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8篇("反思优化:语文公开课教学")
本文主要反思语文公开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也对教师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进行思考,希望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1篇
在第一课时中通过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共同释疑,然后学生再读,达到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给全文分段。学生阅读中,边读边思考,养成阅读中思考、思考中能读的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所以一直以来都想通过问题阅读来培养学生思考的学习。
第二课时接上课时内容,分析各段内容,感受,理解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意思,学习法布尔对待学习的自学态度,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以至于他才有辉煌成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学生阅读(自主阅读)来解决问题,问题主要由老师设计,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问题,再释疑。
首先,第1-6自然段是本文第一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3、第六自然段通过什么来说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发言时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窝蜂的说,他们举手,逐个解答,虽然站起来的人中有的答案不沾边,但在争论中自然而然的明了。老教师也就用不着肯定这呀那的。
第二段是本文重点,从7-18自然段,上节课时有的同时认为可以分为两段:法布尔的经历(7-13)和他的辉煌成就(14-18),其时这也是可以的,但由于这两处关系紧密,放一处更容易理解,而且分析前后相互映衬,便于理解。
第2篇
教学目标:翻译课文的第三四段,并学会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
这节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课文内容疏通,于是我把第三、四段的翻译工作分给了四个小组,另外两个小组一个负责对文出现次数较多的“之”、“以”、“为”等词语进行总结归纳,另一个负责对全文中出现的其他的相同的文言词语进行总结归纳。
对于翻译,我的要求是原文与译文一一呈现,并指出翻译过程中所用的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和其中的重要词语。可从课堂执行的效果来看,效果不是很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
一、学生翻译的.时候还是整段进行翻译,没有一句原文对照一句翻译来进行,使得原、译文的对比不够明显。看来是我的指示还是不够明确,误导了学生。
二、学生翻译时不能有效地指出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的翻译方法,且对重点部分也缺少相应的标注。
三、学生无法一字一句的对文中的每个字词进行翻译,有些个词语和句子只能照抄教学参考书。
四、总结归纳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虚词的出错频率也较高。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准、贪多贪全、学法指导不够精细等原因造成的,为了更好的改进以后的文言文教学,有几个方面可以改进:
三、让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翻译的好习惯,保证翻译过程中不留任何盲点。
四、学生展示时,对于翻译的内容要尽量对照原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重点字词句式也要朗读。
由上可以得知,这是一节不及格的公开课,它是由于自己缺少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能力,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把握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不够(一句课翻译一段即可),以至于使整节课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好在课后几位语文老师的及时提醒,使自己能有一个补充改过的机会,自己一定好好向其他老师学习,深入到每一个字来备好每一节课,使学生翻译的准确率要达到100%。
第3篇
1、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狼》,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蒲松龄笔下的狼。
1、引导学生回忆文言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从而确立本堂课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从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中得出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
4、看来,通过译读这个环节,大家积累了一些词汇,做到了准确翻译课文,完成了第二个学习目标。那么,谁能用一句话?(2……)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你认为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在哪儿?能不能试着背下来?
?狼》作为一节公开课已经上完了,我觉得这节课有一些让我欣慰的地方:
首先,确立了学习目标之后,并没有急于开展新课的学习,而是和学生一起来探讨学法,明确文言文三步读书法:认读→译读→品读。这样,学生明确了学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其次,在译读环节中,引导学生回顾翻译方法,并给出例句。这样,既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在翻译时有据可循。
这节课,我没有用朗读音频和flash,而是自己加入感情背诵全文。教师的当场示范给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多媒体,事实证明,学生在后来的展示朗诵中,表现很出色。我觉得这和教师的亲自示范有很大关系。
但是,课后静思,我觉得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更多:
在译读环节,进行得比较生硬,有一些东西还是强加给了学生,不是自然生成的。并且,学生译完之后,没有给学生明确答案。这样,有些东西就比较虚,目标中能准确翻译课文,实际上就没有落实到位。
这节课在深度上还有很大欠缺,没有把蒲松龄写《狼》的社会意义挖掘出来。文言文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正是因为他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一定的指导作用。这节课应该从文本的深度上再挖掘:狼仅仅指狼吗?它可以理解为恶人、恶势力,如果和学生生活联系再紧密一些,还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能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那么,就将文本和现实联系了起来,使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获得一些思想指导。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调控不够到位。译读环节中,有时候就被学生拽住了,学生你一句,他一句,最后没有定论,课堂有些失控,致使时间分配不均衡,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没有进行,这是一个遗憾。
在这样一个大赛上,课件却频频出错,是不可原谅的。课件制作太粗糙,也反映出备课的不严谨,以后我更要端正自己的备课态度。
课已经上完了,但是这节课留给我深思的地方还很多,我将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断总结,应用于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也会总结失败的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
第4篇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⑷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⑺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让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总结: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第5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依照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教参提出:“教师引导同学依照阅读提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建设者们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自悟,然后交流。
我本着预习检查,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大致内容,了解风火山隧道在修建过程中遇上了哪些困难,体会写法,这几个环节和同学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通过检查预习可以感受到,大局部同学能够主动预习,预习程度能达到预习的硬性要求,但是,也有少局部小朋友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任务,导致自身无法跟上课堂学习的节奏速度,收获也相对较少。如:胡玮玮、李少雷、李昶利等同学就就属于不能过好预习关的局部同学。因此课堂上生字词的掌握都很成问题,不用说在深入理解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了,这局部小朋友的理解水平与一般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差得很远,但我们又不能因为这少数同学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节奏,无法做到放弃全体照顾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学习顶尖的小朋友不用老师做过多的嘱咐,课前预习任务就完成的很好,因此这局部小朋友也是整堂课上表示最积极活跃的小朋友,他们的回答,他们在课外的积累,资料的搜集都相对较丰厚,语言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很强,也只有靠这些同学把课堂上的气氛带动起来,中间局部的小朋友,就依靠挺听取这局部小朋友的见解达到再次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的表达,收获自身不曾知道的课外知识,这种带动性学习,在我的课堂上是主流。因此,学习课文过程中,我尽量督促中间局部的小朋友能回答从课文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不用费多少脑筋就可以用清晰的语言进行回答的问题,以激励这局部小朋友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和积极性。
以上是当前同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不改变课堂学习节奏和降低同学整体学习效果的前提下,也只有分层要求,按需进退。这节课上,还是牛润之、刘烨、张方明、朱增虎、王启元、范俊良、慈佩霖、王子硕等近十几个小朋友表示得很踊跃,与此同时带动局部中间水平的小朋友把文章的`重点难点问题扮演似的牵出来,成为全班同学共享的资源。从整体学习效果看,大局部小朋友在分享中获得了自身应学习到的知识,但也有少局部要么因听讲跟不上节奏而走神,要么因为掌握不了学习语文的技巧而听不进去,因而属于这两种情况的同学的都会因跟不上学习节奏而无法充沛分享课堂生成,不能收获本应该能收获到的知识,这一点从同学做的学习乐园里的相关题目足以得到证实。
本节课,同学通过读书都可以掌握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也能找出相关语句说明风火山隧道修建过程中遇上的困难,只是语言组织和表达的水平表示不一。这节课的明显失误表示在:对于文章中突出表示人物品质和困难的程度的相关语句因为我对同学引导的不够,所以同学理解不细致,重点字词的理解我与同学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基础的内容反而不扎实。我想,这也是同学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不大的原因之一,我想我将在这方面的教学下些功夫,多向在这方面见长的老师学习,以弥补自身的缺乏。
第6篇
对这篇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作者情感,品味平淡中蕴含深情的语言,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所以上课时紧扣“情”字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第一,本文的关键句是什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在于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个问题是,围绕“悲”“喜”二字作者叙写了哪些人事?通过这些叙写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喜”和什么样的“悲”?这是对文章的具体感知,需要对文章作内容的分析和语言的品味,感知作者平淡的叙述中所隐藏的深情。随之而来第三个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悲和喜的?这是从理性层面的思考,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上的特点,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我用两幅对联概括:“事细而情深,文短而意长”,“景不必奇谲瑰丽唯幽静能怡性,事无须惊心动魄是真情才动人”。第四个问题是,如何理解“悲”、“喜”两种情感在文章中的统一?这是对文章主题和内在结构的把握,也是对作者深层情感的进一步理解。
因为教两个班级,又是面对全市的一节课,所以我先在不开课的班级上了一课。
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一切按我原来的估计进行。对第一个问题学生较快的解决,很快的找到关键句,理由也概括得很到位:是全文情感的概括;是过渡句,承上启下;点明了写作《项脊轩志》的原因。对第二问题,我预先的概括是:怡然读书之乐,
家道中落之伤,慈母早逝之哀,辜负祖母之悲,怀念亡妻之痛。我先让学生思考五分钟,然后让学生回答。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早做好对学生点拨的准备。因为在另一班上课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总不能中的,特别是对什么样的“喜”和什么样的“悲”更未能理解到位。所以我在上公开课时心理上也对学生作了定位,并设计了很多的小问题准备用来引导。如“喜”部分:为什么修葺项脊轩?为什么不另起书房?你觉得那些地方能够表达作者的喜悦?“悲”部分:母亲是怎样的人?回忆祖母侧重写了什么?回忆母亲用“泣”,回忆祖母用“长号”,而对妻子却没有直接的词语表现感情,这是为什么?……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引导阅读课文,推敲字词,品味语言,然后概括情感,把握方法。未料到一个学生在回答时概括得相当到位:“重修项脊轩的读书之乐,回忆母亲时光流逝之悲,回忆祖母功名难就之悲,回忆妻子英年早逝之悲。”当时他的回答引起听课老师的一片惊呼,我也很感突然,虽然和我原来的概括比较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但他的回答基本中的,原来设计的所谓引导是全用不上了,只好马上改变问题:“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样的‘喜’和‘悲’?”在随后的阅读和品味的教学过程虽然尚算顺利,但自己也发觉有些地方出现了不应有的重复,使得其中的一个练笔环节(围绕一个“情”字,概括《项脊轩志》这篇课文的内容)因为时间的紧张不得不舍弃。
课后,和几位同学同事一起吃饭、聊天。大家对我上课时注重文本,侧重语言品味的教学持肯定意见,但我总觉若有所失。其间也谈到一位特级教师到我市一所高中上课的事,说他那节课上得不理想,完全不能体现特级教师的水平。有一位甚至开玩笑:“特级教师的课不过如此,还不如小曾老师的课呢。”另有一位说可能特级教师不了解那所学校学生的情况。这句话让我刚才的思考一下找到了突破口。
作为教师,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备课。备什么?备教材,备学生。其实备学生太难了。一个班级五十多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语文素养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态、情绪等一切的心理和身体的状况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第二,所学内容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或不同思想倾向的文本都会因学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着不同的阅读效果。而任何一点的不同都可能影响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影响一节课的精致甚至常态。这样,我们可以说,备学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个大略的层次上做一个大概的估计。所以,剩下的只能是备教材,因为只有教师对教材备充分了,才能任凭它“八方风来,我自巍然不动”。怎样算是备好了教材?我觉得一是对教材烂熟于胸,从字词句到文章结构主题手法等等都了然,二是要选择授课内容,确定授课重点,不可能把教师知道的全部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只能根据文章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选择性的讲授。
我觉得,备教材要比备学生重要。教材是可以把握的,而学生却每天都是不同的。如果没有对教材的熟悉,对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我们很难因势利导,这样对学生是一种挫伤;如果没有对教材的熟悉,面对学生课堂上的疑问将无言以答,这样对教师一种打击;如果没有对教材的熟悉,面对课堂上节外生枝的问题将无法控制,这对课堂时间是一种浪费。当然,这样说绝不是说教学可以不顾学生,恰恰相反,课堂的教学绝对不能脱离学生进行,这是最重要的。备教材是前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则是关键。而教学的艺术,正是在这样不可预知中才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而我,正是未能意识到学生的不同而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凝滞。
所以,我想,所谓的教学艺术,绝对不是用已经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进行教材的解剖,而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根据教学目的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重组教学环节。这是我想到的第一点。
对于特级教师的课,如果几年前我听到“也不过如此”这样的话,我可能会相信,并且自我安慰:你看特级教师的课也有人说不好,何况是你?但现在的感觉却不一样了。在自己也开过一些公开课后深深地感受到凭一节课就来判定一个老师的好坏那是不够恰当的。教材可供挖掘的、学生的状态、师生的了解和磨合等都可以影响一节课。
一篇课文向学生讲什么、怎样讲,可能每一位老师的处理都不同,所以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招来异议。而优秀的老师决不是把一篇课文只当成一篇课文。他把这课文当成是整个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某节课中,他可能什么都不做,只引导学生读,而另一节课可能会深挖细析,甚至由肌肉骨骼分析到神经末梢。如果我们不了解他的教学思想,不了解他的整体教学设计,而对他的某一个环节中的处理可能不以为然。正如我们看到一座花园,如果一看到枯枝败叶就判断它的残破,而没有想到这些枯枝败叶正是营养花木的养料,这是错误的。
在一些课堂上,作秀成为了一种时髦。课堂的活跃、教师的风采,都是表演的元素,却很少有人去顾问这种表演之后还留下什么。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系统,它有些时候表现为朴素甚至是单调无聊的操作,有些时候表现为精彩纷呈的思想的碰撞,有些时候为精心的品读体悟,有些时候为深思奋笔疾书……
语文教学可以看成是一项工程,甚至可能比工程还要复杂。每一篇课文、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精心安排,课文和知识点的网络更要精心构建。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有积累更有思想,而最重要的是把从教学实践中来的教学思想再运用到实际中去,形成自己的教学王国。
所以我想,所谓教学艺术,它首先是对教材通盘熟悉的前提下,明确每一册课文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其次是在课堂教学中能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结构,完成教学目标。这正像是一位画家,只要胸有丘壑(教学系统),那么无论是条幅还是长卷(具体的教学内容)他都能根据材料(学生的实际表现)自如的进行创作。
第7篇
四月九日,我上了一堂公开课,按学校的提法叫“帮扶课”、“包装课”——本人自未敢苟同。跟上期的公开课一样,我的公开课听课老师算多的,不仅组内人员到齐,而且组外也有不少人。他们想知道,一个青年教师——一个失败的青年教师如何上课,他们想知道,一个失败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所提高。然而,历史的悲剧在重演——这又是一节遗憾的课,其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本人的专业水平所局限,意料之外,没想到一节公开课竟上得如此乱七八糟、不知所云。
这是一堂失败的'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堂让领导和教师都值得深思的课。在这里,领导与教师(我)都重形式而轻实质。
就领导而言,这是一堂失败的“帮扶课”,应当深思。什么样的课称之为“帮扶课”?课前不指导的课叫“帮扶课”?还是课后不评价的课叫“帮扶课”?课前不指导似乎也无可厚非(我们已经习惯),而课后不评价,这是否有些欠妥?是因为顾我的面子?是因为我代语文组出了丑?还是因为根本不屑评价这堂课?顾面子?大可不必!我作为教师,对他人的批评指正还是能够接受的——且是乐于接受;代语文组出丑?没有这样的说法,一个失败的语文教师怎能代表语文组?不屑评课?……不论什么原因,领导就得站在领导的高度,对教师的课堂应当具体详尽,毫无保留地予以批评指正,以促进其专业发展,否则“帮扶”就是空谈,便是形式。
就教师(我)而言,这是一堂失败的“包装课”。我误解了“包装”的含义,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形式——课件的制作上,而忽视了实质——对文本的研读和对课堂的设计。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图片、下载音频、剪辑视频,而对于文本的研读、课堂的设计只是草草完事。课件不错(自我感觉),如果这是一堂纯粹的课件演示课的话,但毕竟这是一堂语文课,其缺乏语文的“文味”,对语文课堂的驾驭实在是有欠高明,且由于音频、视频的长时间播放,占用了教学时间,致使教学任务未能完成,这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不言而喻——没有结果!
第8篇
执教完《小鹰学飞》第二课时后,我认真听取了刘春梅主任和二年级各位老师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整堂课的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做如下反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一、二小节;半扶半放指导三、四小节;演读五、六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鼓起劲”、“急促地喘着气”等词语,学会用“已经”说话。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指导学生朗读一、二小节时,我让学生边读边划出小鹰和老鹰的第一次对话,然后抓住“我已经会飞啦!”这个关键句让学生体会小鹰飞上大树后的心情,引导学生做一只高兴的小鹰,读好这句话,从而读好老鹰与小鹰的对话。教材三、四小节与一、二小节句式相同,因此我采用“半扶半放”,让学生学着学习一、二小节的方法去学习。但是,在学完一、二小节后应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比如:该如何边读书边划出对话?教师适时进行总结,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时,我采用男女赛读、小组赛读的方法,试着放手让学生朗读。这一环节设计有些粗糙,如果能对重点句子“我真的会飞啦!”加以指导,设置两个对话即“我已经会飞啦!”和“我真的会飞啦!”的句式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小鹰从“已经”会飞到“真的”会飞的心情变化过程,学生的.朗读效果会更好。
此外,在学习课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时,我设计比较两个句式“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和“这下我总算会飞了吧?”来让学生体会省略号的意义,感悟小鹰说话喘气,上气不接下气的那种累。如果换成三个句式的比较:我已经会飞啦!”、 “我真的会飞啦!”和“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小鹰心情的变化,为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材中的重点对话如:“我已经会飞啦!”、 “我真的会飞啦!”和“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些句式,可采取开火车的形式撒网式指导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这样就不局限于个别学生,便于教师掌握基本情况,扎扎实实将朗读训练落实到位。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学新手,我需要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课当成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中教、在教中反思,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能手。
1丰富多彩的暑假作文8篇
暑假,是学生放飞自我的好时光,也是展现个人才华的绝佳机会。为了展示优秀学生的成果和精彩人生,我们特别推出“丰富多彩的暑假...
查看剩余 75% 丰富多彩的暑假作文8篇
2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集锦8篇
本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的集锦,涵盖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这些个人心得体会汇聚成...
查看剩余 75% 社会实践个人心得体会集锦8篇
3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8篇
近日,本站收到了来自不同大学学生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他们来自不同地区,有的是认识到了酒店房态管理的重要性,有的是体验到...
查看剩余 77% 酒店社会实践心得合集8篇
4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8篇
本文是收集的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不同年级的竞聘者们的演讲稿。这些演讲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自我介...
查看剩余 80% 班主任竞聘演讲稿合集8篇
5梦想青春的演讲稿8篇
这篇文章为大家带来一个梦想青春的主题:演讲稿。作为一个公文网站的编辑,我们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在这...
查看剩余 72% 梦想青春的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