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6篇(探索零在因数中的乘法运算:教学反思与思考)
本文主要分享作者在教授《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程时的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的观察,作者总结了教学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第1篇
周四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一节课,在讨论展示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讨论160×30时,我问道,你是怎样想的。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学生在不断的思考,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回答越来越完整。我在这个环节里仅仅只是充当了一个合作者的角色,即轻松,课也感觉很有味道。在讨论106×30时,竖式的简写,成为讨论的中心,有的同学是把3和0对齐,有的同学则是把3和6对齐,大家一起对比,很多人发现第二种简洁一些,我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写,课堂立刻安静下来了,生1:这样不用去写0和106相乘这一步,生2:是啊,问什么可以不写这一步呢?生1:0乘以任何数都得0,所以可以省略。顿时,我也感到愕然,因为我自己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学生答得太好了,立马,我建议全班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接着,我问还有什么质疑,有人提出,积的末尾的0是哪里来的,举手的人很多,生1:是从上面的竖式中落下来的。我追问道,不写可以吗,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结果就和106×3的`结果一样了......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在不断的质疑中,学生不断思考,最后明白算理,突破重难点。
1、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
2、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
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
重视学生的质疑和表达很重要,只有天天如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
第2篇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内容。
2、使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难点是: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我的思路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然后引入新课,出示例题。在解决例题的算法时,我让学生自主探讨,再展示学生的探讨成果,总结出最佳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本课还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
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节,真的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自己的不足之处:基础训练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
第3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书写对位及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在教学非0数字的对位及积的末尾添0的个数时 ,我板书用了彩笔标出,对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有很大帮助。
学生在试做例题106×30时, 我让孩子们自己用简便方法试算,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语言细致严谨,讲解清楚明白,语速适中。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这节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总之,我很自信地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因材施教设计好教案,提高课堂效率,是我追求的目标!
第4篇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见图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780×54208×40107×130
这是创新教学改革的一节课,关于这个案例我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1.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引入?
2.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
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
第5篇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66~67页的内容,这是一节计算课。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在教学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在乘的过程中处理0的具体方法,并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首先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我从学生的已有故事出发,通过解决学生已知故事中的有趣问题入手:天宫要开蟠桃会,王母派七仙女去摘仙桃,仙桃都被孙悟空吃了,那么仙女们每人摘了几个仙桃?一共摘了几个?(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仙女们没有摘到仙桃,没有就用0来表示,0+0+0+0+0+0+0=0也就是0×7=0。接着又由3个0呢?9个0呢?这样循序渐进,学生轻松地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
在学生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结论后,接着学习新知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问题2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运用。我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02×4是不进位的,106×4是个位相乘进位的,706×3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20xx×3是因数中间两个0的乘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把教材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于是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出题、学生板演和独立练习相结合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当“小老师”,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书写是否工整,计算是否认真细心,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认真计算习惯。
反思这节课,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好,自我感觉非常成功。但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对学生的评价有些单一,课堂内容有点多,我安排的时间不够科学,最后课程上得比较紧张,也就是说,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第6篇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属于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3×0=3,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那么计算教学如何打破传统教学上的缺陷,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的思维状态自然活跃,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在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愉悦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到学生当中去,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孙悟空这个人物是学生感兴趣的,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计算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不足。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己去发现”,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探究”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在上面两个片段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后,进行了算理的探讨,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借助老寿星锻炼的场景,自然引出每天要步行多少米的计算问题后,我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直到置疑、释疑。反思并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困难的,上面片段二中,对于黑板上的6种算法,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说出对与错的原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许多课堂教师放下架子弓身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有合作有交流、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在追求所谓个性张扬,热闹的背后,总给人有肤浅、浮躁的感觉。我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妨把课上得朴实扎实些,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1简单的年度工作总结个人24篇
本文旨在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简单总结。包括工作上的收获、遇到的难题以及对自己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剖析,为...
查看剩余 80% 简单的年度工作总结个人24篇
2快乐的暑假之旅作文17篇
暑假来临,学生们开始计划自己的暑假旅程。无论是家庭出游、亲子游还是独自旅行,都将成为难忘的回忆。本文将与读者分享一些快乐...
查看剩余 83% 快乐的暑假之旅作文17篇
3教师的年度总结5篇
教师年度总结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年的工作中总结自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和工作心得的一次机会。通过年度总结,教师可以反...
查看剩余 70% 教师的年度总结5篇
4美好的暑假作文17篇
暑假是让人兴奋的时刻,这是学生们追求自由和探索世界的时间,也是许多家庭共建记忆的时间。在这个快乐的季节里,我们邀请大家分...
查看剩余 88% 美好的暑假作文17篇
5暑假的作文合集3篇
暑假是学生们最盼望的假期,也是充满写作乐趣的时期。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特地整理了一份暑假作文合集。本合集囊括了各...
查看剩余 85% 暑假的作文合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