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8篇(小学数学一下教案全集)
本文整理了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合集,包括数学基础、加减法、整数、几何图形、时间和金钱、量、分数乘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详细的教案讲解和实用的练习,帮助一年级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第1篇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第2篇
1. 经历探究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连减。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批入队,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3人,第二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8人,第三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6人。
教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你前面的学习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13+18+16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3+8+6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3+8+6是20以内的.连加,13+18+16是100以内的连加。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①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10+10+10=30 3+8+6=17 30+17=47
②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13+18=31 31+16=47
③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18+16=34 34+13=47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抽其中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算。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50-18-13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连减的算式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小题后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第3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第4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平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用到分类。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连的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习兴趣。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类整理。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狸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又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一组的分法多。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今天大家学习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第5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第6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第7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4、猜一猜.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16-8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第8篇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1暑假的作文合集2篇
暑假即将来临,孩子们也将迎来一段轻松的假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多读多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站特别整理了各年级的...
查看剩余 83% 暑假的作文合集2篇
2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7篇
本次酒店社会实践活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了酒店行业,提升了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积累了实战经验,还结交了业...
查看剩余 78% 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7篇
3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7篇
本篇文章提供了多篇优秀的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内容丰富、观点独特,适合作为班主任竞聘者的参考和借鉴。对于即将面临班主任竞聘的...
查看剩余 76% 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7篇
4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11篇
五年级是小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作为班主任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五年级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转化和知识技能的提升...
查看剩余 85% 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11篇
5中班下教案7篇
本篇文章介绍了中班下教案的相关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等。这些教案将帮助中班教师们更好地教学,提高幼儿的...
查看剩余 73% 中班下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