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观后感一千字12篇(《禁闭岛》:逐渐迷失与最终觉醒)
电影《禁闭岛》是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克·鲍尔吉等主演的心理悬疑片。影片通过一个充满谜题的禁闭岛上发生的连环凶杀案件,引发观众对心理学、思维方式和人性的思考与探索。本文将从角色、剧情和表达手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触动与思考,以期提供对该影片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1篇
有时候所有人,都在给你灌输思想,你就会无法认清现实
这部电影于前几年上映,但是,现在,把这部电影拿出来再看一遍,依旧烧脑。
对于结局的猜测,观众更是众说纷纭,每个人对结局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去搜索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诉说着那种真相?
泰德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
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
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他给自己杜撰的身份,更像是一种逃避,每个人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都会下意识的逃避,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直面他们。
按照泰德是正常人的角度去理解,这完全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包括和泰德的朋友查尔,都是其中的帮凶之一。
其他的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每个人都在隐瞒着什么,但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让人止不住的想一探究竟。
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寻找杀死妻子的人,他几乎可以冒任何险,让人致幻的烟,岛上所关的人话里有话,johncawley医生的态度,房间里播放的音乐。
很多时候电影里,故意暴露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破绽,吸引着泰德的探究,也让观众想进一步了解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每次在泰德几近崩溃的时刻,他总能看到自己的妻子。
从踏入禁闭岛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妻子总是以梦幻的方式出现,湿淋淋的带着窒息的气氛,要泰德为她报仇。
剧情开始翻转,并且在结尾的时候,充分的说明泰德是一个精神病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整个事情的发生发展,几乎没有人帮泰德逃出这个岛屿,而让泰德赶紧离开的女病人,和在山洞里的那个女人,都可以定义为帮助泰德的人。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值得让人一再重温,一个朋友说,他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好的电影似乎就是这样吧,百看不厌,每次都有新的体验。
希望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每次成长都使得我们更加的完善,最终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始终是别人的,所以,在别人的经验和布置的环境中,我们只会越来越迷失自己。
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温曾经的种种,好的坏的,疼的甜点,任何一种都会使我们,越发的强大和完善,自己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血肉。
就像泰德说的;“我们不能,像怪物一样活着。”只知道吸收,不知道辨别好坏,否则坑坑洼洼和平滑相兼容的灵魂,就格外的怪异。
第2篇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电影的背景像是发生在70年代左右,电影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它描述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比我预期的还早),军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同伴查克(马克·鲁弗洛饰)被派去调查一个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凶犯的下落。精神病院在一座岛上,它主要收治那些有精神疾病的罪犯们。在他的调查过程中,在66名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个编号为67的人,但没人承认这个人的存在,泰迪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他怀疑这个精神病院里有一个天大的阴谋。
泰迪在一个山崖上的隐秘洞穴里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了他这个精神病院在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而她原先是这个病院的精神医生,为了逃避其他人的陷害才躲起来的,还告诉了泰迪灯塔上有答案。泰迪想解开这个谜团,于是他准备上灯塔去调查。他上去以后没发现任何证据,却发现主管医生考利一向在等他。考利向泰迪说出了所有事情的缘由。
原先那个67号病人就是泰德自己,而查克是他的主治医生希恩。医生告诉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后自杀,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他在自己的意识中创造了一个凶手莱迪斯杀了他的妻子,自己则是一个警探。而且着一切都是考利医生为了治疗他而编造的,如果不能治好他,医生只好对他执行死刑,因为他来到岛上后几乎伤害了所有人,但他自己却一无所知,经历过战争洗礼又患有精神病,潜在的危险很大。
泰迪最后清醒了过来,他明白了这一切。但当医生诊断治疗是否有效时,希恩问他“你此刻感觉怎样样?”泰迪回答“我要带你逃出这个鬼地方,查克”。“查克”着称呼让医生断定泰迪还没清醒过来,医生无奈地摇头,只好执行死刑。泰迪最后向希恩问了一句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此时希恩明白了泰迪的意思,其实泰迪已经清醒了,只是他宁愿选取像好人一样死去,也不愿一向生活在痛苦中。希恩最后喊了声“泰迪”,但泰迪没有回头,因为此刻他只求一死来解脱。于是他被带走了。最后的一幕是悲鸣的音乐和寂静的灯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泰坦尼克号》是他的成名作,最近热映的《盗梦空间》也是由他主演,都很不错。这部影片以前拿过北美票房冠军,没有华丽的特效,显得很真实,值得一看。
第3篇
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禁闭岛》电影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聪明人,看了一次还不是很懂。上网查了不少影评,就里面提到的一些医学名词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一日主角下班发现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愤而情绪失控的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然后逃跑。不久后被抓捕从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叫' 角色扮演' 的群体治疗法,为了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脑前额叶切除术',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被送到禁闭岛上。
很好奇究竟脑前额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切除了脑前额叶之后还能活着,个人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后来查了一些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848年9 月,盖奇被炸飞的一根一英寸粗铁棒插入脸颊,戳穿左眼后从颅骨顶盖穿出。但是奇迹发生了,经过治疗2个月后,盖奇完全恢复了,可以走路说话,对周围环境也能做出正常反应。但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经过解剖,盖奇脑部受损的位置就是脑前额叶。科学研究发现: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说脑前叶是高级神经活动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20世纪50 年代),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切除手术,作为治疗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莱坞女明星弗兰西斯·法默,也没有躲过这项手术,由于其过激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被其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在她母亲的授意下,被切除脑前额叶。多年后她重返社会,已是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传记电影《弗兰西斯》最后一幕,她当年的朋友去见她,却被她异样的神情和举止所震惊,他们分别时,她独自一人穿过整条空旷的街道,直到走进黑暗。切除脑前额叶的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绪让他们成为温顺的白痴,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可怕的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随境转移计划和组织能力差、原始反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个人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剥夺,是个人私欲极端膨胀功利主义的体现。因此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反对这项手术的呼声越来越大。
引用网站一篇文章的话,作者谈到'脑前额叶切除术终于不再被当作是施加给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终废止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走弯路,总还是前进着。真理永远只是当时当地人们所认为的真理,等待着在将来被修正。'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废除后,对脑前额叶的研究一直没有终止。脑前额叶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对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白痴。同样只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必将使人成为天才。随着对脑前额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理论验证了脑前额叶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久保田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专注于脑前额叶的研究,他采取了独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从刺激脑前额叶充分开发对人的积极影响作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脑前额叶到了2-3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 岁达到高峰,6 岁后发育就会趋缓。在这3 岁到6岁的急速发展时期,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脑前额叶控制下表现出来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儿童3-6岁期间,通过对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开发脑前额叶。而运动与做游戏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人类从不知道脑前额叶为何物,到任意生命权切除脑前额叶,到最终认识到脑前额叶的重要性,提出在儿童时期合理开发脑前额叶。这一个过程恰恰是人类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过程。我们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锁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够冲破已有常识,停留在过去而固步自封,或许我们走向的只有灭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奋斗主题。
第4篇
?禁闭岛》不愧为年度最佳惊悚心理大片,这部电影绝对对得起以上称号。能够说这是一部很晦涩的电影,它精彩绝伦的故事背后,是更多深邃的细节,蕴含着广阔的历史,许多人看完以后,也许已经被电影复杂的剧情和背景搞晕了,真相究竟是什么,也许当你一遍又一遍的看之后,才能逐渐看懂这部影片独特的魅力。以下影评会透露过多剧情,请确定你已经看过电影再来阅读以下文字,否则,你将失去一次刺激的感官之旅。
影片的开始是暴风雨的前夕,摇晃的船舱和眩晕的主人公,低沉的天空,广阔的大海和孤零零的小岛,一下子就把气氛压抑下来了。主角泰迪是一个二战退伍的老兵,作为一个出色的联邦执法官,自动请命前来禁闭岛调查一件离奇的失踪案。他和新搭档查克一齐在暴风雨的前夕登上了这个孤零零的小岛——一座精神病院。
一个淹死了自己三个小孩的女病人在重重看守的小岛病房中人间蒸发了,泰迪立即自动请命前来调查此事,神秘的精神病院一向有着很深的秘密,谁都不愿意提起,谁都不愿意讲述。泰迪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可爱迷人又深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次纵火案,一个叫安德鲁莱迪斯的人烧死了自己的妻子,此后此人被送往了禁闭岛,从此人间蒸发,之后在询问一个从岛上回到大陆的精神病患者时,泰迪了解到岛上隐藏着极深的邪恶。此时,借着女病人失踪的契机,泰迪来到岛上,就是为了找出杀害妻子的凶手和隐藏在精神病院深处的秘密。透过细致的调查,越来越多的疑点暴露了出来,泰迪发现岛上就应有一个神秘的第607号病人,但是岛上只有606个病人,他确信这些失踪的人都成为了精神病院院长的心理试验的牺牲品,为了将所有人绳之于法,泰迪深入的调查了下去,此时,严重的偏头痛发作了,痛苦的泰迪经常陷入幻觉之中,他看见自己妻子死去的样貌,看见那个消失的女人和死去的小孩,尤其每一次,小孩都哀怨的看着泰迪说你为什么不来救我。最后,所有的线索指向了和小岛相对隔离的那个灯塔,在询问了被囚禁的精神病患者和躲在岩洞中本应在外度假的失踪女人的主治医师后,泰迪相信灯塔里就是邪恶实验的进行处。拍档也失踪了
,泰迪相信他被关在了灯塔里。于是泰迪孤身闯入灯塔,为了救出拍档和揭露邪恶。当打到守卫进入灯塔,紧张的来到最顶层时,颤抖的泰迪打开了关掉的门。却吃惊的发现:本来就应是实验室的地方,只是一个简陋的小房间,医生坐在桌子后面看着泰迪,缓缓道出了真相。
原先泰迪自己就是那里的病人,他就是安德鲁莱迪斯,607号病人,二战归来的他因为过度杀戮和面临了过多死亡而陷入精神崩溃,酗酒无度,妻子苦劝无果,烧毁了城里的房屋搬到了郊外。但是妻子也因此精神错乱,最终,妻子淹死了三个孩子,而痛苦的泰迪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妻子,从此人格发生了分裂,为了逃避自己杀死妻子的事实,选取性遗忘了自己是谁,而捏造出了纵火犯安德鲁,而自己依然是执法官泰迪。被送到了禁闭岛来理解治疗,当时医学上流行的对待精神病人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大脑的一部分或者长期的药物抑制,而且对待精神病患者几乎没有人道。禁闭岛精神病院的医生认为就应人道的帮忙患者解除痛苦回复正常,于是采用了特殊的疗法,泰迪是医生一个风险极大的赌注,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人道疗法的效果,他们扮演成了泰迪想象中世界的各个主角,让泰迪完成自己的想象,最终自己来发现这一切但是是虚幻的,从而理解现实——自己是杀人犯,自己深爱的妻子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当发现自己手里的枪是玩具的,自己一向的执法官拍档其实是自己的主治医生,梦里缠绕着自己的那个本就应不认识的小孩其实是自己的女儿,自己嘴里念叨的名字其实都是自己本名安德鲁莱迪斯字母变换排列出来的时,最终泰迪醒悟了,他几乎
不能应对自己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妻子和孩子都死去了这个残酷的现实。第二天,当医生们检验疗效是否有效,是否反复时,泰迪假装自己又再次发病,治疗失败,并且作为危险病人,切除自己的大脑白页,从此“死去”。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有第二个故事,第二种理解。即泰迪是正确的,这个岛确实邪恶,深牢里那个泰迪以前采访过被抓回来的囚犯,岩洞里躲藏的医生都在说明这个岛的势力多么庞大,正如医生所言,当你被定性为精神病时,即使你不是精神病,但是你的每一句解释都在展示你是一个精神病,没有人愿意听你,相信你。岛上的医生会用各种方法折磨你的神经,使你发疯,最终证实你是一个疯子。岛上的每一口食物,每一口水,每一支烟都是在伤害泰迪的神经系统,从而让其陷入幻觉中,以至于最终让泰迪确信自己确实是疯子,一切都是幻想出来的。最终,泰迪决定变成植物人,也不愿意像大多数人一样违背良心的沉默下去。
我认为此种说法不适宜,我觉得是没看懂电影,望“像”生义了。首先,争议最大的是影片的结局。主人公和“查克”坐在台阶上,一片阳光明媚,作为主治医生,他想明白泰迪是否被医好了,另一种说法是“被医好”了,泰迪对医生说:查克(幻想中拍档的名字),我们必须要逃出去。医生以为泰迪又恢复过去的老样貌了,失望的回头对院长摇了摇头,院长也失望的摇了摇头,让人取出了手术器具,准备切除泰迪的大脑。当泰迪站起来之后,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whichwouldbeworsetoliveasamonster,ortodieasagoodman.医生惊讶的站起来,想要叫住他,但是泰迪从容的走了出去,最后影片在灯塔中落入黑暗,剧终。如果真的像很多人详细中的那样,医院是邪恶的,那么医生为什么还要黯然的叫住他,院长也不会失望的要准备手术了,泰迪也没有必要暗示其实医生们的好心和努力没有白费,他能够愤怒能够嘲讽而不会坚毅和从容和漠然的玩老把戏。
还有就是主人公幻觉的描述,如果医生所说的是假的,真相是主人公确实是治安官,妻子死于安德鲁纵火,看起来也似乎是这样,一开始幻觉中的妻子的鬼魂也是被烧焦的,真的存在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她也淹死了三个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以下场景就无法解释了:泰迪抱住妻子时,其背后有鲜血涌出,这正是中枪的地方,同时大火的幻觉中,妻子全身都在流水,地上也全是水,这正是淹死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水给了他极深的恐惧,这在全片开始时泰迪晕船时自我安慰道:那但是是水而已。噩梦醒来发现身上全是水,原先天花板漏水了。那个陌生的女孩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如果不是自己深爱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有就是一向以来,泰迪脸上都有伤,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伤口没了,这就是在暗示,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觉。对于结局那个灯塔,很多人认为是暗示邪恶的象征,但是我觉得这是影片内涵的表现,禁闭岛这个影名本身有两个含义,第一是这个关掉精神病患者与世隔绝的小岛;第二是主人公心中被压抑的人格,自我的禁闭。电影的海报是主人公划着了火柴照亮黑暗,而灯塔一向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主人公想去灯塔其实就是暗示了潜意识中从禁闭中的突破,灯塔是来划破黑暗的。这部电影里蕴含着深刻
的佛洛依德式的心理暗示,水、灯塔、虚构的人物都是泰迪生活扭曲的再反映。当最终泰迪清醒了,无法逃避无法应对残酷事实时,他选取走向“死亡”也不要背负着杀妻丧子的悲痛和罪恶。
其中还有两处比较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是开始泰迪去医生家中时另一个医生以前对他说过:你是一个心理防卫很厉害的人。这就暗示了泰迪强烈的自我保护,使其陷入幻觉而难以相信事实。医生家中的音乐和泰迪进入德国集中营时候的音乐是同一个,这也是为了刺激其不断去回忆真实是什么。另一个是泰迪从悬崖回来的时候,警官(貌似是院长?)开车送他去医生那里的时候对他说,你是一个暴力的人,这一点我很清楚,我不同意那些医生的看法,他们相信你,但是我了解你,你心中的暴力无与伦比。这句话其实也揭示了真相:医生们是善良的,选取相信病人,并且竭力帮忙其自我康复,而这个军人则认为这是无用的,就应和主流做法一样,切除其脑白页,让其永久“驯服”。
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巨作,这部电影和《搏击俱乐部》很相似,讲述的都是人格分裂,有意思的是本来这部电影原计划由《搏击俱乐部》的大卫芬奇和布拉德皮特来完成,之后由于《返老还童》的拍摄而换成了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搭档。能够说姜还是老的辣,斯科塞斯很好的将这种压抑穿过剧情,穿过时代传达了出来,尤其一部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的悬疑片,却得到了广泛的追捧和好评。迪卡普里奥的演绎也很精彩,至少他早已不是《铁达尼号》里面那个青涩帅气的偶像演员了,实力和演技征服观众。
最之后探讨一下影片里的一些背景和细节:电影发生在五十年代初期,这个时候是冷战刚刚开始,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候。所谓麦卡锡主义就是美国全国性的对共产主义的迫害和进步势力的打击,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恐怖、焦躁和不安,不断有人被迫害、被监禁、被拷打。冷战的重幕压抑而令人绝望。这正是和整个影片的氛围恰到好处的结合了起来。影片中多次出现病人说不愿意再出去,外面出现了一种炸弹,能够一下子炸掉一座城市。其中有一个人又说了一句:其实最厉害的炸掉不是氢弹,而是人心中的炸掉!意思也是在暗示人格分裂。不安的历史背景冲刷着这些可怜的渺小的人群,就像压抑诡谲的大海包围着孤零零的禁闭岛一样。灯塔是能够看见的,期望的灯塔和小岛被海水分隔开来,有人认为它是期望,有人认为它是罪恶的场所。一群扭曲的人蜷缩在一段扭曲的历史里,杯具的终章,还是泰迪的那句话最引人深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做好人死去?”这又是莎翁式的慨叹。不仅仅仅是在说挣扎的自己,也是在说这个时代下人们面临的选取。
第5篇
电影《禁闭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大学生乔治从一家精神病院出来后,连杀三个人,在法庭上,他对他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他恳求法官不要再将他投进那所精神病院。一个纵火犯雷德斯纵火烧死了法警泰德的妻子,雷德斯在被投进乔治所说的精神病院后没了任何消息,像从人间蒸发了。这些让法警泰德对这所精神病院充满了疑虑,他推测这所精神病院其实是一个迫害人的监狱。泰德在集中营时亲眼目睹一场谋杀,这让无法容忍任何迫害的存在,他决定调查并揭开真相。于是,他和他的助手扎克借着一个女病人走失的机会进入了这所精神病院。泰德执着地查找证据,却不知道危险近在咫尺。原来,请他来调查这个案件根本就是当局设下的圈套,当局早就注意到他对这所精神病院的质疑,所以才故意将他派到这里,而他的助手扎克其实是这家精神病院的医生。了解了这一切的泰德再也无法离开这所精神病院,然而院方并未罢休,他们还要将泰德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可惜泰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太强,于是他们只能借助残忍的外科手术来实现……
这无疑是一部多义而且复杂的电影,我主要就其中几点谈谈我的感受,先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这所精神病院关押的犯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犯了罪被放到这里做人体实验的,一类是了解这所精神病院的真相然后被强制关押在这里的,如泰德、瑞秋、乔治。第一类人的设置是对暴力的批判,对所谓正义革命的嘲讽。正如精神病医生瑞秋所说,这所医院从事的工作和纳粹没有两样。这让我想到,许多时候,革命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本身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所谓的胜利者除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外在精神上并不比失败者更优越,更高尚,所以,他们一旦成功之后就会用和失败者同样的暴力血腥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人民以及敌人。因此,历史不一定是文明取代野蛮,它更多地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搏杀,在这种搏杀中,暴力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而文明就只能饮泣吞声。第二类人体现的是强权对异己的迫害。一个政权越邪恶、越狭隘,就越容不得异己的存在。他们会从肉体上禁锢他们,进而从精神上迫害他们,这点在泰德、瑞秋、乔治身上得到了绝佳的体现。如果你不认同强权,他们就会宣布你为精神病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那么多所谓的权威专家都有理有据地说你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们会根据你的经历来制造出合理的精神病理由),谁还会相信你的辩解?于是,你就被合理地驱逐到了人群之外。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病人和正常人涉及到的其实是个身份的问题。什么是精神病人?什么是正常人?这两者之间如何界定?谁掌握界定的权力?这些都很难说,所以一旦权力失去科学正义的保障,就会成为强权迫害异己的手段。对强权来说,将异己驱逐出人群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造他们。这种改造分两种,一种是迫使你认同强权,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错了,这个广泛体现在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改造中,还有一种就是电影中对泰德的处理,先是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病人,这个不成,就干脆让他成为一个没感觉没感情的活死人。
接着从精神病院的控制者来说,电影中的他们除了瑞秋全都麻木不仁。但我想他们最初一定不是这样,没有人天生就是刽子手。是谁把他们变成了这样,又是谁赋予了他们对罪恶的认同感?一种可能是广泛存在的罪恶让他们失去了对罪恶的判断。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在作恶,就没有人认为自己在作恶,错也成了对。正如到处打打杀杀的红卫兵,他们成长于那样的环境,从来体会不到暴力的血腥。这些行刑者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这让我想到独立思想与自由人格的可贵,只有拥有独立的判断,人才不会成为傀儡以及暴政的工具。
?禁闭岛》是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由美国制片,片长138 分钟,2010-02-13(柏林电影节) / 2010-02-19(美国)上映。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 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和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饰)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艾米莉·莫迪默饰)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本·金斯利饰)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米歇尔·威廉姆斯饰)的管理员,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真是很烧脑的一部影片,是豆瓣高分电影,看着挺费劲的。不过,应该是一部好影片。当初看《盗梦空间》也很费劲,同样是小李主演,同样是高分电影。这两部影片好像还是同一时期拍的。
小李的演技真的不错。看得我有点难辨真伪了,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幻觉了。最后他好像妥协了,非常配合院方的想法。但是到结尾好像又出现转折,和那群人走是不是去做切除手术,消除记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禁闭岛,我们一点一滴的煞费苦心的建立起这样一座禁闭岛,然后把自己囚禁在里面不愿出来,我们宁愿自欺只为避开那赤裸裸的真相~
何谓成长?那些鸡汤式的成长都是狗屁,正真的成为意味着内心结构的重新构建,而构建的前提是必须把原有的结构摧毁掉,这需要去质疑,去否定,去推翻~你必须成为一个“侦探”,你必须去寻找“证据”,而证据就是你每一个活生生的体验,每一个为经过任何删减扭曲的经验。
影片中,男主角是高智商的人物,但内心的创伤以及防御机制却让他对诸多破绽熟视无睹,内心深处,他并不想去揭穿这一切,真相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唯有躲在心理防御的铠甲下,躲在自己编织的故事里。
这就像是一场战斗,充满未知的恐惧同时又充满激情,这是属于勇者的旅程,只有那些肯揭开自己曾经的创伤,肯卸下自己的防御机制,肯揭露自己编织的故事,肯放下自己的自欺面对赤裸裸的事实的人才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写观后感时,不断的联想到罗杰斯《个人形成论》里的很多观点,这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对成长的认识——一个摧毁重建的过程。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很有创意。让人看完片子后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我个人在看完片子后,认为导演真正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应该如下:
观众在看完5/4时,都还是认为主角是一个联邦的执法官来精神病院查案。看似这个精神病院的确是有问题。但影片最后5/1内容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其实主角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前面整个故事都是院方为了给他治疗配合他演的一出戏,是想让他从幻想中恢复过来。最后他意识也恢复过来,还表示出感激之情(剧中神态可以看出),但他自知无法摆脱这个幻想,所以在最后还是选择死亡,他认为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他深知医生会对他再做鉴定。片尾,早上他装着变成了“泰迪”就是为了选择死亡,可以看出医生和他对话就是在鉴定他只否恢复,当医生看到他还是活在幻想中时,对院方表示他无可药救(看动作)。最后医生对他叫“泰迪”时,还是在试探他,但他并没有回头。说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泰迪”而是安德鲁,他只想解脱,不想回头。我觉地是导演高明处,让明白人可以看懂他是装成患病。剧中集中营的情节,我认为主角早年是当过兵(片子演的是1952年),只是他觉得自己没早回来解救他儿女,如同没早到集中营解救那些死亡者一样。他要杀了他妻子这个做法就像他对德国军官的愤恨让他不能痛快的死去是一样。
首先要陈述两个观点:第一,本片与传统的斯科塞斯电影相去甚远,如果单从影片来论,几乎难以分辨出这是出自老马之手;第二,作为一部悬疑片,其成功之处便是让你看过之后还是一头雾水,忍不住要看第二遍、第三遍……进而找到一个理解影片的切入点与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作为好莱坞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大杰出导演(科波拉、斯科塞斯、卢卡斯、斯皮尔伯格)之一,马丁·斯科塞斯一直保持着自己惯有的电影水准和高端品质,更为可贵的是他在电影作品上的多产。在凭借《无间风云》夺得奥斯卡的认可之后,这位传奇导演似乎也达到了最高的顶峰。这部《禁闭岛》更是一改自己往日的电影风格与主题思想,好好地玩了一把悬疑。我不认为导演要做成全才——既要会搞文艺,又要会卖票子。其实能够把握或者引领一种类型或题材电影就已经实属不易,没必要去苛求每一面都美。斯科塞斯的黑帮题材电影就是他的撒手锏,也是一直以来不曾改变的创作诉求。此次一反常态,搞起了悬疑惊悚的把戏着实让人有点猝不及防。
从手法来说,以现实主义为本行的斯科塞斯在《禁闭岛》中举起了超现实主义的大旗,片中不乏幻想色彩极为浓重的镜头,而这些都是为了辅佐本片的心理悬疑格调。房间里缓缓飘落的灰烬,瞬间化为虚无的女人,剥落的墙衣与瞬间燃起的火焰,这些画面似乎并不属于斯科塞斯,更应该属于蒂姆伯顿。可是老马用自己的电影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玩电影,我也行,而且老将出马也能一马当先。
除了叙事手法上对于自己的颠覆之外,影片的整理基调也有了明显的不同。虽然斯科塞斯的其他黑帮片也不乏阴暗、晦涩的色彩渲染,但《禁闭岛》中的'阴暗则夹杂了更多抑郁的成分。这种抑郁借由哥特式的整体装束勾勒出了更加抑郁的人物内心世界。与其说是由外而内的阴暗,不如说是来源自内心世界的黯淡无光。里外呼应之下,这部电影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黑片”,不仅外表黑的有味儿,内心也黑的深邃。不知道这种黑是不是斯科塞斯离不开自己“黑帮片”的老本行所致。
在所有的惊悚片,人格分裂类型应该是非常独特的一型,同时只要剧本导演演员不至于太糟糕,就能被影迷奉为经典。从早期希区柯克大师的《精神病患者》,到《机械师》《致命id》,还有杜琪峰的《神探》,几乎都是在电影临近结尾的给与影迷观影习惯的逆转。只要一种观影的心理体验,通常是极其畅快的。不说《机械师》在结局揭示前的晦涩,《致命id》也是在电影完结前一秒,才真正的讲完一个人衍生13个性格的故事。《神探》倒是早早提出了故事的原本定性,但是同样让电影爱好者大呼过瘾。而2010年众多此类电影追捧者所等待的《禁闭岛》,又一次和观众来了一次心理悬疑的快意历险。
需要提到的是,《禁闭岛》有着和其他精神分裂类型电影不同的分歧,那就结局衍生的两种异议,其一意见是众人认定莱昂纳多所饰演的泰迪是本身存在的,他本身就是警官,但是在岛上所有医生的药物和心理战术下,被塑造成他们设定的角色安德鲁,也就是三个儿女被妻子杀害,自己解脱妻子的二战后有严重心理战后疾病的警官。其二意见就是支持莱昂纳多饰演的角色就是安德鲁,泰迪只是安德鲁所分裂出的正义人物,以及杀害他妻子(没有儿女)的邪恶刀疤脸人物莱利斯。
先表明一个立场,那就是在开场泰迪和搭档查克轮渡上对话的时候,我就基本猜测到了,《禁闭岛》讲的就是人格分裂。如果说,《精神病患者》是看到半个小时就大致明白剧情的话,《机械师》是因为之前就知道是精神类型电影,《致命》则是第一部在结尾才明白结局的精神类型电影(也得益没有看剧透)。那么在明白电影类型后,我所支持的观点是,后者,没有泰迪,只有莱利斯-安德鲁。
顺一下电影的次序:(有剧透,慎看)安德鲁是二战参战军官,因为目睹了纳粹残杀犹太人的惨剧,同时自己也参与了残杀战俘行动后,一直患有战后综合症,类似这样的综合症对于每次重大战争都有许多士兵罹患。而安德鲁患病后的症状是嗜酒,同时醉情于忙碌的工作,于是忽略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情感。需要提到的是,战争综合症不仅仅只针对参战士兵,士兵的家人同样深受影响,这大概是因为长久的离别,士兵患病后性情的异常,同样影响到妻子。这从安德鲁(泰迪)的梦里妻子拿着酒瓶质问,以及他公事回家第一件事是饮酒大概能知道,而在此时,妻子因为在精神病的折磨下,溺杀了自己和安德鲁的三个孩子,而安德鲁因为没有来得及救下儿女,一直愧疚于心,于是,讲战争见过的死尸的孩童和自己的孩子融合,同时,因为涉及对妻子的爱,记忆抹去了妻子残杀孩子的一段;与此同时,他解脱了痛苦妻子的生命,在深爱的女人死在自己身边的纠结下,他也选择了臆造了一段新的记忆,那就是一个嗜酒的杀人恶魔莱斯利烧杀了妻子。这两处的展现,一个是妻子虽然在烟灰的房间出现,但是细节却出现了腹部鲜血,这和后期他清醒的回忆枪杀妻子的位置是一致的。这点也表明,对于精神病患者的世界,他们臆造新的世界,通常还是会有旧记忆的细节涵盖在里边。这就如何我们梦境里会出现许多和现实重合的小细节,但是事件却截然不同的事情。
我并没有研读过任何心理学家,梦的解析家的著作,我只是本身是个爱做梦,同时细腻心理得人,或者这些小小专长,有助于理解剧情晦涩的精神类型电影。《禁闭岛》剧情的整个构成,就是在安德鲁的梦境,和闪现的自我选择的记忆里进行,同时整个岛屿的设计和人物,包括精神病患者,都是安德鲁的医生所设计的情节模拟治疗方案。因为在之前,安德鲁曾经找回自己的记忆,本身,因为安德鲁的罪行,虽然没有刑罚的惩责,但是必须进行脑部手术,切除分裂神经,同时也切除神经上所有的感受神经,也就是人无喜无忧,简单来说,就是比植物人强的活死人。
因为主治医生觉得此种医疗方法不人道(1954年的故事背景,此类医疗手术早已经取缔,但是仍然有运用在临床)。于是,主治医生绝对用一种情景设计的方式,让安德鲁,也就是衍生出来的泰迪找回自己的记忆。其实,这个剧情的设计,和《致命》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和《致命》不同,《禁闭岛》里的泰迪无非是分裂了正义的自己,泰迪,邪恶的杀戮者莱斯利,还有被陷害的医生,后被沦为患者的瑞秋,还有存在,但是臆造了交往的乔治。其实在电影的过程里,几次泰迪和几位医生的对话,都展现了很多电影的本质,也解答了影迷分歧;第一次四人火炉前的交谈,老者医生的对白,就是在暗示安德鲁战后征兆的提示。而电影所出现的所谓线索,比如谁是67的纸张,灯塔是手术室的提示,都是引导安德鲁去寻找自己,去破灭他的臆造,最后,让他明白自己经历的真相。
在一系列的能力里,泰迪也就是安德鲁,慢慢清楚的找到,事件的本身,和自己的病症的痛苦,在最后和乔恩医生的对话里,也就是泰迪认为的查克,他的那句:是作为野兽活着,还是作为好人死去。意义很明显,是作为安德鲁,明白自己的真实世界,从而表达治愈,但是永远背负杀妻丧子和战后综合症的痛苦,还是选择作为正义的泰迪,但是却是精神病患者结束精神手术,失去记忆,做活死人,显然,他选择了后者。
以上的这些分析,仅仅是简单的剧情的理解。帮助一些无法看懂剧情和分歧的朋友讨论。其实,电影很多细节都展现了安德鲁梦和现实的解析,不需要刻意借助所谓的专家之言,凭借自己生活和梦境的理解就可以感同却解答。而接下来要来聊的,则是主创人员的一些情况了。
这部《禁闭岛》作为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的转型之作,因为剧情已经足够优秀,可以如是说,斯科塞斯只需要渲染好气氛,把握好原著的核心和尺度就是大成功了,而莱昂纳多则是想游走在思想幻境和崩溃的诸多内心戏,这绝对是一次演技的考验和提升,好在斯科塞斯御用的莱昂纳多在人物的刻画上,颇见功底了。而本部电影原本钦定的导演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大卫芬奇,主演则是同样被大卫芬奇御用的布拉特皮特。应该来说,大卫芬奇也许在内心戏的谋划上,要超出斯科塞斯,但是在电影的格调,气氛的渲染上,斯科塞斯也是有他独特的优势的。尽管莱昂纳多一直都不是真正的演技派演员,他演戏的脸谱化也是一直被大家诟病,比如在此部电影还是看到《血钻》的影子。但是个人觉得,布拉特皮特貌似也不是最佳人选。
题外话,整部电影的配乐很经典,低沉压抑,相当有早期美国惊悚片的特点,可以很直觉的说,看《禁闭岛》,听配乐,第一想到的,就是《闪灵》。而在气氛的营造上,灰闷闷的海面,灰色的大衣,不同层次的雨,海浪击打的银白的岩石,暴风后的小岛,肃穆的建筑,不用说其他的,光是这些建筑,就已经让这个隔离的小岛很有杀伤力了。早在去年看电影预告片的时候,就已经是很期待电影营造的惊悚气氛了,而看完,也果然不失望。
假如说影片的缺点,却还是刚才称赞优秀的剧本。《禁闭岛》的剧本,其实评价非常高,但是在精神类型已经拍了很多次的前提下,这样翻转不断的剧情,其实不算是大惊喜了。而斯科塞斯所拍摄出来类似于两种结局的剧情无形里丰满了电影的层次,但是个人认为导演应该无意这样设计。其实,早在2003年,哈利贝瑞主演的鬼影人,就讨论过精神病人的类型,无非是,在电影前半段几乎可以让你心惊悚不安后,结局却真正安排出了鬼,这和前年的《c+侦探》有得一比,同样的是前戏经典,等待结局的高潮却很草草,而《侦探》和《禁闭岛》同样想象的位置,是影迷自己臆造的想象结局,而很搞笑的是,这些结局,居然比导演意图的结局还经典。看来,这个世上,有水平的观众,是大有人在。
本来想说,这篇影评缓些时候写,毕竟看完电影已经很晚了,明天还要主持,但是等待很久的电影,而且剧情的确很值得一写,所以还是熬熬写了些东西。这段时间看得电影不多,期待的三部电影《禁闭岛》《死亡录像2》《黑暗侵袭2》除了《禁闭岛》都未能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后两部都是剧情走偏了,几乎是热切的等了几年,到头来有些失望,倒是《死亡游轮》真的不错。有人说,看那么多惊悚片做什么?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理由:可以安眠。
第6篇
本周在周四下午的消费心理学课程上观看了影片《禁闭岛》。观看电一影的起初并不能理解讲述精神病人的故事与“消费”有什么关系,但是再反复的观看后才渐渐理解在讲述查克的故事的过程中,用了许多心理学的原理。
在心理医生告诉查克他才是真正的雷迪斯的时候,他说查克想象出的所有的人物的名字都是同样字母的不同组合,用的就是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中用到对近似读音和字母顺序形成联系的方法。
同样的,在消费心理学中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比如广告中不断用产品名称和适用产品的场景等相关单词不断用同样的字符进行颠来倒去的.重复,给消费者实际造成不断强化的刺激。造成甚至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只要听见或看见广告词中的任意一个字符就能够联想到该产品的印象,并进行消费。这种利用消费者潜意识达到目的的同时有着一个好处,消费者会认为有着极大的自主决定消费的能力,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实际是按照商家设计的方式进行消费。
人的潜意识是一个完全唯心的世界,因为在意识中很难像跳出意识的维度去真正分辨意识的范畴,就像在梦里很难发现自己在做梦那样。商家可以很容易的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来实现刺激消费者消费的目的。
第7篇
作为一个悬疑片,当然悬疑是很重要的。但是这部电影太悬疑了,以至于我第一遍都没看懂。大家的意见也和我一样,对结局很在意,一种是说主角疯了,另一种说没疯。
但是,如果看电影的人能想清楚几个问题,结局其实就很明朗了。
第二:泰德口中的“实验”到底是什么?脑蛋白切除术,到底是什么东西?
先来解释第二个问题。“脑蛋白切除术”,是一位葡萄牙医生的医学成果,以前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奖。这个手术是透过开颅,用酒精杀死一块脑神经,来让精神病人精神麻木,从而变得听话。请注意,这个手术是在1949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而这部电影里故事的时间为何发生在1954年?因为在那段时间,脑蛋白切除术是医学界公认的,科学的,先进的治疗精神病人的方法。
明白了这点,其实结局就很好解释了。很遗憾,泰德的确是个精神病人。泰德口中的“实验”,就是先把人变疯,然后再用“脑蛋白切除术”来实验能否把疯子治好。但是他所想像的“岛上的人依靠对精神病人进行不断的实验来获取经验,对人类大脑进行控制”是不存在的。脑蛋白切除术在当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但是就是一个手术,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什么实验。这个岛上的医院,正是在用这个手术来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
电影里我们看到的就是岛上所有的人,在为泰德尽所有的努力。除了“海外委员会”的人之外,医生们反对用脑蛋白切除术来治疗病人,他们期望能用正常手段来使病人康复。我相信所有觉得结局有疑虑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这部悬疑片里,每一句台词都有含义,如果不对照着英文看第二遍,的确有点迷糊,下面我把一些能够证实泰德是个精神病人的场景复原:
这艘船上布满了手铐,很显然这艘船就是岛上用来运载精神病人的船,根本不是泰德从波士顿自己搭乘来的船。这艘船是专门为主角扮演准备的,乘客只有泰德和查克。
“你要做的一切,你的一切计划,只是个游戏。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你准备的,你不是在调查,你只但是是迷宫里的一只小老鼠。”
“如果你没法忘记她(你妻子),那么你永远无法离开这座岛。”
“他(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他被移送,出去了。如果他不在a病房,那只能在那里(灯塔)了。”
在c病房,乔治诺伊斯在黑暗中一向在呼唤“莱蒂斯”,实际上就是在叫泰德。对话期间,他一向在提示泰德,这一切只是主角扮演,大家都在陪你玩,如果你想离开这个岛,证明你好起来了,就得忘记你此刻的身份。你忘不了你此刻的记忆,你就离不开岛。
最后,诺伊斯只好说,莱蒂斯不在这个病房了。其实是在暗指泰德自己,他已经被转移走了,但是以他此刻的状态,看来最终也只能被送到灯塔去进行脑蛋白切除术。
查克:“在他(莱蒂斯)的档案中,没有会议记录,没有照片,很奇怪。”
查克是在提醒泰德,莱蒂斯的身份是空的,没有这个人,实际上是想让他发现,他自己就是莱蒂斯。
关于波特兰和西雅图的问题,泰德不止问了查克一遍。因为泰德之前的记忆就是空白的,他记不住别人说过的话,也记不住自己的身份。
医生:“我试着做一些人们甚至是你也不理解的事情,不努力一下我是不会放下的。”此时,旁边的精神病人都指着泰德在笑,是因为大伙都明白他在主角扮演,觉得好笑。而医生的这句话,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医生是想透过自己的努力让泰德好起来,而不让他理解手术。
医生:“院长和海外委员要做他们决定了的事情,除非我们能让你变回正常。否则他们将采取永久性道德措施来保证你不会再伤害任何人。他们要弄死你明白么,安德鲁?”
“我在全体海外委员面前发誓我会建造精神病史上最根本的主角扮演,那将会让你好起来。我想,如果让你亲眼看到一切,你就会明白这是多么的不真实和不可思议。我们已经在这个地方准备两天了,告诉我,那个纳粹的实验在哪里?那个穷凶极恶的实验?”
此时,泰德环顾四周,哦,四周空荡荡,真的什么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个实验基地不存在。
写字板上,那四个名字,一一对应,泰德=安德鲁,瑞秋=安德鲁的妻子。至于第四条规定,我没想出来是什么,我想也可能是翻译有误。
争议最大的结局,有一个细节:整部影片都是灰暗的色调,但最后,阳光明媚,一切都变得真实起来。这暗示着泰德已经清醒过来,但他不愿意想起以往的一切,所以选取到灯塔去理解手术。最后查克的一句:“泰德。”代表医院的无奈,只能尊重病人自己的选取。
当我再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感觉一切都很明朗,根本没有什么异议,这就是结局。至于有些人说,这个电影想告诉我们,人都有两面性,又是本我又是自我,我觉得没那么深奥。此刻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这个电影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1、二战对许多美国军人都面临着精神极度紧张,甚至出现幻觉的问题,影片其中一个含义还是反战。
2、脑蛋白切除术在近期遭到人们的质疑,这是一个可笑的诺贝尔奖,这个手术无视人性,对病人是一种摧残。其残忍程度甚至和纳粹拿活人做实验没什么区别,所以才能让泰德产生这样的假象和幻觉,二者之间不能说没有联系。
这就是我从电影里看到的两点资料,电影并不是想告诉我们,在战后,美国还存在着一个拿活人做实验的秘密基地,这很可笑。
看此部电影,如果一开始时看到fbi就想到侦探片来看,看到主角到了岛上后的种种,确实有很多疑点与问题。比如主角经常情绪上的失控,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还有经常听到有人叫唤某个名字,那个名字的人是他所认为杀死他妻子的人。
到了最后的结果,联邦侦探是个精神病患者时,一切疑点与问题就似乎出现得理所当然了。了解电影情况发生的时间与背景,就能够从一开始发现主角的身份。主角最终选择遗忘,是因为过去实在是不堪回首,但逃避是没办法解决的。
我想表达就是,人的主观性的重要性。当我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看这部电影,我的思绪是根据导演的拍摄方向走:比如,我会怀疑这精神病者监狱的医生是个坏人,总在谋划着什么坏事;还有失踪的女病人曾杀死过自己的三个小孩,后来无缘无故出现,但为何在这间房间里有“67”的数据纸条呢?是为了让主角去猜测吗?如果这是名精神病患者,这些是医生设计、护士和病人们配合的一部戏,是否真能猜想到病人会从67里面找到蛛丝马迹?有人说片中医生护士还有病人们都有提醒这位fbi探员(即主角)自己的实际身份,但正因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刻意将自己的过去遗忘,只记住自己好的一面的身份,所以我不知道医生对真正的病人用这种治疗方法是否真的有效。看电影观众的我,跟fbi探员一样,从零开始,所以我自己是无法看到其他人所看到的医生护士和病人们的暗示与明示的。也是说,正因为fbi探员也是刻意认为自己是正常人的话,理论上他也会看不出这些暗示,如果他自己能够意识到这些暗示的话,那么他也理解自己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一员了。
而拍摄手法亦如此,很有节奏和循序渐进进入最后的阶段,揭露探员就是众多患者一员,唤醒了过去的伤痛记忆,他一直刻意忘记、不愿回首的过去,我不知道这种方法是不是治疗的一部分。是不是就能控制他对别人的伤害性呢?是过去让他去伤害别人呢?还是他催眠自己为过去而脱罪是伤害人的原因呢?就算让他记起过去,他还是希望自己尽快忘却过去所带来的痛苦,所以他最后也选择去除记忆。
人与电影也是讲缘分的。很久以前有人推荐,如今才看,不由得想起那时的人那时的夜,“诗窗对夜凉如水,笔案回秋淡若云”。想来,推荐了快快去看,那一种热,又是一种不同。
电影还是热的——热在众说纷纭,热在不知所云,“一千个观众看见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电影的高明。
有人用洋洋数万言的类脚本复述并详解了电影,你若看过,你便不会执迷。其实,如果电影不在最后费力去廓清那唯一的精神病人的世界,而是将幻觉与真实并行到底——可以阴谋论,也可以纯臆想;可以从头到尾,也可以从尾到头(所谓的开放式),使得每一个哈姆雷特都有清晰的存在感,使得每一个观众都从自己的眼中看见一个合理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善解人意呢?
然而不,电影坐实了一个结局,丝毫不留悬念,它急匆匆揭开谜底的仓促,完全不惧被人说成“吃力不讨好”,如此这般,仍有观众拎不清爽,只能说,精神病的领域太过复杂和陌生了。
如果阴谋论成立,无非令我们见识了又一个孤胆英雄揭示又一个黑暗真相——这类电影比比皆是,又有什么稀奇?
所以,没有阴谋论。阴谋,那是精神病人臆想出来的。你看见的“疯子”,以及围绕“疯子”展开的人道的“善”与“爱”的拯救,才是真相。
那么多人啊,陪着“小李子”兜兜转转演戏,满世界的温暖,唤不醒一个沉溺于冰冷深渊的孤独的灵魂吗?石头也捂热了呀!果然,“小李子”不负众望,醒过来了,可他选择将身体交付“暴力”派而成为与“死”无异的行尸走肉。
你听到“小李子”的潜台词了吗?——你们,伪善的世界,先把人逼疯,又装模作样来拯救,究竟谁在演戏?!
按一个德国人(似有纳粹背景?)的说法,“小李子”其实是一个很“暴力”的病人,而关于救治的方案,也是“暴力”与“非暴力”两派的对立。
在“小李子”臆想的世界里,充满了战争中那些挥之不去的影子。
无疑,战争后遗症导致了“小李子”家庭的不幸,并最终导致了他的人格分裂。
是谁发动了战争?这最大的暴力才是“小李子”暴力的根源。倘若一个好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他会寻找借口,或者归罪于神。电影不是借他人之口说出“上帝喜欢暴力”吗?神让好人丧失理智,变得疯狂。
占统治地位的人,以正义之名(神之名?)挑起战争,两只手上沾满的鲜血,全部涂抹在冲锋陷阵的“小李子”们身上。一个身背战争阴影的人,走到哪里不是阴影?他能幻想阳光普照、鲜花盛开吗?小小禁闭岛,不过是巨大战场的延伸和缩影,不论怎样左突右杀也休想出去。早已丧失信仰的“小李子”们,清醒也罢,疯狂也罢,他的世界除了阴谋,还是阴谋。
如果阴谋是幻觉,那么,谁令他产生如此幻觉?现实,不正是一场又一场的阴谋吗?!
善与爱,这最能医治病人的良药,珍贵而有效,而若暴力的源头不除,所谓的医治“小李子”们的“暴力”,只能成为一个巨大欺骗链条上的诚实瞬间。
“我要醒来吗?我无法面对自己对妻儿犯下的杀戮罪恶吗?你们错了,我无法面对的是你们——战争、欺骗的制造者,是你们杀死了我的妻儿,还有千千万万参与,和没有参与战争的无辜好人……”你仿佛听见“小李子”在说。
他选择作为一个好人死去,他将世界交还给制造暴力却永无愧疚、如神一般坦然正义的怪物们。
禁闭岛,一个禁闭好人的岛屿,它可以是地图上的一个岛,也可以是人心里的一片领地。
?禁闭岛》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冷战初期,二战阴云刚刚消散,核战争危机却笼罩全球。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和搭档查克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失踪案,案件的调查也一步步走入到扑朔迷离的离奇地步。
实际上,这位所谓的联邦警官泰迪就是这所精神病犯监狱的重症病人,他的主治医师约翰试着让他透过扮演自己所设想的主角来逐步发现自己编造的故事的荒唐之处,并以此治愈他的精神疾病。
泰迪的真实身份叫莱迪斯,曾作为战士走入战场,在战争结束回到家乡任职警官,娶妻生子,二战的惨烈厮杀和参与解放纳粹的达豪集中营的经历给他遗留下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使他难以完全正常地走入生活,因而难免对妻儿的关爱失之冷漠,他的妻子为此长期服用药物,逐渐导致精神疾病的爆发。一天,精神失常的妻子在自家园中的湖里亲手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儿女,莱迪斯回到家中目睹到这一切时,悲痛万分,在精神极度紧张的状况下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妻子的生命,并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
巨大的创痛分裂了莱迪斯的人格,使他幻想出另一个人物、另一个故事,以使自己理解这些惨痛的现实,分裂的自我在寻找着另一个自我,他在自己臆造的世界里艰难地探索。主治医师约翰也正是期望透过这样的“主角带入”的过程,让他走出自己幻想的时空,理解现实,回归正常。
男主角莱迪斯,是因为自己参加了二战,留下了战时阴影,妻子亲手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小孩,而自己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人间痛苦能够说雷迪斯都已经尝尽,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不可能承受的了如此大的打击。很多人都在猜测,最后男主角到底有没有痊愈,其实,他已经完全恢复了,记起了从前的事情,但是最后为什么他还要“装傻”呢就是因为他理解不了残酷的现实,他宁愿去理解手术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明白的“玩偶”,用这种极端但是又无奈的方式来逃避现实的痛苦。我们理解医生的用心良苦,也理解莱迪斯最后无奈的选取。莱迪斯在两年的时间里,一向活在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是正直勇敢的法官,而不是那个杀害妻子的杀人犯。
莱迪斯是病人,所以他的医生和护士们都在陪着他演戏,期望他能早日走出自己虚构的童话世界。但是作为莱迪斯,他的选取,其实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取。从莱迪斯自己的世界里就能够看出,他是多么的害怕看到现实,他的童话世界十分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角,而他则自导自演,十分投入。如果不是莱迪斯受过训练具有攻击性,其实,他完全能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至少这样他不再痛苦。
这部在豆瓣评分上8.7的高分悬疑电影,在我看来远不止8.7分。故事开头,主人公一进入禁闭岛,沉重的音乐就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岛屿的神秘,而在进入一道道铁门时,又像一只鸟进入巨大的牢笼,巨大的阴谋。
一部以查案开始的,精神病为主题电影,结局总是扑朔迷离的,这部电影更是如此,主人公似乎总是深陷与自己的梦境,在这其中反反复复,与盗梦空间有一定的相似,但是这部电影似乎给人更多的反思,结局也给人更多的想象。
主人公走的每一步路都像是一个个陷阱。所有的声音包括海浪声,老鼠的叫声都像是恰如其分的将男主角引向迷雾中心,渐渐地发现事情的真相,而医生的每一句话就像是笼罩在泰德心中的一团迷雾。而无论是泰德是一名真正的联邦警察还是一名真正的精神病人,无论是他趋于现实的压迫,还是他的精神病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不管最后一句“我们要离开监狱,回到陆地上去,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太糟了”是什么意思?查克的摇头又是什么意思?朋友还是敌人?而那个藏针的包裹是用来做什么?熟悉的音乐为什么又响起来?这一切都取决于“你是想当一个活着的怪物,还是做一个死去的好人”而泰德的选择又是什么?而他又有没有成为那个他寻找的67号?都是导演的一个留白。而这个留白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无论是哪一种猜测,都是一个让人感到可惜的结局。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我想这句话就是对这部电影男主角结局的最好解读。
开放式的结局似乎给了这部电影更多的意义,让人对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更多的思考。然后知道了有的时候人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不能轻易的就放弃自己的想法,也许前路有很多人的阻碍,也许你迫于无奈的向现实低了头,你并没有成功,但是你的灵魂是高贵的。你不是一个活着的怪物,你是一个死去的好人。
有时候所有人,都在给你灌输思想,你就会无法认清现实
这部电影于2010年2月9号上映,但是,现在,把这部电影拿出来再看一遍,依旧烧脑。
对于结局的猜测,观众更是众说纷纭,每个人对结局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去搜索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诉说着那种真相?
泰德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
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
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他给自己杜撰的身份,更像是一种逃避,每个人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都会下意识的逃避,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直面他们。
按照泰德是正常人的角度去理解,这完全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包括和泰德的朋友查尔,都是其中的帮凶之一。
其他的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每个人都在隐瞒着什么,但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让人止不住的想一探究竟。
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寻找杀死妻子的人,他几乎可以冒任何险,让人致幻的烟,岛上所关的人话里有话,johncawley医生的态度,房间里播放的音乐。
很多时候电影里,故意暴露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破绽,吸引着泰德的探究,也让观众想进一步了解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每次在泰德几近崩溃的时刻,他总能看到自己的妻子。
从踏入禁闭岛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妻子总是以梦幻的方式出现,湿淋淋的带着窒息的气氛,要泰德为她报仇。
剧情开始翻转,并且在结尾的时候,充分的说明泰德是一个精神病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整个事情的发生发展,几乎没有人帮泰德逃出这个岛屿,而让泰德赶紧离开的女病人,和在山洞里的那个女人,都可以定义为帮助泰德的人。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值得让人一再重温,一个朋友说,他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好的电影似乎就是这样吧,百看不厌,每次都有新的体验。
希望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每次成长都使得我们更加的完善,最终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始终是别人的,所以,在别人的经验和布置的环境中,我们只会越来越迷失自己。
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温曾经的种种,好的坏的,疼的甜点,任何一种都会使我们,越发的强大和完善,自己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血肉。
就像泰德说的;“我们不能,像怪物一样活着。”只知道吸收,不知道辨别好坏,否则坑坑洼洼和平滑相兼容的灵魂,就格外的怪异。
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禁闭岛》电影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聪明人,看了一次还不是很懂。上网查了不少影评,就里面提到的一些医学名词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电影中主角是一个二战老兵,战后成为一名警官,有妻子和三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主角他的妻子患有重度抑郁症,一日主角下班发现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愤而情绪失控的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然后逃跑。不久后被抓捕从此患上'被害妄想症' 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叫' 角色扮演' 的群体治疗法,为了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脑前额叶切除术',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被送到禁闭岛上。
很好奇究竟脑前额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切除了脑前额叶之后还能活着,个人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后来查了一些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848年9 月,盖奇被炸飞的一根一英寸粗铁棒插入脸颊,戳穿左眼后从颅骨顶盖穿出。但是奇迹发生了,经过治疗2个月后,盖奇完全恢复了,可以走路说话,对周围环境也能做出正常反应。但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经过解剖,盖奇脑部受损的位置就是脑前额叶。科学研究发现: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说脑前叶是高级神经活动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20世纪50 年代),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切除手术,作为治疗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莱坞女明星弗兰西斯·法默,也没有躲过这项手术,由于其过激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被其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在她母亲的授意下,被切除脑前额叶。多年后她重返社会,已是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传记电影《弗兰西斯》最后一幕,她当年的朋友去见她,却被她异样的神情和举止所震惊,他们分别时,她独自一人穿过整条空旷的街道,直到走进黑暗。切除脑前额叶的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绪让他们成为温顺的白痴,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可怕的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随境转移计划和组织能力差、原始反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个人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剥夺,是个人私欲极端膨胀功利主义的体现。因此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反对这项手术的呼声越来越大。
引用网站一篇文章的话,作者谈到'脑前额叶切除术终于不再被当作是施加给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终废止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走弯路,总还是前进着。真理永远只是当时当地人们所认为的真理,等待着在将来被修正。'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废除后,对脑前额叶的研究一直没有终止。脑前额叶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对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白痴。同样只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必将使人成为天才。随着对脑前额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理论验证了脑前额叶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久保田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专注于脑前额叶的研究,他采取了独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从刺激脑前额叶充分开发对人的积极影响作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脑前额叶到了2-3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 岁达到高峰,6 岁后发育就会趋缓。在这3 岁到6岁的急速发展时期,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脑前额叶控制下表现出来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儿童3-6岁期间,通过对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开发脑前额叶。而运动与做游戏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人类从不知道脑前额叶为何物,到任意生命权切除脑前额叶,到最终认识到脑前额叶的重要性,提出在儿童时期合理开发脑前额叶。这一个过程恰恰是人类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过程。我们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锁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够冲破已有常识,停留在过去而固步自封,或许我们走向的只有灭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奋斗主题。
有时候所有人,都在给你灌输思想,你就会无法认清现实
这部电影于2010年2月9号上映,但是,现在,把这部电影拿出来再看一遍,依旧烧脑。
对于结局的猜测,观众更是众说纷纭,每个人对结局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去搜索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诉说着那种真相?
泰德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
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
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他给自己杜撰的身份,更像是一种逃避,每个人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都会下意识的逃避,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直面他们。
按照泰德是正常人的角度去理解,这完全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包括和泰德的朋友查尔,都是其中的帮凶之一。
其他的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每个人都在隐瞒着什么,但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让人止不住的想一探究竟。
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寻找杀死妻子的人,他几乎可以冒任何险,让人致幻的烟,岛上所关的人话里有话,johncawley医生的态度,房间里播放的音乐。
很多时候电影里,故意暴露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破绽,吸引着泰德的探究,也让观众想进一步了解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每次在泰德几近崩溃的时刻,他总能看到自己的妻子。
从踏入禁闭岛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妻子总是以梦幻的方式出现,湿淋淋的带着窒息的气氛,要泰德为她报仇。
剧情开始翻转,并且在结尾的时候,充分的说明泰德是一个精神病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整个事情的发生发展,几乎没有人帮泰德逃出这个岛屿,而让泰德赶紧离开的女病人,和在山洞里的那个女人,都可以定义为帮助泰德的人。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值得让人一再重温,一个朋友说,他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好的电影似乎就是这样吧,百看不厌,每次都有新的体验。
希望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每次成长都使得我们更加的完善,最终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始终是别人的,所以,在别人的经验和布置的环境中,我们只会越来越迷失自己。
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温曾经的种种,好的坏的,疼的甜点,任何一种都会使我们,越发的强大和完善,自己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血肉。
就像泰德说的;“我们不能,像怪物一样活着。”只知道吸收,不知道辨别好坏,否则坑坑洼洼和平滑相兼容的灵魂,就格外的怪异。
?禁闭岛》不愧为年度最佳惊悚心理大片,这部电影绝对对得起以上称号。能够说这是一部很晦涩的电影,它精彩绝伦的故事背后,是更多深邃的细节,蕴含着广阔的历史,许多人看完以后,也许已经被电影复杂的剧情和背景搞晕了,真相究竟是什么,也许当你一遍又一遍的看之后,才能逐渐看懂这部影片独特的魅力。以下影评会透露过多剧情,请确定你已经看过电影再来阅读以下文字,否则,你将失去一次刺激的感官之旅。
影片的开始是暴风雨的前夕,摇晃的船舱和眩晕的主人公,低沉的天空,广阔的大海和孤零零的小岛,一下子就把气氛压抑下来了。主角泰迪是一个二战退伍的老兵,作为一个出色的联邦执法官,自动请命前来禁闭岛调查一件离奇的失踪案。他和新搭档查克一齐在暴风雨的前夕登上了这个孤零零的小岛——一座精神病院。
一个淹死了自己三个小孩的女病人在重重看守的小岛病房中人间蒸发了,泰迪立即自动请命前来调查此事,神秘的精神病院一向有着很深的秘密,谁都不愿意提起,谁都不愿意讲述。泰迪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可爱迷人又深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次纵火案,一个叫安德鲁莱迪斯的人烧死了自己的妻子,此后此人被送往了禁闭岛,从此人间蒸发,之后在询问一个从岛上回到大陆的精神病患者时,泰迪了解到岛上隐藏着极深的邪恶。此时,借着女病人失踪的契机,泰迪来到岛上,就是为了找出杀害妻子的凶手和隐藏在精神病院深处的秘密。透过细致的调查,越来越多的疑点暴露了出来,泰迪发现岛上就应有一个神秘的第607号病人,但是岛上只有606个病人,他确信这些失踪的人都成为了精神病院院长的心理试验的牺牲品,为了将所有人绳之于法,泰迪深入的调查了下去,此时,严重的偏头痛发作了,痛苦的泰迪经常陷入幻觉之中,他看见自己妻子死去的样貌,看见那个消失的女人和死去的小孩,尤其每一次,小孩都哀怨的看着泰迪说你为什么不来救我。最后,所有的线索指向了和小岛相对隔离的那个灯塔,在询问了被囚禁的精神病患者和躲在岩洞中本应在外度假的失踪女人的主治医师后,泰迪相信灯塔里就是邪恶实验的进行处。拍档也失踪了
,泰迪相信他被关在了灯塔里。于是泰迪孤身闯入灯塔,为了救出拍档和揭露邪恶。当打到守卫进入灯塔,紧张的来到最顶层时,颤抖的泰迪打开了关掉的门。却吃惊的发现:本来就应是实验室的地方,只是一个简陋的小房间,医生坐在桌子后面看着泰迪,缓缓道出了真相。
原先泰迪自己就是那里的病人,他就是安德鲁莱迪斯,607号病人,二战归来的他因为过度杀戮和面临了过多死亡而陷入精神崩溃,酗酒无度,妻子苦劝无果,烧毁了城里的房屋搬到了郊外。但是妻子也因此精神错乱,最终,妻子淹死了三个孩子,而痛苦的泰迪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妻子,从此人格发生了分裂,为了逃避自己杀死妻子的事实,选取性遗忘了自己是谁,而捏造出了纵火犯安德鲁,而自己依然是执法官泰迪。被送到了禁闭岛来理解治疗,当时医学上流行的对待精神病人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大脑的一部分或者长期的药物抑制,而且对待精神病患者几乎没有人道。禁闭岛精神病院的医生认为就应人道的帮忙患者解除痛苦回复正常,于是采用了特殊的疗法,泰迪是医生一个风险极大的赌注,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人道疗法的效果,他们扮演成了泰迪想象中世界的各个主角,让泰迪完成自己的想象,最终自己来发现这一切但是是虚幻的,从而理解现实——自己是杀人犯,自己深爱的妻子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当发现自己手里的枪是玩具的,自己一向的执法官拍档其实是自己的主治医生,梦里缠绕着自己的那个本就应不认识的小孩其实是自己的女儿,自己嘴里念叨的名字其实都是自己本名安德鲁莱迪斯字母变换排列出来的时,最终泰迪醒悟了,他几乎
不能应对自己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妻子和孩子都死去了这个残酷的现实。第二天,当医生们检验疗效是否有效,是否反复时,泰迪假装自己又再次发病,治疗失败,并且作为危险病人,切除自己的大脑白页,从此“死去”。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有第二个故事,第二种理解。即泰迪是正确的,这个岛确实邪恶,深牢里那个泰迪以前采访过被抓回来的囚犯,岩洞里躲藏的医生都在说明这个岛的势力多么庞大,正如医生所言,当你被定性为精神病时,即使你不是精神病,但是你的每一句解释都在展示你是一个精神病,没有人愿意听你,相信你。岛上的医生会用各种方法折磨你的神经,使你发疯,最终证实你是一个疯子。岛上的每一口食物,每一口水,每一支烟都是在伤害泰迪的神经系统,从而让其陷入幻觉中,以至于最终让泰迪确信自己确实是疯子,一切都是幻想出来的。最终,泰迪决定变成植物人,也不愿意像大多数人一样违背良心的沉默下去。
我认为此种说法不适宜,我觉得是没看懂电影,望“像”生义了。首先,争议最大的是影片的结局。主人公和“查克”坐在台阶上,一片阳光明媚,作为主治医生,他想明白泰迪是否被医好了,另一种说法是“被医好”了,泰迪对医生说:查克(幻想中拍档的名字),我们必须要逃出去。医生以为泰迪又恢复过去的老样貌了,失望的回头对院长摇了摇头,院长也失望的摇了摇头,让人取出了手术器具,准备切除泰迪的大脑。当泰迪站起来之后,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whichwouldbeworsetoliveasamonster,ortodieasagoodman.医生惊讶的站起来,想要叫住他,但是泰迪从容的走了出去,最后影片在灯塔中落入黑暗,剧终。如果真的像很多人详细中的那样,医院是邪恶的,那么医生为什么还要黯然的叫住他,院长也不会失望的要准备手术了,泰迪也没有必要暗示其实医生们的好心和努力没有白费,他能够愤怒能够嘲讽而不会坚毅和从容和漠然的玩老把戏。
还有就是主人公幻觉的描述,如果医生所说的是假的,真相是主人公确实是治安官,妻子死于安德鲁纵火,看起来也似乎是这样,一开始幻觉中的妻子的鬼魂也是被烧焦的,真的存在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她也淹死了三个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以下场景就无法解释了:泰迪抱住妻子时,其背后有鲜血涌出,这正是中枪的地方,同时大火的幻觉中,妻子全身都在流水,地上也全是水,这正是淹死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水给了他极深的恐惧,这在全片开始时泰迪晕船时自我安慰道:那但是是水而已。噩梦醒来发现身上全是水,原先天花板漏水了。那个陌生的女孩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如果不是自己深爱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有就是一向以来,泰迪脸上都有伤,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伤口没了,这就是在暗示,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觉。对于结局那个灯塔,很多人认为是暗示邪恶的象征,但是我觉得这是影片内涵的表现,禁闭岛这个影名本身有两个含义,第一是这个关掉精神病患者与世隔绝的小岛;第二是主人公心中被压抑的人格,自我的禁闭。电影的海报是主人公划着了火柴照亮黑暗,而灯塔一向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主人公想去灯塔其实就是暗示了潜意识中从禁闭中的突破,灯塔是来划破黑暗的。这部电影里蕴含着深刻
的佛洛依德式的心理暗示,水、灯塔、虚构的人物都是泰迪生活扭曲的再反映。当最终泰迪清醒了,无法逃避无法应对残酷事实时,他选取走向“死亡”也不要背负着杀妻丧子的悲痛和罪恶。
其中还有两处比较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是开始泰迪去医生家中时另一个医生以前对他说过:你是一个心理防卫很厉害的人。这就暗示了泰迪强烈的自我保护,使其陷入幻觉而难以相信事实。医生家中的音乐和泰迪进入德国集中营时候的音乐是同一个,这也是为了刺激其不断去回忆真实是什么。另一个是泰迪从悬崖回来的时候,警官(貌似是院长?)开车送他去医生那里的时候对他说,你是一个暴力的人,这一点我很清楚,我不同意那些医生的看法,他们相信你,但是我了解你,你心中的暴力无与伦比。这句话其实也揭示了真相:医生们是善良的,选取相信病人,并且竭力帮忙其自我康复,而这个军人则认为这是无用的,就应和主流做法一样,切除其脑白页,让其永久“驯服”。
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巨作,这部电影和《搏击俱乐部》很相似,讲述的都是人格分裂,有意思的是本来这部电影原计划由《搏击俱乐部》的大卫芬奇和布拉德皮特来完成,之后由于《返老还童》的拍摄而换成了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搭档。能够说姜还是老的辣,斯科塞斯很好的将这种压抑穿过剧情,穿过时代传达了出来,尤其一部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的悬疑片,却得到了广泛的追捧和好评。迪卡普里奥的演绎也很精彩,至少他早已不是《铁达尼号》里面那个青涩帅气的偶像演员了,实力和演技征服观众。
最之后探讨一下影片里的一些背景和细节:电影发生在五十年代初期,这个时候是冷战刚刚开始,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候。所谓麦卡锡主义就是美国全国性的对共产主义的迫害和进步势力的打击,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恐怖、焦躁和不安,不断有人被迫害、被监禁、被拷打。冷战的重幕压抑而令人绝望。这正是和整个影片的氛围恰到好处的结合了起来。影片中多次出现病人说不愿意再出去,外面出现了一种炸弹,能够一下子炸掉一座城市。其中有一个人又说了一句:其实最厉害的炸掉不是氢弹,而是人心中的炸掉!意思也是在暗示人格分裂。不安的历史背景冲刷着这些可怜的渺小的人群,就像压抑诡谲的大海包围着孤零零的禁闭岛一样。灯塔是能够看见的,期望的灯塔和小岛被海水分隔开来,有人认为它是期望,有人认为它是罪恶的场所。一群扭曲的人蜷缩在一段扭曲的历史里,杯具的终章,还是泰迪的那句话最引人深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做好人死去?”这又是莎翁式的慨叹。不仅仅仅是在说挣扎的自己,也是在说这个时代下人们面临的选取。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电影的背景像是发生在70年代左右,电影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它描述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比我预期的还早),军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同伴查克(马克·鲁弗洛饰)被派去调查一个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凶犯的下落。精神病院在一座岛上,它主要收治那些有精神疾病的罪犯们。在他的调查过程中,在66名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个编号为67的人,但没人承认这个人的存在,泰迪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他怀疑这个精神病院里有一个天大的阴谋。
泰迪在一个山崖上的隐秘洞穴里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了他这个精神病院在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而她原先是这个病院的精神医生,为了逃避其他人的陷害才躲起来的,还告诉了泰迪灯塔上有答案。泰迪想解开这个谜团,于是他准备上灯塔去调查。他上去以后没发现任何证据,却发现主管医生考利一向在等他。考利向泰迪说出了所有事情的缘由。
原先那个67号病人就是泰德自己,而查克是他的主治医生希恩。医生告诉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后自杀,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他在自己的意识中创造了一个凶手莱迪斯杀了他的妻子,自己则是一个警探。而且着一切都是考利医生为了治疗他而编造的,如果不能治好他,医生只好对他执行死刑,因为他来到岛上后几乎伤害了所有人,但他自己却一无所知,经历过战争洗礼又患有精神病,潜在的危险很大。
泰迪最后清醒了过来,他明白了这一切。但当医生诊断治疗是否有效时,希恩问他“你此刻感觉怎样样?”泰迪回答“我要带你逃出这个鬼地方,查克”。“查克”着称呼让医生断定泰迪还没清醒过来,医生无奈地摇头,只好执行死刑。泰迪最后向希恩问了一句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此时希恩明白了泰迪的意思,其实泰迪已经清醒了,只是他宁愿选取像好人一样死去,也不愿一向生活在痛苦中。希恩最后喊了声“泰迪”,但泰迪没有回头,因为此刻他只求一死来解脱。于是他被带走了。最后的一幕是悲鸣的音乐和寂静的灯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泰坦尼克号》是他的成名作,最近热映的《盗梦空间》也是由他主演,都很不错。这部影片以前拿过北美票房冠军,没有华丽的特效,显得很真实,值得一看。
电影《禁闭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大学生乔治从一家精神病院出来后,连杀三个人,在法庭上,他对他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他恳求法官不要再将他投进那所精神病院。一个纵火犯雷德斯纵火烧死了法警泰德的妻子,雷德斯在被投进乔治所说的精神病院后没了任何消息,像从人间蒸发了。这些让法警泰德对这所精神病院充满了疑虑,他推测这所精神病院其实是一个迫害人的监狱。泰德在集中营时亲眼目睹一场谋杀,这让无法容忍任何迫害的存在,他决定调查并揭开真相。于是,他和他的助手扎克借着一个女病人走失的机会进入了这所精神病院。泰德执着地查找证据,却不知道危险近在咫尺。原来,请他来调查这个案件根本就是当局设下的圈套,当局早就注意到他对这所精神病院的质疑,所以才故意将他派到这里,而他的助手扎克其实是这家精神病院的医生。了解了这一切的泰德再也无法离开这所精神病院,然而院方并未罢休,他们还要将泰德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可惜泰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太强,于是他们只能借助残忍的外科手术来实现……
这无疑是一部多义而且复杂的电影,我主要就其中几点谈谈我的感受,先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这所精神病院关押的犯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犯了罪被放到这里做人体实验的,一类是了解这所精神病院的真相然后被强制关押在这里的,如泰德、瑞秋、乔治。第一类人的设置是对暴力的批判,对所谓正义革命的嘲讽。正如精神病医生瑞秋所说,这所医院从事的工作和纳粹没有两样。这让我想到,许多时候,革命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本身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所谓的胜利者除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外在精神上并不比失败者更优越,更高尚,所以,他们一旦成功之后就会用和失败者同样的暴力血腥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人民以及敌人。因此,历史不一定是文明取代野蛮,它更多地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搏杀,在这种搏杀中,暴力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而文明就只能饮泣吞声。第二类人体现的是强权对异己的迫害。一个政权越邪恶、越狭隘,就越容不得异己的存在。他们会从肉体上禁锢他们,进而从精神上迫害他们,这点在泰德、瑞秋、乔治身上得到了绝佳的体现。如果你不认同强权,他们就会宣布你为精神病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那么多所谓的权威专家都有理有据地说你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们会根据你的经历来制造出合理的精神病理由),谁还会相信你的辩解?于是,你就被合理地驱逐到了人群之外。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病人和正常人涉及到的其实是个身份的问题。什么是精神病人?什么是正常人?这两者之间如何界定?谁掌握界定的权力?这些都很难说,所以一旦权力失去科学正义的保障,就会成为强权迫害异己的手段。对强权来说,将异己驱逐出人群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造他们。这种改造分两种,一种是迫使你认同强权,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错了,这个广泛体现在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改造中,还有一种就是电影中对泰德的处理,先是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病人,这个不成,就干脆让他成为一个没感觉没感情的活死人。
接着从精神病院的控制者来说,电影中的他们除了瑞秋全都麻木不仁。但我想他们最初一定不是这样,没有人天生就是刽子手。是谁把他们变成了这样,又是谁赋予了他们对罪恶的认同感?一种可能是广泛存在的罪恶让他们失去了对罪恶的判断。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在作恶,就没有人认为自己在作恶,错也成了对。正如到处打打杀杀的红卫兵,他们成长于那样的环境,从来体会不到暴力的血腥。这些行刑者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这让我想到独立思想与自由人格的可贵,只有拥有独立的判断,人才不会成为傀儡以及暴政的工具。
第8篇
有时候所有人,都在给你灌输思想,你就会无法认清现实
这部电影于2010年2月9号上映,但是,现在,把这部电影拿出来再看一遍,依旧烧脑。
对于结局的猜测,观众更是众说纷纭,每个人对结局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去搜索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诉说着那种真相?
泰德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
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
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他给自己杜撰的身份,更像是一种逃避,每个人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都会下意识的逃避,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直面他们。
按照泰德是正常人的角度去理解,这完全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包括和泰德的朋友查尔,都是其中的帮凶之一。
其他的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每个人都在隐瞒着什么,但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让人止不住的想一探究竟。
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寻找杀死妻子的人,他几乎可以冒任何险,让人致幻的烟,岛上所关的人话里有话,johncawley医生的态度,房间里播放的音乐。
很多时候电影里,故意暴露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破绽,吸引着泰德的探究,也让观众想进一步了解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每次在泰德几近崩溃的时刻,他总能看到自己的妻子。
从踏入禁闭岛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妻子总是以梦幻的方式出现,湿淋淋的带着窒息的气氛,要泰德为她报仇。
剧情开始翻转,并且在结尾的时候,充分的说明泰德是一个精神病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整个事情的发生发展,几乎没有人帮泰德逃出这个岛屿,而让泰德赶紧离开的女病人,和在山洞里的那个女人,都可以定义为帮助泰德的人。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值得让人一再重温,一个朋友说,他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好的电影似乎就是这样吧,百看不厌,每次都有新的体验。
希望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每次成长都使得我们更加的完善,最终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始终是别人的,所以,在别人的经验和布置的环境中,我们只会越来越迷失自己。
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温曾经的种种,好的坏的,疼的甜点,任何一种都会使我们,越发的强大和完善,自己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血肉。
就像泰德说的;“我们不能,像怪物一样活着。”只知道吸收,不知道辨别好坏,否则坑坑洼洼和平滑相兼容的灵魂,就格外的怪异。
第9篇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电影的背景像是发生在70年代左右,电影是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它描述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比我预期的还早),军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同伴查克(马克·鲁弗洛饰)被派去调查一个从精神病院失踪的女凶犯的下落。精神病院在一座岛上,它主要收治那些有精神疾病的罪犯们。在他的调查过程中,在66名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个编号为67的人,但没人承认这个人的存在,泰迪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他怀疑这个精神病院里有一个天大的阴谋。
泰迪在一个山崖上的隐秘洞穴里发现了失踪的女犯人雷切尔,雷切尔告诉了他这个精神病院在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活体实验,而她原先是这个病院的精神医生,为了逃避其他人的陷害才躲起来的,还告诉了泰迪灯塔上有答案。泰迪想解开这个谜团,于是他准备上灯塔去调查。他上去以后没发现任何证据,却发现主管医生考利一向在等他。考利向泰迪说出了所有事情的缘由。
原先那个67号病人就是泰德自己,而查克是他的主治医生希恩。医生告诉他的真名叫安德鲁·莱迪斯,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后自杀,他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他在自己的意识中创造了一个凶手莱迪斯杀了他的妻子,自己则是一个警探。而且着一切都是考利医生为了治疗他而编造的,如果不能治好他,医生只好对他执行死刑,因为他来到岛上后几乎伤害了所有人,但他自己却一无所知,经历过战争洗礼又患有精神病,潜在的危险很大。
泰迪最后清醒了过来,他明白了这一切。但当医生诊断治疗是否有效时,希恩问他“你此刻感觉怎样样?”泰迪回答“我要带你逃出这个鬼地方,查克”。“查克”着称呼让医生断定泰迪还没清醒过来,医生无奈地摇头,只好执行死刑。泰迪最后向希恩问了一句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此时希恩明白了泰迪的意思,其实泰迪已经清醒了,只是他宁愿选取像好人一样死去,也不愿一向生活在痛苦中。希恩最后喊了声“泰迪”,但泰迪没有回头,因为此刻他只求一死来解脱。于是他被带走了。最后的一幕是悲鸣的音乐和寂静的灯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泰坦尼克号》是他的成名作,最近热映的《盗梦空间》也是由他主演,都很不错。这部影片以前拿过北美票房冠军,没有华丽的特效,显得很真实,值得一看。
第10篇
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禁闭岛》电影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聪明人,看了一次还不是很懂。上网查了不少影评,就里面提到的一些医学名词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一日主角下班发现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愤而情绪失控的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然后逃跑。不久后被抓捕从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叫' 角色扮演' 的群体治疗法,为了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脑前额叶切除术',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被送到禁闭岛上。
很好奇究竟脑前额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切除了脑前额叶之后还能活着,个人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后来查了一些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848年9 月,盖奇被炸飞的一根一英寸粗铁棒插入脸颊,戳穿左眼后从颅骨顶盖穿出。但是奇迹发生了,经过治疗2个月后,盖奇完全恢复了,可以走路说话,对周围环境也能做出正常反应。但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经过解剖,盖奇脑部受损的位置就是脑前额叶。科学研究发现: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说脑前叶是高级神经活动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20世纪50 年代),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切除手术,作为治疗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莱坞女明星弗兰西斯·法默,也没有躲过这项手术,由于其过激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被其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在她母亲的授意下,被切除脑前额叶。多年后她重返社会,已是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传记电影《弗兰西斯》最后一幕,她当年的朋友去见她,却被她异样的神情和举止所震惊,他们分别时,她独自一人穿过整条空旷的街道,直到走进黑暗。切除脑前额叶的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绪让他们成为温顺的白痴,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可怕的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随境转移计划和组织能力差、原始反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个人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剥夺,是个人私欲极端膨胀功利主义的体现。因此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反对这项手术的呼声越来越大。
引用网站一篇文章的话,作者谈到'脑前额叶切除术终于不再被当作是施加给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终废止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走弯路,总还是前进着。真理永远只是当时当地人们所认为的真理,等待着在将来被修正。'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废除后,对脑前额叶的研究一直没有终止。脑前额叶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对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白痴。同样只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必将使人成为天才。随着对脑前额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理论验证了脑前额叶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久保田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专注于脑前额叶的研究,他采取了独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从刺激脑前额叶充分开发对人的积极影响作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脑前额叶到了2-3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 岁达到高峰,6 岁后发育就会趋缓。在这3 岁到6岁的急速发展时期,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脑前额叶控制下表现出来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儿童3-6岁期间,通过对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开发脑前额叶。而运动与做游戏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人类从不知道脑前额叶为何物,到任意生命权切除脑前额叶,到最终认识到脑前额叶的重要性,提出在儿童时期合理开发脑前额叶。这一个过程恰恰是人类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过程。我们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锁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够冲破已有常识,停留在过去而固步自封,或许我们走向的只有灭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奋斗主题。
第11篇
?禁闭岛》不愧为年度最佳惊悚心理大片,这部电影绝对对得起以上称号。能够说这是一部很晦涩的电影,它精彩绝伦的故事背后,是更多深邃的细节,蕴含着广阔的历史,许多人看完以后,也许已经被电影复杂的剧情和背景搞晕了,真相究竟是什么,也许当你一遍又一遍的看之后,才能逐渐看懂这部影片独特的魅力。以下影评会透露过多剧情,请确定你已经看过电影再来阅读以下文字,否则,你将失去一次刺激的感官之旅。
影片的开始是暴风雨的前夕,摇晃的船舱和眩晕的主人公,低沉的天空,广阔的大海和孤零零的小岛,一下子就把气氛压抑下来了。主角泰迪是一个二战退伍的老兵,作为一个出色的联邦执法官,自动请命前来禁闭岛调查一件离奇的失踪案。他和新搭档查克一齐在暴风雨的前夕登上了这个孤零零的小岛——一座精神病院。
一个淹死了自己三个小孩的女病人在重重看守的小岛病房中人间蒸发了,泰迪立即自动请命前来调查此事,神秘的精神病院一向有着很深的秘密,谁都不愿意提起,谁都不愿意讲述。泰迪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可爱迷人又深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次纵火案,一个叫安德鲁莱迪斯的人烧死了自己的妻子,此后此人被送往了禁闭岛,从此人间蒸发,之后在询问一个从岛上回到大陆的精神病患者时,泰迪了解到岛上隐藏着极深的邪恶。此时,借着女病人失踪的契机,泰迪来到岛上,就是为了找出杀害妻子的凶手和隐藏在精神病院深处的秘密。透过细致的调查,越来越多的疑点暴露了出来,泰迪发现岛上就应有一个神秘的第607号病人,但是岛上只有606个病人,他确信这些失踪的人都成为了精神病院院长的心理试验的牺牲品,为了将所有人绳之于法,泰迪深入的调查了下去,此时,严重的偏头痛发作了,痛苦的泰迪经常陷入幻觉之中,他看见自己妻子死去的样貌,看见那个消失的女人和死去的小孩,尤其每一次,小孩都哀怨的看着泰迪说你为什么不来救我。最后,所有的线索指向了和小岛相对隔离的那个灯塔,在询问了被囚禁的精神病患者和躲在岩洞中本应在外度假的失踪女人的主治医师后,泰迪相信灯塔里就是邪恶实验的进行处。拍档也失踪了
,泰迪相信他被关在了灯塔里。于是泰迪孤身闯入灯塔,为了救出拍档和揭露邪恶。当打到守卫进入灯塔,紧张的来到最顶层时,颤抖的泰迪打开了关掉的门。却吃惊的发现:本来就应是实验室的地方,只是一个简陋的小房间,医生坐在桌子后面看着泰迪,缓缓道出了真相。
原先泰迪自己就是那里的病人,他就是安德鲁莱迪斯,607号病人,二战归来的他因为过度杀戮和面临了过多死亡而陷入精神崩溃,酗酒无度,妻子苦劝无果,烧毁了城里的房屋搬到了郊外。但是妻子也因此精神错乱,最终,妻子淹死了三个孩子,而痛苦的泰迪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妻子,从此人格发生了分裂,为了逃避自己杀死妻子的事实,选取性遗忘了自己是谁,而捏造出了纵火犯安德鲁,而自己依然是执法官泰迪。被送到了禁闭岛来理解治疗,当时医学上流行的对待精神病人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大脑的一部分或者长期的药物抑制,而且对待精神病患者几乎没有人道。禁闭岛精神病院的医生认为就应人道的帮忙患者解除痛苦回复正常,于是采用了特殊的疗法,泰迪是医生一个风险极大的赌注,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人道疗法的效果,他们扮演成了泰迪想象中世界的各个主角,让泰迪完成自己的想象,最终自己来发现这一切但是是虚幻的,从而理解现实——自己是杀人犯,自己深爱的妻子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当发现自己手里的枪是玩具的,自己一向的执法官拍档其实是自己的主治医生,梦里缠绕着自己的那个本就应不认识的小孩其实是自己的女儿,自己嘴里念叨的名字其实都是自己本名安德鲁莱迪斯字母变换排列出来的时,最终泰迪醒悟了,他几乎
不能应对自己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妻子和孩子都死去了这个残酷的现实。第二天,当医生们检验疗效是否有效,是否反复时,泰迪假装自己又再次发病,治疗失败,并且作为危险病人,切除自己的大脑白页,从此“死去”。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有第二个故事,第二种理解。即泰迪是正确的,这个岛确实邪恶,深牢里那个泰迪以前采访过被抓回来的囚犯,岩洞里躲藏的医生都在说明这个岛的势力多么庞大,正如医生所言,当你被定性为精神病时,即使你不是精神病,但是你的每一句解释都在展示你是一个精神病,没有人愿意听你,相信你。岛上的医生会用各种方法折磨你的神经,使你发疯,最终证实你是一个疯子。岛上的每一口食物,每一口水,每一支烟都是在伤害泰迪的神经系统,从而让其陷入幻觉中,以至于最终让泰迪确信自己确实是疯子,一切都是幻想出来的。最终,泰迪决定变成植物人,也不愿意像大多数人一样违背良心的沉默下去。
我认为此种说法不适宜,我觉得是没看懂电影,望“像”生义了。首先,争议最大的是影片的结局。主人公和“查克”坐在台阶上,一片阳光明媚,作为主治医生,他想明白泰迪是否被医好了,另一种说法是“被医好”了,泰迪对医生说:查克(幻想中拍档的名字),我们必须要逃出去。医生以为泰迪又恢复过去的老样貌了,失望的回头对院长摇了摇头,院长也失望的摇了摇头,让人取出了手术器具,准备切除泰迪的大脑。当泰迪站起来之后,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whichwouldbeworsetoliveasamonster,ortodieasagoodman.医生惊讶的站起来,想要叫住他,但是泰迪从容的走了出去,最后影片在灯塔中落入黑暗,剧终。如果真的像很多人详细中的那样,医院是邪恶的,那么医生为什么还要黯然的叫住他,院长也不会失望的要准备手术了,泰迪也没有必要暗示其实医生们的好心和努力没有白费,他能够愤怒能够嘲讽而不会坚毅和从容和漠然的玩老把戏。
还有就是主人公幻觉的描述,如果医生所说的是假的,真相是主人公确实是治安官,妻子死于安德鲁纵火,看起来也似乎是这样,一开始幻觉中的妻子的鬼魂也是被烧焦的,真的存在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她也淹死了三个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以下场景就无法解释了:泰迪抱住妻子时,其背后有鲜血涌出,这正是中枪的地方,同时大火的幻觉中,妻子全身都在流水,地上也全是水,这正是淹死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水给了他极深的恐惧,这在全片开始时泰迪晕船时自我安慰道:那但是是水而已。噩梦醒来发现身上全是水,原先天花板漏水了。那个陌生的女孩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如果不是自己深爱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有就是一向以来,泰迪脸上都有伤,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伤口没了,这就是在暗示,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觉。对于结局那个灯塔,很多人认为是暗示邪恶的象征,但是我觉得这是影片内涵的表现,禁闭岛这个影名本身有两个含义,第一是这个关掉精神病患者与世隔绝的小岛;第二是主人公心中被压抑的人格,自我的禁闭。电影的海报是主人公划着了火柴照亮黑暗,而灯塔一向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主人公想去灯塔其实就是暗示了潜意识中从禁闭中的突破,灯塔是来划破黑暗的。这部电影里蕴含着深刻
的佛洛依德式的心理暗示,水、灯塔、虚构的人物都是泰迪生活扭曲的再反映。当最终泰迪清醒了,无法逃避无法应对残酷事实时,他选取走向“死亡”也不要背负着杀妻丧子的悲痛和罪恶。
其中还有两处比较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是开始泰迪去医生家中时另一个医生以前对他说过:你是一个心理防卫很厉害的人。这就暗示了泰迪强烈的自我保护,使其陷入幻觉而难以相信事实。医生家中的音乐和泰迪进入德国集中营时候的音乐是同一个,这也是为了刺激其不断去回忆真实是什么。另一个是泰迪从悬崖回来的时候,警官(貌似是院长?)开车送他去医生那里的时候对他说,你是一个暴力的人,这一点我很清楚,我不同意那些医生的看法,他们相信你,但是我了解你,你心中的暴力无与伦比。这句话其实也揭示了真相:医生们是善良的,选取相信病人,并且竭力帮忙其自我康复,而这个军人则认为这是无用的,就应和主流做法一样,切除其脑白页,让其永久“驯服”。
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巨作,这部电影和《搏击俱乐部》很相似,讲述的都是人格分裂,有意思的是本来这部电影原计划由《搏击俱乐部》的大卫芬奇和布拉德皮特来完成,之后由于《返老还童》的拍摄而换成了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搭档。能够说姜还是老的辣,斯科塞斯很好的将这种压抑穿过剧情,穿过时代传达了出来,尤其一部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的悬疑片,却得到了广泛的追捧和好评。迪卡普里奥的演绎也很精彩,至少他早已不是《铁达尼号》里面那个青涩帅气的偶像演员了,实力和演技征服观众。
最之后探讨一下影片里的一些背景和细节:电影发生在五十年代初期,这个时候是冷战刚刚开始,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候。所谓麦卡锡主义就是美国全国性的对共产主义的迫害和进步势力的打击,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恐怖、焦躁和不安,不断有人被迫害、被监禁、被拷打。冷战的重幕压抑而令人绝望。这正是和整个影片的氛围恰到好处的结合了起来。影片中多次出现病人说不愿意再出去,外面出现了一种炸弹,能够一下子炸掉一座城市。其中有一个人又说了一句:其实最厉害的炸掉不是氢弹,而是人心中的炸掉!意思也是在暗示人格分裂。不安的历史背景冲刷着这些可怜的渺小的人群,就像压抑诡谲的大海包围着孤零零的禁闭岛一样。灯塔是能够看见的,期望的灯塔和小岛被海水分隔开来,有人认为它是期望,有人认为它是罪恶的场所。一群扭曲的人蜷缩在一段扭曲的历史里,杯具的终章,还是泰迪的那句话最引人深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做好人死去?”这又是莎翁式的慨叹。不仅仅仅是在说挣扎的自己,也是在说这个时代下人们面临的选取。
第12篇
电影《禁闭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大学生乔治从一家精神病院出来后,连杀三个人,在法庭上,他对他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他恳求法官不要再将他投进那所精神病院。一个纵火犯雷德斯纵火烧死了法警泰德的妻子,雷德斯在被投进乔治所说的精神病院后没了任何消息,像从人间蒸发了。这些让法警泰德对这所精神病院充满了疑虑,他推测这所精神病院其实是一个迫害人的监狱。泰德在集中营时亲眼目睹一场谋杀,这让无法容忍任何迫害的存在,他决定调查并揭开真相。于是,他和他的助手扎克借着一个女病人走失的机会进入了这所精神病院。泰德执着地查找证据,却不知道危险近在咫尺。原来,请他来调查这个案件根本就是当局设下的圈套,当局早就注意到他对这所精神病院的质疑,所以才故意将他派到这里,而他的助手扎克其实是这家精神病院的医生。了解了这一切的泰德再也无法离开这所精神病院,然而院方并未罢休,他们还要将泰德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可惜泰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太强,于是他们只能借助残忍的外科手术来实现……
这无疑是一部多义而且复杂的电影,我主要就其中几点谈谈我的感受,先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这所精神病院关押的犯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犯了罪被放到这里做人体实验的,一类是了解这所精神病院的真相然后被强制关押在这里的,如泰德、瑞秋、乔治。第一类人的设置是对暴力的批判,对所谓正义革命的嘲讽。正如精神病医生瑞秋所说,这所医院从事的工作和纳粹没有两样。这让我想到,许多时候,革命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本身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所谓的胜利者除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外在精神上并不比失败者更优越,更高尚,所以,他们一旦成功之后就会用和失败者同样的暴力血腥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人民以及敌人。因此,历史不一定是文明取代野蛮,它更多地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搏杀,在这种搏杀中,暴力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而文明就只能饮泣吞声。第二类人体现的是强权对异己的迫害。一个政权越邪恶、越狭隘,就越容不得异己的存在。他们会从肉体上禁锢他们,进而从精神上迫害他们,这点在泰德、瑞秋、乔治身上得到了绝佳的体现。如果你不认同强权,他们就会宣布你为精神病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那么多所谓的权威专家都有理有据地说你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们会根据你的经历来制造出合理的精神病理由),谁还会相信你的辩解?于是,你就被合理地驱逐到了人群之外。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病人和正常人涉及到的其实是个身份的问题。什么是精神病人?什么是正常人?这两者之间如何界定?谁掌握界定的权力?这些都很难说,所以一旦权力失去科学正义的保障,就会成为强权迫害异己的手段。对强权来说,将异己驱逐出人群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造他们。这种改造分两种,一种是迫使你认同强权,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错了,这个广泛体现在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改造中,还有一种就是电影中对泰德的处理,先是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病人,这个不成,就干脆让他成为一个没感觉没感情的活死人。
接着从精神病院的控制者来说,电影中的他们除了瑞秋全都麻木不仁。但我想他们最初一定不是这样,没有人天生就是刽子手。是谁把他们变成了这样,又是谁赋予了他们对罪恶的认同感?一种可能是广泛存在的罪恶让他们失去了对罪恶的判断。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在作恶,就没有人认为自己在作恶,错也成了对。正如到处打打杀杀的红卫兵,他们成长于那样的环境,从来体会不到暴力的血腥。这些行刑者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这让我想到独立思想与自由人格的可贵,只有拥有独立的判断,人才不会成为傀儡以及暴政的工具。
1教育实习总结26篇
以下是一篇关于教育实习总结的文章,总结者通过实习经验,探索了课堂教学和学生关系的有效方法、技巧和策略,同时也发现其中一些...
查看剩余 78% 教育实习总结26篇
2药店工作总结10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对于药店工作的总结是必须的。本文将对药店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药店工作者加深理解。...
查看剩余 70% 药店工作总结10篇
3工厂实习总结2篇
这是一篇工厂实习总结,实习期间学员通过学习与实践,深入了解了工厂的管理和运营,掌握了相应的工作技能和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
查看剩余 78% 工厂实习总结2篇
4个人实习总结10篇
本文是一篇关于个人实习总结的分享,通过对实习期间所学所想的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梳理个人成长轨迹与职业规划,向读者呈现一...
查看剩余 77% 个人实习总结10篇
5测量实习总结4篇
本文主要总结了笔者在测量实习中的经验与心得,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通过实践与学习,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也增...
查看剩余 70% 测量实习总结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