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暑假实践报告5篇(《记者行动:暑期实践报告》)

本篇文章将介绍报社在暑假期间的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公文网站编辑,我将对报社在暑假期间的各项活动、培训和成果进行详细描述,包括采访技巧的提升、新闻报道的变革以及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等。通过这篇报告,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报社的暑期实践经验,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5篇

第1篇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今日××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今日××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报社暑假实践报告5篇

第2篇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申通快递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今日××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今日××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第3篇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申通快递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今日××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今日××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第4篇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报道,并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社会新闻不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7月13日,我来到《今日××》报社,到达时已9点多了,招待我们的是办公室的郑主任,她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报社的主要活动安排,又带我们认识报社总编、副总编和其他的记者。由于时间关系,这一天已没有什么采访活动了,她就安排我们在阅览室熟学悉习报网纸。

第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新闻知识,但办公室记者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我决定不管有多么枯燥,我都会努力在这里坚持下去。

由于报纸的专业性,我们可采访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很多的时候都是针对的人和物,我们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观”,对于社会新闻,一般只有周末版块才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只好在阅览室呆着。时间久了便觉无聊,指导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自己出去采写新闻,找新闻点。于是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时可以提高新闻敏感性和职业道德。

7月22日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来临。早上7点,我和记者老师坐着报社汽车前往县里唯一能目睹日全食的中余乡。在途中用了1个多小时,由于都是山路,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头昏目眩,但是此次已经日亏。为了新闻报道,我立刻拿去滤光镜记录日全食的各个时间点,而老师用相机拍下日全食的全过程。整个日全食虽然只有6分1秒,但是这是我作为记者出远门所采得第新闻。

7月29日××县政协七届二十九次主席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中我见到了很多县领导,也让我见识到记者职责的重大。会议有县领导、政协领导、各部门领导,对于他们在大会上的发言,要分轻重,对领导的介绍应根据领导官阶大小来分先后,次序搞错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记得有一次申通快递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暑天的沉闷与燥热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会时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当我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陈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拿鉴定表那天,我们有些不舍,向各位记者道别之后,我又回到阅览室,翻阅着各种资料直到下班。我是学文的,更是学新闻专业的,有幸在《今日××》报社学习。如今,回首实践的一个月,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第一,我觉得自己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我做好新闻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提炼了几条新闻写作技巧:首先,必须树立新闻价值永远最重要的观念;其次,也还需注意稿件的质量。尽量少用“的”“了”等口语化的字词,追求语言简洁;另外,对于新闻事实的选择要“敢干放弃”;最后,也要注意写作上的模糊用语和精确表达的选择,使新闻更具说服力。

第二,报社记者的勤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们有时为了赶时间,就把饭带到报社吃,中午干脆在办公室睡觉,有时也长时间见不到他们,那是出去采访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新闻不是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捏造出来的,必须出去跑,只有到处跑,才能发现新闻。

第三,编辑老师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也使我深受影响,认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一个月是短暂的,却有着许多珍贵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此时拿起一份《今日××报》,定会有另一番感受,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我的足迹。我似乎能够感觉到每报道中记者们为此留下的汗水,我开始看重,珍惜《今日××报》了,是它,伴我走过了这个美好的、充满回忆的暑期报社实践生活。

第5篇

20xx年暑假——一个介于我的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假期,总共有将近两个月的自由时间。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识中似乎只是不经意的一瞬。

回首往事,不禁一种强烈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于是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无所事事了,我必须做点什么。同时,经过自己十余年的知识积淀和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我也确实需要一个平台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际水平,既能总结过去,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找点支撑。

于是期末考试刚结束,7月5日——假期开始的第一天,我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黄冈《鄂东晚报》报社参加实习。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实际的新闻采写,而真刀真枪的实践也能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升华、丰富自己理论知识。实习也就成了我这个假期的重头戏。

来到报社,我被分配跟随《鄂东晚报》采访中心副主任熊庆萍老师。后来,熊老师又带了一个实习生——一个来自华科的女孩,自然我们俩成了搭档。像其他实习生的经历一样,开始的一两天我被要求去看报社以往出版过的报纸,我发现我不再像以前实习那样视其为一件不可推脱的负担,通过看报纸我熟悉了《鄂东晚报》的一贯办报风格,了解了报纸所注重报道的新闻类型,掌握了报纸基本排版规律、新闻稿件构成等诸多的信息,在我以后的实习过程中证明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写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随后实习的日子里,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关黄州各小区物业管理情况调查的选题。这次稿件的采写过程成为我本次实习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且这篇稿件也成为了自己实习中所撰写的众多稿件中甚为自豪的一篇。

实习那些天,正是黄冈天气较为炎热的一段时间,每天气温都是35度以上。为了搞好采访,我和搭档头顶烈日,常常是挥汗如雨,总共花费了四五天的时间去深入到黄州各小区采访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足迹遍及城区东坡、东门、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个小区,几乎走遍了黄州城区的大街小巷。

因为之前实际采访经验并不是很多,加上进入各个小区采访我们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为难的是好多时候采访对象根本就不跟我们记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们俩一度都失去了采访下去的勇气,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变如今物业管理混乱局面而能够安居乐业的小区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给了我们继续工作下去的勇气。

自古英雄多磨难。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采访完成后,我梳理资料,借鉴网上的信息,查阅有关书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东晚报》房产周刊的谢老师那里去审查,严格的谢老师总能从中找出很多不足,于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来改,心里真是很不情愿。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误之处越来越少,稿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业,黄天不负有心人,最终一篇高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

此后,我在报社又相继参与并撰写了农民工受伤、未成年人进网吧、区工商局表彰大会、夏季饮料消费调查等一些稿件(具体数量并未清点,也并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屈指算来,从7月5日开始,一直到8月4日结束,我总共在《鄂东晚报》待了一个月,自己是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外,我觉得最宝贵的就是我在报社里边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几个实习生既从各位报社准记者那里学到了很多教科书里根本就没有的东西,并且我们几个人还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实习结束后,我就回到了青岛老家,在家里一直是挺无聊的,没有什么愿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看看电视什么的,偶尔也会出去上上网,但是不经常,因为父母在身边,不能表现的太堕落了,装装乖孩子还是应该的。

就这样我在家里堕落了二十天后,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个周回到了学校,原计划是利用这样一段时间好好看看计算机,因为进入9月刚开学就是国家二级计算机过级考试了。其实在我心里过不过只是一个问题,我实在是不想让那80块钱的报名费去打水漂(私下觉得国家要80报名费实在是太黑了)。

最终计算机复习也是没能真正扎下心去,还是玩多学少啊,大家都刚来,有两个月没见了,聚聚会,吃吃饭、上上网什么的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没办法,这样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至于过与不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总的来说,20xx暑假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假期,我过的紧张而充实。

现在,随着假期的结束,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相信有一个假期充分的准备,我在新的学期里会走的更顺。

作为一名未来的记者,我一直记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

章”的人生信条,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记者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记者,我在将来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也要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和思维修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永不满足,永不懈怠。

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志,锻炼得心应手的文笔。

路已在脚下展开,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坚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团锦簇,还是荆棘丛生,永不停息,永不回头。

★其他类似内容

1酒店员工个人述职报告3篇

酒店员工个人述职报告3篇

本文是一份酒店员工个人述职报告,报告包括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成果、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等。员工在报告中详细陈述了自...

查看剩余 90% 酒店员工个人述职报告3篇

2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7篇

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7篇

本文收集了多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个人总结,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实践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和意义,旨在启发更多有志于参与社会实践的...

查看剩余 87% 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7篇

3学校社会实践工作总结4篇

学校社会实践工作总结4篇

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学校社会实践工作,反思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实践,学生们增进了对社会的认识,锻炼了...

查看剩余 84% 学校社会实践工作总结4篇

4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6篇

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6篇

以下是大学社会实践参与者的个人总结集合,他们通过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深入社区、企业、乡村,为当地的发...

查看剩余 78% 大学社会实践个人总结集合6篇

5法院社会实践心得4篇

法院社会实践心得4篇

“法院社会实践心得”是一份由实践者总结和分享的经验性文章,旨在揭示法院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实践带来的启示。这篇文章将通过实...

查看剩余 90% 法院社会实践心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