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篇(数学演绎: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黑科技)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篇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该说课稿详细介绍了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篇

第1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2.朗读重点词句,在读词读句中认识、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1.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2.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奉献与关爱”专题中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这是故事的起因。正因为她“一直”想,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小猫,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了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可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表达了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赞扬了卡罗尔有一个善良的童心。课文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情节曲折有趣,有较强的吸引力,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篇故事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人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心,使其一口气读下去。从本课识字的安排和课后思考练习的编排可以看出,本文是作为“略读课文”来编的,也是新教材在小学阶段出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真正放手让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文章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默读明白故事梗概,所以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使他们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学会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会认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难点为:朗读感悟,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相似的生活经历会让他们在读悟、体验、积累中感受到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默读,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明确默读要求,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并抓住重点进行汇报。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别人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既促成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又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运用构字特点和自己积累的方式自主识字;掌握基本的默读方法,初次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二次默读课文,画出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分组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三次默读,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积累词语或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因为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计划一课时完成教学,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通过欣赏图画,看图说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明确默读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采用分层次的方法进行默读,划出觉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品读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其中的趣味;积累优美词句。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篇

第2篇

大家好,我叫洪海杰,来自道外区民主小学校。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在座各位的认可。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是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中,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快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同时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在表内除法(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7、8、9的乘法口诀再来求商,从方法上来讲,学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这要建立在学生已经对乘法口诀基本熟练的基础上。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的,对该类问题的熟练解决也是本课教学成败的关键。

1、让学生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事实,教学本节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故事、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法上,让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情境学习,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总结汇报”4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根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复习环节设计了3道练习题,首先是开火车口算,并随机让学生回答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接下来是用7、8、9的乘法口诀填空及齐背7、8、9的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时请学生一起书空,并齐读。

?以旧引新,通过知识的迁移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首先创设情境: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呢?根据学生回答六一儿童节,然后我说,是啊,六一儿童节是专属于你们的快乐节日,快瞧,有一些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这时

出示快乐的节日主题图并提问,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观察汇报后接着说,这些同学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孩子们肯定会积极响应,继而出示思考题:

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自主汇报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所列算式及求商使用的乘法口诀,教师随机板书。当学生解决了“平均每行挂几面?”这个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条件:若挂7行,平均每行又能挂几面呢?学生汇报后请学生认真观察56÷8=7和56÷7=8这两个算式,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学生汇报被除数相同,除数和商调换了位置,而且它们都是用了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算出商的并初步感知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道除法算式。

解决主题图包含的所有问题后,教师进行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与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一样,就是想乘法口诀。

?创设了“六一”节布置教室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经过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基本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把解题过程与求商方法清晰完整地展现,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加深记忆。

过渡语设计:儿童节不只是小朋友们喜欢过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呢!几只动物宝宝们也在为节日做准备呢,不过,它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办呢?因为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经历,相信这里他们会主动提出帮助请求。

第一题是书后49页做一做,第二题和第三题是书后50页的小猴子摘桃和小兔采蘑菇两个练习,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此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导语设计:同学们不但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了难题,还帮助小动物们做好了节日准备,你们真棒!老师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下面就请你来说一说好吗?

?让学生自由畅谈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自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本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熟悉的“快乐的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有趣味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个性得到了充分地施展,思维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第3篇

这节课我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认识钟表》是在一年级的教材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部分,在常见的量具体目标的第(2)条有这样一句话:能认识钟表。

下面我对“能认识钟表”这句话进行分解。认识钟表包括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几时几分(1分1分地数),这节课研究其中的“认识整时” 这部分内容,这节内容又包括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钟面上的数字、表针转动的方向)、电子表、读写整时等知识点。

这里的认知行为动词是“认识”,“认识”是主体收集客体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其替换动词有:说出、读出、写出、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辨认、再认、选择、标明、指出等。但根据这里的“认识”后面跟的是“钟表”,我把“认识”分解为“说出、读出、写出”等。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认识整时》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90~91页的内容。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整时。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应是本节内容学习的重难点。

本节课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

依据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分析,结合叙写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原则,我制定并叙写出《认识整时》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活动中会读出整时、写出整时。

2、在观察、比较、交流中总结出整时的读法,快速说出整时。

3、在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中会正确读写整时。

教学目标确定后,用什么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这就要根据目标来设计适合的评价方案,下面是我针对这节课设计的评价方案

1、通过提问、小组交流反馈、板演等方式,检测目标1、2,达标率95%。

2、通过观察、提问、评价样题等,来检测目标3,达标率100%。

教材第92页,小明做操、吃午饭、看电视和睡觉的时刻分别是几时?

下面我详细说一说,我是如何来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的。

1、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学会读出整时、写出整时来完成教学目标1。

通过孩子们听钟表的声音,(播放课件),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自然揭示课题:认识钟表

接着去看各式各样的钟表,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刺激学习的欲望。

出示钟面,并提出问题:有关钟表,(点击)你已经知道了什么?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学生4人一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反馈认识钟面:钟面上有数字。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长较细的是分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时针、分针的名称。

①认识了钟面,很自然的过渡到观察交流 认识整时这个环节。

通过出示小明上午上课(8时)的时间,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基础认、说,在交流之中认识整时。

说明:大家说的“8点”就是8时(点击课件:8时)时间的“时”,以后我们都说成8时。8时还可以这样写:8:00,及时请学生说在哪里见过这种写法?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接着出示明下午上课(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先找2、3个人说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怎么认的。

在认、说的基础上,学生把这个时刻写下来(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反馈矫正。

③(出示5时的钟面)放手让学生用两种表示方法独立写在练习本上。(同桌同学互相对照,再对照屏幕集体订正)

2、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2。

(1)出示:刚才的三个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借助课件演示,分针都指着12。第一个钟面时针指着3、第二个钟面时针指着5、第三个钟面时针指着8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讨论中,总结方法认识整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2)接着:及时练习,巩固方法。(课件出示钟面:2时、4时、6时、12时)

对于特殊时刻,6时、12时,请孩子说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成什么样子?12时呢?

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以加深印象。通过刚才的借助课件观察总结,及时练习巩固方法,到此达成教学目标2

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了这么长时间,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及时让学生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通过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学会正确读写整时。

②评价样题:,小明刷牙、上课、做操、吃午饭、看电视和睡觉的时刻,用两种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为了切实巩固学生认读整时的方法,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我设计了找朋友游戏。

师在黑板上贴钟面,每组代表发一个时间,你们组的好朋友是谁,就贴在谁的下面。

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因为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我注意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时间,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认识整时。设计了多样的练习形式,快速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找朋友等学生学得扎实、学得生动活泼

第4篇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充满童趣的略读课文。课文分为18个自然段,情节曲折,讲了卡罗尔希望得到一只猫,于是登广告,结果送来了许多猫导致家里乱成一团,只好又登广告赠送猫,最终只留下一只猫伯洛的故事。整篇课文中主人公卡罗尔情感变化丰富,文中所反映出孩童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令人感动。

这篇文章从文字本身上来说,这篇文章修饰语少,抒情也少,但语言质朴,可读性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但篇幅也较长,所以抓住关键长文短教。从内容上说,卡罗尔和小猫的故事很贴近二年级学生生活,相似的生活经历会让他们在读悟、体验、积累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从学习方法上来说,本文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引导尝试默读的文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使他们在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学会交流合作,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曲折的情节,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的有趣。

2.串讲、朗读重点段落,体会卡罗尔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感受卡罗尔美好善良的童心,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

学会默读课文的基本方法,了解课文曲折的情节,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的有趣。

体会卡罗尔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体会爱才能创造美好的一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由扶到放,采取谈话引导法,以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分层法、朗读法、情景体验法、联系生活法、抓关键词品味法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有趣的地方,感受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以及生活的情趣。具体教法学法的运用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具体阐述。

整个教学部分分为四个主要板块:联系生活,导入课文;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三次默读,体会情感;总结方法,提升情感。其中三次默读,体会情感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下面我详细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以“你喜欢猫吗?为什么?”的问题导入到课文“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从而揭题。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之衔接,让学生的心贴近文本,走进卡罗尔和他的小猫。】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对于生字所在的句子或者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通过指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生子情况,进行正音。

?设计意图:虽然默读是此课的重点,但要想读准字词字音还得朗读才能知道是否读准。】

让学生默读课文,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想要猫——送来猫——送走猫——只有一只猫)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大致框架,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再次让学生默读课文1—11小节,并再次交给默读的方法:一边不出声读,一边划出有趣的地方,要求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充分默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片段。

片段一:课文的第五小节。“卡罗尔说,别难过,我会像妈妈一样照顾你的。卡罗尔让小猫喝牛奶,吃点心,还给它玩毛绒线团。”

抓住“会像妈妈一样照顾你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妈妈平时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再想想卡罗尔还会怎么照顾小猫。这样进行情感迁移,既拓展了文本的内涵,又让学生感受到卡罗尔对猫的喜爱。

片段二:课文的第七小节。“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小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这段话中,我认为“滑稽”是画面文眼所在,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发挥想象“你见过什么事也很滑稽”,激发学生已有体验,而后读出滑稽的感觉,真正让学生体会文字的内涵,从而领会其含义并能学以致用。

片段三:课文的10、11小节中。“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叮叮咚咚响成一片……每只拖鞋都提出一只猫来……”

在学生说有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猜猜猫还会在家里干什么,从而真正感受文本中“对啊,家里可不得了了”的感叹。

这么有趣的画面让卡罗尔一家快乐并痛苦着,于是想送走猫。

默读课文12—18小节,提出默读要求边读边想,哪里感动了你,把最感动你的地方圈出来。在学生的交流中重点抓住:15小节中以为猫全走了,“卡罗尔眼泪都流出来了。屋里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与当知道还有一只猫之后“卡罗尔高兴地叫起来”进行对比体会。

以及“伯洛亲热的用身子蹭着卡罗尔的手”中“亲热”、“蹭”这两个关键词体会人与动物之间也有真情,我们真心关爱他人,他人也会真心地关爱我们

?设计意图:三次默读,交给学生三次不同的默读方法,让学生静下心来,抓住关键词,抓住神态、动作、语言反复品味、咀嚼,在交流、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内心丰富的世界,感悟卡罗尔那美好的童心。】

课堂最后引导学生从学习方法和情感熏陶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

学习方法上,知道了默读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进行圈点勾画。

情感上:动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要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和谐相处。

这篇文章中给卡罗尔一家带来快乐和快乐之后烦恼的就是广告,广告的作用真大啊,是书中阅读提示中发出的感慨。所以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读读课文中的广告,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广告词。

2.搜集广告,研究下广告的秘密(如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等)

3.根据自己的需求,也自己设计一份广告,贴在班级信息栏中。

第5篇

(1)指导学生数绘图纸小方格的数目(或投影出示).(参照教科书上例5的问题.)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2)从一午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

(1)在计数器上出示 745、280、609,启发学生试读,并说一说怎样读的?

读下面的数,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第6篇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练习。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

(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试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先让学生解决“用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正方形”的问题,得出8÷4=2(个)这一答案,并追问学生为什么想到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横式的写法。同时为有余数的学习埋下伏笔。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主要让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1、第一次摆: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根还够不够摆一个正方形?

(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摆出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2)学生展示:9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还余下1根。

(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余的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列横式,得出9/4=2个......1根,然后结合小棒明确各部分的意义,我会告诉同学们,这个式子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这个一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对小学生学情分析的'了解,我感觉在教学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一环节上不够扎实,还应让学生多摆几次小棒,来感知余数。

2、第二次摆:放手让学生摆,目的是进一步体验加深有余数的理解。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合作,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摆正方形,观察还可能余下几根小棒并记录下来。大量的学习资源,充足的活动空间,充分的小组合作,让有余数的除法认知在学生的思维中由浅入深。

虽然这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长,但是我认为计算教学就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我将前面让同学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来摆正方形所出现的所有算式排列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会出现这些想法:“除数都是4”;“余数有1,2,3,等,这时,我接着问:余数能不能是4?能不能是比4大的数?我这样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接着设问:假如给你更多的小棒,来摆正方形,余数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推测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在有剩余的情况中,余数仍然师1、2、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 “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再去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本课的练习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这道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1)摆一摆,填一填

2、余数可能是几?是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再一次进行巩固。

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见面了,有20名同学想去野营,每4人一组,能分成几组?找同学来分一分。其他同学可以动手摆小棒或者列算式解答并交流想法: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出发了,可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地面上摆放着各种食品,小朋友正在轻松地分配着各种食品,师问这里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看怎么分呢?(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小棒)

这是一道开放题,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引导学生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让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目的。

第7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再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1、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2、学生开始活动时,我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请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情况。要求汇报时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是探讨边的特征,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长边一样长,相对的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先上下对折,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这两条边一样长。

再左右对折,发现长方形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左右边也一样长。

把正方形纸片先对角折,再对角折,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重合在一起,说明正

通过数格子,发现了长方形长边都占了6格,短边都占了4格;正方形4条边都占了5格。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第8篇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游乐场为情境图(实物投影:书本第37页的情境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知识——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亲切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再复习旧知,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四张小纸片上画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角合在一起进行分类,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分法:直角一类(板书),不是直角的一类(板书)。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分法时,我会引导学生把不是直角的一类再分细一点: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板书)。同时,通过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和判断直角的方法一样: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书上的任一个角),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提供了依据。再告诉学生,他们的分类方法与数学家想得完全一样,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最后,我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样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本课题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也顺理成章地揭示了(板书)。

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运用活动角(演示活动角)先摆锐角、直角,再摆钝角、直角,让学生得出三种角开口大小的关系是:锐角<直角<钝角(板书),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种角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在画角、分类、交流、摆角、想特征几个环节中,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说、动”的机会。特别在做角、分类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利用已有经验进行 “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项练习: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断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创作画。

这样的练习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学生学有困难,学有疑问,学有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创作画这种综合实践的练习,通过学生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说说在这课堂里进一步研究了角,有什么新的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本堂课板书比较精简,首先板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再板示课题,最后板示锐角、直角、钝角三种角大小的关系。这样板书不但便于学生辨别,也突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其他类似内容

1兼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8篇

兼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8篇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完善自我、锻炼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而每次社会实践结束后都需要写一份报告。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报告,并提...

查看剩余 72% 兼职社会实践报告范文8篇

2酒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篇

酒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篇

本文主要围绕着酒店社会实践所带来的心得体会展开,探讨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感悟和收获。通过对酒店实践的实际观察、深入...

查看剩余 73% 酒店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篇

3大一暑假社会实践心得8篇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心得8篇

大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中一次重要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会真正体验到社会的多样性,磨炼自己的品格和能力。接下...

查看剩余 72% 大一暑假社会实践心得8篇

4护士工作年终个人总结8篇

护士工作年终个人总结8篇

在过去的一年里,护士们用真心与汗水服务患者,无私奉献。他们在医院中默默耕耘,无论是日夜奔波,还是患者情感交流,都在医疗事...

查看剩余 75% 护士工作年终个人总结8篇

5写校园的作文集锦8篇

写校园的作文集锦8篇

本文集收录了精选的校园作文,涵盖了生活、教育、亲情等多个主题,展现了青少年的思想与情感世界。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

查看剩余 86% 写校园的作文集锦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