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高二作文模板3篇("智者孔子:传承千年的智慧与价值观")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提倡仁爱、诚信和中庸之道,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稳定。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为高二学生提供关于孔子的作文模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思想与思考。
第1篇
电影《孔子》的热映,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孔子的形象是感人的,多处使人落泪,还记得影院里邻座用手帕擦眼泪的情形。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拍孔子的传记片,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资料是丰富的,但多数生活场景则需要作家和导演设计,这是展现一代圣人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最困难的地方。加以中国人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多少知道一点子;近年来国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老外也对孔子懂得一些。电影拍得不像,弄出笑话,还不如不拍。
但是,胡玫导演的《孔子》成功了。孔子的儒雅,孔子的气度,孔子的仁爱,孔子的神韵,孔子的宽容大度,孔子的悲悯情怀,都表现出来了。特别是到了老年,经过长期流离失所,满头白发,满目沧桑,那种坚毅与无奈,那种伟人的气质,那种古朴的圣贤气质,都表现得相当充分,什么是伟大?看看《孔子》吧,他就是伟大!
孔子精通六艺,文武双全,比射艺以夺兵符,用机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对齐国的“外交”使命,高举正义的旗帜以弱胜强,被提升为鲁国的代理宰相,显示出杰出的执政才能。这是影片前半段的内容。前半段戏剧冲突强烈,场面宏大跌宕起伏,充满激情。但前半段不及后半段动人。有人说,影片从孔子离家出走周游列国,就松懈了,平淡了。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全片最感人的地方,几乎全在后半段。因为孔子的真正伟大,正是在他周游列国的行程中造就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当过代理宰相的孔子仍然是孔子;没有周游列国的孔子就不是孔子。古圣贤的桂冠,大学者的桂冠,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桂冠,有着众多弟子门徒的至圣先师,主要是他离家出走以后,经过风风雨雨十四年不断前行才有的。让我们举出孔子离家出走之后几个最动人的场面:
孔子出走,大雨倾盆,他摔倒在满是泥水的地上。他仰天大笑。这个场面给人的震撼,要大于前半段所有的场面。这个摔倒在泥水里的仰天大笑是伟人的大笑。在离开鲁国的路上,弟子颜回驻足路口,等待着老师,然后是众多弟子成群结队地赶上来,我们看到了无比温情的师生情谊。孔子失意之时,这种浓浓的情谊,使当今崇拜金钱和社会地位的人显得多么渺小。
颜回救书简一段,多数人看了都会落泪。颜回一次又一次地游进冰水中捞救书简,最后淹冻而死,孔子抱着他的尸体悲伤不已,久久不肯放手。弟子们劝说“已经缓不过来了”,孔子依然抱着。颜回捞救的是书简,也是不朽的孔子精神。 子路之死。镜头之下的英雄气概感天动地„„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突然跪起来,坚持把冠帽端端正正的戴在头上,说君子就是死,帽子也要戴得堂堂正正这是老师的教导。孔子得知,老泪纵横。
孔子流离十四年后回到鲁国那个场面更为感人。孔子的白发散乱额前,以最温柔的目光看着城门,然后跪倒在地:我的父母之邦,我回来了!有人说,孔子是“失败的伟人”,这是不少人的看法。但我觉得这个看法偏离了影片的主旨,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当过高官,不在于他的辩才和气概曾经压倒齐国,也不在于物质成就和社会地位,而在于精神文化,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贡献,用物欲横流和官僚本位的眼光看待孔子,是无法理解孔子和他的精神世界的。
总之,《孔子》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孔子的一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部感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教材。
第2篇
从商业片的角度看,《孔子》无疑是一部高投入,大制作的巨著片,-其浩大的战争场面,光怪陆离的视觉感都颇有点西方史诗剧的味道。而且导演显然是想用平民的视角解读世人眼里的孔子,将一个圣人凡人化,就像在卫国与卫国夫人男子地最后对白“世人或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了解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最高境界。”这像是一段独白但从周润发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一个凡人对知己的诧异,一份对世界的感慨,更是对中国的一代大儒的心感。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誉满天下者必定也是谤满天下,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的嫉妒,而是在光环下玉的瑕疵才愈加明显。孔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标榜的“至圣先师”,在许多儒者心中自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神人,他的人物和性格的塑造,与其说是演员对人物的理解还不如说是导演对儒家、国学。甚至是对世界观,对人生的个人看法,在这个意义上《孔子》的诞生在就只能说是一种意见,导演显然是太关注评论了以至于不敢放开手脚去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塑造这位“神人”,这也导致一部以文化与思考为主旋律的文化影片在特效的绑架下成为了一部以战争,明星,cg为卖点的商业片,但是正是由于孔子这人物的特殊性,以他为主角的影片都必须是有一定深度的内涵与修养的,这句导致了《孔子》作为一部商业片没有一个明显的故事旋律而作为一部文化片又缺乏必要的思考,整部影片都在一种类似于流水账的记录格式下完成,这也并非是导演所愿,只是导演总是想调和众人的口味,以至于一个正餐弄得成为了甜点,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个悲剧,中国人的圣人不容人家怀疑,而导演不怀疑就是缺乏思考的随从,电影必须得有但是又不能从太多的角度去理解世界,西方的,东方的都得注意,票房与内涵还得并茂,试问有哪一个导演能将这部电影推向极致,让这个圣人再度有血有肉。
从这部电影的台词来说明导演显然是想对中国的传统经典进行解读,但为虎不成反类犬太多的文化代词不但让文化越显苍白也让普通观众感到疲惫,毕竟这既不是平民化的孔子也不是文化领袖的夫子,在这个角度上要不是演员的经验丰富估计这么多的文化代词要把大多数影评家和观众推向电影院门外。
再从剧情上来说《孔子》显然是记载了孔子从51岁到73岁去世这段时间的经历,在这段时间内孔子的行为和经历,从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落魄文人的形象,郁郁不得志并在最终选择了教书育人,大体就是一部纪录片,而且由于战争场面渲染的需要,对文化的解释就越发的少了,在开篇不久导演就开始讲述毁三都鲁齐会盟等典故,虽然与历史有些出入但是从艺术高于生活还勉强可以解释,但是自中篇以后导演明显是想表现孔子的痛苦和抑郁但是由于全剧结构的限制却只让这苦难流于形式,更本无法打动观众的内心,在结尾又给人一种匆匆收尾的感觉,虽然有多位明星的加盟但是结构的缺陷依旧使《孔子》的剧情显得有些无力,缺乏深刻的探讨,就像是在讲一个悲惨的故事。
综上所述,《孔子》作为一部探讨伟人的电影虽然在思想上有启迪作用,但是由于机构不合理,对文化理解的偏差,以及在调和观众口味与思想性的处理失调导致其存在与其说是一部里程碑还不如说是一种意见,一种对中国电影的意见。
第3篇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孔子的思想深如汪洋大海,而我,愿做其中的一尾小鱼,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汲取其中营养。
1元旦小学生的作文锦集3篇
这是一篇收录了来自小学生们的元旦作文的锦集。他们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新年的期盼和对祖国的热爱。看着这些篇篇真挚的文字...
查看剩余 74% 元旦小学生的作文锦集3篇
2关于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1篇
本文为教师年度考核相关内容,针对教师个人总结的撰写方法、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解读,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有力的指导,确保各...
查看剩余 78% 关于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1篇
3关于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23篇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教师年度考核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实施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教师年度考核机制的建...
查看剩余 90% 关于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23篇
4关于毕业实习总结20篇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毕业实习总结的内容。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必修课程,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查看剩余 84% 关于毕业实习总结20篇
5关于会计个人工作总结10篇
关于会计个人工作总结,是指通过对自己在会计工作中所做的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水平。这是每个会计人员在工作...
查看剩余 78% 关于会计个人工作总结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