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范文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形成3篇(塑造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是企业和机构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旨在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一份好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制定好一份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协作。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过程。
第1篇
动画专业属于社会新型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动画毕业生为国家急需人才,专业转化效益明显,就业出路宽广。办学理念以培养科学精神,人文思想,艺术创新,技术能力为宗旨,艺术设计面向社会,面向现代,面向国际的专业培养模式。
动画人才为我国急需人才,在国家大力扶植国内动画产业发展的大前提下,近年来,我院动画专业学生受到了相关就业单位的热烈欢迎,20xx届、20xx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根据学校有关部门的调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的去向广阔,包括:自主创业,开办公司、动漫工作室。这部分就业人数比例在逐年上升,这与高等教育“不但培养就业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从中国的就业形式看,这种就业趋势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从这些就业信息来看,动画设计人员缺口仍然很大,这也是我院动画专业持续蓬勃发展的原因所在。
另外随着近年来动画教育的快速发展,动画类专业教师需求也不断增加,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看,近年来山东高校开设动画类专业的院校,以及江苏、上海、新疆、云南等省的专业院校都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从教。动画公司和游戏制作公司的制作和创意人才以及出版系统的相关设计人员,成为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体。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有些就是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如动画、设计管理、广告学等。另外,在其他专业的课程上也增加了大量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民族民间文化知识结构,并体现在设计艺术的课程教学之中。
对我院动画专业来讲,目前正处于人才需求蓬勃发展和迅速增长的重要时期,就业途径和前途良好,这也是我们建设本校动画专业的动力和支持。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进几年的实施和改进,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实施,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今后五年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将着实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进行学科建设目标管理,促使学科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与高效。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目标基本确定,但在小的方向和细节上还应适应时下社会人才需求,不断更新和变革,确定每一时刻目标,依此进行学科建设和规划。
第二、争取更大的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支撑学科的工作条件。在本专业方向结合教学与艺术实践,做出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同时增强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改善,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理论指导艺术实践的能力。
第三、通过科研条件的改善,提高动画专业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承担较大项目及其它重要课题的能力。人才培养的改善首先要从教师科研队伍的整顿和改善开始,建设和规划良好的科研和实践环境,用科研带动教学,用教学实践科研,加强学生各方面的理论修养和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
第四、结合教学与研究,编辑出版有指导意义的教材、专著,丰富设计艺术信息资源。尤其是针对本专业学生具体实际,注重因材施教,立足教学培养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编撰相关教材和著作,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更好的解说新的教学理论,新的培养方法。
第五、建立教学基地,进行设计教学实验性研究,提高艺术实践指导能力。教学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人才的培养不是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同实践作紧密的结合。因此本专业在下一步的人才培养中将注意加大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丰富学生锻炼途径,迅速提高其项目的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六、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服务体系,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2篇
摘要: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怎么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的创新和研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科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其如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学校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基础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特征来进行的,这样就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的问题。同时,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计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谓的“一刀切”现象是指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只是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论型人才,这种人才对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学工程,同时也涉及到生物技术等,也就是说其学习的内容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很多高校为了使课程不显得过重就会删除掉许多的相关专业课时,也就是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他们深入的,过多的理论课占据了主要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耽误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专业划分为正式的专业课程目录后,虽然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与国际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紧密相连的,也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提升考研率,对于社会所需则考虑的过少,这就把高校培养人才的弊端给显现出来,就是有些脱离实际。高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就会让学生牺牲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专门只针对考研科目进行补习,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知识比较表面,在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这些不能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只在乎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有关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中的技术培养和理论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合理的安排好每个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合作教育。然后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按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在面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选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主要有一些基础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物质分离工程等,在进行选修的专业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从而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奋战的地方就是社会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为主要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根据《普通高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等文件,结合各大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他们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相关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后结合当地地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像实验课课程的学时可以增加到32学时,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实验等课程的课时增加到32课时;还有在学仪器分析理论时,对授课内容及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修改教学大纲,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及实验学时,相应的减少其他内容的比重及学时;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也要增加。根据教学计划中一些没有开设实验课的理论课也可以增加的实验学时,像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总之通过加大实验比重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并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展与巩固,还有学生也能在企业中熟悉与掌握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相关体系,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构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新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以及能力为重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的教学体系,结合精简、重组、融合、增设等方面的途径,来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训练学生的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行业能力。由校企联合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为学生制定出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的实训模块,突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点,以学生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重视人文与科学最优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为技术的理论服务,使得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实习、见习等是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等课程,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实验课程、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实验课程课程分为必修实验、选做实验、自选实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为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另外,对于实验课程来说,要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逐渐将实验课程转变成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组成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着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12:31—33。
[2]桂林,巫锦雄,柯德森,胡位荣,郭培国,田长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08:322—325。
第3篇
1“.委托培养”与“订单培养”。“委托培养”指用人单位根据自身人才需求情况委托院校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学员学成后回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根据院校情况给付一定数额的培训费。“委托培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打破国家人才培养和就业安置“统招统分”体制的一项改革创新,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了院校与用人单位间的直接联系,实行对口培养、对口分配,解决了一批用人单位急需专门人才“分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问题,相对弥补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同时也挖掘了学校的办学潜力和办学效益。但“委托培养”仍属于招生就业制度创新范畴,用人单位只是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承担部分人才培养成本,并不介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实行,“委托培养”模式逐渐式微,而“订单培养”模式日渐兴起。“订单培养”是高职院校借鉴企业生产领域“订单生产”概念而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但它不仅是一张“用人数量”的预订单,更是对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考核鉴定等整套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定。“订单培养”包括六个基本特征:
(3)双方优势资源互补共享,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6)用人单位按照培养协议约定录用学生就业。可见,“委托培养”和“订单培养”都属于面向特定用人单位的“定向培养”,但在用人单位和院校关系上“,订单培养”是双方深入到培养过程的“合作培养”,双方构成了“培养共同体”。可以说,“定向合作培养”是“订单培养”的本质内涵,它反映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从一般培养到定向培养,再到定向合作培养的发展逻辑。
2“.企业订单培养”与“行会订单培养”。既然明确了“订单培养”就是“定向合作培养”,那么“定向谁”“与谁合作”“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形态”等问题就可以在逻辑上展开探讨。考虑到“订单培养”涉及三个基本主体——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和学生,那么可以进一步探讨:培养单位只能一所院校还是可以多所院校?用人单位只能一个企业还是可以一个行业相关的若干企业?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提出两种基本的“订单培养”类型“:企业订单培养”和“行会订单培养”。“企业订单培养”就是校企一对一单线合作培养,学生就业定向单一的企业(或某企业的特定岗位)。“行会订单培养”,广义上指由行业协会主导,组建多院校、多企业的校企合作联盟,定向培养行业人才;狭义上指一所院校借由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与行业内的一批龙头或骨干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实用人才,这批企业较好地代表了行业的特定领域,这既意味着学生就业能定向行业领域(或行业领域的一类岗位),但又不妨碍学生企业间双向选择。
二、“企业订单培养”的机制缺陷:绑定企业,三方诉求难平衡
1.全凭“企业订单”的风险。规模适度、持续稳定的“订单”是开展“订单培养”的先决条件。学校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一是考虑规模效益,一个“订单班”需要确保一个适度规模并保持相对稳定;二是考虑培养周期,培养期内培养目标既要明确又要保持相对稳定,且培养到期时人才应被批量录用;三是考虑教育专业化特点,学校投入“订单培养”的师资、课程、教材等诸多教学资源具有专用性,且需在多次循环中才能得以不断优化配置和提升效益。但是,在校企一对一的“企业订单培养”模式中,企业“下单”的依据是其自身的人才需求预期,而这又受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的深刻影响。换句话说“,订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取决于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受技术变革、同行竞争和相关宏观调控等的影响,经营状况不断变化,这就必然导致用人数量的随机性、用人周期的不确定性和用人标准的动态性。因此,随着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的经常变化引起用人需求的快速变化,将不仅降低“订单培养”的有效性,从而有违企业“下单”的初衷;而且会导致“订单”的应急性、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从而影响学校办学的稳定性和相关教学资源的长期效益。总之,将“订单”系于单一企业,不仅可能增加企业经营负担,而且会使企业的市场经营风险传导为学校稳定办学的风险。
2.绑定“企业就业”的困局。企业采取“订单培养”的目的在于:一是先于市场渠道抢先获取优质人才;二是避免市场招聘中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选错人、用错人以及入职适应期较长等问题;三是经过一段培养期,在心智上、文化上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因此,通过签订培养协议,期望将学生与企业“绑定”“互锁”,实现共赢,然而,实际上却可能得到一个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首先,培养协议的不同签订方式,意味着对学生的不同划分。如果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签约”的形式确定“订单班”,那么那些对自我期望比较高,敢于拼搏的优秀学生,往往并不甘于限定于一个企业,从而会放弃“订单培养”;相反,那些对自身前景相对缺乏信心,乐于安稳的普通学生却更乐于选择“订单培养”。但如果采取招生入学后直接整专业、整班“订单培养”,虽然锁定了优秀学生,但也锁定了大量相对平庸的学生,虽然通过后续的学习表现可以筛选出优秀学生,但由于他们是“被迫订单”的,因而违约的概率也会增加。其次,由于协议是事先签订的,会给学生提前锁定了就业的预期,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努力最小化的倾向,即只需使自己达到企业录用的基本条件即可,反而使得部分优质学生相对平庸化。如果录用条件定得过高,会降低整体录用率,从而降低“企业订单”的吸引力;而录用条件定得过低,不仅对优秀学生,对普通学生也将缺乏潜力激发,并最终录用更多的普通学生。再次,订单培养协议是个“弱协议”,在国家“双向选择”就业制度下,对学生的约束力较弱,优秀学生违约概率较高。即使不违约,优秀学生也未必愿意与企业签订长期就业协议,往往短暂就业后离职跳槽,“下单”企业难免落个“为他人作嫁衣”的结局。最后,绑定企业的培养协议是个“糟协议”。除上述提到的可能抑制学生潜力发挥之外,“订单培养”使学生知识、技能相对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弱,限制了学生后续转岗或再择业的空间;对最终被拒绝录用的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造成他们的挫败感;另外,企业万一因经营发展不利,导致违约“断单”将导致学校办学调整困难和学生就业危机。
3.仰仗“企业培养”的障碍。“订单培养”的关键在于“合作培养”,在于企业实质性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协同开发课程和教材,投入或开放共享用于实践教学的优质资源,安排胜任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共同评价认定人才培养质量等。但在校企一对一的“企业订单培养”模式中,需要仰仗单一企业来完成“企业培养”的全部责任和任务,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障碍,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动力不强、能力不足和资源不够。企业实质性参与“订单培养”过程动力不强的原因,正如上文所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变化,在用人需求上,具有用人数量的随机性、用人周期的不确定性和用人标准的动态性等特点,使得“订单培养”能不能真正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会不会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额外负担等问题成为企业时隐时现的顾虑;二是“订单培养”很难真正或者全部锁定企业所需的优质人才,不是某种平庸化就是优秀人才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使得人力资本收益或下降或外溢,导致企业总体成本—收益不对等。企业实质性参与“订单培养”过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天生不熟悉,其主要的工作重心是生产经营,因此其从组织架构到工作运行,都是围绕生产经营展开的。即使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其主要职责仅是招聘和简单岗前培训,对与学校合作的“订单培养”也缺乏全面的参与能力和全局的掌控能力。而学校对生产经营过程又天然不熟悉,导致学校和企业两种话语体系在沟通中面临很大障碍。因此,企业一方面由于精力有限和能力不足,又加上与学校深层次沟通的障碍,在“订单培养”过程中,企业总是处于被动中,参与合作培养也往往只能停留于浅层,或限于局部。此外,单一企业可用于“订单培养”的资源也非常有限,特别是中小企业,较大地影响了“订单培养”的质量。总之“,企业订单培养”的核心是建立“有规模的校企直接合作培养共同体”,这对企业的要求非常高,从实践情况来看,除一部分中大型优质企业与优质高水平院校合作开展的“订单培养”取得较好成效外,大部分普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普通院校实行的“订单培养”,往往形式大于实质内容,效果并不理想。
三、“行会订单培养”的机制优势:行会主导,宽领域定向,大合作培养
1.大订单优势:行会订单集合行业需求。“企业订单培养”模式中,受企业经营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基于企业用人需求的“订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始终是个突出问题,且无法通过企业自身解决。行业人才需求相对企业人才需求,不仅规模更大,也更稳定、可持续,即使变化也更平缓温和。因此,基于行业人才需求而成的人才培养“大订单”,将更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是政府、企业和学校间相互连接的桥梁和纽带,除了是企业的指导者、约束者,还可以是职业教育政策的宣传者和建议者、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和职业院校的服务者。因此,由行业协会主导开展行业人才的“大订单”培养,具有先天的优势。
2.宽定向优势:学生就业定向行业领域。相对于学生“绑定”企业给双方带来的不利与尴尬“,行会订单培养”基于行业需求的“定向培养”,将学生“绑定”行业,但又不妨碍学生与行业内企业“双向选择”就业。对学生而言,选了专业就意味着定了行业,因而定向行业培养不仅不违背其意愿,反而更好地体现和满足了其意愿;因为就业时需要和参与合作培养的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就学期间自然会尽最大努力学习好、表现好,有利于激发潜能;同时由于不限于一个企业、一个岗位,学生的知识基础更宽、能力素质更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最后“双向选择”获得的工作的收入待遇和发展空间也将更好。对于企业而言,由行业协会牵头“订单培养”,且多企业参与合作培养,所以培养成本得以分担,但了解掌握学生的信息、吸引和获取优秀学生的机会是对等的,从而在成本下降的同时,成本—收益更加匹配。
3.大合作优势:行会主导构筑培养联盟。在“企业订单培养”中,因企业的主动性不够或能力不足等因素,校企“合作培养”总体效果不尽如如意。在“行会订单培养”中,行业协会利用其独特的身份,在政府、企业和学校中能更好地发挥利益协调和资源整合的作用,构筑起一个目标一致、多方联动、运行顺畅的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在“订单”的签订关系上,行业协会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同时与会员企业达成委托协议,形成三方多边协议。行业协会作为中介,既是人才需求者,向学校“下单”提出人才需求,又是人才供给者,向企业提供订单学生。在“订单班”组建上,行业协会按与学校的协议从会员企业中组成订单企业库,收集企业的订单需求计划之后反馈给学校,学校按照协议挑选学生组成订单班。在培养环节上,学校为订单班制订基础理论课的课程教学标准,并负责实施教学;行业协会按照行业发展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及相关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案,组织企业按要求提供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场所及岗位。基于行会自身的职能特点,行会能够更好地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动态变化建立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引导企业发展,纠正人才需求的方向。在考核录用上,学校、企业和行会联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并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订单需求计划将学生分配给订单企业。总之,在行会主导下,有了行会对企业的约束和对行业的长期把握,以及行会强大的利益协调和资源整合能力,能较好地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和行会四方的各自利益诉求,达到共赢。
1《静夜思》教案范文锦集3篇
本篇文章是针对《静夜思》教案的一份范文锦集,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诗歌。《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查看剩余 89% 《静夜思》教案范文锦集3篇
2月度工作总结范文22篇
本文为月度工作总结范文,旨在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实用的工作总结范文,提高职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实现个人和公司的共...
查看剩余 71% 月度工作总结范文22篇
3月度工作总结范文21篇
本文为月度工作总结范文,旨在为就职者提供参考。总结包含了本月工作的目标、完成情况、问题分析以及下月计划等内容,有助于个人...
查看剩余 70% 月度工作总结范文21篇
4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本文整理了多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供中班教师参考借鉴。...
查看剩余 8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5库管员工作总结范文10篇
库管员是货物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请看以下范文,总结了库管员在货物收发、储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和经验教训,以便其他同...
查看剩余 87% 库管员工作总结范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