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读后感6篇(艺术狂潮中的痛与美)
《梵高传读后感》是一本以荷兰画家梵高为主角的传记,作者通过深入研究梵高的生平和艺术作品,勾勒出一个才情横溢但备受痛苦折磨的艺术家形象。这本传记引人入胜,展现了梵高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才华,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孤独。阅读之后,人们对梵高的艺术和生活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第1篇
梵高,印象派杰出的荷兰画家。独特的个人画风,鲜艳的浓烈色彩是他的关键词。从《吃土豆的人》到《麦田里的乌鸦》,每一幅画,都是梵高的生活写照。梵高终其一生都是一个落魄的艺术家。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至死都只卖出过一张油画。在每次失败后,到底是什么支撑这个艺术家?
在不了解梵高时,我只知道他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但认真读完《梵高传》才发现,他不只是个艺术家,他还是个逐梦的人。在逐梦道路上,梵高从未停止,他也从未放弃。即使是受到每个人的嘲讽,即使只有一个亲人支持他,梵高也从未放弃追逐梦想。
每个月靠弟弟提奥的150法郎维持基本生活,其实只要放弃绘画,梵高依旧可以做个牧师。梵高出生于艺术家族,其实他根本就可以做一个卖画的资本阶级的人。可是他没有,他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为了艺术,他牺牲了一切。我们只看到了梵高的色彩多么美,画作多么精致,却从未了解过每幅画背后那个为了梦想永不言弃的梵高。哪怕身无分文,也绝不放弃绘画;哪怕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也绝不停止追梦。只要不放弃,梦想永远近在咫尺。
从最开始的暗淡无光,到最后的鲜艳色彩,梵高的画技越来越高超,他的创造力越来越强。自然之美被梵高画得淋漓尽致。梵高不畏惧酷暑,不畏惧严寒。他为了艺术绘画竭尽一切,接近疯狂。或许不敢想象,即使在圣雷米病院,他也能创造出传世奇作。对于色彩的迷恋,对于创造的疯狂,才是梵高的本色。阳光的炽热,大地的深沉,都是他绘画的一部分。向日葵的黄色,星夜的蓝色,梵高想象与创造齐头并进。他的作品里,仿佛一切都活了过来。
对于这样一个热爱绘画的人来说,生活里大部分都充斥着颜料画笔是很常见的。从早晨到夜晚,他总是需要大量时间来来绘画。即使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他也没有放弃绘画。在梵高的作品中,有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拜,有一种对于生活的渴望。他渴望可以卖出一两幅画,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柔和的线条,鲜艳的色彩,都表达出他对于生活的渴望。梵高的个性孤僻,生活里只有印象派的疯子画家愿意与他相伴。梵高之所以成为了画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梵高对于生活美的追求,对于艰苦生活依旧不放弃的精神。梵高的一生痛苦却又精彩,他的生活艰苦却又不失色彩。只有痛苦过,经历过,才知道人生该怎么走。梵高渴望生活,热爱生活。从最开始空白的画布到最后精彩的画作,支撑着梵高的正是他对于生活无穷的喜爱。每一幅画作都是对于梵高的诠释。这一生支撑着梵高不放弃的便是对于生活的渴望。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画家,最后还是在夜幕中陨落了。他再也受不了精神疾病的折磨,他选择了自杀。或许对于梵高这才是最好的解脱。
第2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做一次交谈。——题记
梵高,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现在,人们争相购买他的画。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惊人画作背后的故事呢?他的画家之路上充满荆棘,在19世纪,印象派画家是不太为人们所认可的。但梵高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印象派画家,于是,他走上了这条荆棘之路。
他当画家的第一站是在博里纳日。在这里,他为了更好的了解旷工们,得到矿工们的信任。他租了那里最差的一间房,他和矿工过着一样的生活。他用他的工资去帮助矿工,他和矿工们一样穷。这样他才懂得矿工们,他才能成为一个能把所有的矿工画在一张画上的一个人身上的印象派。
痛在他生活路上有很多,人们嫌弃他和议论他但是他依旧坚强的活了下来。
他被嫌弃过,被人议论,但是,这有算什么呢?他爱的是画画;他经历过许多次失败,但是,失败并不代表什么,只要坚持下去的一定会成功;他过的是艰苦的生活,他生活在人们的议论中。他生活在只有一点点钱这种艰苦的生活。
第一次,是在巴黎。他爱上了一个叫乌苏拉的小姑娘,但是她并不爱他,她已经有了一个未婚夫了。本来被爱改变得活泼的小伙子,又变回来原先那个沉默寡言的人。
第二次,是在海牙。他爱上了一个叫克里斯汀的女人。在他的朋友们和他的亲戚们中,只有一个人支持着他,其它人都反对他。慢慢的她也不爱他啦。于是他就离开了海牙。
第三次是在纽恩南。一个叫玛高特的女人爱上了他,他也爱她。但是,人们认为梵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认为梵高配不上玛高特,玛高特的姐姐们和母亲也不同意。但玛高特深爱着他,于是她自杀了。
爱恨之间,凡高体验了人世间的痛苦和美妙,了解了那时的人的无知。
?梵高传》是一本好书,在与这本书的交谈之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第3篇
梵高,一个用生命和孤独燃烧自己的旷世天才。——题记
聂杨笔下的梵高,他的一生挫折、希望,彼来此去。给人们带来什么,又带走什么,无人能一笔包揽。今天我聊聊影响着梵高一生的人或事。
一、有一个好的亲人。梵高的弟弟提奥就是这个身份的扮演者。梵高在家中父母对他的态度完全取决于梵高做了什么事,而他的弟弟才是在他37年人生中,给予他最大帮助的人,且是他最大的支柱。凡高短暂的人生中缺少的就是经济上的支持,然而他就给梵高做起了补给站,从提奥进入伯叔的公司后,就干的比梵高好,由此经济来源稳定,于是乎,哥哥的“浪迹天涯”就得由自己买单,不光担负起了梵高身为长子,未来养家糊口的责任,还成了他的大金库。
要是别人怎么会这样无条件妥协呢!暂不评价梵高这样的任性是对是错,也不计较书中与他与弟弟的吵吵闹闹,只是他这样的人生中,能有提奥这么一个人,真的就无比幸运了。
二、有一个好的引路人。提奥不仅在经济上支援着梵高,还给梵高找到了同行者——拉帕德。他的出现莫大的改变了梵高许多。以作画为乐的梵高有了这位亦师亦友的同行者,也为他的美术之路有了更多的指导与点拨,他们共同进步。“与拉帕德的交往,令梵高之前蒙垢的内心被照入一束光亮,他越来越深信自己在不久之后,也会成为同拉帕德一样优秀的艺术家。”由此可见,一位忠友对一个人无比重要。
一、一个不争气的身体。37岁,一个年轻的生命。尤其是一个充满艺术天分的灵魂。你说,如果医生准确的告诉你身上哪里得病了,也不是无法接受,但精神病也许是一个最有毁灭性的病了,它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开始侵蚀,击垮人的心灵、身体、灵魂。“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梵高,眼中已经看不到世界的美好了,他一直渴望的理想生活变得遥不可及。梵高虽然每天还在坚持画画,但是他的绘画基调已经变得绝望而愁苦,正如他自己的内心一样。梵高找不到解脱的方法。”正如这样,疾病折磨着这个艺术家,他最终也挡不住命运的安排。37岁的青春年华,由一把左轮手枪做了终结了。
二、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书中写到梵高的家庭,父亲、母亲、弟弟妹妹,每一个人都不看好梵高。对于梵高的态度也随着他做的每一件事儿改变。梵高有了志向,家人鼓励;他迷失自我,家人厌恶;他有了成绩,家人鼓励;他受到挫折,家人失望。我觉得无论一个人想做什么或者能否做成什么,作为亲人,亦或是作为孩子的父母,支持,应该是对他最大的帮助了吧。
三、出生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那天与美术老师聊了聊梵高的事情,我问老师“为什么梵高的画作在他去世,甚至过了很久之后才有名,而在他在世的时候却无人问津呢?”
老师告诉我一个答案——他的思想太超前了。当时的社会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画作。所以才使这样一个美术天才没落于世。老师不禁发出了感叹,一个天才就被一个错误的时代而耽误了啊。
对于这样一个新兴艺术者,他的离去,对这个世界真的是莫大的损失。我们也只能更多的怀念与铭记了!
梵高一生坎坷潦倒,生前仅卖过一幅画作,但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敏感。他曾说过:“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他是世人眼里的天才与疯子,却用一个崇高而孤独的灵魂。不了解梵高,不足以谈艺术;不了解梵高,不足以谈人生。
梵高生前并没有大富大贵的人生目标,他只希望自己的画作被认可。一生潦倒,抱憾而终。讽刺的是,在他死后,他的每一幅画作都被拍卖出了天价。他的《星月夜》《向日葵》《鸢尾花》都已成为艺术是永恒的经典。他自己都被标上了天才之作的标签。生前孤寂、死后盛名似乎也成了很多艺术家的共同命运。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天赋为我们寻找人生真谛,但他们很少能够体会到尘世幸福。这是上帝施加给他们的“魔咒”。
梵高,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异类。我们无法用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评价他的人生,唯有感叹与感激。他曾说:“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
今天,他的绘画感动了全世界热爱生活的人,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天才的激情和孤寂。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他的精神世界,感悟他所描绘的喧嚣生活背后,那些不朽的故事和永不泯灭的情感。
这本书让我走近了一位伟人。不仅读到了他一生悲惨的遭遇,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读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更读到了他在低谷中执着追求着美的力量;读到了他释放于画作中的理想和自由……梵高,没有完满的爱情,无数的金钱,甚至是健壮的身体,但他拥有的是一颗渴望生活的心灵,飞向美丽的蓝天。读这本书,我为梵高受到的不公愤慨过,但我更敬佩他能倾尽生命,用爱来描绘这个世界;我为梵高能有提奥这样一个弟弟而高兴,也为他们之间不辞奉献的友情而感动……
在体味之后,我对自己的生活的也增添一份热爱。无论艰辛、痛苦、还是陷入低谷的遭遇,都应该满怀对生活的渴望,一步一步地往前进。梵高并没有抱怨社会,他将倾诉和希望绘在了画板上,祈愿明天会更好;他也没有报复社会,他留下一幅幅完美的作品,待时间去检验,更洗涤了现代无数人的心灵!如此说来,我还有什么理由去逃避生活的困苦,埋怨现实的不公呢?为何不在心中绘出更蓝的天,提起希望,去迎接明天!?
除了梵高大师的精神,欧文·斯通在本书中描写的文笔也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对于一位在困苦中挣扎,并且不断成长的伟人,欧文·斯通作为一位传记家,并没有很多的深入梵高的内心编写心理,却将一丝一毫的细微变化转笔为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十分传神。这样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剖析梵高的`历程,反而起到了真实、深刻的效果。在写作中,我也应该学会运用这些描写的手法,从细微之处表现人物,使之生动逼真。
说实话,我从不愿意看一本五百多页的书,即便这个人我是这么感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它就和被我弃置一旁,散乱堆积的画册,一起安静的呼吸,并且不断被新的尘埃或阳光覆盖。
然而某天,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难得悠闲的周末,我站在书架前,迫于一些奇怪固执的念头,我整理那些我曾经喜爱的东西,在其中,拿出了这本《梵高传》。
事实上,对于梵高,我从不厌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对他怀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尊崇,掺杂了只有新入教会的虔诚教徒才有的那种忘我的狂热。
早在小学一年级时我就从美术老师认识梵高,对于这一点我一直自鸣得意。当然,如果没有当天晚上回家和家人说起“今天老师说了梵高”的话,一切会更加完美。
在这之后,我开始零星的从其他人的作品之中少许的认识了梵高:在正式绘画前干过不同职业,但最终都失败了。一生未曾娶妻,更没有孩子。只活了三十几岁,在世时,画只卖出一幅画,因和高更在绘画上意见不合,割掉了自己的右耳,是精神病患者等等。虽然梵高的古怪令我感到好奇,但是梵高和提奥的兄弟友情令我着实感动,他们死时也葬在一起。当然,梵高的成功使世界文学的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些人并不理解梵高,认为梵高并没什么太大的成就,梵高却被美国人看的如此重要。那是因为梵高的悲惨而成就辉煌震撼着读者,追求名人的辉煌并不是追求名人的成就,而是追求名人成功的经历。
书中描写梵高热爱生活,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他富有同情心,与低层的穷人生活在一起,渴望当一个好牧师。他的灵魂太纯真,太善良,太充满理想,为了矿场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悲惨的穷人,把自己的生活费都给了他们。虽然矿场的穷矿工都能成为他的朋友,但教会却始终不理解他、不认可他,无论怎么努力,都不承认他,不让他继续干下去了。
梵高没有进过科班,通过自学和不断的探索,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创造了自己的画风。他脑海里关注的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他要通过素描和色彩去探索人物的内心、去表现别人看不见的精神和情感,他要描写的是“神”而不仅仅是“形”。所以他看到的别人看不到,他画的别人感觉不到、理解不了,没人欣赏他的画。除了他的弟弟,没人买他的画,更没人收藏他的画。他不与周围的世俗妥协,不为生活的穷困潦倒放弃,从不改变自己,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和探索,因此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被送到了疯人院,但他最有名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疯人院里完成的。
读了《渴望生活》,令我最难以忘怀之一的就是梵高的爱情,梵高爱过许多人,但他去世时仍是单身的。虽然爱情对梵高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从小孤僻的性格导致他没有成功结婚。然而,几段爱情大大影响了他。
说到温森特的一生,不可能忽略爱情,爱情对温森特来讲是多么重要,虽然在这方面,他一无所获,从未成功过。温森特一共有4段爱情,这4段爱情,不断地改变着他,使他一步步走向成熟。
第4篇
梵高情感状态的自然单纯。情感的单纯,并非情感的单一或冷漠,而是指情感的无杂念和自然状态。梵高的爱情经历,充满坎坷,几乎一无所获,但其爱情的状态,却饱满而高洁。青春懵懂时的梵高,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乌苏拉,却被草地出门;在迷人的乡村作画,爱上了失去丈夫的美丽表姐,情感热烈不可自抑,却换来“不、决不、决不”的绝情回答,及强烈谴责;在海牙,贫困交加的梵高,认识了叫克里斯汀的妓女,在相濡以沫中许以婚期,成为梵高第一个名义上的妻子,但妓女恶习难改,终与梵高决裂而去,并留下浪荡的坏名;在同父母居住的纽恩南,梵高第一次被女性狂热的爱慕,这是一个39岁的叫玛高特的女人,“要紧的是爱,而不是被爱”,她说,梵高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情,遂决定娶她,但世俗的婚姻观及女性家族的强烈反对,玛高特以服毒自尽而定格了她的爱情;在阳光强烈的阿尔,梵高被一个叫玛雅的女人追慕而至,那是在博里那日擦肩而过的女孩子,在一棵阴凉的树下,这女孩子将自己给予了梵高,两人缠绵而激烈,梵高醒后,玛雅不见了踪影,这种类似《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中爱的表达方式,叫人顿感伤怀;也是在阿尔,梵高为了亲近一位叫拉舍尔的妓女,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抵偿五个法郎的代价…这就是梵高的全部爱情经历,显得简单、纯粹、随性、热切、痴癫。爱情之于梵高,已不仅是一种情感需求了,他这种自然癫狂式的爱情,就像他喜欢画的狂热的太阳,炽热地燃烧着他的激情,释放着他内在的生命力,激发着他无限的创造力。这是一个只有赤子才能有的爱情状态,因为人人不可能成为赤子,甚至厌恶赤子,因此梵高的爱情经历势必是为某些人唾弃和不齿,但这又何妨其艺术上的伟大?
梵高的艺术作品显得朴拙、粗糙,但具有伟大的生命力。梵高很早就具有对艺术的敏锐感和独特的见解,但他将绘画作为毕生唯一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际遇。梵高的绘画起始于博里那日当神父的日子,那是一个煤矿区,村民生活极度困苦,他因为参与工人的罢工而被免除神职,在穷困潦倒中,简单描摹一些静物则带给了他些许的精神慰藉。因此他一生绘画的对象和风格,都深受那些低下层百姓简单、粗糙、原始、真实的生活方式的濡染,但这也赋予了他的画极强的生命力,有一种令人无法抑制的张力和情绪。后来梵高到了巴黎,渐从印象派画风中汲取自己的新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梵高一生清贫如洗,经常饥寒交迫,一直处于极端贫困的生活状态。在中国文学史上,梵高让我想起曹雪芹公的一生,难道这是艺术家普遍的生活状态?这并不能简单归结为上帝的不公。伏尔泰乃一代文豪、思想巨擘,也被驱逐甚至蹲过监狱,但他一生过着贵族式的奢华生活,温柔富贵乡也并未腐蚀他的才华和思想。可见,艺术家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是产生伟大作品的前提,但关键还在于艺术家个人的感悟能力和才华,而不可只归因于模式化的环境造就了艺术家。因此梵高的个人生活环境,某种程度的确强化着他的创造力,但他个人对绘画的热爱和独特的理解力,才使得他没有放弃他之所爱,最终取得极大的艺术成就。
回归梵高真实的生活,濮存昕说他“在生活中像个智弱的残者”,难道他就真的没有过一个正常人、拥有体面生活、进入上流社会的能力吗?我认为这话说得有几分道理,我宁愿相信人的能力生来是恒定的等同的,某方面长于别人势必某些方面有所欠缺,而梵高绘画突出的才华,是否正抵消和抑制了他其它某些能力的发展!他因为失去乌苏拉而放弃了原本有机会继承他叔叔的画商事业,他因为内心正义感的驱使而被免黜了薪水丰厚的神职,后来一直靠着他弟弟每月寄给他的钱来生活,而这一寄就是整整十年,每月150法郎,已算不少,正是他弟弟提奥的资助,才使他一直“活着”!写到这儿,鼻孔酸楚,眼眶湿润,提奥是一个颇具慧眼、内心细腻温柔、情感丰富之人,他就像梵高的一个妻子,关心支持着他哥哥的绘画事业,我自己在想,这部传记的主角,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梵高,另一个是提奥!梵高就像马克思,而提奥就像恩格斯!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
第5篇
梵高,印象派杰出的荷兰画家。独特的个人画风,鲜艳的浓烈色彩是他的关键词。从《吃土豆的人》到《麦田里的乌鸦》,每一幅画,都是梵高的生活写照。梵高终其一生都是一个落魄的艺术家。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至死都只卖出过一张油画。在每次失败后,到底是什么支撑这个艺术家?
在不了解梵高时,我只知道他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但认真读完《梵高传》才发现,他不只是个艺术家,他还是个逐梦的人。在逐梦道路上,梵高从未停止,他也从未放弃。即使是受到每个人的嘲讽,即使只有一个亲人支持他,梵高也从未放弃追逐梦想。
每个月靠弟弟提奥的150法郎维持基本生活,其实只要放弃绘画,梵高依旧可以做个牧师。梵高出生于艺术家族,其实他根本就可以做一个卖画的资本阶级的人。可是他没有,他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为了艺术,他牺牲了一切。我们只看到了梵高的色彩多么美,画作多么精致,却从未了解过每幅画背后那个为了梦想永不言弃的梵高。哪怕身无分文,也绝不放弃绘画;哪怕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也绝不停止追梦。只要不放弃,梦想永远近在咫尺。
从最开始的暗淡无光,到最后的鲜艳色彩,梵高的画技越来越高超,他的创造力越来越强。自然之美被梵高画得淋漓尽致。梵高不畏惧酷暑,不畏惧严寒。他为了艺术绘画竭尽一切,接近疯狂。或许不敢想象,即使在圣雷米病院,他也能创造出传世奇作。对于色彩的迷恋,对于创造的疯狂,才是梵高的本色。阳光的炽热,大地的深沉,都是他绘画的一部分。向日葵的黄色,星夜的蓝色,梵高想象与创造齐头并进。他的作品里,仿佛一切都活了过来。
对于这样一个热爱绘画的人来说,生活里大部分都充斥着颜料画笔是很常见的。从早晨到夜晚,他总是需要大量时间来来绘画。即使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他也没有放弃绘画。在梵高的作品中,有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拜,有一种对于生活的渴望。他渴望可以卖出一两幅画,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柔和的线条,鲜艳的色彩,都表达出他对于生活的渴望。梵高的个性孤僻,生活里只有印象派的疯子画家愿意与他相伴。梵高之所以成为了画家,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梵高对于生活美的追求,对于艰苦生活依旧不放弃的精神。梵高的一生痛苦却又精彩,他的生活艰苦却又不失色彩。只有痛苦过,经历过,才知道人生该怎么走。梵高渴望生活,热爱生活。从最开始空白的画布到最后精彩的画作,支撑着梵高的正是他对于生活无穷的喜爱。每一幅画作都是对于梵高的诠释。这一生支撑着梵高不放弃的便是对于生活的渴望。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画家,最后还是在夜幕中陨落了。他再也受不了精神疾病的折磨,他选择了自杀。或许对于梵高这才是最好的解脱。
第6篇
梵高,一个用生命和孤独燃烧自己的旷世天才。聂杨笔下的梵高,他的一生挫折、希望,彼来此去。给人们带来什么,又带走什么,无人能一笔包揽。今天我聊聊影响着梵高一生的人或事。
从小梵高就对大自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自然对他来说就像是天然的课堂,向梵高展示了最朴质的美。翻开梵高的画集,里面绝大部分都是以花朵、植物为背景的,但是,大自然的馈赠并没有带给梵高名利和财富,反而让他在艺术道路上走向毁灭。他才华横溢,却在当时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困顿潦倒,以至于他患了严重的忧郁症,最后这位旷世天才用生命和孤独燃烧了自己璀璨而耀眼的一生。
梵高没有进过科班,通过自学和不断的探索,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创造了自己的画风。他脑海里关注的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他要通过素描和色彩去探索人物的内心、去表现别人看不见的精神和情感,他要描写的是“神”而不仅仅是“形”。所以他看到的别人看不到,他画的别人感觉不到、理解不了,没人欣赏他的画。除了他的弟弟,没人买他的画,更没人收藏他的画。他不与周围的世俗妥协,不为生活的穷困潦倒放弃,从不改变自己,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和探索,因此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被送到了疯人院,但他最有名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疯人院里完成的。
梵高日日夜夜承受着来自不同行业的人的嘲讽,可他依然保持初衷,梦想不动摇一丝一毫。这并非自满,这是对自己的能力与才华的肯定,这是王者的风范,只有弱者才去否定自己的未来和他人的未来!每当我梦想着“清华北大”的时候,总有人去撕破我的梦想,可是我不甘,“当你自己都还没有踏上金字塔的顶峰,就没有任何资格去否定一个人的未来”我从不在乎他人的冷讽,同梵高一样,坚持自我,保持初衷,上帝永远不会亏待有准备的人!
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渴望生活 梵高传》,我惊呆了!原来人生还可以这么过,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从未见过更别说体会过梵高的这样的人生经历。我有很多的疑问,虽然永远无从得知真相,但我还是抑制不住的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得到平复。
这样的梵高拥有这样的人生,虽然不算传奇,但是也是极少人所能体验得到的,他的坚持不懈,一颗热爱生活的、热爱绘画的心,犹如他的画作,永远值得人敬佩。在他屡次遭受到周围打击后,他没有放弃生活、放弃自己,他选择了作为一个当时最不受欢迎的冷门传道士,专为穷人传播福音的`传道士。梵高是个好心肠的人,是设身处地想要帮助穷苦人民的人,所以当他开始决心作画的时候,决大多数时间里,他的模特都是那些辛勤劳作的人民,以及在后来选妻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妻子和他一起帮助穷人的场景,而非其他。
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当他决定留下帮助那些“黑下巴”(当时的煤矿工人被称为黑下巴),他自己却被“上帝”抛弃了,无论他怎么努力最后还是发现无法从根本上帮助那些穷人改变现有的生活状况,最后在兄弟的劝说下,被带回家,并且在兄弟的精神鼓励以及经济支持下开始了一心创作,然而在创作的道路中所受到的挫折真的是数不胜数……如果,没有他兄弟的坚定支持和他自己不放弃的精神,那么,就没有然后了。我看到这里时候我就在想,自古伟人多磨难!但是他的磨难是不是太多了,多的有些过分了。在爱情上,他从未称心过,虽然最后娶妻了,但更多的是为了帮助那名女子脱离生活困境,并帮助抚养了不是自己亲生的小孩,从未有过怨言;在家里,因为职业的关系而不被父母理解;在绘画中,总是被嘲笑、打击及质疑,从未卖出去过一幅画,这是个多么不幸的人!我在想,如果这么多的不幸加在我身上,我该有多奔溃,肯定不会再坚持下去了,然而梵高没有放弃!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即便是在后来精神出了问题,生病的时候也没有放弃画画,他在病房里,透过病房的窗户观看外面夜晚的星空,做了很多关于星空的画作,每一幅作品里都充满里丰富情感及很多很多想说不能说的话语,见者心动闻者悲伤(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梵高的伟大不是他的作品天价,而是他坚持创作的过程,梵高令人敬佩的地方不是他越来越好的作品,而是在那种环境下,他还能保持一颗炽热的心,画出充满柔情的画,他的代表作《向日葵》众所周知,此书中并没有提到他在创作这幅画的背景,但是我猜想是他最后离开伦敦后所画。我唯一想不明白的是,他到底为什么割了自己的耳朵,单单是因为跟好友吵了一架?我觉得不是,我猜想是他已经到了奔溃的边缘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他需要发泄……
我惊叹梵高的人生经历,我敬佩梵高的毅力,可我更心疼梵高所经受的苦难,但同时也是这样的苦难造就了他的宏伟巨作,如果梵高还在,如果人生可以选择,我想问问梵高,还会选择这样的人生吗?
1教育实习总结26篇
以下是一篇关于教育实习总结的文章,总结者通过实习经验,探索了课堂教学和学生关系的有效方法、技巧和策略,同时也发现其中一些...
查看剩余 81% 教育实习总结26篇
2药店工作总结10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对于药店工作的总结是必须的。本文将对药店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药店工作者加深理解。...
查看剩余 77% 药店工作总结10篇
3工厂实习总结2篇
这是一篇工厂实习总结,实习期间学员通过学习与实践,深入了解了工厂的管理和运营,掌握了相应的工作技能和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
查看剩余 71% 工厂实习总结2篇
4个人实习总结10篇
本文是一篇关于个人实习总结的分享,通过对实习期间所学所想的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梳理个人成长轨迹与职业规划,向读者呈现一...
查看剩余 81% 个人实习总结10篇
5测量实习总结4篇
本文主要总结了笔者在测量实习中的经验与心得,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通过实践与学习,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也增...
查看剩余 72% 测量实习总结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