学生于困顿中,我只能使自己的语言更精炼、更深刻。我深深体会到了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便应有一桶水的意味。比如学生问道“克己复礼”的“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那“礼”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孔子谈到“仁”,又谈到“礼”,那“仁”与“礼”的具体关系是什么呢?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的不仅是应变的能力,更是对自身文化积累的考验与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当是孔子,而《论语》又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圣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孔子是中华文化的第一代表,是无人能取而代之的"万世之表"。然20世纪的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流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响彻云霄,孔子成了封建文化的代表,“文革”批林批孔,孔子进一步成为了保守、倒退、反动、复辟的总代表,是千古的罪人,传统文化也逐步处于革灭殆尽之际。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读《论语》的人越来越少,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并将之奉为生活准则与信念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文化传统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断层。因而,当《论语》出现在高中课堂时,在师生传统文化根基都极其浅薄的情况下,师生能否重新重视学习《论语》的意义,并努力完善自身的传统文化积淀,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文化的呼唤,是极其必要的。
在社会深刻转型,各类思潮泛起,利益多元交织的今天,新一代的青年已经能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的观点,他们能够取其精华,修身践礼。国学文化不应成为政治的工具,而应以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第2篇
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00教学重点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韵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
?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t;论语>十则》。
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
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整体感知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朋三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作业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选作: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探究学习后五则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
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背诵课文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3篇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5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迷信鬼神的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启发意义的见解。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弟子有三千,学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奴隶制秩序,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了、学过,后面省略了学的内容;而,顺接连词;时,按时,时时;习,温习、实习;之,代学习的内容。学了(什么),按时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学习、研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别人;知,了解;而,转折连词;愠,恼恨、怨恨;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却不恼恨(他),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
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论语•宪问》篇孔子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帮助体会这一层的含意。这一层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
5.教学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朗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顺接连词;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为,作为、当作。复习旧知识,能够领悟新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这一则表明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语言虽简,含意却很丰富。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6.教学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顺接连词;思,思考;则,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只是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7、教学第四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贡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以何。为什么,凭什么;谓之,称他。子贡问道:“孔文子(谥号),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敏,聪敏;好(hào),喜爱;耻,把……当作耻辱;下问,问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以是,因此。孔子答道:(“孔文子)聪敏而又喜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因此(他的谥号)称他为‘文’”。
这一则中,孔子对弟子进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这里孔子借回答子贡提出的问题,教育弟子既要勤学,更要好问,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表明了在学习上要有勤学好问、不耻下问的态度。韩愈在《师说》中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这些人的学识和个人修养都不如孔子。这正是孔子对子贡答话的很好的注解。8、教学第五则。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识(zhì),记住;之,它,代所学的东西;厌,满足;诲,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哉,叹词。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第4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提示: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1成长小学生作文4篇
“成长小学生作文”是一个展示小学生文学创作成果的平台,旨在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展...
查看剩余 74% 成长小学生作文4篇
2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4篇
在假期里,许多人都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锻炼个人能力。在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
查看剩余 80%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4篇
3放射科年度工作总结4篇
放射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该科室以探查和治疗各种疾病为主要职责。在这一年里,放射科的工作得以全面展开,通过医学影...
查看剩余 71% 放射科年度工作总结4篇
4幼儿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4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幼儿园亲子活动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有关幼儿园亲子互动的一些好点子。通过灵活的组合和巧妙的设计,幼儿园可以为...
查看剩余 89% 幼儿园亲子活动设计方案4篇
5励志演讲稿4篇
励志演讲稿是指通过演讲来传递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正能量。该类型的演讲常涉及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心灵抚慰等方面,能...
查看剩余 72% 励志演讲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