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教案6篇(案例教学:打造精品教案)
案例教学教案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展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并培养实战能力。本文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优秀的案例教学教案,让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第1篇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够合法有效地获取网上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习惯,善于动手动脑,勇于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之中,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2、课堂上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
3、创设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学生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
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插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水池、车轮、灯笼、卫星接收天线。)教师: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就找到了那么多圆。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2、揭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3、我们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都是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它和我们以前学的平面图形有不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画出的可能有些不是圆)教师设疑问:为什么有些同学画出的是圆,而有些同学画出的不是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好不好?
2、圆规画圆。教师: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规,认真观察一下圆规的样子,并用它尝试画一个标准的圆。学生第一次画圆。教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工具,是怎么画圆的?教师演示怎样使用圆规正确的画圆。教师:请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一个标准的圆。
3、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小组讨论,(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我们把在圆中心的这一固定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
4、认识圆的半径。教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圆都比较好,现在大家拿出直尺画出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并量一下它们的距离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多少条出来?(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画不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提问:你是怎样观察得出在一个圆内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的?(因为围成圆的曲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无数条)教师: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有无数条,这样的线段我们给它起个名叫――半径(齐读: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由于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说明半径的特征并板书: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
(1)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没有像这样比较特殊的线段能决定圆的大小。学生讨论后回答(直径)教师:请学生同学们动手画一画直径。画得越多越好。画时要注意什么?(过圆心,两端在圆上)
(3)直径的特征。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数一数在同一圆内,直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直径能不能画完?为什么?说明理由。(引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动手验证。或直尺量,或用圆纸片对折)教师: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d=2r,r=1/2d。这个关系的前提是什么?(同一圆内)为什么要加这个前提,不要行吗?
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1、练习四第1题: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长度。
2、课本第1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1题(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相等的圆。画完后,教师问:圆心在同一点上,为什么有的圆大,有的圆小?(因为半径不一样,半径越大,圆就越大)这几个圆的大小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圆在这里,有的圆在那里呢?(因为圆心的位置不一样)
3、议一议: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4、能力拓展,除了用圆规画圆你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圆吗?试一试。
(四)、回顾知识,全课小结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习了圆的认识,大家都收获很多。关于圆,老师希望同学们用心去发掘去寻找。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看、画、折、量等活动中来认识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特点,通过不断地设疑――释疑,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探究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去猜想、发现、讨论、验证、……从而实现“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著作权与使用申明: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中小学互联网应用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进行复制、使用。
第2篇
4、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用上网百度搜索等方式查找传说时代的故事,重点查找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并分类整理。
中学历史北师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知道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了解尧舜的“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对古史传说和史实进行区别,作出初步的比较,并作出概括、判断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些神话和传说中的故事,哪些具有历史事实的成分,哪些是虚构的,反映了神话和传说时代怎样的文明曙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尊奉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理解“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含义;从“尧舜禅让”的学习中要礼贤让能;通过“大禹治水”的学习,要坚强、奉献,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注重方式方法。
本课是中学历史北师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本课以古史传说的形式对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它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上一课的“氏族部落”,启下一单元的“国家的产生”。它是从传说这一独特的视角对这段远古历史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去理解、认识这段历史。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华夏族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认识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教学准备:课前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及相关传说故事。研究教材确定重难点。根据重难点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根据需要对找的素材进行处理,如进行视频的截取和合并,筛选图片,并制成ppt文件,供课堂使用。用视频故事,让学生对传说故事形成代入感,用图片让他们形成直观形象。用几个问题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历史真相。解决教学重难点。
本课所介绍的时代距离现代时间十分久远,跟学生现在的生活差异很大,但有不乏息息相关的内容。又因其缺乏确切的文字记载,很多内容只靠口耳相传,又不完全真实可信。而七年级学生年级较小,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对相对枯燥的单纯平直陈述关注程度差。所以我选取卡通人物形象的传说故事视频进行教学。并进一步利用图片和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印象。解决重点问题。同时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查找材料、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的基础之上,分析思考,自行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课题“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由“传说时代”提问那时的历史是主要以怎样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学生思考回答口耳相传或传说)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几个传说时代的重要人物。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提纲: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传说和历史的区别。教师我们在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查找这几个人的传说故事了。这些人同属传说时代的著名人物。由此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故事主要介绍了谁?他的贡献是什么?这些贡献全是他一个人的成果吗?
(2)这一时代的传说有很多,教师播放视频一关于黄帝的动画,让学生带问题看视频。(视频:黄帝战蚩尤。查找方式:百度视频搜索黄帝战蚩尤,选取其中合适资源。下载后对视频进行截取1分27秒到2分36秒,和2分57秒到4分46秒,并将两段合并使用。)
(3)视频播放后提问视频主要介绍了谁?学生回答(黄帝)后,课件出示黄帝图片。
(4)问其贡献是什么?(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答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答案。(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答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答案。
(5)教师提问是否所有这些了不起的贡献均一定与黄帝有关?学生解答后,教师简单总结。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改进,都是积无数人之力,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绝非一人短时之功劳。但是因为确切情况已不可考,后人在追述他们历史的时候,往往将一些发明创造集中附会在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身上。
(6)视频中的故事与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有是哪些?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和个人分析进而对这个传说的的真实性,真实程度进行探讨。注意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但教师要适当进行调整,以免跑题和占用过多。
(1)视频中提到的另一个在学习提纲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炎帝)课件出示《神农教稼图》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神农教稼图”,在结果中选取适当图片。
(2)他有什么贡献?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用课件进行展示。
(1)课件出示远古传说地图。黄帝炎帝部落通过战争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中华民族的雏形形成)炎帝黄帝更因其功绩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华夏族是否仅仅由炎黄两个部落发展而来呢?课件一角出示龙的图片从龙的形象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有多个部落发展而来的。过渡:炎帝黄帝后的很多年里,黄河流域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1)课件出示问题:这段视频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提到的'重要制度是什么?
(2)课件出示动画尧舜禅让视频下载后进行截取第一段.从9秒到1分16秒,第二段从1分42秒到2分45秒,第三段从2分54秒到5分08秒,让后将三段视频合并使用。找学生回答问题。课件出示尧舜图片。
(3)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主要是因为舜具有哪些品格特征?
(4)视频中的故事与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有是哪些?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对这段视频的真实性进行简单讨论。教师同样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调整和调整以免跑题和用时过多。过渡: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舜,舜后来又把它禅让给了禹。
(1)课件出示禹图片指出禹被禅让是与其功劳密不可分的。
(3)课件出示大禹治水形象图治水时治理哪条大河?(强化黄河流域这一内容)
(4)请同学讲述有关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如三国家门而不入等,不宜太多。)用提问要点方式进行小结。课件展示内容。本课我们了解了很多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可信吗?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学生结合课前上网等搜索到的传说故事进行简单介绍。
3.尧年老后,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xx给舜,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4.禹是传说时代的英雄,他因为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他的主要事迹是xx(四字)。
5.有关炎黄的传说,哪些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哪些是人们的想象?
从本教案的实际应用来看,教学效果比较不错。学生普遍能对本课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识记重点知识的同时,都能一定程度上比较顺利的区分出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尤其是一些容易偏离主题或者耗时过长的现象出现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及时调整。
第3篇
为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思想,我将《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成学生通过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得出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组织教学,基本流程为复习提问(有关生活中的透镜)→引导提问→讨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实验评估→交流合作→实际应用→课堂小结。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测与假设的能力。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科学原理。
根据猜测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实像和虚像
【器材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照相机、投影仪
根据上节课生活中的透镜提出利用什么光学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么差异的提问,再由凸透镜成像的差异引入新课。
播放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动画和成像差异表格
同样是凸透镜,成的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根据动画和成像差异的表格,帮助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
介绍实验仪器:凸透镜:f=10cm,光具座(重点:光具座上的刻度、光屏以及暗示学生光具座上的物体、透镜、光屏都是可以移动的)、蜡烛、火柴
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让实验组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说出仪器所起作用教师确定一个合理方案,指导观察实验数据表格,明确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项目
学生同时观察实验数据表格,明确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项目
点蜡烛、移光屏,观察,读出物距和像距,将数据记录在学案的表格中,结合猜想思考得到什么结论。
第4篇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粉笔末)、果冻。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
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欣赏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谈感受)是的,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那么,这些把城市点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
生:结合图2、1—1天然光源和图2、1—2常见的人造光源,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师:是的,是从光源发出来的。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师:(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从激光手电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到天花板上去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
师:好,今天,同学们就用实验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观察各小组实验情况。)
师:好,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设计的实验、操作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学生甲:我们先用激光手电射向硬纸板上的小孔,在另一侧的光屏上看到一亮点,而射向硬纸板的其他位置时看不到亮点,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然后我们做了小孔成像实验。点燃蜡烛,中间是带小孔的不透明硬纸板,另一侧是光屏,在光屏上我们看到了烛焰的倒立的像。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乙:当我们点燃了蜡烛的时候,我们小组四个人都看到了光,说明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学生丙:我们先点燃香,然后用激光手电沿着向上冒的烟的方向照过去,我们看到了一条亮光,时断时续的,美极了!
学生丁:我们用激光手电照射烧杯里的水,看到水中一条亮光。又照射果冻,还是看到一条亮光。
师: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方法各异,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把玻璃砖固定在光具盘上,用激光灯沿光具盘面射向玻璃砖。
师:对呀,光不再沿直线传播了,同学们能想想什么原因吗?
师:考虑一下,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光是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而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呢?
生:我们做实验时,光是在水中、空气中、果冻中传播的,是同一种介质,而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光是从空气传播到玻璃中,介质不一样了。
师:很好。所以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在同种介质中,而且是均匀的。同学们能总结这个结论了吗?
师: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我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及对光的认识画出光的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画的都很好,我们就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表示方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上的简单之美。
师: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哪里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吗?
生:在开掘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现偏差。
生甲:我们玩过的手影游戏,就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手挡住了,在手后面的墙壁上产生影。
生乙: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生丙:刚才我们做的实验“小孔成像”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第5篇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诈贪婪的'小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第6篇
(1)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方向在该点切线方向上且时刻在变,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了解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可将曲线运动的条件深化,即平行速度的力只改变速度大小;垂直速度的力只改变速度方向,可根据力的效果将合外力沿速度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分解;
(4)了解合运动、分运动,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5)由分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综合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有关教学软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概括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研究船渡河运动,假设水不流动,可以想象出船的分运动;又假设船发动机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随水流而动的另一分运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物理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曲线运动为什么是变速运动,理解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定则;
2、已知两个分运动的性质特点,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学生不容易很快掌握,是教学的难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把每个分运动的初始值(包括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每个分运动所受的外力)进行合成,最终还是用合运动的初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关系来判断。
2、斜槽、条形磁铁、铁球、投影仪、计算机软盘、彩电。
机械运动可以划分为平动和转动,而平动又可以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所以曲线运动属于平动形式,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仍然可以看成一个质点,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更为普遍。例如,车辆拐弯;月球绕地球约27天转一圈;地球绕太阳约一年转一周;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约2.2亿年转一周。
因为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连续发生变化,我们很难直观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可以设想如果某时刻的速度方向不再发生变化,物体将沿该时刻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几种现象。
(1)让学生回答,绳拉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断后小球将沿什么方向运动?(沿切线方向飞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绳断后小球速度方向不再发生变化,由于惯性,从即刻起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沿切线飞出。
(2)教材内容:砂轮磨刀使火星沿切线飞出,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被磨掉的炽热微粒速度方向不再改变,由于惯性以分离时的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如,让撑开的带有雨滴的雨伞旋转,雨滴沿伞边切线方向飞出(与上例同理)。
(3)在想象与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得出: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上。并引导学生注意到: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同时变化,但速度的方向是一定改变的,速度是矢量,方向一定变,速度就一定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可知,速度的变化一定产生加速度,而加速度必然由外力引起,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并且方向相同。随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如果合外力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将做什么样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绳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t起什么作用?(改变速度方向)
(3)演示实验(用投影仪或计算机软件):让小铁球从斜槽上滚下,小球将沿直线oo′运动。然后在垂直oo′的方向上放条形磁铁,使小球再从斜槽上滚下,小球将偏离原方向做曲线运动。又例如让小球从桌面上滚下,离开桌面后做曲线运动。
③不平行也不垂直速度的外力,同时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④引导学生得出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往往是复杂的,对于复杂的运动,常常可以把它们看成几个简单的运动组成的,通过研究简单的运动达到研究复杂运动的目的。
①把注满水的乒乓球用细绳系住另一端固定在b钉上,乒乓球静止在a点,画出线段bb′且使ab≈bb′(如图5),用光滑棒在b点附近从左向右沿bb′方向匀速推动吊绳,提示学生观察乒乓球实际运动的轨迹是沿ab′方向,帮助学生分析这是因为乒乓球同时参与了ab方向和bb′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结果,而这两个分运动的速度都等于棒的推动速度。小球沿竖直方向及沿bb′方向的运动都是分运动;沿ab′方向的是合运动。分析表明合运动的位移与分运动位移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②船渡河问题:可以看做由两个运动组成。假如河水不流动而船在静水中沿ab方向行驶,经一段时间从a运动到b(如图6),假如船的发动机没有开动,而河水流动,那么船经过相同的一段时间将从a运动到a′,如果船在流动的河水中开动同时参与上述两个运动,经相同时间从a点运动到b′点,从a到b′的运动就是上述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注意:船头指向为发动机产生的船速方向,指分速度;船的合运动的速度方向不一定是船头的指向。这里的分运动、合运动都是相对地球而言,不必引入相对速度概念,避免使问题复杂化。
①用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求合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运动的合成。反之由合运动求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叫运动的分解。
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即平行四边形法则。例如:船的合位移s合是两个分位移s 1 s 2的矢量和;又例如飞机斜向上起飞时,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分别为v 1 =vcosθ,v 2 =vsinθ,其中,v是飞机的起飞速度。如图7所示。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提问学生为什么?(v合为恒量)
②提出问题:船渡河时如果在ab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运动,水仍然匀速流动,船的合运动轨迹还是直线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并提示学生用曲线运动的条件来判断,然后引导学生综合概括出判断方法:首先将两个分运动的'初始运动量及外力进行合成,然后用合运动的初速度及合运动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关系进行判断。合成结果可知,船的合速度v合与合外力f不在同一直线上,船一定做曲线运动。如巩固知识让学生再思考回答:两个不在同直线上初速度都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什么运动?
(1)通过此例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独立性及等时性的问题,即每一个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合运动与每一个分运动所用时间相同。
(2)关于速度的说明,在应用船速这个概念时,应注意区别船速v船及船的合运动速度v合。前者是发动机产生的分速度,后者是合速度,由于不引入相对速度概念,使上述两种速度容易相混。
(3)问题的提出:河宽h,船速为v船,水流速度为v水,船速v船与河岸的夹角为θ,如图9所示。
分析①用船在静水中的分运动讨论渡河时间比较方便,根据运动的独立性,渡河时间
分析②当v船>v水时,v合垂直河岸,合位移最短等于河宽h,根向与河岸的夹角。
1、曲线运动的条件是f合与v不在同一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曲线的切线方向。
2、复杂运动可以分解成简单的运动分别来研究,由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反之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
3、用曲线运动的条件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可以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合运动轨迹。
最后一例题可作为思考题先留给学生。在学生思考后讲解效果更好。
1大班教案集锦5篇
《大班教案集锦》是一份为大班幼儿教师量身定制的教案材料集,内容覆盖语言、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旨在帮助教师轻松备课,提高...
查看剩余 70% 大班教案集锦5篇
2中班下教案8篇
本篇文章提供一份针对中班下学期的教案,包括语言、数学、美术、体育和游戏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细致、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中...
查看剩余 77% 中班下教案8篇
3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本文整理了多篇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供中班教师参考借鉴。...
查看剩余 7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4大班教案锦集4篇
这是一份集合了大班教学优秀教案的锦集,涵盖了语言、数学、英语、艺术等多个学科。教案结合幼儿认知规律,注重教育教学方法,能...
查看剩余 83% 大班教案锦集4篇
5大班教案集锦4篇
《大班教案集锦》为老师备课提供了优质资源,包含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多个学科的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学等大班级别。其内...
查看剩余 77% 大班教案集锦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