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3篇(《永遇乐》经典诗意教学方案)

本文介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此篇名篇的历史背景和诗意内涵,为其教学与学习提供参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3篇

第1篇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xx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50骑兵,直逼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這年春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廷队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

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在古诗文大抵是如此意思,

2.“英雄难觅孙仲谋处”是倒装;“烽火扬州路”是倒装句。

3.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4.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比较体会强烈的讽刺意味;“仓皇北顾”(想象这一场景),匆忙而慌张,回头看着北方向南逃跑,突出并讽刺其可悲的结局。

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语,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秋士悲”的类型有:怀才不遇、老大无成、小人排挤、不受重用、人老珠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2.《声声慢》《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进一步认识婉约派和豪放派区别。

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

豪放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4篇

第2篇

本板块选入宋人怀古词两首,都是作者面对历史陈迹,沉入过往的年代,引发遐想而作的。本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情怀。学习本词要理解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1.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2.通过沉吟涵咏,体味鉴赏,丰富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xx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出袋的毛病,你以为如何?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第3篇

3、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

(2人到黑板上默写,其他人自己默写。随机检查几人背诵。)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词牌;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词的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请同学读一读: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他就组织义军,曾率50余众踏入金营,活抓叛徒。由于他坚持抗金救国主张,遭到朝中投降派的迫害,多次被贬,一生不得志,于68岁时逝于江西。

辛是南宋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其词无论数量、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与北宋苏东坡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有《稼轩长短句》。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永遇乐》词。

(当时韩侂胄当权,他想对金用兵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是像辛弃疾一样致力于收复,所以并不积极备战,辛弃疾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使北伐陷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登临北固亭,览景抒怀,写成了这首千古名篇。)

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怀。﹙学生朗读全词,教师巡视指导﹚)

(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结合时代背景,本词又充满了悲壮、悲愤。)

(介绍用典的概念和特点。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借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师读上片,指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阕四句话的意思。然后提问:

2、上片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孙权、刘裕。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京口建立的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权。“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孙权到辛弃疾已有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但是现在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了。

“斜阳草树……曾住”刘裕生于寻常百姓人家,出生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一句“想当年”,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气概。作者借此隐约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共同点———他们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3、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觅”、“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屈辱求和。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5.两位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想想用这二个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

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不顾,依旧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笙歌:当时一个叫林升的诗人写了一首《题临安邸》讽刺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已经国破家亡了,他们竟不思复国还乡,仍沉迷于声色犬马,醉心于灯红酒绿,早已忘记了国恨家仇,哪里能与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相比!———讽刺宋室昏聩。

6、上片小结: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爱国情怀。

7、同学可能会忘记还有一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语出于哪里?有何作用?

作用:当时的英雄的住处,现在是平常的街道,写出了萧条凄凉,讽刺南宋当局的无能。

8.学生齐读上片(指导背诵,抓住“千、舞、斜、想”四字。)

1、学生自读下阕,找出词中用典的地方,并思考其作用。

②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这个典故?(结合韩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

——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犹记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而“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正是: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

(1)、朝廷无能,百姓松懈,自己一腔热血却又连遭贬谪,此时此刻站在北固亭的作者想到了谁?

师补充典故: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一饭三遗矢)。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明确: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2)、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却无用武之地!同学们能够理解他的辛酸、他的悲愤吗?

他的悲愤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悲愤,前有精忠报国之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徒留“靖康耻,犹未雪”的千古遗恨,后有爱国词人陆游临终还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写作本词的两年后,临终前连呼两声“杀贼”才含愤死去,!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5、下片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悲愤情感。

6、齐读下阕,尝试背诵(抓住“元、四、可、凭”四字背诵。)

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慨叹英雄难觅;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佗胄草率冒进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是一个报国无门者、一个大英雄泣血的内心独白!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伤今之作!

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掉:摆动,摇动。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现在常常称那些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为“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今人、今事,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典对语言的作用: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立论有根据;方便于比况和寄意)

综观全词,用典虽多,然而抒情的脉络清晰,它所用的除了末尾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仰慕古人、感慨身世、借古讽今、抒发情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同学们,如果我们有机会到济南大明湖,别忘了参观那里的辛弃疾纪念祠,到江西上饶也记得到阳原山麓,拜谒一下那里的辛弃疾墓。不论是在纪念祠,还是在墓前,人们都会看到一副有名的对联,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副对联,它是郭沫若题写的,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有没有同学能够说出这副对联的大概意思? (注意:“黍”读shǔ)

明确:上联说辛弃疾词风豪放。“铁板铜琶”一词,本是前人评价苏东坡词风的话,而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下联的内涵主要是说辛的悲黍离之悲、他的爱国情怀、爱国抱负。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很好的体现对联所呈现的这两点的。

同学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辛弃疾借助于这首《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吐胸中块垒,以其豪放的词风,抒写了他的爱国情怀,可谓“句句有金石之声”,沉郁顿挫,忧思悲壮!这首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是南宋这一时代的最强音,它令我们自然地想起同时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让学生背诵这两首诗),这种思想感情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之一。用典是辛词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也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把我们的爱国热情熔铸到词的背诵中,放开胸襟,读出豪放之气,读出爱国激情!(师生同背全词结束)

2、结合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进一步感受豪放派词风。

★其他类似内容

1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8篇

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8篇

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是一份针对3-4岁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互动游戏和手工活动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圣诞节文化与习俗,提高...

查看剩余 73% 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8篇

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2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2篇

本文为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的汇总,旨在为幼师们提供丰富的语言活动教案,帮助他们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查看剩余 7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2篇

3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8篇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8篇

本文为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内容丰富而实用,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实践案例,助力孩子健康成...

查看剩余 75% 小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锦8篇

4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7篇

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7篇

《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教案,适用于小班级孩子的圣诞节主题课程。教案内容兼顾了知识点的掌握和趣味性的...

查看剩余 72% 小班关于圣诞节的教案7篇

5《桂林山水》优秀教案7篇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7篇

本文为桂林市教育局选出的优秀教案之一——《桂林山水》教案的介绍。该教案针对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教学方法...

查看剩余 71%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7篇